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景育人背景下的教育實踐中,場景的落地使幼兒的學習更加多元化。為滿足幼兒的興趣和經驗需求,浙江師范大學幼教集團壹顆幼兒園打破物理與傳統界限,向外拓展真實場景體驗,與社會緊密相連,在綜合互動過程中不斷創設蓬勃、靈動的學習場景。依托這樣的資源融合,幼兒園引導幼兒走向更深層次的學習。
激活在地教育資源,織就多元學習“經緯網”
園所周邊資源作為幼兒生活的直接環境,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寶藏。我們積極與社區內的場所展開深度合作,為幼兒構建有機、靈活的學習場景。
文化場館沉浸探索,爭當文化小使者。文化場館是藝術和歷史的寶庫,我們與文化場館開展合作,充分挖掘文化資源,讓幼兒在沉浸式的體驗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以宋韻項目為例,孩子們對宋韻文化深入探索,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創作出不少精彩作品。此外,我們還與刀剪劍博物館達成館校共建合作,孩子們不再是文化探索的旁觀者,而是成為參與其中的 “小主角”。
在宋韻項目展覽籌備的那段日子里,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化身為 “小小設計師”。從展覽空間的布局規劃到每件展品的精心擺放,都凝聚著孩子們的辛勤努力。他們圍坐在一起熱烈討論,認真投入的模樣被一一記錄下來。終于,展覽如期舉辦。孩子們搖身一變,成為 “小小講解員”。他們站在展品前,用稚嫩卻飽含熱情的聲音,繪聲繪色地向訪客講述著宋韻項目中的點點滴滴。展覽持續了一個多月,吸引了近兩萬名訪客慕名而來。訪客們沉浸在宋韻文化的氛圍中,不時為孩子們的精彩講解點贊,對他們的表現贊嘆不已。這種沉浸式學習體驗使文化變得生動可感、觸手可及。通過親身體驗,孩子們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文化傳承的種子,為未來的文化素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生活場景親身體驗,變身生活小能手。園所周圍的生活場所,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生活教育素材。我們依托這些場所,打造真實的生活教育場景,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生活技能,感受生活的多樣性。
在“菜菜攤” 項目中,孩子們走進文二菜場,置身于熱鬧的市井氛圍中,穿梭于各個攤位之間,對攤主們展開了“好奇100問”:這個菜叫什么?它是怎么種出來的?來自哪里……實地考察后,孩子們進一步探索現代科技帶來的采購方式,通過調查了解線上線下的不同采購渠道。有的孩子回家請教爸爸媽媽,有的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討論,還有的嘗試與智能助手進行對話。孩子們自主地推進項目,主動詢問家中每天需要購買的食材及數量,并進行統計。他們完成購買任務后,還會帶回家參與清洗制作,每一個環節都沉浸其中。通過這個項目,孩子們不僅對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食物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學會了珍惜糧食,同時鍛煉了溝通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以及各項生活技能。此外,他們也感受到科技對生活產生的影響,從而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作好準備。這種基于生活場景的實地體驗,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培養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融聚跨界成長資源,筑就幼兒發展“能量階”
通過跨界合作,我們將社會資源轉化為教育動能,為幼兒提供開放、真實的成長環境。在豐富的場景中接觸真實世界,激發潛能,促進幼兒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
項目式學習合作,培育創新思維。我們積極與科技公司、非遺傳承人等開展項目式學習合作,為幼兒創設充滿趣味和挑戰的學習環境,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在“未來AI”的項目背景下,我們設立了AI工具商店,孩子們通過相互提問和介紹,對小機器人有了初步的認識。機器人體驗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同伴經驗共享的過程中,他們對機器人產生了更多好奇: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還有哪些未知的功能?為了滿足這些好奇心,我們將教育內容挪到了真實的場館場景——參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機器人實驗室。在這里,孩子們與不同類型的機器人互動,與專業的研究人員對話。他們還觀賞NAO機器人的表演,體驗其仿人類語言的對話,并嘗試運用操作軟件靈活控制機器人。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在實踐操作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還為未來的科技學習之路奠定了基礎。
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培養社會責任感。我們通過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引導幼兒關注社會、關愛他人,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撒愛的種子。
在 “賦能亞運” 項目中,孩子們得知亞運會即將在家鄉杭州舉辦,滿懷對家鄉的熱愛,想要以實際行動宣揚家鄉文化。我們邀請亞運吉祥物設計師入園與孩子們互動,由此引發了孩子們對西湖、良渚、運河文化的深入探究。周五的外出活動中,孩子們前往西湖、良渚、大運河,開展一系列亞運宣傳活動。有的孩子向游客講述良渚文化的悠久歷史與獨特韻味,有的孩子則介紹西湖的旖旎風光和文化底蘊,他們還將親手制作的文創產品贈予游客。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展示了家鄉的魅力,還增強了自身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孩子們懂得了即使微小的行動也能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構建多元研學生態,貫通社會資源“共育鏈”
除了有效利用外部社會資源,我們還注重創新園內學習場景,巧妙地將社會資源融入其中,從而打破教育邊界,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且富有深度的學習體驗。
拓展真實場景,深化學習體驗內涵。根據幼兒的學習需求,我們積極拓展場景,旨在幫助幼兒將所學知識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從而深化他們的學習體驗。
在 “未來交通” 項目中,孩子們在園內學習了基礎的交通知識。隨后,我們組織了一次探訪浙江警察學院的活動。在那里,孩子們與警察叔叔親切交流,了解了警察的工作內容以及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回到幼兒園后,依據孩子們的新發現和思考,我們打造了一個名為 “大馬警官”的交通出行智囊團場景。這個場景模擬了真實的交通環境,設置了交通信號燈、街道模型等道具。孩子們可以在這里進行角色扮演,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在警察學院所學的交通知識,同時培養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意識。通過這種將真實場景體驗延伸到園內的方式,我們為孩子們未來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連接,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且有效。
師幼共創場景,激發無限創造潛能。我們鼓勵師幼共同參與場景創建,為幼兒搭建展示創意和能力的舞臺,以此激發他們的無限潛能。
以“夢想房車”項目為例,孩子們得知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秋葉藝術節活動與幼兒園正在開展的“秋葉狂歡”主題活動場景非常契合,立刻決定設計一輛夢想房車投稿參加藝術節。從繪圖開始,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共同討論,一筆一畫地勾勒出心中的理想房車形象。最讓人感動的是,在決定夢想房車外部裝飾所用的葉子時,孩子們面臨著選擇:什么葉子最合適?樹葉不夠怎么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孩子們整合身邊資源,尋找材料。他們自發走出幼兒園,嘗試在杭州各地尋找優質的梧桐葉。從最初塑料袋里零星幾片秋葉,到后來桌上、地上、夢想房車上,乃至整個秋日市集都被秋葉鋪滿,孩子們的努力與堅持令人動容。
成功設計夢想房車后,孩子們主動與中國美術學院的哥哥姐姐們取得聯系,嘗試投稿藝術裝置。經過溝通,哥哥姐姐們決定用不同做法制作一個與孩子計劃等比例的裝置。在秋葉藝術節開幕之際,這個裝置配上“綠馬”,成為西湖邊上“以夢為馬”的組合裝置,并展示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在與外部環境的互動中,孩子們不僅提升了社會連接與互動能力,還收獲了實踐經驗與成長。
通過深度挖掘社區資源、借助企業與社會機構的力量、創新園內場景等多種方式,我們全方位地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為幼兒成長創造開放、包容、創新的教育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從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獲得了大量真實經驗,實現了全面發展。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開放的理念,不斷探索與社會資源的深度融合路徑,為孩子們創造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讓他們在多元的教育滋養下茁壯成長,從而更好地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