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社會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青年大學生思想觀念以及價值取向日益多樣化,面臨的思想沖擊和道德挑戰愈加復雜多變。如何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高校思政教師的核心課題。北大荒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重要精神財富,承載著開拓、奉獻等精神內涵,對于新時代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價值。
北大荒精神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凝結了過去時代的奮斗歷程,也能為現代青年群體提供重要的價值引領。一方面,北大荒精神是中國東北地區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孕育出的精神財富,其核心特征集中體現在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等方面,具體表現為在面對自然環境與社會困境時展現的堅韌毅力以及無私奉獻精神。另一方面,北大荒精神的內涵遠不止于一段歷史,其所代表的價值取向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這種精神強調自我犧牲與集體主義,要求個人在社會發展中服從大局,為集體利益作出貢獻。與此同時,北大荒精神也體現了對于理想的堅定追求,鼓勵個人無論面臨何種艱難困苦,始終保持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心。2022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對黑龍江省委宣傳部批復,明確北大荒精神的內涵表述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勇于開拓、甘于奉獻”。這一表述充分彰顯了新時代新征程的內在要求,承載著黨和人民對于北大荒精神在服務國家戰略、保障糧食安全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
北大荒精神凝聚歷史經驗與時代價值,在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當前,大學生群體正處于不斷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與復雜現實挑戰時,存在理想信念動搖等問題。北大荒精神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核心理念展現了精神追求上的執著堅持,可以幫助大學生在面對時代變革時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與此同時,北大荒精神強調“從我做起”的實際行動導向,鼓勵大學生在實踐中錘煉信念,在現實中實現自我超越。
在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大學生面臨著知識更新迅速、信息傳播廣泛等多重挑戰。在這一背景下,北大荒精神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理念能夠有效激發大學生自我革新的內在動力,促使其在學習生活中不斷超越自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北大荒精神,可以促使大學生在面對挑戰時具備更強的內驅力,引導其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深度反思,培養其自我更新與自我突破的意識。
在深化北大荒精神與思政教育課程內容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緊密聯系新時代北大荒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契合點,進一步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教育內容體系。教師需要在思政課程設計中明確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價值,并在授課過程中系統解讀這一精神。為此,教師應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在歷史背景中的實踐意義,并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保證思政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與針對性。除此之外,教師在選擇課程內容時應突出其可操作性,將抽象的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思考討論,促使其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內化北大荒精神的精髓。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專題研討、集體討論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思維碰撞的機會,并引導其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行動。
在構建思政學習多元平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價值,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項目。平臺的建設應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成長需求,構建校內外互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性循環。教師需要整合校內各類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搭建服務社會、創新創業等多個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參與機會。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鄉村振興等活動,引導學生在體驗思政課程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體表現。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加強校企合作,拓展思政學習活動的深度,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促使其感悟集體主義、創新精神與艱苦奮斗的內涵。除此之外,構建思政學習平臺還應加強跨學科、跨領域的協作,推動學生融合不同學科領域中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其創新思維。
強化網絡文化宣傳陣地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構建多層次的傳播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整合學校現有的網絡平臺資源,打造信息傳播的集中窗口以及互動交流的空間,營造范圍廣泛、傳遞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平臺內容要緊扣時代脈搏,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使網絡成為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北大荒精神的重要陣地。教師還可以開展線上講座、專題討論等活動,增強學生對北大荒精神的認同感。
作為富有時代特征的精神資源,北大荒精神有助于為大學生塑造堅定理想信念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參照,同時能夠激勵其在新的時代格局中開拓自我、擔當使命。教師將北大荒精神內化為思想教育內容,將其融入實踐活動,并構建網絡傳播陣地,能夠引導大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領悟其豐富內涵,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從而促使學生以更積極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
(作者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