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對近10年來國內外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領域中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分析,旨在了解該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及趨勢,為今后醫護人員制訂相關運動處方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CiteSpace軟件,對中國知網(CNKI)、維普、萬方和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4個中文文獻數據庫以及PubMed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2個英文文獻數據庫中收錄的有關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發文量、發文期刊、作者、機構、關鍵詞的可視化分析。檢索時限為2014年4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結果 分別檢索出中文文獻447篇和英文文獻614篇,整體發文量呈波浪上升的趨勢;中文文獻共獲得11個聚類群、8個突顯關鍵詞;英文文獻共獲得11個聚類群、7個突顯關鍵詞。結論 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領域中總體取得了進展,但文獻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作者、機構間的合作有待加強,基于精準醫療制訂具有本土特色的個性化運動處方是我國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 帕金森??;運動療法;可視化;研究熱點;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R742.5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5.02.010
Research hotspot and frontier analysis of CiteSpace based
exercise therapy in the field of Parkinson's disease[HJ1*2]
ZHANG Rui1, ZHANG Mingyue2▲, WANG Wei1, YANG Qin3, SUN Qiyuan4, FU Xiaofan4, LI Yuqing1
(1.School of Nurs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2. School of Nursing, Guiyang Health and Wellness"" Vocation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81, Guizhou, China;
3. Department of Nursing, Gui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Guiyang 554300, Guizhou, China;
4. 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yang, Guiyang 550081, Guizhou,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and analyze literature on exercise therapy in the field of Parkinson's diseas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10 yea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is fiel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dical staff to formulate relevant exercise prescriptions in the future. Methods 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and 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publication volume, journals,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related to exercise therapy in the field of Parkinson's disease collected from four Chinese literature databases including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Network (CNKI), VIP, Wanfang and 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as well as two English literature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and Web of Science (WoS) core collection. Search period was from April 1, 2014 to April 1, 2024. Results A total of 447 Chinese literature and 614 English literature were retrieved respectively, and the overall number of publications showed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A total of 11 clustering groups and 8 prominent keywords were obtain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while a total of 11 clustering groups and 7 prominent keywords were obtained in English literature. Conclusion Exercise therapy has made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general, but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exercise prescriptio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precision medicine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Key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exercise therapy; visualization; research hotspot; research trend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是多發于60歲以上老年人的神經系統病變性疾病,常見表現有肌強直、姿勢步態障礙、焦慮、睡眠障礙等[1]。藥物治療是治療PD的主要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運動癥狀和相關并發癥,但不能延緩疾病進展[2]。運動康復是治療PD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被證實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藥物療效并減少繼發性損傷,從而延緩PD的進程[3]?!稓W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療指南》[4]明確強調,PD患者應進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建議的運動,可以有效增加PD患者身體活動能力。目前,臨床上針對PD患者的運動處方常用的有抗阻訓練、有氧運動、步態訓練、太極拳及八段錦等身心運動[5],方式眾多,尚無統一標準[6],不利于臨床實踐?!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7]中指出,要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軟件CiteSpace對近10年來國內外運動療法在PD中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分析,旨在了解該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及趨勢,為今后醫護人員制訂相關運動處方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研究采用計算機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維普、萬方、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4個中文文獻數據庫以及 Web of Science(Wos)、PubMed 2個英文文獻數據庫。
1.2 檢索策略 4個中文數據庫均采用專業檢索,將主題詞拆分為“運動療法”和“帕金森病”。檢索方式為:SU=(“運動療法”OR“運動訓練”OR“康復運動”OR“運動鍛煉”)AND“帕金森病”。同時,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PubMed中以“kinesitherapy”OR“motortherapy”OR “exercise training”OR“rehabilitation exercise”AND“Parkinson”為檢索詞進行檢索。檢索時限設定為2014年4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與運動療法主題相符且被數據庫收錄的期刊論文;②實證研究或文獻綜述。排除標準:①不能獲取全文;②重復發表的文獻;③書信、社論、會議摘要、新聞報道、病例報告、科普講座等非研究性文章。
1.4 文獻篩選 初篩得到中文文獻1338篇,英文文獻1389篇。運用Noteexpress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去重,再由兩名研究員閱讀文獻的題目、摘要及關鍵詞后納入符合研究主題的文獻,對于有爭論的文獻由第三名研究員裁決后決定是否納入,最終得到符合本研究目的的文獻共計1061篇,其中中文文獻447篇,英文文獻614篇。見圖1。
1.5 文獻提取與分析 將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CiteSpace軟件參數設置:時間跨度(Time Slicing)選擇2014—2024年,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設置為1年;圖譜裁剪方式(Pruning)選擇尋徑網絡(Pathfinder)法將節點類型(Node Types)分別設置為作者(Author)、期刊(Journal)、機構(Institution)、關鍵詞(Keyword)繪制可視化知識圖譜,并進行相應的合作網絡分析和共現分析。使用Excel表格繪制年發文量的折線圖。
2 結果
2.1 中英文發文量與發文時間分析 近10年來,全球帕金森病患者運動療法領域的文獻發表數量總體呈現波浪式上升趨勢。見圖2。其中,國外整體發文數量較國內多,按照文獻發表年份對其進行分析發現,2014—2017年國內外發文量均呈現曲折上升趨勢,2018年國外文獻數量降至最低(29篇),此時國內發文量則處于穩步發展階段;2019—2023年國內外均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外于2022年達到峰值(91篇),國內則于2021年迎來峰值(78篇);2024年國內外均較前驟減,原因是將檢索時間限制為2024年4月,僅有4個月發文量,故發文量較前驟減。由此可見,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領域中的相關研究整體上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但顯然國外關于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領域中的研究成果遙遙領先于國內,研究相對成熟。因此,此領域在國內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或將成為潛在的研究熱點。
2.2 期刊來源分析 2014—2024年中國知網、萬方、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Web of Science和PubMed收錄的中文文獻期刊數量為186本,英文期刊數量為215本。對文獻數量排名前十的期刊進行分析,發現在中文數據庫收錄的相關文獻中,僅有5本北大核心期刊,約占總發文量的10%(45/447),而在英文數據庫收錄的相關文獻中,均為SCIE期刊,約占總發文量的27%(168/614)。見表1、表2。由此可見,我國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領域中的高質量、高水平核心期刊發文量不多,該領域文獻的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
2.3 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運用 CiteSpace中的作者合作分析功能繪制國內外數據庫文獻作者知識圖譜,在參數設置中,將Time Slicing設置為“2014—2024”,Time slice設置為1,Node Types選擇Author,其他選項均為默認值,提取發文作者的共現圖譜。根據統計,近五年國內發文量最多的前三位作者是馬建軍(5篇)、李學(5篇)、吳少璞(4篇),且這三人聯系較為密切,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團隊,其次是于洋、劉鳳春團隊。國外發文量前三的是M Corcos Daniel(11篇)、R Rafferty Miriam(8篇)和R Rafferty Miriam(6篇),且形成了5個規模較大的團隊。見圖3、圖4。根據普賴斯定律[8],某領域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量(Nmin)=0.749×Nmax(Nmax為最高產作者的發文總量),且核心作者群發文量應占該領域總文獻數量的一半。本研究中的核心作者人數為0.749×11=2.484≈2。通過統計國內外作者發文量,發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計47(國內)+41(國外)=88位,共發文224篇。核心作者發文總量占本領域文獻總量的21%(224/1061),由此認為該領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團隊。
2.4 機構合作網絡分析 發文機構的某一領域學術產量代表該機構在這個領域學術水平的高低[9]。通過整理數據對機構發文量前三名進行排名:中文發文量前三的機構是上海體育學院(7篇)、大連醫科大學(5篇)、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4篇)。國內對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領域中的研究合作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主要為各?。ㄊ校﹥雀咝Ec其附屬醫院合作,如北京市、山西省、山東省等,少數存在多所高校共同合作。英文發文量前三的機構是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10篇)、Karolinska Institutet(6篇)、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4篇),多為各高校內部間的合作。見圖5、圖6。因此,未來在該領域內應加強各高校以及醫療機構之間的科研合作,打破地域和高校間的壁壘。
2.5 基于關鍵詞的研究熱點分析
2.5.1 關鍵詞詞頻統計及其中心性 中介中心性是指研究主體在信息傳遞中的作用,節點的中心性越高,說明該節點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當關鍵詞中心性≥0.1時可被認為中介中心性較高,代表這些關鍵詞可以基本反映其研究熱點[10]。除去主題詞“帕金森病”和“運動療法”相關主題詞以外,國內帕金森病運動療法領域主要圍繞“運動功能”“平衡功能”和“康復訓練”等關鍵詞展開研究,國外則是圍繞“quality of life”“resistance training”和“postural balance”等關鍵詞展開研究。綜合國內外關鍵詞頻可以分為以下4類:①關注運動功能療效,如姿勢平衡、凍結步態等;②關注非運動功能及其生活質量,如認知功能;③康復訓練方式以抗阻訓練、有氧運動和太極拳為主;④研究類型主要是隨機對照試驗和系統綜述。見表3、表4。
2.5.2 關鍵詞聚類 CiteSpace將模塊值即Q值和輪廓值S值(反映聚類節點的同質性和一致性)作為圖譜繪制效果的評判依據,Q>0.3表示劃分結構顯著,S>0.5表示聚類合理,達到0.7意味聚類結果令人信服[11]。本研究中文數據聚類Q值=0.7875,S值=0.9535;英文數據聚類Q值=0.8082,S值=0.9765。根據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研究領域的文獻聚類結果,可歸納為干預對象及方式、評價指標及研究類型兩個方面。見表5。
2.5.3 關鍵詞突現詞分析 突現詞指在較短時間內出現較多或使用頻次較高的詞,根據突變詞的詞頻變化可以判斷研究領域的在某段時間節點內的熱點、趨勢和前沿動態等的發展變化情況[12]。本文利用CiteSpace突變詞頻探測功能(Burst term)繪制2014—2024年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研究領域出現的突現詞,由圖7、圖8可知,中英文關鍵詞中突現強度最高的關鍵詞是“太極拳”和“postural control”,突現率分別達到3.38和2.24,起始突現時間為2015年;“八段錦”“平衡功能”等關鍵詞也備受關注,突現率均大于2.5;影響時間最長的是“日常生活能力”以及“postural control”;“平衡功能”“綜合康復訓練”“motor symptoms”“movement disorder”“physical activity”是截至目前仍有較大產出的研究對象,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
3 討論
3.1 運動療法在PD領域的研究現狀
3.1.1 發文基本情況 發文數量代表了研究人員該段時間對某個研究領域的關注程度與該研究領域的熱度[13],發文期刊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學術成果的質量和影響力。近三年國內外對運動療法在帕金森病領域的研究呈略微下降趨勢,但發文量還是高于10年內的年均發文量,表明在該領域依然存在較高關注度。根據關鍵詞頻次,國內該領域的關注熱點主要集中在“運動功能”“平衡功能”和“康復訓練”,約占總發文量的33%(146/447),國外主要集中在“quality of life(生活質量)”“resistance training(抗阻訓練)”和“postural balance(姿勢平衡)”,約占總發文量的16%(97/614)。提示當前運動療法在PD領域中的治療更傾向于改善運動和平衡功能,康復訓練方式是該領域研究的重點?!皃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療)”是該領域內中心性最高的關鍵詞,說明物理治療仍是當前研究的熱點,研究人員想要從此方向中尋求該領域的突破口。從發文期刊來看,國外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全部為SCIE期刊,且期刊分區在2區以上的期刊占90%,而國內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中僅有一半為北大核心。由此可見,在該領域內我國期刊的關注度與錄用的質量均低于國外,這提示國內研究人員需要加深并拓寬運動療法在PD領域中的研究,實現質量與數量的同步提升。同時,隨著“體醫融合”政策的出臺,國家各級部門應加大對該領域研究的科研經費投入,提高對此研究主題的關注度,以進一步推動運動療法在PD治療中的優勢作用。
3.1.2 有待形成連續性發展的核心作者及核心機構群 核心作者群作為某個領域科研活動的中堅力量,不僅是其科研實踐連續性及深入性的縮影,更是體現了該研究領域科研實踐的整體面貌和發展趨勢[14]。分析比較國內和國外相關研究,2014—2024年來國內作者間的合作少于國外,且形成的研究團隊少于國外,但國內外作者間的合作均沒有形成連續性發展的核心作者群。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通過加入不同的觀點和視角,有助于促進研究領域的多樣化發展,從整體上提升科研的深度和廣度[15]。國內機構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地,形成了以體育學院牽頭,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共同合作的研究機構群。此外,香港理工大學在國外也有建樹,發文較多。就所屬地區來看,主要為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與其相鄰?。ㄊ校┻M行合作,研究資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區之間的合作還有待加強。國外機構與我國情況類似,大多為大學和醫院之間的內部合作。所以,未來我們要打破院?!t院間的壁壘,加強跨省、跨國的多元交流合作,促進知識、技術和資源的自由流動與共享;擴大研究者的群體規模,形成多元化的研究視角和思路,為運動療法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見解;增加對該主題的關注度,不斷推動運動療法在PD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3.2 運動療法在PD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熱點分析
3.2.1 研究側重不同 關鍵詞是對文獻主題進行高度提煉與概括的精華,分析某一領域的關鍵詞,有助于洞察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發展趨勢及前沿動態,揭示不同研究領域之間的交叉與融合[16]。對比國內外高頻關鍵詞,發現在排名前十的關鍵詞中都出現了“平衡”“步態”“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相關研究主題,這表明國內外學者都十分關注運動療法治療PD的結局指標。但我國側重于“認知功能”和“非運動功能”的改善,認知障礙是PD常見的非運動癥狀,相比于運動癥狀,其更容易被忽視,因而受到我國學者的關注。目前,已有實驗研究證實,運動療法可以通過調節黑質DA能和皮層谷氨酸能神經傳導,影響突觸發生,增加腦血流量,以此來改善PD患者的認知功能[17]。此外,關鍵詞聚類結果還表明我國學者常聯合使用“鹽酸多奈哌齊”的藥物療法來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國外關于運動療法治療PD的結局指標則具體到“postural balance(姿勢平衡)”和“freezing of gait(凍結步態)”的研究,關鍵詞聚類結果表明其常使用隨機對照試驗進行驗證,對于結局指標的測量更為細致。這提示我們在做好PD非運動癥狀的早期識別和干預的同時,還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研究方法和結局指標測量方法,從而進一步細化我國運動療法在PD領域的研究。
3.2.2 運動訓練方式不同 基于國情的不同,國內外運動療法在PD領域的運動訓練方式也有所差異。從高頻關鍵詞和聚類結果來看,我國運動訓練突出“八段錦”和“太極”此類具有中醫特色的運動處方,而國外則是以“抗阻訓練”和“有氧運動”為主。這可能與我國大力推行中醫的政策有關,《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18]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19]均指出,要彰顯中醫非藥物治療優勢,發揮其在預防、保健、醫療、康復中的作用。中醫運動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歷史悠久,這種集運動、養生、保健為一體的運動形式,在群眾中接受度較高[20]。然而,中醫傳統運動的運動強度相對較低[21]。已有研究明確指出,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對腦血流量的提升具有更為顯著的影響[22],且將有氧運動與抗阻運動相結合進行綜合訓練,不僅能有效增強下肢肌力,還能更好地維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23],這一雙重效益對于促進PD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設計針對PD患者的運動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其運動強度,并探索多元融合的運動形式,以最大化地促進PD患者的康復進程。
3.3 運動療法在PD領域的發展動態與趨勢 部分研究主題呈現出相互重疊的態勢,這說明當前該領域學者對于某些核心問題的共同關注與興趣,也說明了研究熱點和趨勢之間會相互影響,分析某領域的發展動態與趨勢有利于把握未來的研究方向[24]。根據突現結果可將近十年國內外該領域分為3個階段:2018年以前國內研究者更關注患者的非運動癥狀的結局指標,如生活質量、負性情緒等,而國外學者則重視患者的姿勢控制;隨后國內外研究者對運動療法的研究更加深入,均聚焦于各類運動方式,如八段錦、太極拳和抗阻運動;2021年至今,國內外運動療法的研究更側重于患者癥狀管理,尤其是平衡功能和移動障礙持續突現,所以該研究領域將會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關注的熱點。體驗結果表明,運動療法在PD領域中的研究從注重運動體驗、運動方式轉向運動效果,這體現了“精準醫療”中的精準運動干預理念,旨在整合個人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個體化差異,給予恰當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以達到個體化精準治療,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25]。提示未來研究者在立足于患者的運動體驗的同時,還應為患者定制個體化的運動處方,以提高運動療法的有效性和干預性,更好地進行PD患者的癥狀管理。
綜上所述,本文利用文獻計量學和可視化的方法,對近十年來運動療法在PD領域的發文情況、合作情況、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發現目前在該領域總體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國內外研究之間還存在差異,我國核心期刊文獻數量少于國外,文獻質量偏低,且尚未形成核心團隊,國內機構間合作也有待加強。并進一步明確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趨勢,主要聚焦于改善運動癥狀,重視非運動癥狀以及中醫特色運動方式上。未來可以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借鑒融合國外研究中的先進部分,制訂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個性化運動處方。由于本研究只選取了近十年的文獻,未來可以擴大時間線,全面探索運動療法在PD中的研究熱點與趨勢。
參 考 文 獻
[1] 孟德濤,靳昭輝,杜文軍,等.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23,40(3):253-256.
[2] ARADI S D, HAUSER R A. Medical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motor complicati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J]. Neurotherapeutics,2020,17(4):1339-1365.
[3] SHEN X, WONGYU I S, MAK M K. Effects of exercise on falls, balance, and gait ability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meta-analysis[J].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6,30(6):512-527.
[4] KEUS S, MUNNEKE M, GAZIANO M, et al. European Physiotherapy Guideline for Parkinson's disease[J].parkinsonnet info, 2014.
[5] 朱書月,葉小青,彭娟娟,等.帕金森病運動障礙康復的研究現狀[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21,42(3):182-185.
[6] KIM Y, LAI B, MEHTA T, et al. Exercise training guidelines for multiple sclerosis,stroke,and Parkinson's disease:rapid review and synthesis[J].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9,98(7):613-621.
[7] 董鈺源,吳冬梅,劉冰.“健康中國2030” 醫療相關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21,34(5):717-720.
[8] 劉欣,沈會,姜永珊,等.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國內腦梗死與炎癥的研究熱點與趨勢[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24,41(7):619-625.
[9] 趙靜,劉小菠,張月,等.基于CiteSpace軟件對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作用、熱點及發展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2,26(8):1290-1297.
[10] 林德明,陳超美,劉則淵.共被引網絡中介中心性的Zipf-Pareto分布研究[J].情報學報,2011,30(1):76-82.
[11] 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12] 張志葉,魏巍,劉維婷,等.基于VOS-viewer與CiteSpace的癌性疼痛藥物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醫藥導報,2024,43(7):1127-1134.
[13] 熊偉,程凌,李華南,等.骨折延遲愈合與骨不連現狀與趨勢:一項運用Citespace文獻計量學及數據可視化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24,26(2):181-192.
[14] 李彥伶,孫鴻燕,唐文豪,等.“互聯網+護理服務”研究文獻的可視化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1,36(1):98-100,108.
[15] 劉朵,楊群芳,王建晶,等.基于CiteSpace的運動療法在2型糖尿病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分析[J].循證護理,2024,10(3):493-501.
[16] 任文博,廖遠朋.基于CiteSpace對創傷性骨關節炎研究熱點與內容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1,25(21):3374-3381.
[17] JOHANSSON M E, CAMERON I G M, VAN DER KOLK N M, et al. Aerobic exercise alters bra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 in Parkinson's disea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nn Neurol, 2022,91(2):203-216.
[18]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10-27(001).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報,2020(2):1-11.
[20] 徐鐵巖.淺談體醫融合模式下中醫傳統運動在慢病管理中的積極效用[J].中國農村衛生,2023,15(5):51-52.
[21] 朱正剛,陳燕.坐式八段錦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動耐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9):2265-2266.
[22] BAILEY D M, MARLEY C J, BRUGNIAUX J V, et al. Elevated aerobic fitness sustained throughout the adult lifespa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erebral hemodynamics[J]. Stroke,2013,44(11):3235-3238.
[23] 范郁濤,梁喜春,左文娟,等.有氧聯合抗阻運動療法對穩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血氧飽和度的影響[J].廣西中醫藥,2023,46(2):26-29.
[24] ZHONG D, LI Y, HUANG Y,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xercise on cancer: a bibliometrics study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via CiteSpace[J]. Front Mol Biosci, 2021,8:797902.
[25] 喬玉成.精準醫學視角下慢性病運動干預效果差異的分子遺傳學基礎[J].中國體育科技,2023,59(10):61-69.
(收稿日期:2024-09-22 修回日期:2024-11-02)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