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基礎之上,以數字壓縮、無線網絡技術和數字媒介工具深刻地影響著媒介形態和服務傳播形態。本文以新媒體在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為研究視角,從豐富閱讀推廣形式、拓寬閱讀推廣渠道、深化閱讀推廣深度等方面詳細分析了新媒體在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價值,并以有聲書、某信公眾號、短視頻三個主要新媒體應用為例,進一步探討了新媒體在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具體應用形式、主要應用特點、成功實踐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媒體應用于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具體策略,對指導圖書館應用新媒體做好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不斷提升閱讀推廣的針對性、實效性,為建設“書香中國”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閱讀推廣;新媒體;圖書館
中國目錄學鼻祖、西漢文學家劉向云曰“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最早是由“世界讀書日”演變而來,指通過對社會群眾的動員,促使其積極投身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中去,從而形成愛讀書、勤讀書、善讀書的良好社會風尚。閱讀推廣則是實現全民閱讀、創造學習型社會的關鍵。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圖書館閱讀推廣呈現數字化、網絡化趨勢,并逐步形成新媒體閱讀推廣模式[1]。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媒體形態呈現出新的變化,相繼出現了數字報紙、桌面視窗、移動終端、觸摸媒體等新的媒體形態,利用新媒體技術能夠讓圖書館開辟圖書閱讀推廣渠道,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
1 圖書館閱讀推廣新媒體應用價值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平等性、海量性、融合性、即時性和碎片化特點[2]。將新媒體應用于閱讀推廣,能夠有效拓展閱讀推廣的受眾廣度,深化閱讀推廣的內容深度,滿足讀者多元需求。
1.1 豐富了閱讀推廣形式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及讀者的碎片化、快餐式閱讀行為習慣,傳統的圖書推薦已難以博得讀者的興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閱讀推廣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如利用某馬拉雅應用軟件開展有聲書閱讀推廣,利用某手、某音短視頻開展定制化閱讀推廣,利用某信公眾號App開展個性化、有針對性地閱讀推廣。這些多元化、立體式的閱讀推廣形式實現閱讀推廣從靜態向動態、從單一向復合型轉變。利用某馬拉雅有聲聽書App,將名著中的經典閱讀片段錄制成有聲閱讀,讓讀者“閱讀”場景感受更具體,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閱讀興趣。還如,通過將閱讀內容錄制成短視頻,在某音、某手等短視頻中播放,打造場景化、沉浸式、社群化閱讀體驗,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
1.2 拓寬了閱讀推廣渠道
傳統圖書館閱讀推廣主要渠道有傳單、展板、橫幅、海報等,渠道單一,信息傳播效率有限。隨著某信、某博、某音等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圖書館閱讀推廣渠道更加多元化。圖書館紛紛開通官方某音號,官方某博、某信公眾號,經濟發達地區還專門研發手機App移動圖書館業務平臺,在這些平臺渠道中,圖書館拍攝閱讀推廣微視頻,融入視頻短片、動畫、音樂等諸多元素,使閱讀推廣更具穿透性,從傳統“線下”單一宣傳向多渠道立體式宣傳推廣,構建“線上+線下”“自媒體+他媒體”“直播+體驗”等多元素立體式融合化閱讀推廣。使閱讀推廣的渠道更廣、延伸的領域更寬。
1.3 深化了閱讀推廣深度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單向式知識傳遞朝著交互式知識傳播轉變,極大地提升了閱讀推廣的深度,讀者參與性更強,體驗感更好,一些圖書館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閱讀推廣品牌。菏澤市圖書館連續舉辦了72期“小陶子故事會”、54期小米粒悅讀活動,開通“菏澤市圖書館”某信公眾號,提供“數字閱讀”微閱讀推廣,搭建“菏澤市圖書館特色資源共享平臺”,開通“360全景圖書館”,實現網上在線實時漫游,逐漸打造區域性影響力較大的閱讀推廣品牌。
2 圖書館閱讀推廣新媒體應用實踐
新媒體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基礎之上,以數字壓縮、無線網絡技術和數字媒介工具深刻地影響著媒介形態和服務傳播形態。目前,有聲書、某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體廣泛應用于圖書館閱讀推廣,并取得了較好的推廣應用效果。
2.1 有聲書閱讀推廣
隨著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 )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我國有聲閱讀持續升溫,“耳朵經濟”持續發展。根據音頻分享平臺某馬拉雅發布的《2024春季有聲閱讀數據報告》顯示:2023年某馬拉雅聽書用戶數增長10%,人均年播放專輯數達27張,平臺圍繞有聲閱讀累積作品總時長超4161萬小時。越來越多的讀者加入聽書大潮,并形成較為穩固的聽書習慣。中華書局、人民出版社等傳統出版機構也紛紛加強與某馬拉雅等互聯網移動音頻平臺合作,推出一系列精品傳統文化有聲書。菏澤市圖書館某信公眾號“數字閱讀”中“新語聽書”“懶人聽書”“百聽聽書”中收錄人物傳記、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經濟學、廣播劇等各類有聲書籍,有聲書閱讀能夠滿足讀者碎片化閱讀需求,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即可收聽,沒有時間、場地等要求。與傳統閱讀模式不同,有聲閱讀通過內容演繹,并配以優美背景音樂,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讓閱讀更具情感色彩、逼真場景、濃厚現場氣氛,讀者獲得更加良好的閱讀體驗,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幫助讀者進一步提升閱讀質量[3]。
2.2 某信公眾號閱讀推廣
“菏澤市圖書館”某信公眾號平臺于2012年8月正式上線,是一種“一對多”的媒體平臺。2024年12月,某信公眾號“作者朗讀音色”功能正式上線,點擊“聽全文”就能“聽”到作者音色朗讀的公眾號文章。根據Quest 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某信月活躍度用戶數達13.82億人,作為某信重要功能的某信公眾號,逐漸成為一種主流線上線下互動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國內外都具有廣泛影響。“菏澤市圖書館”某信公眾號分設“消息”“視頻”“服務”三個欄目。其中“消息”主要發布活動消息、簡訊及轉載人文地理等知識;“視頻”主要是菏澤市圖書館、央視媒體、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發布的視頻;“服務”包括微服務大廳、資源發現、服務與咨詢三個子欄目。其中“微服務大廳”主要包括菏澤市圖書館借閱證辦理、圖書借閱歸還、借閱統計表、書目檢索、無線網使用等;“資源發現”主要是幫助讀者了解館藏圖書資源,包括讀聯體、朗讀亭、超星閱讀、數字閱讀、詩詞朗讀大賽入口等鏈接,關聯著眾多電子類圖書資源,包括電子書、期刊、有聲書等等;“服務與咨詢”包括荷圖概況、館情動態等,介紹菏澤市圖書館及其舉辦的相關活動。利用某信公眾號進行閱讀推廣,具有個性化、多樣化、高效化特征,讀者圖書館可根據其館藏資源開設各種獨具個性特征欄目,甚至獨屬于其的App;閱讀推廣的形式更加多樣,可發布推廣信息,亦可錄制推廣視音頻,還可采取邀請讀者參與的方式進行;此外,某信公眾號推廣不受時空限制,用戶搜索相應的“某信公眾號”即可隨時隨地掌握圖書館發布的圖書推廣信息動態。
2.3 短視頻閱讀推廣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發展已經邁入全媒體時代,擁有較強的趣味性、多元化場景、豐富表現形式及裂變式傳播模式、精準算法推薦、強大社交體驗特點的“短視頻”深受公眾喜愛[4]。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5億人,占網民總數的95.5%。某音、某手、某站等平臺通過流量分成、平臺補貼、廣告收益等,為內容創作者提供收益來源,激發創作積極性,也吸引著更多用戶盡情體驗知識帶來的樂趣。短視頻形式下的社會化閱讀推廣迎合大眾閱讀興趣,為圖書館和讀者營造面對面的虛擬情境,打通閱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菏澤市圖書館也開通官方某音賬號,目前發布2723個作品,包括閱讀推廣活動預告、發布閱讀活動參與結果、新書推薦等,累計獲得1.4萬點贊,擁有粉絲2403個,從短視頻傳播者、受眾、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效果等方面不斷優化閱讀推廣服務策略,通過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為讀者營造立體閱讀服務模式。
3 圖書館閱讀推廣新媒體應用對策
圖書館作為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推廣上下功夫[5]。要學會利用新媒體技術,與圖書館閱讀推廣相結合,向新媒體借力,不斷拓寬閱讀推廣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國民文化素養,為“書香中國”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3.1 以個性化推廣理念為引導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善于用個性化推廣理念引導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各種活動。截至2024年2月,我國建立有國家、省市縣各級公共圖書館3309個,總流通112668萬人次。面對著不同的受眾群體,圖書館閱讀推廣既要應用好新媒體技術,更要以個性化推廣理念為引導,在新媒體同質化應用中打造差異化的推廣品牌。利用新媒體自動閱讀統計受眾性別、年齡、閱讀時長、閱讀時段、閱讀領域等,利用算法等先進技術,打造獨具特色的高價值閱讀推廣IP。如重慶圖書館發布“數閱戰隊”IP形象,使閱讀推廣更具鮮明個性化特點;山西推出“2024尋寶記神獸掛歷”回饋讀者,“大中華尋寶記”超級推廣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3.2 以特色化推廣品牌為支撐
特色化優質推廣作品是新媒體時代各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因此,公共圖書館要結合館藏圖書資源,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閱讀推廣品牌,會起到良好的閱讀推廣效果。如第三屆山東全民閱讀推廣活動,菏澤市圖書館“童聲誦古韻 國學伴你行”、煙臺圖書館“典籍里的煙臺”讀城項目、東營區圖書館“發現圖書館之美”書香研學活動、濟南市圖書館“‘YEAH歸人’泉民夜校”、山東省圖書館“齊魯文明之光”全民閱讀推廣等一批接地氣、具新意、有特色的閱讀推廣典型案例,在社會掀起全民閱讀熱潮。特色化品牌閱讀推廣的打造,要注重與熱點事件、熱門影片、地域非遺、民俗、紅色文化、歷史特色文化結合起來,品牌的辨識度更高。
3.3 以精準化推廣評價為保證
公共圖書館應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推廣所取得的效果,還需要通過適當方式予以評價[6],為持續完善閱讀推廣提供直接參考。如某信公眾號、有聲圖書、視頻推廣,通過閱讀人數、閱讀總量、關注度、滿意度、點贊量等,評估不同新媒體應用下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效果。首先是圖書館策劃某項閱讀推廣活動,然后在某信公眾號、視頻公眾號或有聲圖書推廣平臺發布,然后收集讀者在某段時間里關注、閱讀、點贊等相關數據變化,再將這些數據反饋至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部門,作為其改善閱讀推廣的數據信息參考。閱讀推廣評價要始終圍繞讀者的閱讀體驗為中心,以閱讀者滿意率、體驗感作為評估的重要依據,據此作為改善閱讀推廣模式的重要現實參考。
3.4 以體系化推廣平臺為載體
公共圖書館要把閱讀推廣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著力打造立體式體系化閱讀推廣新媒體應用矩陣,發揮不同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如菏澤市圖書館開通某音視頻號、建立菏澤市圖書館某信公眾號,也在某信公眾號中設立具體的有聲圖書推薦欄目,還建立菏澤市圖書館官方門戶網站。這些都成為促進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重要抓手和載體。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功能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尤其是AR、VR、MR以及AI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發展,都為新時代圖書館閱讀推廣新媒體技術的升級換代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要密切關注算法、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并與新媒體技術結合起來,豐富圖書館閱讀推廣載體平臺。
3.5 以專業化推廣能力為保障
新媒體應用于圖書館閱讀推廣,要求圖書館館員既要掌握專業閱讀推廣知識,也要具備熟練的運用新媒體的技能,把握不同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特點和規律,如有聲書、短視頻的錄制與剪接,圖書推廣軟文的編輯,圖書閱讀推廣電子海報的制作。為此,一方面,要通過組織新媒體業務知識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媒體專業知識的集中學習,幫助其盡快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實踐鍛煉,組織圖書館工作人員赴先進地區或者圖書館閱讀推廣開展較好的地方參觀學習,通過現場教學,實踐鍛煉,提升新媒體應用技能,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打造過硬隊伍。
參考文獻
[1]楊文靜.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古籍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4(10):98-100.
[2]付禮媛.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4(1):18-20.
[3]王小平.有聲書開啟圖書閱讀新方式——以有聲文學圖書為例[J].出版廣角,2017(19):25-27.
[4]劉芳,朱沙.圖書館短視頻閱讀推廣實踐和策略優化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4(4):111-119,129.
[5]鄭光鳳,鄭蓓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兒童繪本閱讀推廣實踐探索——以南京圖書館“南圖姐姐”故事匯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24(1):47-51,68.
[6]周小丹.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多元化閱讀推廣探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4(5):150-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