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合理激活金融服務促進經濟發展的正向效益,有效規避風險問題,本文基于問題導向視角,針對常見的金融投資風險類型,聚焦問題生成的原因,提出了針對性的防范策略,包括提升投資管理規劃性、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優化決策機制匹配度、加大大數據技術應用力度;強化人員專業培訓、增強風險應對“底氣”;完善風險控制邏輯、規避市場環境變動風險等。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同行更好地規避風險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
關鍵詞:金融投資;風險控制;風險管理體系
金融投資是企業提升利潤率的重要戰略選擇。與實物投資不同,各種金融產品投資極易受金融市場波動性的影響,使企業在投資推進環節會面臨市場、信用等多元風險,甚至出現不可控的資產損失。鑒于此,為高效規避投資風險,企業需要構建金融投資收益正向發展生態。
一、金融投資風險特征分析
金融投資是指企業依托金融投資、產品買賣等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手段。金融產品具有較強的獨特性,不同的產品所可能帶來的產品價值各不相同。但無論何種獨特的金融產品,一旦發生投資風險,均會統一量化成貨幣資金的具體得失,并持續對企業的資金流造成影響[1]。金融投資風險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特點,詳情見下表1。
二、常見的金融投資風險
出場率較高的金融投資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決策風險、信用風險與操作風險。
(一)市場風險
金融投資工作通常是依托多種金融投資產品實現的投資。由于金融投資工具與市場發展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如若金融市場處于波動狀態,產品自身所帶來的價值必定會受到波及,進而對投資人的投資成本和收益造成直接影響。
結合問題成因的不同,可將市場風險分為內部、外部兩類。內部風險多是由投資者自身引發的,如對市場環境和市場發展規律摸查不清、對市場認知度不足等。外部風險是由對投資收益、投資結果造成影響的外界因素引發的,如消費者群體、社會穩定性及相關政策等。
(二)決策風險
決策是行為的重要指引,決策的正確與否會對金融投資效益造成決定性影響。從調研數據來看,部分企業為獲得更為客觀的收益率,極易出現金融投資跟風問題,他們往往忽視自身的實際狀況,投資一些遠超于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這種行為,無疑會加大企業過度負債與資金崩盤等風險出現的可能,甚至造成投資失敗。
(三)信用風險
此風險本質上是交易雙方未嚴格基于合同要求履行契約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信用風險是出場率較高的風險類型,信用風險主要包括兩個特征:一是周期性。表現為信用擴張、信用收縮經常交替出現。二是傳染性。如若企業存在信用風險,那么將會使得資金信用持續降級,在信用透支的持續作用之下,勢必會對正常資金周轉造成影響,使得風險愈發處于失控狀態[2]。
(四)操作風險
作為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活動,金融投資需要配備完備的決策程序。但在實操時,卻易受多元因素的影響時常發生操作失誤,從而造成項目受損。如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便是典型的操作風險案例。上證指數僅在一分鐘內就出現大幅度拉升,最高漲幅甚至可逼近5.62%,直至半個多小時后才恢復正常狀況。經調查,此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內在套利系統出現故障,受此影響,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生成了較多“猜忌”。下表2為此次烏龍指事件對市場方面所造成的具體影響。
由表2不難得知,在此事件發生之后,無論是對投資人員信任度還是交易活躍度而言,均有著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亟須得到相關人員的高度警覺。
三、金融投資風險的成因
致使金融投資風險出現的成因十分多元。如投資管理體系健全度不佳、決策機制缺失、專業實踐人員工作能力差等,均會加大投資風險出現的可能,致使企業利益受損,其具體影響因素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投資管理體系健全度不佳
投資體系既是投資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也是評估投資項目收益及風險的重要工具。然而,就絕大多數企業而言,在投資環節往往缺乏應有的防范意識,常以博弈的心態來進行項目選擇,此行為無疑會使投資風險出現的頻率大大增加,并給企業帶來無可預估的負面影響,且一旦投資風險發生,就可能出現蝴蝶效應,使得問題缺口愈發擴大。
(二)匹配度的決策機制缺失
決策會直接指導投資行為并對投資效果造成決定性影響。為實現利益最大化,部分企業常出現跟風心理,盲目跟投高收益項目,此種跟風行為僅將關注重點放在投資的高效益回報上,易使企業忽視投資風險的消極影響,常被迫處于風險規避的尷尬局面之中[3]。
(三)金融投資人員專業度低
為保障投資工作更為規范開展,企業常會在金融投資前,成立獨立性較強的工作團隊,要求其全方位負責金融投資工作管理任務。然而,就絕大多數投資人員來看,往往會將關注重點放在財務核算之上,易忽視對宏觀經濟背景等進行考量。如果長期受這種片面投資管理、投資預測的影響,就會使整體的風險識別滯后,并為相關風險的出現埋下隱患,使最終的投資收益大打折扣。
(四)利率變動反應滯后
一旦利率發生變動,將會直接對企業投資收益造成影響,使得收益愈發不確定。市場變化及政策調整是利率波動的潛在促動因素,為了更有效地規避利率變動風險,企業就需自覺加強對利率變動的重視。然而就絕大多數企業而言,受信息內容獲取滯后的影響,極易受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制約,使得企業對利率變動反應的即時反應被削弱,甚至還會錯失最佳的投資機會,使得最終的金融投資效果與預期出現明顯差距。
四、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為將風險的負面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有效激活金融投資的正向經濟效應,需嚴格基于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進而制定防范措施。可通過風險分散、風險管理、風險控制,靈活地將風險問題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切實保障企業資金鏈及企業現時投資收益趨于穩定狀態,高質量對接良性健康運營發展需要。
(一)提升投資管理規劃性,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企業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大局出發,選用適配的金融投資方式,同時要加強投資全過程監控以及投資結果評估,憑借一體式投資流程優化設計,確保能夠更及時地實現風險把控,真正助推資產保值增值[4]。
第二,企業要將關注重點放在風險管理、風險識別上,聚焦較易發生的金融投資風險,進行損失統計并快速判斷損失對企業造成的現實影響,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需要實時對項目風險進行評估,一旦發現存在風險,立即反應,及時上報給領導層,確保能夠快速形成風險應對方案,憑借資源的合理調動,快速化解風險。除此之外,還要具有主動意識,指派市場調查專員進行市場環境風險調查,進一步評判當今市場環境是否適合大規模投資,以便為后續更具針對性的投資決策提供正確方向指引。
第三,企業領導層要化被動為主動,積極與同類型的企業形成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從側面了解其他企業面對市場環境的現實態度,從而持續革新本企業的投資決策,投資決策能夠達到最為理想的預期效益。
(二)優化決策機制匹配度,加大大數據技術應用力度
為持續提升決策機制匹配度,企業在選擇金融投資項目期間,需從長遠角度出發,對項目進行全面審視,并在決策環節廣泛聽取專業人員的意見,形成合力,確保投資決策有效性。同時,考慮到金融投資活動屬于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企業還要充分結合現實所需,制定具象化的投資方案,并隨著投資周期的持續增長,靈活調整投資規劃,確保整體決策的可行性,相關的投資活動能夠更為高效地展開。
為持續提升管理效能,企業還要加大互聯網技術應用力度,以此為“媒”,快速實現對金融投資風險的防范布局。首先,需在市場調研環節引入信息系統,進行內容跟蹤,為后續更好地實現投資決策提供實用內容支撐。其次,在工作落實階段,要充分采用大數據深度挖掘技術實現多元市場信息、企業數據收集,并以此為依托,助力自身發展定位,為后續制定針對性更強的防控方案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最后,要進行金融投資風險等級管理。企業要制定具體的風險值,在此基礎上確定風險等級,一旦監測到相關風險高于預警標準值,立即上報給相關負責人,督促其快速制定針對性處理措施,從根本上保障企業經濟效益與預期高度一致。為保障風險等級管理效率,可積極采用多元化方法進行內在計算邏輯設置。以最為典型的在職價值法為例,相關人員就可借此方法,依據下述計算公式,進行常規損失分析,以此為風險等級管理提供實用參數支撐。
Prob(△pgt;VaR)=1-c
公式之中,Prob這一參數表示為資產價值現實損失率;△p、c這兩個參數所對應表示為企業金融資產損失額度及初期給定的具體置信水平;VaR則表示在特定置信水平之下的具體價值,也可簡稱為易損失的最高數值。計算完畢之后,便可結合具體的計算結果數值,實現風險評估,明確具體的風險等級。
(三)強化人員培訓與引進,增強風險應對“底氣”
人才培養屬于長期性工作,為保障能夠持續不間斷地為管理提供人才供給,夯實風險管理應對“底氣”,企業需嚴格基于自身現實的金融資產投資需要,制定具體的人才職業素質培訓計劃,使其既能夠熟練精通相關政策法規,還能夠掌握專業且前沿的風險防控要點,真正杜絕風險問題的進一步擴大。首先,企業可積極與專業咨詢機構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引進風險防控專業人員,充分借助案例分析法進行風控知識培訓,幫助參訓人員情境式體驗金融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細節,使其更具風險防控能力;其次,要對培訓內容進行實時更新,并及時傳達政府相關政策,使其能夠掌握相關政策細節,以此保障后續的風險管理工作更為合規;最后,在培訓完畢之后,為進一步固化培訓效果,還要定期進行素質考核,并嚴格基于職業技能風險控制、知識掌握度等細節指標打分,以此促進參訓人員明確自身的學習缺陷及學習優勢,真正獲得個人能力的持續進步。同時,企業還可設置一定的獎罰措施。如對于職業水平提升快的風控人員,進行薪酬獎勵,并為他們提供外出進修的機會,進而持續激發其自主學習熱情,使其能夠更好地擔負起風險防控重任,為企業金融風險規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發揮個人的崗位價值[5]。
此外,人才引進工作也必不可少。為高質量對接長期發展需求,還要正視金融投資人才資源儲備的重要價值,可與高校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從優質生源之中進行選拔,快速與相關人才形成定向合作關系,確保能夠持續擴充基層人才數量與質量,真正為投資風險的有效降低保駕護航。
(四)完善風險控制邏輯,規避市場環境變動風險
金融投資不同階段的投資風險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市場環境是持續變化發展的,因此為保障風險應對底氣更強,企業還要自覺完善風險控制機制,通過靈活性策略,如風險分散、轉移、對沖策略,確保能夠持續增強抗風險能力。第一,風險分散。企業要在資產類別、資產行業等多個維度進行操作布局,通過將資金投向多種類型資產等措施,合理規避單一資產類別因市場波動對投資所造成的負面沖擊,切實保障資產安全。第二,風險轉移。企業可借助金融衍生品,將特定風險轉移至專業的第三方風險承擔機構承擔,確保能夠合理降低自身所直接面臨的風險,使企業在多變的市場之中能夠穩健發展。第三,風險規避。為進一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進行金融投資活動時,企業要謹慎地進行潛在性、隱匿性風險評估,以合理規避超出自身接受范圍領域的風險。對于不確定的行業,要以謹慎的態度進行投資規劃,通過投資的優化組合,持續夯實整體的風險應對能力。第四,風險對沖。企業可充分利用期貨、期權等對沖工具,快速且高效地進行潛在風險管理,確保企業在市場持續波動的發展環境下也能夠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雷.基于財務管理視域的企業金融投資風險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13):170-172.
[2]陳佳穎.地方國有金融投資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21):112-114.
[3]趙蘇.淺談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金融投資風險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23(11):90-92.
[4]王婷婷.企業財務管理中金融投資風險與完善措施[J].商場現代化,2022(22):129-131.
[5]龐通.探討“一帶一路”新形勢下的金融投資現狀與風險[J].納稅,2022,13(01):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