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發展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研活動成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部分幼兒園在開展園本教研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比如,園本教研脫離教學實際和教師需求、幼兒教師在知識儲備和研究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中心幼兒園以園本教研為抓手,通過細化制度建設、豐富教研活動設計、強化科研引領等策略,創新園本特色教研模式,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優化園本教研體系,建立多元評價制度。幼兒園應建立特色鮮明的園本教研機制,確保園本教研活動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一是結合幼兒園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確定工作重點,制定有效的學期、月、周教研計劃和研究專題。二是園本教研活動除了教學管理人員外,以年級組、班級為單位,開展小教研活動,優先解決日常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三是教研活動定時、定點,做好教研要求制定。四是根據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確定教研活動內容,設計教研活動形式,做好活動前的經驗與物質準備,確保教研活動的有效性。五是避免“一言堂”,保障教師的主體地位,營造暢所欲言、輕松的氛圍。六是教學管理人員做好教研活動的成果收集,形成總結報告,作為教研成果推廣。七是建立多元評價,將“單一性”評價轉變為教師與管理者共同參與評價。特色園本教研機制一方面能夠推動教師根據評價結果對教學工作提出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學管理人員深入了解教師的工作狀況。
多途徑開展園本教研活動,使教師成為教研的“主人”。教研活動的豐富性、多樣性能有效激發教師參與的興趣,多途徑的教研活動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日常巡查,精準教研。教學管理人員定時研討周、日計劃與教學內容,以“預約式”“送教式”“隨班巡視制”等方式,深入了解其中存在的個性問題,并及時指導。對于共性問題,開展大教研培訓活動,培養一批積極向上、樂學善思的教師,通過競聘上崗、試崗培訓等途徑助推各層級教師專業成長。
微教研,助力教師成為教研“主持人”。提供平臺,鼓勵有能力、有特長的教師自發組成研討小組,開展沙龍活動,討論話題可圍繞“班級管理”“師幼互動”“家長溝通”等,其他教師按照興趣自愿選擇教研活動。在組織微教研之前,教學管理人員要根據話題幫助教師做好前期準備,有組織、有計劃地針對實際問題進行指導。
大教研活動,解決共性問題。教學管理人員在日常的巡班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并著重關注共性問題,梳理問題背后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領域工作坊研修活動,促進教師領域教學水平。幼兒園應以領域工作坊為抓手,開展領域教研活動,形成小組式學習研討氛圍,鼓勵教師鉆研領域學習,促進教師對學科的重視,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
互評互議,研學相長。幼兒園應促進教師相互學習,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不斷優化教師撰寫文案的能力。每個月組織評選優秀教育筆記、優秀教案、優秀周計劃等,能夠幫助教師提升日常觀察能力、記錄與反思能力。
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加快專業能力提升的步伐。幼兒園可定期向教師推薦專業書籍,鼓勵教師寫讀書筆記、交流讀書心得,拓寬教師的專業視野。
“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強專業引領。幼兒園應為教師創設多種學習平臺,將專家“請進來”,開展專題講座、案例點評、交流研討等一系列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以及園本課程的質量。同時,定期組織教師“走出去”,前往外園進行觀摩學習,并在回園后進行二次分享,以推動教師成長。
只有教師深切意識到教研工作的現實意義,才能有效提升幼兒園園本教研的質量,推動園本教研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