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析了全州縣葡萄產業發展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葡萄品種結構,延長葡萄供應,完善葡萄產業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夯實產業發展基石;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縣鄉技術人員和種植人員科技意識;積極發展電商,強化銷售創新;培育葡萄產業龍頭企業,打造葡萄品牌;加強葡萄產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等基本對策。
關鍵詞:葡萄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對策;全州縣
全州縣位于廣西東北部,位于東經110°37'—111°29',北緯25°29'—26°23'之間,地處湘江上游,素有“廣西北大門”之稱,轄15鎮3鄉,人口83萬人。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5 ℃,年降雨量1 641.3 mm,年日照1 400.8 h,年均≥10 ℃有效積溫6 294.3 ℃,無霜期303 d。屬華南葡萄產區,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生態資源優勢,成就了全州葡萄優良品質,盛名遠揚。葡萄產業已成為全州縣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生產實現降本增效、農民實現增收致富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1 發展現狀
1.1 概況
全州縣葡萄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州縣葡萄種植面積1 751.1 hm2,產量45 292 t,產值5.8億元。目前,全州縣葡萄主栽品種有巨峰、溫克、陽光玫瑰、春光和蜜光等,引進了瑞都科美、黑鉆晴王、妮娜皇后、黑皇、南太湖特早和茉莉香等,葡萄鮮果的供應期延長,從5月底至10月都有葡萄陸續上市。葡萄主要分布在才灣鎮、枧塘鎮、蕉江鄉、永歲鎮和紹水鎮等鄉鎮,其中,才灣、紹水以陽光玫瑰、春光為主栽品種,才灣鎮種植面積大約200 hm2;枧塘鎮以巨峰、陽光玫瑰和夏黑為主栽品種,枧塘鎮種植面積大約1200 hm2;蕉江鄉以溫克(圖1)、陽光玫瑰為主栽品種,種植面積大約335 hm2,逐步形成了“一鄉一品”種植模式,不斷涌現出如才灣鎮毛竹山村、枧塘鎮芳塘村、蕉江瑤族鄉界頂村、繞灣村(貧困村)等一批葡萄種植專業村,僅葡萄種植收入人均1.2萬~2.8萬元,葡萄產業真正成為全縣產業扶貧、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水果支柱產業[1]。
1.2 發展模式
科技創新引領葡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全州縣加強與廣西農業科學院葡萄研究所、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科研單位合作,成立了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博士工作站、建立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葡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范點和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桂北綜合試驗站示范點各3個。
通過采取引進優質葡萄新品種,示范推廣葡萄避雨栽培、架式改造、控產提質、病蟲害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雙減”技術等多種措施,打造“5G智慧葡萄果園”,成立黨群理事會和葡萄種植協會,大力推行“黨小組+理事會+協會+基地+農戶”等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葡萄產業,成功創建全州縣枧塘葡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圖2)、全州縣毛竹山設施葡萄產業示范區(圖3)兩個自治區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促進了全州葡萄品質和效益穩步提升。
1.3 發展成就
全州縣生產的巨峰、陽光玫瑰、溫克等葡萄分別在全國優質葡萄評比、廣西“好種好品”擂臺賽“好吃葡萄”比賽中榮獲15次金獎或優質獎、16次金獎或銀獎。
2010年10月,全州縣生產的兩熟葡萄獲中國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兩熟葡萄甜 全州農民富”的題詞鼓勵。
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全州縣才灣鎮南一村委毛竹山村視察推進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情況,更是讓全州葡萄美名遠揚。
全州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繼續做大做強全州縣葡萄產業。
2 存在問題
2.1 葡萄生產設施建設較為落后
大多數果園的架式還是采取矮小的籬架,園內蔭蔽,一是通風透光不好,雨季易感染病菌;二是不便于農事操作,勞動效率較低。
2.2 配套設施建設落后
一是全縣沒有農貿批發市場,葡萄上市期,都集中在公路兩邊進行交易,影響交通;二是冷庫面積不足,葡萄只能現采現賣,供應期較短。
2.3 盲目追求產量
果農缺乏科技意識,盲目追求產量,忽視葡萄品質。葡萄在生產上,單位面積產量過高,不利于葡萄著色,褪酸慢、香味淡,很難表現出葡萄固有的品質。
2.4 缺乏生產規范標準
葡萄生產中缺乏統一的生產標準、技術規程等。大多數果農在使用農藥、化肥時比較隨意,有時按照農資商的意見去用藥用肥,出現浪費或不足的現象,不利于葡萄健康生長。另外,生產上普遍存在有機肥施用偏少,造成土壤板結、酸化加重的現象。
2.5 銷售渠道不暢
銷售渠道單一,葡萄產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葡萄具有易腐易損等特點,而果農普遍老齡化、文化程度低,不具有商品化處理意識,導致葡萄售價低。目前銷售方式主要采取在果園等客商上門收購,處于被動局面。全州縣還沒有具有葡萄銷售運輸專線冷鏈的高端物流企業參與葡萄銷售,銷售半徑小,嚴重影響向外拓展市場[2]。
2.6 缺乏產品品牌
缺乏葡萄產業龍頭企業和品牌的引領。全州縣葡萄產業目前沒有較大的農業企業,只有少數合作社、家庭農場,現代科技元素的應用比較有限。
3 發展對策
3.1 優化葡萄品種結構,延長葡萄供應期
目前全州縣的葡萄大多數屬于中晚熟葡萄品種,集中在8—9月上市,如巨峰、陽光玫瑰和溫克葡萄等,占80%以上;早熟葡萄品種占比偏少,只有少量的夏黑、春光、蜜光和南太湖特早等。因此,可適量引進天工墨玉、紹星九號進行試種,大力推廣春光、南太湖特早和蜜光等早熟品種,優化葡萄品種結構,促進品種多樣化,延長葡萄鮮果供應期。
3.2 完善葡萄產業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夯實產業發展基石
強化高效農機、先進智能裝備和管理系統推廣應用,推動設施農業標準化、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積極推廣節水節肥技術,建設必要的冷庫與貯藏設施,并結合改良葡萄架式,擴大水肥一體化的安裝和誘蟲燈、黃板的使用規模,在減施增效上下功夫,提高肥料、農藥的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推進“數字農業”,圍繞葡萄產業從生產、流通、銷售、防災減災等各個環節,加快數字化的應用進程,打造“5G智慧葡萄果園”,擴建產業服務中心、觀景臺、采摘綠道等,完善農業生產和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
3.3 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縣鄉技術人員和種植人員科技意識
科技進步引領了我國現代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3]。可通過現場培訓、印發資料、網絡直播、小視頻、微信和QQ葡萄種植群等多種方式開展葡萄種植技術培訓,推廣葡萄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和新模式,營造大眾學科技、用科技良好氛圍。積極探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如建立巨峰、溫克葡萄等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指導果農因地制宜采取拉、保、膨處理以及促成栽培等措施,積極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建設,“枧葡”商標注冊和富硒農產品、綠色食品、“桂林葡萄”地理標志認證,實現葡萄從產品葡萄向優品葡萄、精品葡萄方向發展,提高葡萄品質,為打造葡萄品牌奠定堅實的品質基礎。
3.4 積極發展電商,強化銷售創新
葡萄是漿果,對運輸條件要求相對較高,遠距離運輸需要采取一些相對應的措施。政府應積極搭建物流平臺,發展智慧物流,在葡萄銷售和流通中增強主動性和自控力。如引進果之道——以鄉村智慧物流為核心,以農產品物流服務為主要業務的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產業帶以鄉村攬收驛站為主體,鄉村攬收車隊和智能化設備為支撐,完善村鎮兩級物流體系,解決農產品“最后一公里”問題,可實現果農銷售葡萄自由、果農擁有葡萄議價權、葡萄品質得到明顯提升、優質葡萄出村進城,讓更多城里人吃到全州的泉水葡萄,從而大大提高葡萄銷售價格,增加葡萄產業效益,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3.5 培育葡萄產業龍頭企業,打造葡萄品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葡萄產業企業做好規劃,著眼長遠,立足科技,培育葡萄產業龍頭企業。以“桂林葡萄”地理標志公用品牌為核心,充分利用“農博會”“農交會”“農展會”等窗口[4],引入亞果會、百果園等水果產業平臺,大力推介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葡萄、枧塘鎮巨峰葡萄和蕉江鄉溫克葡萄,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市場知名度,依托已有的產地和資源優勢建立和完善銷售網絡,提高市場占有率,提升全州縣葡萄品牌知名度。比如:廣西復樸農業有限公司依托成熟的供應鏈資源和區位優勢,依托富硒土壤滋育、天然泉水澆灌、高山晝夜溫差大的優越條件,更利于果實糖積累、果粒飽滿圓潤、果肉水潤晶瑩、果粉勻稱細膩、香氣馥郁、甘甜適口且回味無窮,進而將全州縣枧塘鎮的巨峰葡萄打造成“品天埊·泉水巨峰”(圖4),因此近幾年在廣西南寧市占有一定市場份額。不斷完善“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體系與葡萄質量追溯體系,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葡萄產業可持續發展[5]。
3.6 加強葡萄產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葡萄產業發展,進一步延伸葡萄產業鏈條,持續推進架式改造、高效節水、產業集群、高效物流體系建設等工程,依托湘江戰役紀念園等紅色旅游資源,將“葡萄+觀賞游”納入全縣旅游體系中,挖掘以“葡萄+觀賞游”結合“旅游+”“生態+”等模式,將傳統葡萄種植園打造成一批集賞園、采摘、品嘗、游玩為一體的葡萄觀光采摘園、農家樂、葡萄主題公園、葡萄美食街、葡萄長廊等,比如通過引導群眾,將農業生產與觀光休閑、田間采摘等體驗休閑結合起來,發展休閑農業[6],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全州,促進全州全域旅游,積極形成葡萄一三產融合發展大格局,推動全州縣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小萍,鄧送銀,等.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葡萄產業振興的思考與對策[J].南方園藝,2022,33(2):76-78.
[2] 徐玉君,羅繼豐,李鳳英,等.桂林葡萄產業發展歷程、現狀與發展建議[J].南方園藝,2021,32(2):90-92.
[3] 段長青, 劉崇懷, 劉鳳之, 等. 新中國果樹科學研究70年:葡萄[J]. 果樹學報, 2019, 36(10): 1292-1301.
[4] 唐金榮,劉艷姣,馬曉萍,等.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議[J].果農之友,2023(5):98-101
[5] 房玉林,王錄俊,劉三俊,等. 陜西葡萄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2022(5):1-5.
[6] 劉建玉.靈川縣葡萄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J].南方園藝,2014,25(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