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油畫是指兒童運用油畫工具和材料創作兒童美術作品的行為過程,是兒童通過藝術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知情感,具有鮮明的自發性特征。在學校開展“兒童油畫”特色社團建設,組織豐富多彩的兒童油畫創作活動,有利于形成濃厚的藝術氛圍和良好的美育樹人環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兒童油畫;特色社團;小學美育
學校的蒲公英“兒童油畫”社團活動從根本上尊重學生的興趣,在實踐活動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圖像識讀與審美能力、美術表現與創造能力、文化理解與情感包容能力。在指導學生的創作過程中,講求順其自然、自我探索、樂見多現的原生態兒童油畫藝術的創作與綻放。以下為學校開展蒲公英“兒童油畫”社團活動建設的具體實施內容。
一、尊重和傳承地方本土文化
學校善于挖掘、開發和利用地方本土文化,把本土文化與兒童油畫教學相融合。民間藝術構思巧妙、技巧高超、想象大膽、造型夸張,有積極向上的人文歷史和美好的故事傳說,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有著千年的人文底蘊,擁有廣東音樂、飄色、沙坑醒獅、沙坑舞龍、龍舟競技、蘭花種養、磚雕、灰塑、木雕、壁畫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這為兒童油畫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其中,沙坑醒獅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灣飄色、沙灣磚雕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藝術與民俗活動關系密切,如沙灣飄色、廣東音樂、龍舟彩船等活動中的道具、服飾、頭飾和布置,無不滲透著美學元素。把優秀的沙灣本土文化資源與兒童油畫教學進行巧妙的結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多方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陶冶他們的文化情操,推動和促進小學美術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二、與時俱進,引入綜合材料繪畫
綜合材料繪畫是運用多種物性材料進行繪畫創作的藝術表現形式,呈現的作品形式有別于傳統材料的繪畫作品。綜合材料繪畫形式多樣,主要分為平面類和立體類。在學校美術教育中開展綜合材料繪畫的創作實踐研究,把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種廢舊材料與生活經驗、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發展、藝術審美等結合在一起。將綜合材料繪畫引入“兒童油畫”社團活動中,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油畫藝術創作。用這種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接受美術教育,從而拓寬學生的創作空間,充分發揮學生對綜合材料繪畫的獨特見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這具有深遠的美術教育意義。
首先,核心素養下在學校“兒童油畫”社團中開展綜合材料繪畫實踐探究,具有長遠的實踐意義。開展綜合材料繪畫藝術創作實踐活動應該尊重學生的少兒天性。在創作實踐活動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圖像識讀與審美能力、美術表現與創造能力、文化理解與情感包容能力。在指導學生的創作過程中,講求順其自然、自我探索,實現“不教而教”。通過創設相對自由空間,鼓勵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善于觀察和發現生活,并引起思考。引導學生用各種材料創作藝術作品,形成對藝術深刻的感悟。在綜合材料繪畫創作實踐中注重差別化教學,堅持創新性原則,包容兒童美術作品的“不完整性美”和“偶然價值”。
其次,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美術創作能激發學生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想象力非常豐富。綜合材料通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如五顏六色的絲線、珠子、紐扣、花朵和塑料等。引導學生將這些材料重新剪切和拼接,呈現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增加學生創造興趣,更好地認識世界。綜合材料繪畫在學生美術作品中的實踐運用,能給作品帶來豐富和強烈的視覺效果,使學生開拓視野,拓寬藝術思維,了解新的藝術種類,發掘自己的表達潛能,豐富和完整學生視覺審美上的藝術需求。通過引導學生運用綜合材料融入油畫創作的學習方式,引入豐富的繪畫主題,讓學生收集身邊各種材料豐富自己的作品內容,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完成相關作品,更好地表達自己創作的精神世界。我們在學校“兒童油畫”社團活動中,努力探索綜合材料繪畫的各種創作實踐,鼓勵學生對集體收集的材料進行拼湊、粘貼、繪畫、拆組等,呈現的作品顛覆了學生對傳統繪畫的理解,激發學生自主創新思維的表現形式和豐富的藝術語言。
最后,通過對綜合材料繪畫的實踐研究,學生更加關注身邊的文化與生活,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涵養人文精神。通過對綜合材料繪畫的實踐研究,如樹根創作、舊瓶新顏等,開發綜合材料繪畫的實踐體系,深入研究綜合材料繪畫的實踐內容和題材。例如,了解中西文化油畫的發展歷史、向大師學習、深挖本土文化的相關素材、結合藝術與科技進行暢想、運用各種材料展開實踐體驗與主題創作活動。綜合材料繪畫的演變和時代發展同步,是以觀念為導入,用自由多樣的表現手法混合各種材料來創作,表達創作者的獨立精神和價值判斷。其審美價值、材料的肌理、質感與情感表達,需要在作品上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并結合創作實踐,運用各種媒介,充分表現風景、人物的特點和主觀感受,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綜合材料的魅力,使作品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和說服力。
三、多方式創作與體驗
通過欣賞世界名作、向大師學習、臨摹、組織寫生、主題性命名創作、參觀美術館、定期舉辦畫展和充分利用各種平臺等學習方式進行創作與體驗。通過對“兒童油畫”社團建設的研究,我們認為引導學生開闊眼界很重要,而向大師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提高眼界與審美的方法,教導學生站在這些大師的肩膀上汲取營養再尋突破。通過欣賞世界名作、向大師學習、改改畫家的畫、戶外寫生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與深入的觀察力。我們把兒童油畫教學的場地搬到戶外去,能促進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例如,我們組織學生在沙灣古鎮寫生,學生不僅能直觀感受嶺南古建筑的獨特魅力,而且能在寫生的過程中感受濃厚的人文氣息。此外,我們在開展社團活動建設中,定期舉辦兒童油畫作品展,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參觀學習,邀請畫家進校園講解創作方法和指導創作體驗。讓畫家親近學生,讓油畫走近生活,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學習和創作中去。
藝術本身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同一題材的內容可以常畫常新,從線條到色塊,從平面到立體,從寫意到裝飾,從具體到抽象,藝術的形式、材料的綜合運用,本身也極富美感,極有探討價值。
“認識自己腳下的土地”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進而升華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生的美術作品以不同形式在北京、重慶、深圳、杭州、西安、巴黎等城市展覽交流。兒童油畫作品多次在《中國中小學美術》《少兒美術》《美術報》等發表。多次應邀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蒲公英行動”、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廣東美術館等主辦的各類全國性重要少兒美術展覽活動。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功感,為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奠定厚實的基礎。
在美育的路上,我們將會繼續努力,向美而行。讓美育綻放綴綴繁花,結出累累碩果。因為美育,是自然的呼喚與心靈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