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和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以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為例,通過整本書閱讀《俗世奇人》作為切入點,探索了整本書閱讀活動在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應用。研究強調聚焦語文核心素養,設定層遞目標,注重過程評價,鼓勵多元成果,并實施跨學科教學,以實際閱讀情境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
一、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項目描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導語中提到:“本單元的課文都是關于小人物的故事。這些人物雖然平凡,且有弱點,但他們身上常常閃現優秀品格的光輝,引導人們向善、務實、求美?!被诖?,筆者通過任務驅動開展七下第三單元大單元閱讀,并組織師生進行《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活動。以下為閱讀活動項目設計介紹。
路徑一:統籌目標,創建支架(如下表1)。
路徑二:聚焦知識,分解任務。
人物閱讀和描寫是七年級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俗世奇人》閱讀活動任務清單如下圖:
路徑三:強化過程,多元成果。
閱讀活動設置了項目化學習記錄表,結合分解任務進行過程性評價。具體如下頁表2:
《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舉行了閱讀分享會,以小組為單位,選取書目中的其中一篇綜合展示對文本的理解,活動過程也按照“主題內容(30分)”“語言表達(20分)”“儀表儀態(10分)”“多媒體制作(10分)”“小組配合(10分)”“創意表演(20分)”等維度設置了成績記錄表。
路徑四:總結反思,促進成長。
學生經歷了“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洞見文本—呈現文本”的閱讀過程,最后是對閱讀中的收獲和不足進行總結性評價,以促進高質量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項目思考:聚焦語文核心素養,凸顯項目化學習特點
筆者在推動《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活動的實踐中,也對整本書閱讀主題式項目化學習有如下思考。
(一)聚焦語文核心素養,確定層遞目標
整本書閱讀項目式學習設置目標可遵循如下原則:
其一,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要落實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以語言的積累、建構和運用為基礎,以閱讀和寫作為發展目標,也要堅持語文的“人文性”原則,呈現整體感知、形象建構、情感體驗等元素。如,《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要立足于書本中簡潔、俏皮、幽默的天津方言,又要關注天津人直率真誠、樂觀幽默的性格,清末民國初年天津衛獨特的市井風情百態等濃郁的天津地域色彩,體現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
其二,堅持精讀和泛讀的高質量相輔相成。閱讀活動的終極目標在于“獲得”,整本書閱讀項目要獲得字里行間的精細、精妙和人物精神世界的精微和精深,這就要求輔之以“旁批”“讀書筆記”等精讀方法;同樣,整本書閱讀項目也在鍛煉學生快速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以略讀和泛讀來訓練整體感知能力、歸納概括能力。
其三,整本書閱讀項目堅持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融合。閱讀是個人行為,體驗過程不可替代,閱讀項目過程中搜集資料和處理文本信息的任務,既可個人完成,又可分工合作。對于難度系數較高、環節較豐富的任務,學生則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開展實踐探究、創新創造,進而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二)關注過程評價,鼓勵多元成果
其一,評價主體倡導多元化,重視個人、小組和師長相結合。對于整本書閱讀項目式學習來說,評價主體首先是閱讀者本身,對文本理解的過程,包括不可量化的語言感知力、內容共情力、思維同理心等,甚至對閱讀行為的敘事,都是個人行為,需要自我本身的評價和認可;而項目的動手操作、作品展示、朗誦演講等多種方式,以及個人在項目中的貢獻力、小組的配合融洽度等,則可分別由小組其他成員、其他小組或者師長評價。
其二,評價模式重視過程性和階段性。整本書閱讀項目分階段性任務、分解性任務和成果呈現,同樣需要匹配階段性、分解性的過程評價,真實記錄學生參與項目的過程,對學生在過程中的個人表現、小組表現,以及分階段的成果、對項目中不同元素進行多元化記錄和評價,進而鼓勵過程努力、激發實踐動力,促進多元成果的效果。
其三,評價內容要兼容當下的成果質量和發展潛力。長善救失、因材施教是基于人身心發展的教育原則,閱讀項目推動中,關注學生個體起點,鼓勵發展進步空間;關注學生付出努力程度,肯定成果凝聚的勤奮和汗水;注意學生發展潛力,鼓勵學生超越自己??傊?,評價的賦分偏重于實踐主體的進步空間、自我增值,把活動主體的“進步”、能力的“增值”作為評價中重要一環,重視增值評價。
(三)有效跨學科教學,促進深度融合
《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實施辦法(2024年版)》中提到:“學校要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原則上,每門課程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闭緯喿x的發展趨勢也從傳統的單一學科向多維領域滲透和發展。
其一,整本書閱讀的跨學科項目是多方資源的融匯貫通。從校內資源來說,整本書閱讀跨學科首先是指導教師的跨學科,教師不僅僅關注本學科知識內容,還要關注學科的外延。這就對教師教研提出更高要求。其次,校內資源還包括學校教學設施設備的融合,如圖書館、閱覽室都要給項目組提供支持和幫助。另外,從校外資源來說,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高質量“獲得”也與地區圖書館、書店書吧、廣播電視電臺有聲頻道,甚至一些校外專家等社會資源的支持力度有很大關系。
其二,整本書閱讀的跨學科主次要清晰,層次要分明??鐚W科并非大雜燴,它一定是以某學科核心素養為主,融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前者是對后者的引領和要求,后者是對前者的補充和升華。以《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項目式學習為例,必然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基礎。在課前演講的過程中,涉及PPT的制作,于是產生了信息學科的輔助;在作文教學之人物描寫中,涉及人物特寫和素描,于是需要美術學科;在理解“俗世”和“奇人”的文化內涵時,需要地理學科,了解天津衛的地理位置及民國的文化歷史;在讀書會上涉及舞臺和小品,那就需要音樂學科的升華。跨學科的每一步都是項目的需要,在主要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過程中融合其他學科,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素養的目的。
其三,跨學科項目式設計學科知識與教學進度要相匹配。《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段知識和素養有清晰明了的宏觀要求,界定了學生個體在特定教學時段、不同學科應該學會什么知識和具備什么能力,這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基本規范與學習結果的真實期望??鐚W科項目式學習要與同一學段的知識點相匹配,與有序的教學秩序相吻合,尊重學段要求,明晰語文學科的體系和相關學科要探究的問題。
整本書閱讀項目式學習以真實的閱讀情境落實語文學科任務,以具體的閱讀實踐來推動學生的思考,進而構建語文知識體系、能力系統,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每一個階段和環節都需要羅列具體的學科目標、體現閱讀的價值,進而去挖掘閱讀背后的文化內涵,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實施辦法(2024年版)[EB/OL].(2024-09-18)[2025-02-12].https://edu.gd.gov.cn/zwgknew/gsgg/content/post_4495766.html.
[3]裴穎.基于單元讀寫的中學語文項目化實踐研究——以統編教材七下第三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3(08).
[4]何寶群,程少波.項目式課程的體系建構與教學模式創新[J].中國基礎教育,2024(01).
[5]桑國元,葉碧欣,黃嘉莉,羅穎.構建指向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項目式學習標準模型[J].中國遠程教育,2023(06).
[6]楊明全.核心素養時代的項目式學習:內涵重塑與價值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2021(02).
[7]張秋玲,牛青森.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8]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事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