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OBE;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學習成績;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R-4;G642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5.02.015
隨著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現代醫療體系不僅需要具備扎實專業知識的醫生,更需要具備良好綜合素質、能夠應對復雜醫療情境的全能型醫學人才。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種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習成果的教育理念,通過逆向設計和明確的學習成果來指導教學活動和評估方法。局部解剖學是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的主干課程之一,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一門橋梁課程,對學生學好后續專業課程具有重要意義。局部解剖學教學標本資源緊缺已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加上傳統的局部解剖學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傳輸和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單一,容易忽視對學生其他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能滿足新時代醫學生的培養要求。為此,在局部解剖學課程教學中引入OBE理念,對局部解剖學的實驗教學進行教學改革,以期提高教學效果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其他醫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原則,從右江民族醫學院2021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班抽取4個小組共計120人,其中對照組60人,平均年齡為(18.47±1.02)歲,男生33人,女生27人,高考成績(526.70±11.33)分;實驗組60人,平均年齡為(18.57±0.98)歲,男生32人,女生28人,高考成績(523.90±8.83)分。兩組性別、年齡及高考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教師講解+標本解剖操作+標本操作考核,具體實施方法:操作前教師講解標本解剖操作的考核辦法和操作注意事項,學生根據分配的部位進行解剖操作,標本解剖完畢后,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標本驗收考核,并抽題目進行回答問題。實驗組采用OBE理念進行教學實踐,即教師講解+標本解剖操作+學生講解+解剖視頻制作+PPT成果匯報+標本操作考核。具體實施方法:課前教師講解OBE教學法的實施路徑,布置解剖視頻制作和PPT成果匯報的任務和要求,然后講解標本解剖操作的考核辦法和操作注意事項,學生根據分配的部位進行解剖操作,每次課前提問檢查各小組對本次課需要解剖出哪些解剖結構的熟悉程度,課中,小組按不同分工開展標本解剖學、收集解剖視頻、PPT成果展示的素材等,每次課結束前從每個小組抽1~2名學生將本次課解剖出的解剖結構講解給整個大組同學。標本解剖完畢后,用2次實驗課讓各小組同學到其他小組觀察解剖結構。標本操作考核前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匯報(解剖視頻、PPT展示),最后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標本驗收考核,并抽題目進行回答問題。
1.3 問卷調查方法
局部解剖學課程授課結束后,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就職業生涯、教學方法和滿意度、學習參與度、課程思政、綜合能力培養等方面問題進行調查,發放無記名調查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20份,經核查有效問卷為12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 結 果
2.1 問卷調查內容及結果
調查問卷就職業生涯、教學方法和滿意度、學習參與度、課程思政和綜合能力培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調查,具體統計結果見表1。
2.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的比較
為公平起見,學生的考核成績用統一標準的操作考核成績(滿分100分)和期末理論考核成績(滿分100分)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實驗組的操作考核成績和期末理論考核卷面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的比較(分,?±s?)
組別?n?學生操作考核成績學生期末理論考核成績
對照組6092.60±3.6062.20±8.52
實驗組6095.75±2.2168.75±10.07
?t? 5.7763.846
?P? lt;0.001lt;0.001
3 討 論
局部解剖學作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其中動手操作是其核心組成部分。然而,由于資源限制,每個班級僅能獲得一具尸體的10個解剖部位,且需與另一班級共享。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兩個小組的學生同時在尸體同一側進行解剖,加之解剖部位本身較小,導致學生人數眾多時空間顯得尤為擁擠,部分學生在其他同學操作時無法參與。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在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中融入OBE理念,制訂了制作解剖操作視頻的任務和標準,并要求學生匯報解剖操作相關的PPT。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學生在課前、課中及課后均能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法,實現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持續性評估,促進了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通過賦予學生具體任務,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有事可做,從而使得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調查問卷中,對照組與實驗組的絕大多數學生均認為局部解剖學課程對未來醫生職業生涯具有重大影響,這表明學生普遍認識到了局部解剖學課程的重要性。
3.1 教學方法和滿意度
OBE教學理念最初在工程學科的應用中最為廣泛[1-3],近年來在醫學領域也逐漸普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8]。通過調查發現,盡管對照組中也有83.3%的學生對OBE理念有所了解,但實驗組學生對OBE理念的熟悉程度高于對照組。兩組學生對OBE實驗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均超過90%,這表明OBE理念在我校課程教學實踐中已得到廣泛運用并深入人心,且已初顯成效。然而,在評估學生對教師持續運用OBE理念進行教學實踐的態度時,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有相當比例的學生持保留意見。這一現象提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避免單一教學方法的持續使用,以維持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3.2 學習參與度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即課堂參與度,是衡量教學互動質量的重要指標。當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時,教學環境將變得更加生動和富有吸引力,從而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通常,參與度較高的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對實驗組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有41.7%的學生在實驗課前未進行預習,而對照組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55.0%。進一步分析表明,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課程安排過于緊湊,導致學生缺乏預習的時間。這一發現揭示了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學期課程數量及學習時間分配的不合理性,指出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需重點關注的研究問題,并為后續新一輪修訂提供了堅實的參考依據。 在針對學生實際操作機會的調查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均表示有實際操作的機會。然而,實驗組在實驗解剖操作中分工明確,而對照組中有33.3%的學生報告分工不明確。在實驗組中,有98.3%的學生表示在操作前對小組負責的解剖部位結構有清晰的認識,相比之下,對照組僅有68.3%的學生具備此認識,顯著低于實驗組。明確的分工促使小組成員積極預習相關解剖內容,并對所負責的解剖結構有較深入的了解。調查結果揭示了分工明確的小組在操作前會復習相關的解剖內容,并對自身負責的解剖結構較為熟悉;而分工不明確的小組成員則表現出較強的依賴性,缺乏主動預習的動機。實驗組中有73.3%的學生熟悉其他小組的解剖部位結構,而對照組僅為40.0%。這表明部分小組僅專注于自己小組負責的解剖部位結構,未能有效利用空余時間學習其他部位的解剖結構。這一點提示教師在后續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掌握本小組解剖結構的同時,也應關注并學習其他小組的解剖部位結構,以促進學生全面掌握解剖學知識。
3.3 課程思政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了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必須置于中心地位。高校應以此為指導,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確保其成為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標[9]。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衡量高校所有工作的終極標準[10],在課堂教學這一課程思政教育的主戰場中,實驗組與對照組超過90.0%的學生均認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入的課程思政元素,并認為這些元素對學生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具有顯著影響,從而凸顯了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與有效性。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照組中50.0%的學生在解剖過程中犯有嚴重錯誤(如割斷血管、神經和肌肉等),而實驗組僅為16.7%,對照組的錯誤率遠高于實驗組。這一結果表明,學生對知識內容掌握不足或缺乏細致觀察,與小組內學生分工不明確有關。學生在解剖過程中的失誤,實際上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課程思政教育案例。醫學生的職責在于救死扶傷,因此在解剖尸體時出現的錯誤絕不能在活體患者身上重演。這提示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應重視總結學生所犯錯誤,并特別強調如何在操作過程中避免損傷重要的解剖結構,如血管、神經和肌肉等,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3.4 綜合能力培養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98.3%的學生在面對實驗操作問題時,傾向于首先通過查閱資料或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來尋求解決方案,僅在無法自行解決時才會向教師尋求幫助,而對照組的這一比例稍低,為93.3%。這一結果揭示了實驗組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展現出的較強的思考與解決能力。此外,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有超過90%的學生表示,小組解剖操作是通過團隊合作完成的,這反映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視。在實驗操作結束后的標本講解和成果匯報環節,學生能夠鍛煉其膽識及語言表達能力。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大多數學生均表現出對采用操作視頻制作替代傳統手寫作業的積極態度,其中實驗組有73.3%的學生表示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而對照組則為78.3%,兩組數據相差無幾。此外,超過85.0%的學生認為通過制作操作視頻能夠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調查結果揭示了學生對于以操作視頻取代傳統手寫作業的普遍認可,盡管制作視頻需要一定的技術能力,對于缺乏此類技能的學生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挑戰。然而,鑒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以及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只要任務明確,學生通常能夠通過各種途徑掌握所需技術,并制作出質量較高的操作視頻。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對解剖結構進行標注并添加字幕,這一過程有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解剖結構,也是他們樂于接受制作操作視頻的一個關鍵因素。此外,操作視頻的制作過程本身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獲取知識以及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機會。局部解剖學作為一門實踐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學生對大體老師的操作過程的學習,能夠有效鍛煉其動作操作能力。
3.5 教學效果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參與度以及綜合能力培養方面表現出更為顯著的優勢。通過對學生操作考核成績與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的比較,實驗組在上述兩個方面的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些發現表明,OBE理念在局部解剖學課程中實施實驗教學是有效的。
總而言之,OBE教學理念在醫學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時間雖然不長,但其在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上具有明顯的效果,是值得去推廣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教育工作者應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李豐,曾瑩瑩.智能建造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2024(17):95-98.
[2] 衛韋,張富貴,彭樂,等.OBE教學理念在普通車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貴州農機化,2024(3):41-43.
[3] 謝琳,呂虹.“雙高” 視野下基于OBE和CDIO的軟件技術專業群建設策略[J].通訊世界,2024,31(8):49-51.
[4] 陳盼碧,金靈敏,楊志虹,等.基于OBE以學生執業能力提升為導向的針灸實踐操作視頻案例庫建設[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4,22(18):206-208.
[5] 梁少華,紀丕友,魏明超,等.以OBE理念為導向的局部解剖學“四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3(5):112-113.
[6] 馮成安,楊新旺,葉頻,等.基于OBE理念的局部解剖學教學實踐探索[J].科教導刊,2022(16):107-110.
[7] 范艷,馮成安,羅明英,等.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局部解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解剖學雜志,2021,44(6):553-555.
[8] 龔健古,劉鵬,鄧祥發,等.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局部解剖學中的應用[J].蛇志,2024,36(2):246-249.
[9]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2016-12-08)[2024-05-20].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 htm#1.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2020-05-28)[2024-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a2f7c9f80002888f000-0000364269908.
(收稿日期:2024-10-16 修回日期:2024-11-17)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