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邏輯與優化策略

2025-04-01 00:00:00洪爽周向軍
高等職業教育探索 2025年2期
關鍵詞:教學資源高職院校

摘 要:基于56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的2023年年報,借助NVivo工具系統分析我國高職院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邏輯。結果表明,高職院校以基礎設施為基石,強化技術支撐體系;以建設成果為核心,實現資源多元發展;以共享渠道為紐帶,推動資源互聯互通;以實際應用為導向,拓展資源使用廣度;以保障體系為依托,構筑發展長效機制。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也面臨一些問題,如資源存量優化與增量建設的結構性矛盾、多平臺共存背景下的資源整合難題、應用廣度拓展與深度挖掘的實踐斷層、教師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的失衡困境等。鑒于此,要優化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當培育高質量文化,實現資源動態更新;強化平臺協同,打造智慧教育生態;健全評估機制,提高資源應用水平;完善制度環境,激發教師內驅動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NVivo;扎根理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272X(2025)02-0046-10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的重要環節。《關于全面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2019年,《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要“建設開放共享的專業群課程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需求,推進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共建共享。2022年以來,隨著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實施,職業院校加快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不斷豐富優質資源。目前,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已取得積極成效,參建院校1333所,標準化課程7769門,素材資源464萬,資源存儲量152TB,教師103萬人,學生2626萬人,企業用戶38萬人1

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有研究者以自身所在學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分析對象,發現教學資源海量,但魚龍混雜;資源質量不高,原創資源少;缺少結構化設計,教學設計不完整2。也有研究者發現計算機類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軟硬件建設力量不足,教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3。如此種種,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解決。鑒于現有文獻多局限于校本思維和經驗主義,主要是立足某所具體的高職院校展開研究,實證分析和宏觀解讀相對不足,因此本文以國家“雙高計劃”中的56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為樣本,系統剖析高職院校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邏輯和現存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探討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化策略,嘗試為我國高職院校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

一、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研究工具

學者格拉斯的扎根理論認為,研究者應當從原始資料入手,通過對原始資料進行抽象化、概念化的思考與分析,形成系統性的編碼,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理論模型4。基于扎根理論,采取質性研究方法,借助NVivo.14軟件對樣本高職院校的2023年年報進行分析,以期準確、深入地把握當前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成效與問題。

(二)研究文本

本文選取56所“雙高計劃”中的高水平高職學校為樣本,基于這56所學校的《2023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年報”)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部分的內容展開研究5。高水平學校是國內高職教育領域的引領者,具備較強的數字化水平和教學資源建設能力,能夠體現高職院校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的前沿成就。選取的56所學校分布在我國29個省份6,在地域方面有著較好的代表性。此外,年報是高等職業教育履行責任的體現,是宣傳發展成績、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制度載體7。高職院校會在年報中盡可能完整地展示其所取得的辦學成就。以年報作為研究文本,能夠較為全面地獲取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相關信息。

(三)數據編碼

基于扎根理論,對56份年報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部分的內容進行三階段編碼。第一階段,通過逐行解析文本資料,提取關鍵信息點,形成基礎的開放式編碼,如“電子圖書數據庫”“虛擬仿真實訓項目”等,為后續處理奠定數據基礎。第二階段,通過關聯性分析和類屬劃分,將屬性相似的開放式編碼整合為軸心編碼。例如,將“電子圖書數據庫”和“考試類學習資源庫”“學術期刊數據庫”等歸為“數字化圖書館資源”。經過邏輯歸納,形成22個軸心編碼(詳見表1)。第三階段,對軸心編碼進行進一步的提煉和升華,例如,將“數字化圖書館資源”“虛擬仿真實訓資源”等軸心編碼歸入“建設成果”,將“公共平臺”和“校本平臺”歸入“共享渠道”。從全局視角,共提煉出5個核心編碼:“建設成果”“基礎設施”“共享渠道”“應用情況”和“保障體系”(詳見表2),展示了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關鍵領域。

通過“材料來源數”和“參考點數量”,評估編碼的覆蓋面和代表性。其中,材料來源數是指該級各節點所涉及的獨立數據來源的數量,即年報中出現了此節點相關內容的高職院校的數量,參考點則指對數據中的節點相關內容進行編碼的具體條目數。由表2可知,“建設成果”“共享渠道”“應用情況”“基礎設施”等4個核心編碼的材料來源數均為56,“保障體系”的材料來源數雖略低,但也超過半數,表明這些編碼的相關信息在雙高院校中普遍存在且得到了重點關注。

二、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多維邏輯

通過對核心編碼及軸心編碼的歸納分析,構建了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邏輯圖(如圖1所示)。高職院校重視基礎設施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的作用,持續優化網絡環境,打造智慧校園和智慧教室,為資源建設與應用奠定技術基礎。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成果豐富,涵蓋數字化圖書館資源、新形態教材、虛擬仿真實訓資源、在線課程及專業教學資源庫等多種形式,可有效滿足不同學習需求。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通過校本平臺和公共平臺等多樣化的共享渠道,拓寬資源訪問路徑,提高資源的可及性和共享效率。建設成果的高質量與共享渠道的便捷性一同促進了教學資源的廣泛應用。資源保障體系則貫穿于資源建設和應用的全過程,通過提供經費支持、技術服務、管理辦法等,促使數字化教學資源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整體而言,“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共享渠道”“應用情況”“保障體系”五個核心要素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內在邏輯關系。基礎設施為資源建設與應用提供技術基礎,建設成果為資源共享和應用提供內容支撐,共享渠道拓展了資源的傳播路徑,應用情況為資源建設與優化提供實踐反饋,而保障體系貫穿整個過程,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五個要素相互作用,構成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生態閉環,能有力推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

(一)以基礎設施為基石,強化技術支撐體系

基礎設施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基石。惟有以數字化發展理念為引領,聚焦教育需求,完善新形態基礎設施體系,才能讓數字化教學資源被高效地創建、管理、傳播和使用8。高職院校完善基礎設施的重點工作主要包括優化校園網絡、建設智慧教室和智慧校園。

校園網絡是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的基礎。高職院校致力于提升網絡帶寬、提高網絡覆蓋率、健全網絡安全體系,保障校園網絡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多數高校將互聯網出口帶寬和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作為衡量網絡性能的主要指標。如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的互聯網出口帶寬為15.26Gbps,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為100Gbps[9。出口帶寬決定了校園網用戶訪問外部網絡資源的速度,主干帶寬則決定了校園網內部數據傳輸的效率。順暢的校園網絡有助于提升資源上傳和下載的速度,實現師生對教學資源的高效連接。

在智慧教室和智慧校園建設方面,高職院校配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融合多項先進技術,如遠程視頻互動實訓、課堂分析系統及虛擬仿真功能等,完善智慧教室;同時構建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化應用基礎平臺,打造智慧校園;通過一站式辦事大廳和一體化信息環境,提升教學實施與教學管理的效率,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智慧教室不僅被應用于實時課堂教學,同時也應用于數字化教學資源制作。如天津市職業大學、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濱州職業學院等高校的智慧教室具備視頻錄制功能,便于教師開展線上精品課程資源建設,更好地進行在線課程視頻資源的開發、補充和迭代。

(二)以建設成果為核心,實現資源多元發展

高職院校的數字化資源建設成果主要包括在線課程、專業教學資源庫、虛擬仿真實訓資源、新形態教材和數字化圖書館資源等五種類型。其中,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在線課程的材料來源數和參考點數量明顯較多(詳見表3),表明高職院校在教學資源庫和在線課程建設方面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多數高職院校形成了校級—省級—國家級的三級教學資源庫及在線課程建設機制,形成結構化、系統化的數字資源庫,為學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識體驗。

此外,56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均在年報中提及虛擬仿真實訓資源相關內容,表明高職院校在這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21世紀初期,我國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技術發展相對滯后,是實踐教學方面的薄弱環節10。目前,高職院校圍繞專業建設特點,因地制宜發展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如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現代農業“三景貫通”實訓基地11、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的船舶及配套數字化制造實訓基地等12。虛擬仿真實訓資源能夠解決專業課程中“高投入、高耗材、高危險”以及“難實施、難觀摩、難再現”的問題,為教、學、做融合的教學改革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虛擬仿真實訓資源類似,新形態教材的建設同樣方興未艾。高職院校以紙質教材為載體,融合在線課程資源,基于“一書一課一空間”的理念,構建起“紙質教材、在線課程、混合式學習”三位一體的新形態教學體系,將教材開發與線上課程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13

“資源建設成果”的5個子節點中,數字化圖書館資源的材料來源數和參考點數量明顯較低,只有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內的7所高職院校在年報中對此有所體現。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采購及自建中文數字資源 78 種,外文數字資源 14 種,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數字資源保障14。總體而言,數字化圖書館資源建設在高職院校中受到的關注度仍然有待提升。

(三)以共享渠道為紐帶,推動資源互聯互通

發布渠道在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銜接資源與用戶之間的紐帶。根據其開放程度的不同,可將其劃分為校本平臺和公共平臺兩類。

校本平臺通常由高職院校內部開發,僅限學校內部師生使用,如蕪智智慧教育平臺、財貿在線、輕工教育在線、重電教育云平臺等。在使用校本平臺時,高職院校可以自主把握欄目設置、用戶接口、權限管理等,也可以靈活統計教學資源的訪問、下載、收藏等情況,并根據自身的數字化發展需求進行動態調整。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將校本平臺與學校其他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實現一體化教務管理,提高師生辦事效率。

公共平臺則面向更廣泛的受眾,讓教學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傳播和共享,如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中國大學MOOC、學銀在線、超星學習通等。NVivo分析表明,多種公共平臺中,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使用量最高,文件來源數為56,其次為中國大學MOOC,文件來源數為8。公共平臺為課程資源提供了寬廣的共享平臺,有助于擴大課程資源的受眾范圍。

高職院校在發布數字化教學資源時,傾向于綜合使用校本平臺和公共平臺,首先通過校本平臺實現數字教學資源的常態發布,繼而打造示范性的優質資源,推送到校外的公共平臺。在促進優質資源的高效共享的同時,提升高職院校自身的影響力和品牌形象。

(四)以實際應用為導向,提升資源使用廣度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目的是使其得到應用。只有在應用中,資源才能體現其價值。高職院校主要從使用頻率、應用對象、用戶參與度以及應用成效等四個方面來展示教學資源的應用情況。其中,“使用頻率”的材料來源數最多,56所高校均在年報中對此有所體現;其次是“應用對象”,材料來源數為21。相對而言,“用戶參與度”和“應用成效”在年報中出現次數較少,材料來源數均不足10。

“使用頻率”的細分指標包括課均學生數、平臺學習人次、注冊用戶數、訪問人次、選課人次等。這些量化指標具有較強的客觀性,方便教育管理部門了解工作進展,為下一步工作規劃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參考,這也解釋了為何高職院校傾向于從“使用頻率”的角度來展示其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情況。從這些數據來看,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訪問人次和注冊用戶數均已取得較大突破,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116門精品在線課程“每年瀏覽量500萬人次以上,每年參加培訓和選修學習者近10萬”15、天津市職業大學的教學資源庫“院校注冊用戶數 227027人、累計訪問量 116329282人次”16,表明數字化教學資源得到了較好的推廣,在師生中的普及度和關注度較高。

在應用對象方面,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庫的主要用戶為校內師生以及國內其他學校的師生,少數高職院校的用戶類型更為豐富,包括外籍員工、企業員工、行業從業人員等,如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中泰、中非等教培項目提供教學資源支持,培訓外籍員工超萬人17;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告藝術設計教學資源庫的用戶輻射三百余家企業18;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線上課程惠及天津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等19。綜合“使用頻率”和“應用對象”兩個維度的數據可知,高職院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在應用層面上已經實現了較為廣泛的覆蓋。

(五)以保障體系為依托,構筑發展長效機制

在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5個核心編碼中,資源保障體系部分的材料來源數和參考點數量最少,材料來源僅涉及32所高職院校(見表2),表明只有約半數的高校建立了較為成熟的資源保障體系。橫向對比來看,保障體系的構建進度相對滯后;縱向對比發現,2022年保障體系相關內容的材料來源數僅為16,與2022年相比,2023年的院校數量有明顯增長,說明高職院校在這一領域的探索仍在進行中。當前的探索措施包括外部協作機制、師生數字素養培育、反饋診改機制、技術服務、教師激勵、管理辦法、經費投入等。其中,前三者的材料來源數和參考點數量相對較高(詳見表4)。

外部協作主要包括校際合作、校企合作、校政行企合作等,如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與華東師范大學共建高水平課程中心20,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中汽中心、吉利、零跑、海康智聯等企業合作開發課程21,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結行業主管部門、抖音等企業、地方政府、研究機構、本科院校、職業院校等,推動城市設計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22。通過引入校外力量,高職院校擴展了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視野,有效提升資源建設水平。

師生數字素養的提升是資源庫有效建設和利用的基礎。高職院校建立了相應的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機制,讓教師掌握智慧教室數字設備的使用方法、數字教學課件制作流程,更好地開發并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同時通過信息素養講座或課程,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資源利用等技能,系統提高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能力。

反饋診改機制是資源庫進行迭代優化的核心手段。高職院校通過應用摸底調查、滿意度調查、質量審核、多方課程評價等方式,可進行反饋收集和數據分析,從而及時掌握資源使用中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更新和調整,推動資源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主要問題

(一)資源存量優化與增量建設的結構性矛盾

高職院校在總結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成果時,更傾向于關注增量資源補充了多少,對存量資源優化的關注則略顯不足。究其原因,增量資源可以憑借諸如專業教學資源庫個數、在線開放課程門數、教學資源總體積等量化指標,直觀展示其建設成果,而存量資源的優化效果則很難得到準確的衡量。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宏觀規劃和資源投入時往往側重于資源的新增,旨在獲取具有說服力的數據指標,彰顯學校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進取姿態,以利于院校排名、項目申報等。

然而,過度聚焦增量而忽視存量優化的傾向,從長時間來看,可能會影響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教育技術的日新月異、學科知識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對技能人才層出不窮的新要求,要讓數字化教學資源真正持續發揮作用,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必須對其進行持續的更新和優化,保證資源的前沿性和適用性。目前,高職院校對存量資源優化的關注度不高,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均相對不足。我國僅有11所“雙高”高職院校在年報中涉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反饋診改機制,且僅有2所高職院校提及對教學資源的常態化更新。反饋診改機制的匱乏以及資源更新的滯后,直接影響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質量和實效性。某些內容陳舊、效果欠佳的資源可能會長期存在,影響學習者的學習體驗。

(二)多平臺共存背景下的資源整合難題

高職院校在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時,除了建設校本平臺之外,還會綜合運用多個校外公共平臺,包括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各省份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學銀在線、雨課堂等,不同的課程可能會選擇不同的平臺上線。平臺之間互不聯通,資源整合面臨較大挑戰。為了學習多門課程,學生必須在不同平臺之間來回切換。這為數字化教學的開展帶來如下挑戰:首先是學生時間和精力的消耗。學生需要記住不同平臺的登錄信息、操作步驟,處理來自多個平臺的作業通知和開課提醒等,這些繁瑣的操作占用了原本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二是學習體驗的割裂。由于不同平臺的界面設計、資源呈現方式和作業提交方式存在差異,學生在切換過程中需要額外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適應。這種重復適應可能會對學習體驗造成消極影響。第三是資源分散導致管理成本上升。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進度等數據分散在多個平臺,不僅給學生復習帶來了困難,也導致學校和教師難以通過統一的數據分析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應用廣度拓展與深度挖掘的實踐斷層

多數高職院校采用課均學生數、訪問人次、注冊用戶數、在線學習人數等指標來體現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應用情況,而較少使用討論數、教師答疑數、互動人次等反映用戶參與度的指標。數據表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覆蓋面和利用率已經到了較高的層次,但應用深度有待挖掘。盡管有著很高的訪問人次,但學生可能只是淺嘗輒止,進入界面進行簡單查看后就退出,并沒有進行深度學習。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重點關注拓展資源應用廣度,并將“課均學生數”等量化指標作為重要的評估依據,而評估結果會影響到教學資源庫項目能否驗收通過。如此,部分高職院校可能通過行政手段,強制師生進行注冊和訪問,在短時間內突擊式提高注冊用戶數和訪問人次,以迎合統計指標。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不僅無益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推廣使用,甚至可能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當教學資源庫通過驗收以后,新增用戶數和訪問人次往往呈現斷崖式的下跌23。這導致了一個邏輯上的悖論: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原本是為了服務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可能在發展過程中陷入了對數據的盲目追求,背離初衷,導致學生反而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做數據”,無暇開展真正的學習,數字化教學資源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教師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的失衡困境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師的投入度和參與度。在建設階段,教師要精心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才能打造精品課程資源。在應用階段,教師要多與學生互動,及時輔導答疑,回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論是建設階段還是應用階段,都要求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比同樣課時的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線上課程的工作量往往高于線下課堂。惟有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才能讓教師身體力行,真正投入到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來。

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改革的特點之一是政策驅動24。許多教師缺少主動參與資源建設的內部動機,主要依靠學校的外部驅動。部分高職院校直接向教師下達行政指令,強制要求所有課程都建設線上課程并在學期末提交線上課程網址等,卻較少配套相應的支持服務。在數字化教學資源“保障體系”的子節點中,“教師激勵”的材料來源數僅為3所高職院校,表明對教師內部動機的關注和探索實踐仍顯不足。單憑行政壓力給予的外部動機,只能激發教師的短期行為,但往往無法形成持續的動力,甚至會引起教師的抵抗情緒,削弱教師的內部動機。當教師內部動機不足,而外部動機失效時,就容易引發“建而不精”或是“建而不用”的現象,教師或是隨手上傳文檔、PPT課件,不考慮教學資源的質量,或是即便上傳了教學資源,也不參與后續的答疑工作,最終很可能導致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淪為一紙空文。

四、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優化的系統策略

(一)培育高質量文化,實現資源動態更新

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在數量方面已經取得較大的突破,應摒棄“求大求全”和“越多越好”的標準25,培育高質量文化,協調資源增量建設和存量優化之間的邏輯。對存量資源進行梳理、評價與更新,充分釋放存量資源的價值。首先,應通過問卷、訪談、座談會等形式,分析學生的使用情況和學習效果,及時發現資源中的不足之處。例如,部分英語課程使用全英授課,為學生提供浸潤式的口語體驗,但明顯高于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造成學生的認知負擔和畏難情緒,應對授課形式進行適當調整,如添加中文字幕等。其次,要引入多方參與機制,收集教師、教育技術專家、行業從業者等多方面的意見與建議,以保證資源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此外,還應注重內容的實時更新。職業教育應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新興技術保持高度敏感,并及時體現在數字化教學資源中,確保資源在技術上不過時、在內容上始終具有前沿性,例如剔除已經過時的編程語言等。通過建立科學、全面、有效的更新機制,數字化教學資源才能真正發揮其優勢,滿足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提升整體教育質量。

(二)強化平臺協同,打造智慧教育生態

高職院校在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發布平臺時,應注重加強不同平臺之間的協同性。首先,統一數據標準,遵從相關技術規范和資源標準,做好課程資源、用戶信息、學習進度等數據的標準化,以便不同平臺之間能夠順暢地進行數據交互和數據共享26。第二,應建立統一認證機制,通過單點登錄等技術,實現用戶在不同平臺之間的一次登錄、全網通行,簡化用戶操作流程。第三,應推動資源整合與共享,通過數據接口,實現不同平臺對資源的訪問和調用,提高資源管理和檢索效率。第四,應整合線上線下教學流程,加強不同平臺的互操作性。例如,將在線課程平臺與學習管理系統聯動,方便教師觀測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行為,實現學習、測試、評價等環節的連貫性。

(三)健全評估機制,提升資源應用效能

科學的評估機制是高職院校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的風向標和指南針。因此,要提升資源應用效能,必須重視健全評估機制。健全評估機制并不意味著進一步細化評估指標。例如,將討論數和教師答疑數納入評估標準,設定每門線上課程教師答疑的數量標準等。這種更為嚴格的評估方式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數據注水行動。一味依賴片面的量化指標,很有可能導致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偏離其初衷,扭曲為對數據的形式主義的追求。我們應當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習規律,戒斷數據依賴,避免將過程性的量化指標作為惟一評價標準,綜合專家主觀評估、學習者滿意度、學生的學習效果等,形成更加全面的評價視角。例如,學生的1+X職業能力等級證書通過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體現1+X相關教學資源庫的質量,可以作為評估的重要參考。借助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有效避免對數據的形式化追求,鼓勵教師潛心建設高質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確保資源建設始終服務于教育教學目標。

(四)完善制度保障,激發教師內驅動力

教師是數字化教育資源的主要建設者,只有引導教師主動自覺地投入到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行動中,才能使教學資源庫煥發持久的生機。因此,有必要完善制度環境,激發教師的內驅動力。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與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相關的認可與獎勵制度,認定教師進行教學資源庫建設以及開展線上教學的工作量,并對其他常規工作量進行適度減免;同時,通過優質教學資源獎或數字化教學先進個人獎等,表彰在職業教育技術應用方面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第二,要促進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和共建共享,以教師工作坊、在線社區等形式,讓教師分享成功的實踐經驗和教學資源,形成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共同體,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提升更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第三,要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和資源支持,包括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工具、技術咨詢服務等,方便教師在面臨技術難題時能及時得到解答。通過明確的制度支持,向教師傳遞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視,并將其內化為教師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理念的理解、認同、關心,以及參與資源建設行動的長久動力。

參考文獻

[1] 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網.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管理平臺[EB/OL].[2024-06-17].http://zyk.gdip.edu.cn/portal/index.

[2] 潘博.翻轉課堂模式下高職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研究與實踐——以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與處理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51-53.

[3] 韓麗屏.高職優質數字化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規劃與實施——以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校本資源庫建設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38-40.

[4] 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J].Nursing research,1968(4):1-2.

[5] 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網.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專欄[EB/OL].[2024-06-17].https://www.tech.net.cn/column_rcpy/index.aspx.

[6] 王麗凱,孫翠香.高職高質量發展:理論建構及推進策略——基于56所“雙高”院校《2021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的Nvivo分析[J].職教論壇,2022(12):47-55.

[7]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編寫組.職教改革成效顯著,吸引力穩步提升[EB/OL].(2021-05-25)[2024-06-17].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1/2021_zt10/zjsy/202105/t20210525_533422.html.

[8] 孫守勇,李鎖牢.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表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3(1):35-42.

[9][14]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大學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10)[2024-08-10].https://www.szpu.edu.cn/xxgk1/jbxx/zpbg.htm.

[10]林徐潤,段虎.虛擬仿真技術在高職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21-25.

[11]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18)[2024-08-10].https://xxgk.jsafc.edu.cn/info/5578/3240.htm.

[12]九江職業技術學院.九江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18)[2024-08-10].https://xxgk.jvtc.jx.cn/info/1025/1433.htm.

[13]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12)[2024-08-10].https://www.sxftc.edu.cn/xxgk1.htm.

[15]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3-12-29)[2024-08-10].https://www.bpi.edu.cn/.

[16]天津市職業大學.天津市職業大學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05)[2024-08-10].https://www.tjtc.edu.cn/.

[17]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17)[2024-08-10].https://www.tech.net.cn/column_rcpy/art.aspx?id=24767amp;type=2.

[18]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11)[2024-08-10].https://xxgk.cqipc.edu.cn/info/1158/4715.htm.

[19]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03)[2024-08-10].https://www.tjyzh.cn/xxgk/xxgk.htm.

[20]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10)[2024-08-10].https://xxgkw.wxit.edu.cn/2024/0117/c3825a111052/page.htm.

[21]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17)[2024-08-10].https://www.tech.net.cn/column_rcpy/art.aspx?id=24767amp;type=2.

[22]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23年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R/OL].(2024-01-09)[2024-08-10].https://xxgk.sada.edu.cn/2024/01 09/c1145a48368/page.htm.

[23]徐堅.促進教師參與治理: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改革方向[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0.

[24]郭赫男,劉娜,王為民.初探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徑——基于對德國“職業教育4.0”的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8):31-37.

[25]周衍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研究——基于42個國家資源庫建設方案的統計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4(32):5-8.

[26]胡小勇.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區域性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理論框架與個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3):48-53.

The Logic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 NVivo Analysis Based on 56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ONG Shuang, ZHOU Xiangju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23 annual reports of 56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study utilizes NVivo tool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logic behind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infrastructure as the foundation to strengthen the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s, focus on results as the core to achiev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use sharing channels as the link to expand interconnectivity of resources, adopt an applicationoriented approach to enhanc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rely on the guarantee system to build a longterm development mechanism. Meanwhile, the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faces som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ource stock optimization and incremental construction, the difficulty in resource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platforms, the gaps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breadth expansion and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the imbalances between teachers’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In view of this, to optimize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ultivate a highquality digital culture to realize the dynamic update of resources, strengthen platform collaboration to create a smart education ecosystem,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resource application, and perfect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o stimulate teachers’ intrinsic motiv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NVivo; Grounded Theory

*基金項目:2023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工作室集群的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群專創融合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2023GXJK708);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科研創新團隊建設項目“周向軍STEAM教育技術研發團隊”(S4124017)。

作者簡介:洪爽,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數字化、比較教育學、高等教育國際化;周向軍,廣東省外語藝術學院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教學資源高職院校
豐富歷史教學資源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50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基于VMware的教學資源服務器虛擬化設計與實施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色综合久久88|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人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97| 欧美天堂在线| 性色一区| 精品三级网站|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中文一级毛片| 综合色在线|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黄| v天堂中文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99re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97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人妖在线|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日韩在线1| 91亚瑟视频| 国产一级片网址|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亚洲性影院|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91网站国产|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久久| 亚洲免费播放|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久青草网站| 91小视频在线| 在线无码私拍| www.国产福利| 国产精品9| 精品三级网站|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