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很多城市存在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且日益嚴重化。共享經濟下加強城市交通資源管理,不僅可以緩解交通壓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還能夠提升市民的出行體驗,推動城市交通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文章在全面了解共享經濟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闡述了共享經濟下加強城市交通資源管理的作用。
關鍵詞:共享經濟 城市交通資源管理 基本特征 作用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3-026-02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有17個城市常住人口超過千萬,這標志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17個城市中,重慶市以超過3000萬的常住人口遙遙領先,而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則緊隨其后,均擁有超過2000萬的龐大人口基數。城市人口的增長直接導致了交通需求的大幅上升,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時段,交通擁堵問題愈發嚴重,不僅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還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共享經濟的興起,為城市交通資源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通過共享交通平臺,市民可以隨時租用自行車、電動車、汽車等交通工具,減少了私人車輛的購買和使用頻率,這不僅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還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靈活的方式。因此,開展共享經濟下城市交通資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共享經濟的基本特征
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涌現的新業態新模式,共享經濟是一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型經濟模式,通過將閑置資源進行再分配和利用,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也被稱為“分享經濟”。共享經濟自21世紀初興起以來,經歷了快速發展、調整和規范的過程。根據全球多個研究機構的數據,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在過去10年間呈現出指數級增長。
(一)強調所有權與使用權的相對分離,倡導共享利用、集約發展、靈活創新的先進理念
共享經濟的核心在于“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即個人或企業可以通過短期租賃、借用或交換的方式,獲取所需資源的使用權,而無需購買或長期占有這些資源,向人們傳輸了一種“以租代買”的消費觀念。
(二)強調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彈性匹配,實現動態及時、精準高效的供需對接
共享經濟的興起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使得資源共享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通過在線平臺,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發布、查找和使用各類資源,打破了傳統經濟模式中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三)強調消費使用與生產服務的深度融合,形成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發展模式
無論是企業,亦或是個人,均可共享那些未被充分使用的資源,模糊了消費與生產活動的邊界,加大了融合力度。
二、共享經濟下加強城市交通資源管理的作用
作為一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型經濟形態,共享經濟的興起為城市交通資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提高交通資源利用率、緩解交通壓力的同時,也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多選擇。
(一)提高交通資源的利用率
通過共享平臺,市民可以根據出行需求,隨時租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常見的共享交通工具包括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以及共享汽車等。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城市道路的交通壓力,減少擁堵出現的問題,還能減少能耗,以及減少對大氣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共享交通工具的調度機制極為靈活,能夠按照實際的交通狀況,合理調配資源,減少資源浪費。
(二)市民出行方式多樣化
共享經濟背景下,市民的出行方式更靈活,選擇更多。可以根據出行需求的不同,選擇最佳交通工具。比如,在出行距離較短時,采用的交通工具主要為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相反,若距離較遠,則可以選擇共享汽車,亦或是拼車的方式。通過這種出行模式,能夠大大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性,還能進一步增強市場的出行體驗。
(三)推動綠色出行理念普及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出行對環境的影響。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交通工具大多采用清潔能源,如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等,減少了傳統燃油車輛的尾氣排放,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共享經濟鼓勵市民減少不必要的出行,提倡步行、騎行等低碳出行方式,進一步促進了綠色出行理念的推廣。
(四)加強智能化、信息化利用
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共享經濟平臺能夠實時收集和分析交通數據,預測交通流量變化,提前制定應對措施。例如,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平臺可以根據用戶的出行需求,合理安排交通工具的投放地點和數量,避免因供需不匹配而導致的交通擁堵。共享經濟平臺還可以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同構建智慧城市交通管理體系,實現交通資源的智能化管理。
三、共享經濟下城市交通資源管理對策
(一)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目前來講,共享經濟在我國發展速度較快,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共享經濟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8億人次,占全國網民總數的近90%。其中,共享單車、網約車、共享住宿等相對成熟。尤其是共享單車,自2016年陸續在各大城市推出以后,覆蓋范圍越來越多,經過多年發展,已經迅速占領了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解決了城市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還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但隨著共享交通工具數量的急速增長及規模的不斷擴張,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交通資源,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并加大執行力度。這就要求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完善共享交通工具的運營和服務標準及相關制度。比如針對共享單車和電動車的停放問題,政府可以出臺專門的規定,要求在指定區域內設置停車點,并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智能管理,避免亂停亂放現象的發生。針對共享交通工具安全性方面,應制定嚴格的安全檢測標準,確保每一輛投入使用的共享交通工具都符合國家安全規定。
(二)加強數據共享與智能化管理
共享經濟下的城市交通資源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實現交通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優化管理。首先,建立健全數據共享機制。共享交通企業擁有大量的用戶出行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可以反映用戶的出行習慣,還可以為城市交通規劃提供重要參考。因此,政府應鼓勵企業將相關數據開放給交通管理部門,以便更好地掌握城市交通流量的變化規律,合理規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也應加強對數據安全的保護,確保用戶隱私不被泄露。其次,積極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統。智能調度系統可以根據實時交通狀況,動態調整共享交通工具的投放數量和分布位置,避免某些區域出現車輛過剩或短缺的現象。智能停車系統則可以通過手機APP引導用戶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減少亂停亂放的情況。智能監控系統還可以實時監測共享交通工具的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故障車輛,確保用戶的安全和便利。
(三)發揮多元化合作模式優勢
隨著共享經濟的不斷深化,共享交通已深入人心,充斥在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城市交通資源配置而言,共享交通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通過發展現狀來看,共享交通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城市交通資源無法充分利用,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一方面,共享經濟下城市交通資源怎樣才能實現配置優化,僅僅依靠市場的力量很難達到這一目的,這種情況下,需要借助于政府的作用,才能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站在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市場資源配置是否合理,需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政府引導為輔的原則,在交通資源配置方面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但為了解決市場當中存在的問題,還需要政府的介入,通過政府的引導作用,才能保證交通資源優化配置。為了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即實現政府、企業和市民之間的協同合作,這也是實現城市交通資源高效管理的關鍵。
1.政府方面。在政策制定、資源整合等方面,政府應發揮積極的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共享交通企業參與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如在公共停車場、公交站點等地設置共享交通工具專用停放區。或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專業機構負責共享交通工具的維護和管理,提高管理的專業化水平。
2.企業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用戶體驗。例如,企業可以開發更加便捷的手機APP,方便用戶查找附近的共享交通工具;可以通過引入信用積分制度,鼓勵用戶文明用車,減少不文明行為的發生。
3.市民方面。市民可以通過合理使用共享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頻率,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市民還可以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提出合理建議等方式,為城市交通資源管理貢獻力量。
四、結束語
總之,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單一的交通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多樣化出行需求。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交通資源管理可以通過整合公共交通、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多種出行方式,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交通網絡。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實現“最后一公里”的無縫銜接。這不僅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還有效減少了因換乘不便而導致的交通延誤。因此,必須重視共享經濟下的城市交通資源管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優化交通資源配置,實現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瑤,樊星,趙璐.“雙碳”背景下成都城市交通出行質效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23(11)
[2] 張樹林,王春梅.公眾參與城市交通治理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28)
[3] 潘冬南.共享經濟視角下旅游城市交通資源管理[J].社會科學家,2020(02)
[4] 郭繼孚.推動城市交通碳達峰、碳中和的對策與建議[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21(03)
[5] 嚴琰.基于共享經濟的旅游城市交通資源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西部旅游,2022(13)
[6] 彭放,張藍兮.打造城市級公共交通“多網融合”發展研究與探索——以貴陽市為例[J].時代汽車,2023(13)
(作者單位:許昌市交通運輸局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河南許昌 461000)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