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構建以協同育人為導向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覺悟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育人實效。文章在闡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內涵基礎上,對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揭示頂層設計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隊伍職業化與專業化建設滯后、協同育人機制不完善、缺乏協同育人平臺等問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影響,并且從協同育人理念出發,從組織協同、內容協同、方法協同、隊伍協同、載體協同等多個角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創新路徑,旨在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07-0037-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肩負著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協同育人理念的提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協同育人導向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創新路徑,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內涵
協同是指多個主體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協同育人則指多個教育主體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共享教育資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共同朝著同一個育人目標前進。構建完善的協同育人機制有利于發揮多個教育主體的優勢,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主體共同協作,發揮各自優勢,壯大育人力量,培養時代所需的高質量、高素質人才。[2]因此,協同育人符合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一種現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其旨在集合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力量,壯大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取得更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現階段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不斷豐富、工作方法逐步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得到顯著提升。目前,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協同不足
目前,高校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過程中存在內容協同不足的問題,具體體現以下方面。第一,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不足。例如,思政課程具有明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而課程思政建設則考慮不同專業課程的內容重點,在設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時容易出現與協同育人理念偏離的情況,即重視培養學生知識技能而忽視對學生思想價值的引領和社會責任感的引導等,最終造成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目標無法有效銜接。第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內容協同層面不夠緊密,如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挖掘較為生硬,無法與思政課程的內容形成互補和深化。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與時代發展的有效協同,部分內容不僅陳舊過時、缺乏新穎獨特的視角和緊跟時代步伐的元素,而且與現實社會的發展狀況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
(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隊伍建設滯后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工作需要構建一支強大的教師隊伍,就目前情況來說,部分高校的教師隊伍質量較低,其主要表現為專業教師掌握的思想政治知識較少,而思想政治教師又缺乏專業知識,無法促進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結合,影響了協同育人工作的開展。同時,除了專業思想政治教師外,其他教職工大部分不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難以在開展日常工作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專業課程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導致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良性互動不夠、相互支撐力度不足。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促進協同育人工作的更好開展。
(三)缺乏穩定有效的協同育人平臺
目前,部分高校校內協同育人平臺建設不夠完善,導致教師之間及教師和學生之間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也使教師的教學資源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共享,盡管部分學生想要自主學習思想政治知識但也缺乏相應的平臺,這些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工作的開展。同時,各主體之間缺乏緊密聯系勢必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效果。[3]如何增進多元主體之間的工作配合默契度,仍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極大地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最終效果。
三、協同育人理念下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創新的實踐路徑
新時代背景下,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必須立足高校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的整合組織、內容、方法和載體,形成有力的協同效應,才能真正地將高校思想政治育人落實到位。具體措施如下。
(一)加強各方教育主體協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協同主要是協同各教育主體,發揮黨委帶頭作用,從學校到院系都要積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各教育主體形成合力。
第一,學校黨委要做好全面引領,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把控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積極解決協同育人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制訂針對性解決措施,從而推進思想政治協同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積極落實黨委各項決策,從多方面出發促進協同育人工作的開展,包括課程搭建、科研項目、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搭建等,形成學校主導、學院積極配合和落實模式,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第二,重視教師隊伍的有效協同,充分彰顯全員育人的優勢。教師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構建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提高隊伍成員的整體素質。高校要積極引導全體教職工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高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掌握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還要積極開展科研工作等,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一是加強對學工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充分發揮黨政干部、輔導員、班主任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嚴格把控人才引進關,引進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教師,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還要構建完善的人才管理體系,促進教師在高校的健康穩定發展。此外,專業課程教師、科研隊伍、管理服務隊伍和后勤保障隊伍要承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應職責,共同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貢獻力量。三是要構建完善的評價和考核機制,激勵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更好地開展自身工作。
第三,重視政府、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的協同。通過發揮不同教育主體的優勢,共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的進一步發展。一是高校要積極整合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包括班級、社團、學生會和“雙創”基地等,構建多元育人平臺,使思想政治教育能覆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等。同時,積極構建實習單位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使學生在企業中真正感受企業文化等,學習更多崗位相關知識,為學生未來更好適應崗位工作奠定基礎。[4]二是要構建家校共育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除了發揮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外,還需要發揮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學校和家庭協同開展育人工作,共同跟進學生的思想情況,共同針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三是要構建社會教育平臺,社會風氣同樣對學生有著重要影響,要發揮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添磚加瓦。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協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養
高校需要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協同,為提升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養提供內容保障。
第一,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方面,高校應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國家各個領域取得的最新成就以及國家各項重大政策、重大戰略等內容,及時補充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課程中,提高課程內容的時效性、層次性。另一方面,要緊密圍繞高校大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興趣及關注點,及時引入生活中的一些真實案例和熱點事件,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效果。
第二,要加大“課程思政”改革力度,促進專業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結合,通過完善課程設置、優化教學設計等,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深度融合。[5]通過深度挖掘專業課程、通識課程、實踐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構筑大思政格局,形成不同課程體系之間的有效聯動,將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將德育與智育相結合,將教育學生做人與做事相結合,突出應用實踐培養,理實協同,知行合一,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時代新人。
第三,要通過引進優質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加強學校自主開發資源相結合,打造品牌化、特色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工作對教育資源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例如,通過網絡平臺引進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課程數據庫以及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數據庫等,借助優質數據庫資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供給,使學生接觸到更多思想政治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無處不在。又如,可以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專業課教師等多元教育主體力量,圍繞本校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辦學特色,在整理總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成功經驗和優秀做法的基礎上,開發特色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協同,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方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開展。主要包括理論教育法、實踐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沖突調節法、隱性教育法等。不同的方法適用于不同的教學場景,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6]在選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時,要從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此外,要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將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緊密結合,還可將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緊密結合等,這些方法的相互協同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時,隨著時代在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從學生的喜好出發,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比如漫畫形式等,既能吸引學生眼球,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日益提升。此外,還用生活化的語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都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協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多種載體,主要有課堂載體、課外載體等。在這些載體中,課堂教育是主要載體,除了做好課堂教育工作外,還要開辟好第二課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間。
第一,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提供課外載體。校園文化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作用,它也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校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要構建以協同育人為導向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要重視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例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可以舉辦讀書會、專題研討會等。同時,帶領學生從校園走到校外開展實踐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實現文化育人、服務育人和實踐育人的緊密結合,通過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協同育人,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
第二,積極拓展校外實踐基地,為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提供校外載體。例如,構建實踐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和創新創業基地等,豐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實踐內容,使大學生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心。[7]高校可以緊密與企業等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對自我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等的緊密融合,共同開展協同育人工作,從而發揮協同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三,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覆蓋。高校需要借助數字化時代的網絡載體優勢和傳播優勢,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覆蓋。例如,通過動畫、短視頻等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通過有趣的故事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拓展教育渠道。
四、結語
協同育人理念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創新提供新視角和思路。通過構建以協同育人為導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協同、內容協同、方法協同、教師隊伍協同以及載體協同等多個方面,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隨著協同育人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合理應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將不斷提升,并且可以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徐曉慧.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構建鑄魂育人新格局[J]. 公安教育,2023(07):50-54.
[2] 楊恒.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06):76-81.
[3] 張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實施路徑[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4(02):67-69.
[4] 徐媛媛,朱秋蓮,王維智. 新時代民辦應用型高校“三全育人”協同機制構建研究[J]. 教育與職業,2021(19):89-93.
[5] 趙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D]. 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9:40-41.
[6] 朱廣琴. 基于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要素及機制探析[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06):84-87.
[7] 耿思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 衡水學院學報,2020,22(04):76-79+123.
(薦稿人:何紀敏,浙江樹人學院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