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和航的故事,大概講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三年幼兒園時光,我們算是把世間的“愛恨情仇”都上演了一番。
初入園,他就是一個“過分活潑”的小朋友——從教室前門跑到后門,沿路的小朋友和物品都會“人仰馬翻”。他的行為給其他孩子切切實實造成困擾,久而久之,他成了孩子們心中的一根“刺”。不管班里發生什么事,孩子們都會把矛頭指向他:“老師,肯定是航干的?!逼綍r孩子們也會遠離航,不喜歡跟他做朋友。
那時的我來到了工作的第四年,作為年輕教師,我極力地想糾正航的一切錯誤行為。當他推倒小朋友,我會嚴厲地批評他;當他弄壞了班級里的東西,我會馬上找他的家長,試圖通過爸爸媽媽和我的批評教育來改變這個小朋友。
就這樣,我們之間度過了你追我趕的一年。然而,航的行為并沒有很大的改變。那時的我,也還是一個一定要把“不直”的小樹扳回來的老師。
中班的航,情感變得更加豐富,語言發展也越來越迅速。我再批評他時,他開始跟我“作對”了。“我就不?!薄皯{什么要聽你的。”我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開始沖他發怒,想通過讓他害怕我來達到改變行為的目的。誰知這時的小樹連表面的順從都已經做不到了,他開始到處跑,幼兒園的角落都是他的藏身之地,我開啟了經常要到處找航的生活。“老師,見過我們班航嗎?”每次帶他回教室更是連拖帶抱,連哄帶騙,帶回去還得一頓批評教育。那時的他討厭我,我也生他的氣。
生命的成長充滿了不可預測。我們的關系開始緩和,緣于我在一次培訓中聆聽了繪本《杰瑞的冷靜太空》??吹浇苋饗寢屢幌盗械慕逃胧┖屠潇o處理后,我突然被觸動了,嘗試更用心地關注航的情緒。我開始跟航的媽媽交流溝通,了解航的家庭氛圍:爸爸喜歡打游戲,平時陪伴航的時間很少,當航不聽話時爸爸才會出現,變成那個用拳頭“教育”他的可怕的爸爸;媽媽工作忙,雖然盡量抽時間陪伴,但是更多時候是奶奶在帶航;奶奶寵著孫子,當孩子有錯誤行為出現時,也不懂怎樣去糾正他,家人都感到很無措。
聽完這些,我開始心疼這個小人了,原來他不是故意不聽話,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是不知道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時的我開始改變思路,接納孩子,允許他發泄自己的情緒。我也經常與航的媽媽溝通,教給她一些正確幫助孩子處理情緒的方法,盡量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大班新學期到了,航又多了一個“新本領”——哭,心情不好時哭,別人不小心碰到他哭,玩具搭不好也哭。航躺在地上哭,聲音越來越大,甚至變成叫喊。這一次,我沒有急迫,等他發泄完情緒之后,跟他交流:“你還想哭嗎?如果不想了,能不能跟我說說為什么哭?”
“我好不容易搭起來的小房子,要收區了,欣欣給我推倒了,我才哭的?!?/p>
“原來是這樣,那你肯定很難過。明天區域時間我們一起再搭建一個更大的房子,好不好?”“好的?!本瓦@樣,我們的對話讓他逐漸平復了情緒,最后我們牽著手回到了班里。
我開始學著杰瑞媽媽的樣子,帶著航識別自己的情緒,接納情緒,并學會與自己和解。
后來的航還是遇到事情就喜歡哭,但是他在哭完后會主動來找我,“老師,你不問問我為什么哭嗎?”看得出來他還是非常信任我的,愿意向我傾訴自己的小心事,而我也很愿意做他的聽眾。再往后,航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都會給我一個大大的笑臉,戶外活動也有很多小朋友跟他一起游戲,集體活動中航也會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繪畫上更是展露出天賦,得到老師們的贊許。雖然有時會有點小調皮、小情緒,但是這棵小樹一直在向陽生長。
這三年不僅僅是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歷程,也是我難忘的教育經歷。這三年不僅讓我看見了孩子,在孩子這面鏡子中,也照見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