摘要:本文通過對數字經濟現狀與跨境電商現狀進行總結分析發現: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增長,在質上實現穩步提升,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也在不斷提高;跨境電商是國家對外貿易高質量增長的新動能,表現出數字化與智能化的顯著特征,往來業務國家及地區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泛。數字經濟在量與質上都促進了跨境電商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跨境電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數字經濟;跨境電商;數字賦能發展;發展對策
一、引言
數字經濟的發展態勢突飛猛進,并不斷與社會經濟各個領域融合,為各行各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跨境電子商務(跨境電商)不斷發展壯大,帶動我國經濟向快向好發展。跨境電商是由電子商務與傳統國際貿易相互融合而產生的經濟新業態、新模式[1]。目前,中國跨境電商主體超過10萬家,其中,拼多多旗下的Temu、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SHEIN希音等平臺,在海外市場擁有大量的消費者基礎,成為推動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力量[2]。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2023年的跨境電商數據,我國跨境電商成交額再創新高,達到2.38萬億元,較2022年增長15.6%,其中,出口起主要拉動作用,成交額為1.83萬億元,增速為19.6%。可見,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我國外貿行業的亮點和拉動出口增長的新動能。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二、數字經濟與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一)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2023年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向著做大做強的方向不斷邁進,表現出如下特征:
1.數字經濟規模擴張實現量的合理增長
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再創新高,達到50.2萬億元,數字經濟規模擴張增速為10.3%,顯著高于同期我國的名義GDP增速,且這一現象已經連續保持11年。數字經濟成交額占我國GDP比重將近一半,高達41.5%,相當于整個第二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此可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在量上持續擴大,增長速度穩中向好,在GDP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2.數字經濟結構優化實現質的穩步提升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結構呈現出二八比例的特點,即數字產業化規模為9.2萬億元,占數字經濟的比重為18.3%;產業數字化規模為41萬億元,占數字經濟的比重為81.7%。換言之,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的占比呈現出二八開的現象。由此可見我國數字經濟結構化轉型向快向好發展的大勢。其中,不同產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各不相同,由高到低分別為第三產業44.7%,同比增長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24%,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10.5%,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可見二、三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差距逐步
縮小。
3.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提高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為1.75,同比增幅顯著高于國民經濟生產效率。其中,第三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幅度最大,第二產業次之,最后是第一產業,僅有小幅度提升。由此可見,我國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主要由第三產業拉動。結合上述分析,第三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最高,其相應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幅度最大。由此可知,產業數字經濟融合程度越高,其全要素生產率就越高,相應的產業內產品生產效率就越高。
(二)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所衍生的新業態,跨境電商表現出蓬勃活力,持續拉動我國經濟的增長。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呈現如下特征:一是跨境電商成為我國對外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新引擎;二是跨境電商具有顯著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特征;三是跨境電商往來國家或地區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泛。
1.我國對外貿易高質量增長新動能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跨境電商以其獨特優勢迅速發展壯大,其具有不受時間與空間約束、突破傳統貿易物流成本限制、打破信息壁壘、減少信息不對稱等特點,能夠顯著提高對外貿易的效率,使得交易方式更加靈活高效,已經成為開展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根據海關公布的數據可知,我國跨境電商成交額再創新高,達到2.38萬億元,較2022年增長15.6%,其中,出口起主要拉動作用,成交額為1.83萬億元,增速為19.6%,而進口成交額僅為5483億元,增速為3.9%[3]。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勢頭良好, 已成為數字經濟中發展規模最大、增長速度最快、覆蓋范圍最廣、創業創新最為活躍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具有數字化與智能化的顯著特征
跨境電商的本質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平臺而進行的國際貿易,即“互聯網+國際貿易”,因此,跨境電商具有互聯網屬性。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ChatGPT及5G的發展,使得依托于信息技術的跨境電商也隨之演變出多種商業模式,包括B2B、B2C、C2C、B2B2C、O2O等[4]。這些模式都能夠實現在對外貿易中商品、信息及資金的數字化轉換。除此之外,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可以實現智慧供應、智慧生產與智慧銷售,表現出顯著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特征。
3.往來國家或地區覆蓋范圍廣泛
面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逆全球化思維甚囂塵上的國際局勢,我國跨境電商逆勢而上,往來國家或地區在全球內廣泛覆蓋。截至2023年,我國建設了超過20萬個海外倉獨立站,綜合實驗區內跨境電商產業園穩步增加,簽署雙邊電子合作備忘錄的國家與地區29個[5]。第三方市場日前發布報告中顯示,2023年,在全球購物電商平臺中,中國的電商App下載量占全球電商App下載量的一半。其中,SHEIN希音在該榜單中排名第一,拼多多旗下的Temu排名第二,阿里巴巴排名第七,AliExpress速買通排名第九,拼多多排名第十。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之所以受海外市場歡迎,究其原因,中國實體經濟整體實力的提升,為跨境電商在海外市場提供了強大的背書,使中國跨境電商在全球市場中展示出蓬勃活力。
三、數字經濟對跨境電商的促進作用
跨境電商是數字經濟發展下所衍生出的新業態。數字經濟在數量與質量上賦能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具體表現為:在數量上,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跨境電商的成交額穩步上升;在質量上,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跨境電商的產業升級,使得跨境電商的產業價值鏈得到升級與重構。
(一)數字技術助推跨境電商規模擴張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各行各業賦予了新能,隨之誕生的各項高新數字技術,也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一方面,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傳統貿易成本[6]。依賴于信息通信技術的跨境電商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大大降低了以往考慮到地理距離的成本和信息搜集的成本。例如,阿里國際站推出的系列AI外貿產品[7],覆蓋了外貿的全過程,包括前期市場調研與分析,一鍵生成海外市場報告,推薦適合廠商的營銷策略;中期產品發布,優化產品商品界面信息,并生成更加符合國外市場需求偏好的產品詳情頁和視頻等;后期的交易過程,生成買賣雙方溝通的專業話術。截至2024年3月,使用AI產品的外貿企業已有1.2萬家,AI發布產品量近百萬,經過AI優化產品的海外搜索量提升了37%。另一方面,簡化中間環節,改善業務流程,提高貿易效率[8]。深圳海關所推出“數字清關”項目,能夠有效縮短商品從清關到到達消費者手上的時間,大約可節省30%的時間,極大提高了通關效率,從而提升了跨境電商的效率。
(二)數字經濟促進跨境電商產業結構升級
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跨境電商產業價值鏈不斷重構升級,持續推動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優化跨境電商全過程中的各環節。從產品生產、供應,到后續銷售的全過程各個環節都因數字經濟的促進作用而完善升級。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自動化、智慧化的生產制造設備逐漸取代傳統的舊設備,生產車間及工廠也不斷升級。自動化生產、實時監管等高新技術的更新能夠大幅提升產品生產效率、優化產品生產流程。同時,在供應與銷售過程中也可做到全程可控,智慧供應、實時報價、成本利潤及時分析測算等,使得跨境電商的全過程各環節不斷更新優化,產業結構也越加完善。另一方面,優勝劣汰倒逼行業內企業升級創新。隨著跨境電商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國際市場上跨境電商的產品逐漸趨于同質化。跨境電商行業內企業想要形成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數字化轉型與創新是其關鍵。隨著行業內企業的持續創新與轉型,跨境電商產業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四、政策建議
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先機,完善數字經濟的發展布局,促進我國跨境電商規模的擴張,推動產業升級,不僅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對進一步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當前,跨境電商乘“數”而上。而在這一過程中,尚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首先,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存在時滯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數字技術的應用率不高;其次,跨境電商法規政策不完善,跨境電商規則難以完全適用新時代背景下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行業;第三,缺乏具有競爭力且國際認可度較高的品牌;最后,優秀的跨境電商人才稀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一)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數字技術應用
1.大力推動傳統國際貿易行業的數字化轉型[9],將數字基礎設施廣泛應用于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行業中,提高產品供銷存各個環節的效率。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應繼續加強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高運營效率。
2.加速融合跨境電商與傳統國際貿易,在對外貿易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深度融合新型數字技術,使得貿易各流程實現全方位的智慧化、數字化。
3.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跨境電商依托于互聯網,其具有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特征要求其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在時代的潮流中激流勇進。
(二)建立健全跨境電商新規,完善跨境電商標準
國家政策是企業發展的“主心骨”與“風向標”,政府未來應繼續出臺更多支持跨境電商的政策,具體如下:
1.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保障跨境電商的健康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2.建立健全跨境電商行業標準,加強電商監管政策。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優化跨境電商試驗區,簡化跨境電商企業的注冊和運營流程、優化稅收政策、增強跨境支付便利性;另一方面,政府還可加大對跨境電商平臺品牌建設的支持,強化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國際市場上樹立積極正面的形象,幫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加強國際經濟合作,培養跨境電商人才
一方面,國際合作是促進跨境電商平臺發展的關鍵。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未來的發展應更重視與國際市場的合作,積極參與多邊或雙邊貿易協議,獲取更多國際市場準入機會,促進跨境電商的貿易便利化。中國跨境電商平臺還應積極與國際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這不僅能幫助中國平臺學習國際先進的電商運營經驗,也有利于促進中國品牌的國際化發展。
另一方面,培養具有扎實國際貿易理論基礎、熟練國際商務實務操作、掌握國際商法與計算機操作的高素質人才。跨境電商的“互聯網+國際貿易”特性,要求其行業內人才要具備綜合專業的素質。故此,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對跨境電商新規則、新技術的培訓力度,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朱慧明 杭州市臨平商貿職業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張夏恒,李豆豆.數字經濟、跨境電商與數字貿易耦合發展研究——兼論區塊鏈技術在三者中的應用[J].理論探討,2020,(01):115-121.
[2]何霄峰.加強數據資源管理,助力媒體深度融合[J].全媒體探索,2023,(12):120-121.
[3]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保持向好發展勢頭[N].中國食品報,2023-08-04(007).
[4]孟濤,王春娟,范鵬輝.數字經濟視域下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J].國際貿易,2022(10):60-67.
[5]徐佩玉.這些電商平臺為啥能火到海外?[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04-02(006).
[6]張洪勝,潘鋼健.跨境電子商務與雙邊貿易成本:基于跨境電商政策的經驗研究[J].經濟研究,2021,56(09):141-157.
[7]周春媚.AI“作槳”賦能跨境電商一臺戶外空調的出海故事[N].證券時報,2024-04-03(A01).
[8]方慕冰. 日均包裹超700萬件!跨境電商買全球賣全球[N]. 深圳特區報,2024-04-01(A01).
[9]鈔小靜,王燦.打通“信息大動脈”:以數字基礎設施助力數字中國建設[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3,39(0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