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冰雪體育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既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動力。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與邏輯分析法,系統梳理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瓶頸,提出數字賦能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化路徑,以便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數字賦能" 冰雪體育"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6-046-3-SZG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數字化技術早已滲透各行各業,冰雪體育產業也不例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為中國冰雪經濟的騰飛奠定了理論基礎。冰雪項目在中國迎來蓬勃發展,其推動力源于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針對這一契機,體育總局在2018年9月頒布的實施方案中設定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為進一步完善體育發展戰略,國務院于2021年出臺新一期全民健身計劃,明確提出要以數字化創新推進體育產業現代化建設。根據國家統計局2022年1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自獲得冬奧舉辦資格以來,我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達到3.46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為24.56%。這一數據表明,此前國家體育總局設定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已經提前完成。
2024年11月,體育總局發布的《以冰雪運動引領冰雪經濟推動冰雪全產業鏈發展》指出,截至2023年,全國冰雪運動場地共有2847個,其中滑冰場地1912個,占比67.16%;滑雪場地935個,占比32.84%。從產業規模看,2015—2022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至8000億元,2023年達8900億元,2025年有望實現1萬億元。2023—2024年雪季,我國冰雪運動消費發展迅速。該文件中提出的多項政策促進了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從冰雪體育產業與數字賦能相結合出發,闡述說明冰雪體育產業所面臨的現實困境,探索在數字賦能視域下冰雪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1、數字賦能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1.1、數字賦能
數字賦能是指通過數字技術增強產業發展能力的過程。數字賦能也可以利用相關技術與功能,使改造對象優化其結構。數字賦能使傳統產業通過數字技術提升發展空間,讓過去傳統企業原本十分依靠人力和人的經驗的部分變得更加高效。將數字技術運用到冰雪體育產業相關領域,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數字化技術可以代替人工主觀判斷,例如可以通過智能傳感系統檢測雪場內的人流量,根據人流量調整纜車運行速度;第二是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學可以不再局限于線下,可以線上教學;第三是智能化的設備可以優化決策,例如雪場根據實時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造雪時間,分析游客進入與離開雪場時間以調整服務內容。數字賦能不是代替人工,而是幫助工作人員提升工作效率。
1.2、冰雪體育產業
冰雪體育產業包括所有與冰雪體育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主要是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場地設施部分,例如滑雪場、滑冰館的建造與后期的運營;第二部分是冰雪裝備的制造,其中包含滑雪板、滑雪頭盔、滑雪服等裝備的生產;第三部分是冰雪體育產業周邊服務,例如旅游接待、賽事舉辦、專業技能培訓等相關配套產業。冰雪體育產業區具有非常顯著的季節性,受到天氣環境條件的限制,傳統模式下資源存在利用率過低、服務人群受限、夏天滑雪場地閑置、南方消費者參與冰雪運動成本過高等問題,急需通過新的方式來解決。
數字賦能與冰雪體育產業有機結合,是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當前行業中存在的問題。例如,滑雪場地全面引入智能管理系統,就可以通過后臺數據實現纜車與造雪機的遠程控制,大大降低人工成本;運動手環可以記錄滑雪數據,使滑雪教練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技術融合拓展了產業邊界,將許多不能完成、完成不了的事變成了可能。
2、數字賦能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理分析
2.1、數字技術促進冰雪體育產業創新升級
數字化技術給冰雪產業帶來新動力,冰雪運動參與者可借助穿戴設備采集運動中的數據,輔助優化訓練內容,降低運動風險。仿真技術可模擬冰雪運動場地,突破傳統空間限制,使更多人以較低成本體驗冰雪運動項目。這些技術的應用大幅降低了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門檻。在冰雪旅游領域,還可依靠地圖等技術創建線下體驗環境。數字化教學平臺有多種類型的冰雪課程,這些創新產品能契合不同消費者需求,對促進消費有積極作用。
2.2、數字技術降低冰雪體育產業交易成本
平臺會整合人流量信息、雪場天氣狀況以及教練師資水平等各類相關數據,以此幫助參與冰雪運動的人群迅速獲取信息。如此一來,便減少了傳統模式下因消息不流通而致使消費者決策失誤以及冰雪資源浪費的問題,有效提升了冰雪產業發展的效率。借助網上平臺,可快速辦理買票、冰雪預約以及租借裝備等服務,減少了用戶的等待時間。運用數字化技術可推動冰雪產業迅速發展,為冰雪產業中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2.3、數字技術提升冰雪體育產業生產與管理效率
冰雪裝備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有力推動了產品質量的提升。冰雪裝備生產企業借助引入智能生產線,依賴于傳感器和數據分析來把握當前的生產工藝,如此智能化的生產方式既可保證產品合格率,還可以依據市場供求狀況對產品做出調整,極大地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冰雪場運用數字化技術進行監控,有效降低了管理端的維護和運營成本。憑借客流分析,管理者可更深入地了解消費者的消費時間段,更合理地安排服務人員為客戶提供服務。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使得冰雪場地運營者可以更精準地掌控局面,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3、數字賦能背景下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境
3.1、基礎設施不完善
據2023年末相關統計顯示,我國各類冰雪體育設施總計達2847處,包含1912個滑冰場地和935處滑雪基地,較前一年整體增長16.11%,其中雪場增速為6.74%。通過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民眾參與冰雪活動的積極性得到顯著提升,為相關運動項目帶來蓬勃發展契機。盡管各地冰雪運動設施建設持續推進,但現有場館規模仍無法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從地理分布角度分析,受限于氣候與地理等自然因素,全國滑雪場地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以及新疆等具備天然優勢的區域,此外,冰雪運動的開展仍受到氣候環境的制約,這也為場地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帶來挑戰。北方地區占比全國滑雪場地一半以上,南方占比較少。因此,南北滑雪場地設施不足,我國滑雪場地分布嚴重不均衡,南方場地建設勢在必行。
3.2、缺乏技術型人才
在后冬奧時代以及國家政策三億人上冰雪等背景下,我國參與冰雪體育產業的人數越來越多。但相較于國外冰雪產業發展,我國起步較晚;對比北歐等國家,我國冰雪相關領域的表現較為薄弱。這一現象導致我國冰雪產業相關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無法滿足人民對于冰雪運動日益增長的需求。缺乏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例如優秀的冰雪運動員的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與大量的資金投入,因受到環境影響,運動員的訓練時間相對比其他項目更加短暫,此外,很多運動員都為跨專業培養,并非從小進行培養。這就導致我們國家更加缺乏專業的冰雪方向運動員。因我國冰雪項目起步較晚,冰雪項目知名的教練員都來自外國冰雪項目發展良好的國家。我國目前培養冰雪方向專業型人才的地方僅僅有幾十所,大多數是體育類院校,高校每年冰雪方向畢業生遠遠滿足不了市場對于冰雪專業型人才的需求。
3.3、冰雪運動意識有待增強
我國冰雪產業發展受到妨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會大眾對冰雪運動的認知存在不足。多數人對冰雪運動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很少有人能真正領會其文化意義與教育作用。在參與冰雪活動時,多數人只是把它當作冬季的一種消遣方式,很難產生長期參與的意愿。這樣淺層次的接觸,使得滑雪、滑冰等項目僅僅成為短期的娛樂活動。人們熱衷于拍照留念,卻不注重技術提升,使運動本身的價值被極大削弱。同時,不少人將冰雪運動視為危險項目,這種觀念影響也對運動項目的推廣造成了限制;部分愛好者急于求成,忽視基本功訓練,致使受傷風險增加,技術也停滯不前,這種認識偏差使得多數人一直停留在入門階段,難以真正提高運動水平。
此外,北方地區原有的冰雪民俗在城市化進程中漸漸消失,而南方地區由于缺乏文化基礎,更難以培養民眾對冰雪運動的認同感。青少年普遍錯誤地認為冰雪運動屬于高端消費,這種觀念限制了參與群體的擴大,會造成文化傳承的斷裂,讓冰雪運動難以突破地域和季節的限制,無法形成穩定的群眾基礎。不少從業者只關注場地租賃和裝備銷售,忽視了文化推廣和教育服務的意義;培訓機構過于強調動作教學,而忽略了興趣培養,導致學員缺乏持續參與的動力。這種短視行為使得冰雪產業長期處于淺層消費階段,難以實現更深層次的發展突破。
4、數字賦能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化路徑
4.1、完善冰雪產業基礎設施,提高冰雪產業生產效率
推動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是要重點強化場館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傳統的冰雪場館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傳統的場館只能提供基礎的功能,在額外的功能與服務上存在不足。數字技術為場館的升級提供了新的方向:滑雪場安裝智能人臉識別系統,減少了人工買票所花費的時間;在雪場內部署多個智能攝像頭,實時監控滑雪場人流量以及自動識別碰撞摔倒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后及時通知救援人員迅速趕往現場實施營救。
在冰雪場館進行智能化升級過程中,數據的應用真的起到了重要的運營管理的作用。使用電子屏幕或手機端口,參與滑雪者可實時觀察到雪場各區域人數情況,自主挑選進入滑雪場的時間。這項技術可以讓管理者對雪場的設備進行科學調配,讓場館變成真正的智慧化服務中心。
4.2、加強冰雪體育產業專業型人才培養,推動冰雪產業發展
后冬奧時代的到來使冰雪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專業人才出現缺口。國內各高校相繼開設冰雪運動相關專業,并細分了各領域人才培養需求。在專業細分方面,冰雪教練員需要系統學習運動訓練、生理和心理知識,既能指導動作技術,也能制定科學的訓練內容;冰雪醫務人員需要熟練了解冰雪運動特點,快速處理傷口,以便能快速實施救治。
數字技術為人才培養提供新的動力。通過數字技術,教練員可以模擬不同環境的教學場景;醫務人員可以使用三維技術研究運動損傷。
4.3、夯實冰雪文化的社會基礎
我國冰雪運動起步較晚,群眾基礎與認知度較歐美國家存在差距。近年來政府通過建設冰雪運動推廣平臺,逐步擴大項目普及面。例如,北京某社區冰場舉辦的體驗活動,設置冰上龍舟、趣味冰車等項目,將傳統民俗與冰雪娛樂結合,參與者既能感受滑冰的優雅姿態,也能體驗團隊協作的競技樂趣。但此類活動仍存在覆蓋面有限、持續性不足等問題,需借助數字技術突破物理限制。
搭建線上冰雪知識庫,以動畫短片、互動答題等形式普及運動規則與安全常識,降低學習門檻。線下場館同步配置智能導覽屏,通過手勢識別技術提供運動姿勢矯正建議,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基礎動作。當數字工具成為連接大眾與冰雪運動的橋梁,原本受地域、季節限制的活動將轉化為常態化生活方式,逐步夯實冰雪文化的社會基礎。
4.4、產業融合與協同發展
冰雪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可以實現資源互補。第一是與旅游產業的互動,滑雪場附近配有溫泉酒店等配套設施,利用數字化平臺推送數據,讓游客獲得“冰雪運動與休閑”的完美體驗;使用數字技術開發冰雪主題虛擬形象、互動游戲等相關內容,在豐富產品的同時,也能拓展年輕的消費群體。第二是冰雪裝備制造商、冰雪場館的運營商、各類培訓機構等需要打破原有的信息閉環,通過數字化平臺共享市場供需、裝備庫存等數據。通過各個部門緊密配合,促使整個行業順暢發展,減少資源浪費。
5、結束語
后冬奧會時代背景下,冰雪體育產業應利用當前互聯網與物聯網等相關數字技術,解決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數字賦能是推動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力量。
參考文獻:
[1]胡勝,田吉,周芳竹.數字經濟賦能遼寧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體育風尚,2023(24).
[2]宋琳.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邏輯、機制與路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5).
[3]陸大發,翟波宇.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與實施路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0).
[4]張川,曹電康.人工智能賦能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24,39(5).
[5]李艷麗,杜炤.我國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0(10).
[6]趙劍波,史丹,鄧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40(11).
[7]亓懷澤,鄭家鯤.高質量發展視域下我國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鏈的構建[J].冰雪運動,2023,45(4).
[8]王冶琦,梁雙,史曉玲.數字技術賦能冰雪經濟發展的研究[J].華東科技,2023(11).
[9]劉之源.數字技術賦能紅色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5).
作者簡介:郭夢超(2001-),男,漢族,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冰雪運動;
鄒海韻(1999-),女,漢族,湖南邵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