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數字化轉型浪潮席卷各個行業,職業教育也深受影響。“三教”改革作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卻面臨著教師教學能力與產業需求不匹配、教材內容滯后、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等問題。而數字技術的興起,為“三教”改革帶來新機遇,探索兩者融合路徑十分迫切。
數字時代要求職業教育教師具備扎實的數字素養。教師要熟練運用在線教學平臺和智能教學軟件,借助這些工具,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還能輔助課程設計、作業批改等,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還可開展直播教學、錄制微課,豐富教學形式。以線上編程課程教學為例,教師能通過在線平臺實時分享代碼講解,學生可隨時提問互動,課后還能反復觀看課程視頻鞏固知識。
教師還應轉變教學思維,利用大數據分析實施個性化教學。通過學習分析系統獲取學生學習行為數據,如學習時間、路徑、答題情況等,精準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針對薄弱環節調整教學策略,推送學習資料和練習題。此外,教師要緊跟產業發展,與企業深度合作。像智能制造專業教師參與企業自動化生產線升級項目,將掌握的前沿技術融入教學,利用虛擬企業環境提升學生職業技能。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在虛擬工廠中模擬操作新型生產設備,使學生提前熟悉真實工作場景。
傳統紙質教材形式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對知識多元化的需求。數字賦能下,教材應融合多種媒體形式。以旅游管理專業教材為例,嵌入景區3D全景展示、導游講解音頻等,能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數字化教材可隨時查閱,其互動功能還能實現深度交互、提升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數字化旅游教材時,點擊景區景點就能獲取詳細介紹和歷史文化背景,還能在討論區與同學交流心得。
職業教育教材內容需緊密對接產業發展。隨著科技進步、行業知識更新加快,數字技術讓教材實時更新成為現實。教材編寫團隊借助互聯網獲取最新行業信息并融入教材。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材,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發展,通過在線更新補充知識和案例。建立反饋機制收集各方意見,能持續優化教材。編寫團隊根據教師和學生反饋,及時更新教材中過時的算法案例,確保內容與時俱進。
數字技術催生混合式教學模式,打破教學時空限制。線上學生可利用網絡課程自主學習,線下教師組織小組討論、項目實踐促進知識內化。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學生先在線學習理論,再在課堂上進行市場調研、營銷策劃等實踐,教師給予指導反饋,提升教學質量。在某營銷課程中,學生線上學習營銷理論后,線下分組為本地商家制定營銷方案,教師根據方案給出針對性建議。
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職業教育能實現智能化、個性化教學。智能教學系統根據學生情況生成學習方案、推薦資源,智能輔導系統解答問題、提供建議。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創設沉浸式教學環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如汽車維修專業學生借助VR模擬維修過程。汽車維修專業學生通過VR設備,仿佛置身真實維修車間,動手練習維修技能,極大提升了學習效果。
數字賦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成效顯著,但也面臨諸多問題。數字技術應用成本高,硬件購置、軟件開發維護需大量資金;部分教師對數字技術適應困難;現有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難以準確評價教學效果。比如,一些學校采購先進VR設備后,后續軟件更新和設備維護資金不足,部分教師也因缺乏培訓無法充分利用這些設備教學。
未來,需政府、學校、企業協同合作。政府加大投入、出臺政策支持職業教育數字化;學校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數字素養和教學能力;企業與學校緊密合作,提供行業信息和實踐機會。通過持續探索,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例如,政府設立專項基金用于學校數字化建設,企業與學校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24年科研項目“數字賦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創新與實踐”(主持人:李玲);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數字賦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路徑優化研究”(項目編號:JG202301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