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曲陽石雕,這一蘊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與獨特藝術魅力的雕刻藝術,歷經千年的洗禮與沉淀,已成為中國雕刻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本文以“惠世天工——河北曲陽石雕藝術展”的成功舉辦為切入點,深入剖析曲陽石雕的歷史淵源、技藝特點、傳承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旨在探索曲陽石雕在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曲陽石雕賡續千年文脈、煥發時代生機提供實踐方案。
關鍵詞:曲陽石雕;傳承;發展;藝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4年7月23日,“惠世天工——河北曲陽石雕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開幕,展覽展示了曲陽石雕的古代遺珍與當代佳作,呈現了曲陽石雕的傳承發展成果。本文以此為背景,深入探究曲陽石雕的傳承與發展現狀,并提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曲陽石雕的起源與發展
曲陽石雕作為中國雕刻藝術的瑰寶,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中國雕刻藝術寶庫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早期發展,技藝的奠基與初露鋒芒
曲陽石雕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釣魚臺仰韶文化遺址,其出土的石器雖簡單粗糙,卻蘊含著原始的藝術美感,為曲陽石雕藝術的萌芽奠定了堅實的物質與審美基礎。在商代,曲陽石雕與王室貴族的緊密聯系,使石雕技藝得到初步的提升與規范,為后續發展鋪平道路。
西漢,大理石等優質石材的廣泛應用,推動曲陽石雕技藝的成熟。匠人們利用優質的材料雕刻出碑碣、石獅等,不僅用于墓碑、記事,更擴展到宗教、建筑裝飾等領域,成為寺廟、宮殿中的文化瑰寶(圖1)。漢武帝對曲陽石雕“巧奪天工”的贊譽,這一舉動有力提升了曲陽石雕的熱度,激發了匠人們的創作熱情,促進了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2.繁榮時期,藝術巔峰與技藝傳承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曲陽石雕藝術迎來黃金時代。佛教的興盛為石雕提供豐富題材,曲陽石雕匠人以精湛技藝創作大量的佛像、石獅等,廣泛應用于寺廟、陵園甚至皇家石窟,藝術上達到巔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技藝體系(圖2)。
隋唐時期,曲陽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漢白玉雕造中心,吸引眾多藝人前往學藝交流,曲陽石雕技藝得到進一步提升。無論是宮殿的雕梁畫棟還是園林的假山奇石,都能看到曲陽石雕作品,有力展現了技藝的精湛與藝術特色。
到元代,曲陽石雕建筑裝飾藝術達到鼎盛。民間雕刻匠人將傳統技藝與時代審美結合,創造出既具古典韻味又富時代特色的作品,為曲陽石雕注入新活力,進一步豐富藝術的形式與內涵。這一時期,曲陽石雕不僅技藝更加純熟,藝術風格也更加多樣[1]。
3.轉型時期,曲陽石雕的現代化探索
清末之后,曲陽石雕藝術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過程。在清末,西方文化的滲透和社會變革的加速為曲陽石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杰出藝人如劉普治等的出現,為曲陽石雕的現代化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作品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獎項,提高了曲陽石雕的國際聲譽,展示了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獨特藝術魅力[2]。
新中國成立后,曲陽石雕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匠人們踴躍參與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如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充分展現了曲陽石雕的卓越技藝和新社會的精神風貌。曲陽石雕在題材、風格和技藝上實現多樣化發展,從傳統宗教主題到現代生活場景,從單一的石雕作品到綜合性的雕塑藝術,曲陽石雕在不斷創新和探索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圖3)。
近年來,曲陽石雕緊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步伐,積極融合現代設計理念與先進技術。數字化雕刻和3D打印等新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雕刻效率,為曲陽石雕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表現形式。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曲陽石雕藝術給予高度重視,通過加大扶持力度、推動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建立傳承人制度以及舉辦培訓班等舉措,有效促進了曲陽石雕技藝的保護和傳承。
二、曲陽石雕的技藝特點
曲陽石雕作為中國雕刻藝術瑰寶,憑借其鮮明的技藝特點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乃至世界雕刻藝術領域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技藝精湛、題材廣泛、文化內涵深厚,共同構筑了曲陽石雕無與倫比的魅力。
1.材質優良
曲陽石雕之所以卓越,緣于其選用優質的漢白玉石材。這種石材不僅色澤溫潤,而且硬度適中,便于雕刻,同時能長久保存,歷經風雨而色澤依舊。匠人們深諳漢白玉的材質特性,巧妙利用其天然美感,結合精湛的雕刻技藝,使曲陽石雕作品在視覺上清新脫俗、在觸感上溫潤如玉,展現出非凡的藝術魅力。雕刻過程中,匠人們深入挖掘漢白玉的材質特性,通過細膩的雕刻手法,將石材的天然紋理與人工的藝術創造完美融合,力求使每一件作品都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的佳作。
2.技藝精湛
曲陽石雕技藝精湛,整個創作過程包含六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汗水。選料是起點,匠人精心挑選質地優良、紋理清晰的漢白玉石材。勾畫階段,在石材上勾勒輪廓,為后續雕刻提供指導。減荒和整理造型階段,使用錘子和釬子等工具去除多余石料,使作品形態精準。精雕細刻是核心,匠人運用荒刨、刨光、開臉等技藝,精細雕刻每個細節,使作品栩栩如生。最后的打磨階段,用砂石和砂布反復打磨,使作品表面光潔如鏡,展現最佳的視覺效果。這六道工序環環相扣,每一步都需要匠人傾注心血,憑借精湛技藝和豐富經驗,將普通石材雕刻成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3.題材廣泛
曲陽石雕題材廣泛,涵蓋佛像、人物、山水及花草鳥獸等眾多領域。佛像莊嚴肅穆、線條流暢,體現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石獅威武雄壯、形態逼真,寓意吉祥守護;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既有歷史人物的再現,也有現代人物的創作,深刻把握人物的性格情感;山水作品氣勢宏大、筆觸細膩,讓人仿佛置身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花草鳥獸等自然題材,將生動形態與細膩刻畫相結合,展現大自然的奇妙和美麗。曲陽石雕的多樣化題材,不僅豐富了藝術形式,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情感,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3]。
三、曲陽石雕的傳承發展困境
曲陽石雕在當下同樣遭遇傳承發展的困境,表現在:
1.技藝傳承后繼乏人
技藝傳承的斷層,是曲陽石雕面臨的首要問題。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許多年輕人面臨著更廣泛的職業選擇,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收入更高、工作環境更優越的職業,而非投身傳統石雕行業,這導致曲陽石雕傳承人的數量急劇減少,技藝傳承面臨斷層危機。老一輩匠人因年事已高,無法繼續從事石雕創作,而年輕一代愿意學習和繼承這一技藝的人卻寥寥無幾。這不僅讓許多傳統石雕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更使曲陽石雕這一文化瑰寶蒙上了一絲被遺忘的陰影[4]。
2.劣質石雕品泛濫
市場沖擊,也是曲陽石雕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使用劣質石材和粗制濫造的工藝制作石雕品。這些作品不僅質量低劣,更背離傳統石雕藝術的核心技藝,嚴重損害了曲陽石雕的聲譽。同時,新興石雕材料和工藝的涌入,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優勢,卻往往缺乏傳統石雕技藝的獨特韻味和文化內涵,由此進一步擠壓傳統石雕的市場空間。
3.創新不足
創新不足也是曲陽石雕面臨的一大困境。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人們的審美觀念不斷變化和升級,然而部分曲陽石雕作品在題材和技法上缺乏創新,難以滿足現代審美需求。一些傳統石雕作品題材陳舊保守,缺乏新穎性和時代感;部分石雕藝人在技法上也缺乏創新和突破,依然沿用傳統的雕刻方式和表現手法,導致作品形式單一雷同,缺乏個性和特色。如此,使得曲陽石雕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限制自身的發展空間。
四、曲陽石雕的傳承發展策略
為推動曲陽石雕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我們必須從加強傳承人培養、完善市場管理體系、推動創新融合以及強化宣傳與推廣等方面入手。
1.加強傳承人培養,筑牢技藝傳承基石
面對傳承人數量銳減的嚴峻現狀,當地政府部門及相關文化機構必須高度重視傳承人的培養工作。通過設立曲陽石雕傳承人專項基金,為有志于學習石雕技藝的年輕人提供經濟支持,傳遞對傳統技藝的尊重與重視,激發更多年輕人的學習熱情。同時,定期舉辦石雕技藝培訓班,邀請老藝人傳授經驗,讓學員們快速掌握核心技法,深刻體會石雕藝術的魅力與精髓。與高校、職業院校建立合作關系,開設石雕藝術專業課程,結合系統化教學與實訓,培養一批既具備專業素養又富有創新能力的石雕人才,為曲陽石雕的未來奠定堅實的技藝傳承基礎[5]。
2.完善市場管理體系,保障行業利益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曲陽石雕市場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強石雕市場監管,制定石雕品質量標準和認證體系,明確檢驗方法,實現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石雕行業的良好形象。同時,加大日常監管和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有力維護市場秩序。成立石雕行業協會和自律組織,加強企業間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為曲陽石雕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推進創新融合,推動古老技藝煥發新的生機
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創新,曲陽石雕應在保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積極融合現代元素,拓展應用領域。鼓勵藝人突破傳統束縛,嘗試新題材、新技法,結合現代審美需求進行創作,豐富石雕作品的內涵與形式。同時,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引入新材料、新工藝,如數字化技術、3D打印等,為石雕的創作提供更多可能,提升藝術價值并拓寬應用范圍。通過推動石雕產業與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的深度融合,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和文化創意產品,進一步拓展曲陽石雕的市場空間。
4.加強宣傳推廣,提升知名度與影響力
通過舉辦高水平的石雕藝術展和雕塑大賽,吸引國內外藝術家的廣泛參與,展示曲陽石雕的藝術魅力,促進藝術的交流與創新。與媒體深度合作,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公眾對曲陽石雕的認知度。在新媒體時代,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加強與公眾的互動,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與旅游部門緊密合作,開發石雕旅游紀念品,舉辦制作體驗活動,讓游客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曲陽石雕的魅力與獨特之處,從而加深對曲陽石雕的了解和喜愛[6]。
曲陽石雕的傳承與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通過加強傳承人培養、完善市場管理體系、推動創新融合以及強化宣傳與推廣等措施,我們可以共同推動曲陽石雕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這一古老藝術在現代社會繼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韓瑞來.石雕藝術發展變革和歷程研究[J].天工,2021(10):124-125.
[2]顧霞.明清石雕文物的藝術特色和人文價值研究[J].收藏,2024(05):11-13.
[3]楊文會.論曲陽石雕的文化價值及現代意義[J].雕塑,2005(06):17-19.
[4]苑金生.曲陽石雕產業化的困境及對策[J].石材,2013(03):15-19.
[5]田文斗.曲陽石雕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J].名家名作,2021(06):102-103.
[6]葛要林.淺談傳統曲陽石雕的創新發展之路[J].天工,2021(02):126-127.
作者簡介:
苑瀟卜(1987—),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館文化傳播、非遺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