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AI)已逐漸融入社會各個領域,其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亦日益廣泛。本文對人工智能(AI)賦能學校體育教學的現實困境與紓解路徑進行了探討,發現:人工智能(AI)賦能學校體育教學面臨教師能力短板、校園智能設備緊缺、技術應用受限、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與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對此,本文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設策略,以期為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智能化轉型,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 學校體育" 體育教學" 智能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7-092-3-TBB
1、人工智能(AI)賦能學校體育教學的背景闡述
伴隨技術的迅速崛起,人工智能(AI)已廣泛滲透社會各領域,而教育界同樣如此。學校體育教學作為教育結構中的關鍵部分,肩負著改善學生的身體狀況、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培養運動習慣并推動他們的整體成長的重大職責。近年來,學校體育教學得以借助人工智能(AI)技術獲得前所未見的發展機會,但與此同時,也正面對眾多的現實問題和難題。一方面,人工智能(AI)在增強學校體育教學效果上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借助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和系統,可以實現對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方式、精確的評估手段和智能的管理方式,從而增強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人工智能(AI)的先進應用也為體育教育者帶來了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和簡便易用的教學工具,從而推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實踐中,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人工智能(AI)技術面臨著眾多的挑戰與困擾。體育教育工作者們普遍缺少智能教學的知識與技術,這使得人工智能(AI)技術難以和體育教學完美融合。目前學校的授課環境不能充分滿足智慧化教學的需要,存在場地、設備及硬件等多方面的缺陷。在體育教學的應用中,人工智能(AI)的技術尚未達到成熟狀態,并且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相關支持和保障機制尚未完善,例如政府的政策、資金以及科技支援都不充分,這極大地制約了人工智能(AI)在學校體育教學上的廣度與深度。
2、人工智能(AI)賦能學校體育教學的研究現狀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迅猛發展,其在教育領域的潛在價值逐漸被重視。在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人工智能(AI)技術的運用被認為是推動教育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關鍵工具。李森(2024)在研究中探討了人工智能(AI)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策略,指出AI技術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個性化學習,并提出了相應的實施策略,如加強教師培訓、優化教學資源等,以促進體育教學的信息化發展。宋偉等(2022)則從宏觀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AI)時代的學校體育改革,探討了改革的背景、方向與路徑。他們認為,人工智能(AI)的融入將引領學校體育教育走向個性化、智能化,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革路徑,包括政策支持、資源整合等。高明光等(2022)在研究中闡述了人工智能(AI)賦能學校體育教學的價值,同時指出了面臨的困境,如教師技能不足、教學環境不完善等,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如提升教師AI素養、改善教學環境等,以促進人工智能(AI)與學校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斯坎德爾·木拉提等(2022)關注“人工智能+教育”視域下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路徑,認為AI技術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并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如開展AI教育培訓、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等。楊伊和任杰(2020)在回顧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70年的基礎上,討論了人工智能(AI)對體育教育的影響,認為AI技術為體育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體育課程改革方向。傅鋼強等(2021)則從體育場館智慧化轉型的角度,探討了人工智能(AI)的應用價值及深化路徑,為學校體育教學提供了智慧化的硬件支持和管理模式。
盡管目前的學術研究大多強調人工智能(AI)對學校體育教育的強大支持,但其在實際使用環境中依然面臨眾多的困難和考驗。未來的研究方向應進一步深入尋找如何更有效地將人工智能(AI)方法與學校體育教育融合,以推動學校體育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3、人工智能(AI)賦能學校體育教學的現實困境
3.1、學校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有限
因長期受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制約,眾多教師面對新興技術時,往往表現出較低的接納意愿與有限的實踐能力。當他們嘗試探索智能教學工具與平臺時,時常陷入迷茫與無措的境地。這種困惑不僅阻礙了他們充分利用先進資源來優化教學成果的步伐,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AI)在體育教學領域的發揮。
3.2、學校智能教育平臺設備緊缺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學校在推動智能教育平臺建設方面面臨設備緊缺的嚴峻挑戰。由于經費分配的限制,無法滿足學生和教師對智能化工具的需求,這不僅限制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發展,也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這些基礎設備的不足,導致了人工智能(AI)在體育教學領域的運用愈發遙不可及,很難真正實現與常規教學的無縫融合。
3.3、人工智能(AI)技術應用受限
目前,人工智能(AI)在體育教育領域的應用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當前的技術能力和功能尚不能滿足體育教育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要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暴露出各種技術問題,如識別準確度低、系統適應能力不足、用戶互動體驗欠佳等,這些問題亟待從科技層面深入研究并加以提升。
3.4、政策扶持與保障體系力度不足
當前,人工智能(AI)在學校體育教學領域的深化應用面臨著一大瓶頸,即政策扶持與保障體系尚顯薄弱。具體而言,缺乏直接針對人工智能(AI)賦能學校體育教學應用的詳細策略與強有力的支持措施,這一現狀極大地制約了其廣泛推廣。加之政策框架的不健全、資金支持的匱乏以及管理機制的不完善,進一步加劇了人工智能(AI)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有效融入的難度,這些都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4、人工智能(AI)賦能學校體育教學的優化路徑
4.1、開展人工智能(AI)培訓,提升教師能力素養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人工智能(AI)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許多教師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卻顯得相對匱乏。因此,組織一系列專業性和系統化的培訓變得尤為必要。首先,進行人工智能(AI)的基礎概念教育和培訓是至關重要的。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構建對人工智能(AI)的基本理解,包括其基礎理論、核心理念以及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通過深入學習人工智能(AI)的歷史發展、不同的技術類型、應用場景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教師們能夠深化自身的理論知識,從而為實際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進一步的培訓應該集中在如何使用各種智能教學工具上。這部分專門探討并實踐使用各種智能教學設備,如智能教學平臺、虛擬現實(VR)設備、增強現實(AR)技術等。教師需要通過實際操作來掌握如何有效地將這些智能教學工具應用到體育教學中,以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此外,提升數據分析能力也是培訓的重要部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數據分析是理解學生表現和設計個性化教學計劃的關鍵。培訓將指導教師如何使用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來全面收集和解析學生的運動數據和身體健康狀況,從而更有效地制定教學策略。同時,培訓內容還應該包括人工智能(AI)倫理的教育,確保教師在使用人工智能(AI)應用時能夠遵守倫理準則,保護學生的個人權益,并促進教育的公平性。學校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包括定期的研修課程、專題研討以及在線授課等。這一系列的培訓活動將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持續的學習和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夠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嘗試、反思和完善,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元和更高效的學習體驗。
4.2、開設人工智能(AI)課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高等教育機構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為了適應這一需求,高等教育機構必須主動調整和優化其教育體系,特別是在體育教育專業中引入與人工智能(AI)相關的課程內容。這樣的改革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能培養他們在職場中所需的跨學科能力。首先,這些與人工智能(AI)相關的課程應該全面覆蓋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各個方面。例如,可以包括機器學習、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智能機器人技術等內容。這些課程不僅要講解技術原理,還應當結合體育教育的實際案例,讓學生能夠看到人工智能(AI)技術在體育領域的具體應用。其次,高等教育機構應當推動跨學科的教學合作。通過邀請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等領域的專家與體育教育學者共同授課,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人工智能(AI)技術,并探討其在體育教育中的應用。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模式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促進其全面發展。總之,通過開設人工智能(AI)相關課程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高等教育機構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培養出既懂體育教育又精通人工智能(AI)應用的復合型人才。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還能推動體育教育領域的創新發展。
4.3、校企合作:助推AI技術轉型與智能環境優化
在學校體育領域內人工智能(AI)技術的廣泛應用上,校企間的緊密合作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合作模式有效地促進了企業與學校資源的深度融合,不僅確保了技術前沿性與教育需求的高度契合,還極大地加速了人工智能(AI)技術的研發與實際應用的轉型。企業憑借其卓越的研發實力與實戰經驗,可以與各大院校攜手并進,進一步助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進展及應用的轉型。同時,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也為人工智能(AI)技術的實踐應用開辟了新路徑。作為教學實踐的中心,學校提供了各種場景和實驗平臺,為人工智能(AI)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創造了可能性。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學校可以將人工智能(AI)的先進技術融入體育教學之中,從而解決現實教學環境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并推進科技應用的變革。此外,學校和企業的協同合作也有助于完善學校的智能化教學氛圍。各企業愿意提供工具和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助力學校購買尖端的智能化教育工具,并助力學校塑造一個優質的教學環境。除此之外,校企合作還能共同研發一系列專為體育教育定制的智能工具與服務,如智能穿戴設備與虛擬現實(VR)培訓方案,這不僅提升了體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還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為他們帶來了更加個性化、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4.4、雙重驅動:政策資金相扶持,強化機制保運行
(1)明確策略導向,引領智能體育新航向。
為有效促進人工智能(AI)技術在學校體育教學領域的深入應用與推廣,政府及相關部門需協同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與實施方案,來指導人工智能(AI)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定位、發展目標及實施路徑。此策略需深度契合學校體育教學的獨特性與實際需求,確保人工智能(AI)的融入能夠切實推動體育教育模式的轉型升級,助力學生體育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2)加大資金投入,奠定智能教育新基石。
為確保智能體育教育環境的順利構建與持續優化,政府需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智能教學設備的采購、定制化教學方案的研發、教師AI技能培訓及教育科研項目的開展。這筆資金將成為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動力,從而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豐富、高效的學習體驗。
(3)建構激勵制度,激發師生積極參與。
為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師及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接受度與參與度,政府可實施一系列激勵措施,如設立獎項、提供補貼等。這些激勵機制將有效激發廣大師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趣與熱情,從而進一步促進其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與深度融合。
(4)完善管理機制,確保技術應用規范化。
為使人工智能(AI)在學校體育領域內得到廣泛應用,政府需構建一系列管理與監管體系,包括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監管機制等,以確保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始終遵循倫理準則、維護學生隱私、保障教育公平。此外,政府及相關部門還需建立快速響應機制,以便及時發現并解決人工智能(AI)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確保技術應用的規范性和安全性。
5、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AI)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通過對背景、現狀、困境及優化路徑的綜合分析,發現其存在以下問題:教師能力不足、智能設備短缺、技術應用受限及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不夠等。對此,研究提出了相關建設對策,即開展教師培訓、開設相關課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校企合作以及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等。只有當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企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時,才能真正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的智能化轉型,從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森.人工智能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4,37(9).
[2]宋偉,潘治國,王麗娜.人工智能時代的學校體育改革:背景、方向與路徑[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2,36(5).
[3]高明光,付欣欣,徐青玲.人工智能賦能學校體育教學的價值、困境與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16).
[4]斯坎德爾·木拉提,阿力木江·依米提·塔爾肯.“人工智能+教育”視域下的教師教學水平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1).
[5]楊伊,任杰.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70年——兼論人工智能對體育教育的影響[J].體育科學,2020,40(6).
[6]傅鋼強,魏歆媚,劉東鋒.人工智能賦能體育場館智慧化轉型的基本表征、應用價值及深化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1,35(4).
[7]鄭芳,徐偉康.我國智能體育:興起、發展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19,39(12).
[8]趙洪波,李子超.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挑戰與路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4,32(12).
[9]潘金星,李艷萍.數字賦能高職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8).
作者簡介:朱歡歡(1996-),男,漢族,甘肅慶陽人,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
柳旭濤(1996-),女,漢族,甘肅隴南人,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