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幼兒園教育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戶外游戲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已成為推動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在全球文化交融的今天,傳承和弘揚傳統民俗文化對于提升國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奉賢區聚賢幼兒園積極探索戶外游戲與民俗文化相結合的創意模式,旨在通過豐富多樣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入感知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起初,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諸多挑戰。首先,“盲開發”問題尤為突出。由于教師面臨繁重的教學任務,難以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深度開發與創新戶外游戲,導致游戲內容缺乏科學性與針對性。其次,“盲跟從”現象也時有發生。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外部經驗,忽視了本園教育理念和幼兒的特殊性,使得游戲內容過于追求新穎而失去了其應有的適宜性。再次,“盲民俗”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教師在設計戶外游戲時,往往缺乏對民俗文化的深入了解與研究,導致游戲內容缺乏文化內涵與深度。最后,“盲保護”問題也限制了幼兒的自由發展與探索空間。部分教師因擔憂幼兒的安全問題,過度限制其活動范圍與自由度,制約了幼兒的身心發展。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制定了以下實施策略。
第一,聚焦幼兒需求,共筑游戲樂園。為了解決“盲開發”問題,我們深入調研幼兒和家長的需求,通過廣泛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他們對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等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與興趣。基于此,我們鼓勵幼兒積極策劃游戲內容,收集并制作材料,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游戲中發揮創意和想象力,比如幼兒自主設計并制作射箭的箭靶。同時,我們秉持師幼協商的核心理念,共同評估游戲成效并設立反饋迭代機制,讓游戲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確保游戲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又具有教育意義。
第二,立足園本特色,打造游戲魅力。針對“盲跟從”問題,我們深入挖掘本園的教育理念和園本特色,通過投票的方式保留最受幼兒喜愛的游戲項目。同時,我們深入挖掘家鄉的非遺項目,設計出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的戶外游戲。比如,在傳統手工藝制作區,我們設置了織布機和土布拼貼等活動,讓幼兒親手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我們還注重為幼兒提供沉浸式的傳統文化體驗,讓每位幼兒都能在游戲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和成就感。在舞龍區域,隨著小鼓手鏗鏘有力的鼓點,孩子們仿佛置身于熱鬧的古代廟會之中,他們手握舞龍道具,隨著節奏翻飛、盤旋,每一個動作都流露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
第三,深化民俗文化,激發游戲活力。為了破解“盲民俗”難題,我們加強對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并將其巧妙地融入戶外游戲的設計和實施。我們注重游戲內容的變化性和時效性,及時將傳統節日的文化元素融入游戲。同時,我們密切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及時捕捉并回應他們的需求。比如,當教師發現幼兒對翻花繩游戲產生濃厚興趣時,便迅速將其引入戶外民俗游戲。此外,我們還為幼兒預留了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間,鼓勵幼兒提出不同的建議和想法,給予他們充分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第四,堅守安全底線,創設游戲環境。針對“盲保護”問題,我們強化游戲的安全管理和衛生保障工作。我們積極與幼兒溝通協作,共同商討并制定游戲規則,以此增強他們對游戲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比如,鼓勵幼兒擔任游戲區域的小管理員,負責維護游戲秩序、協助蓋章等工作,這樣不僅能讓他們在游戲中扮演重要角色,還能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和責任感。在材料選擇方面,我們嚴格篩選和測試,確保其符合安全標準。此外,我們還定期清洗和消毒游戲材料,確保游戲環境的清潔衛生,讓幼兒在健康的環境中享受游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