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勞動教育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家庭與幼兒園應攜手合作,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開展形式多樣、渠道豐富、內容多元的家園活動,確保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參與勞動,從而在勞動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感受成長的喜悅。
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是成年人的重要任務。幼兒的主要成長場所是家庭和幼兒園,因此二者應緊密結合,共同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家園在幼兒勞動教育中的重要性。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幼兒勞動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幼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家庭中,幼兒可以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開始學習勞動。比如,家長可以引導幼兒洗臉、刷牙、吃飯、整理衣物等,也可以鼓勵幼兒幫忙擺放和收拾餐具。這些看似簡單的家務活,不僅能鍛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讓他們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責任感。
幼兒園是幼兒接受專業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設計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內容。在小班,可以開展“我是生活小能手”活動,讓幼兒學習擺放水杯、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中班可以組織“小小值日生”活動,讓幼兒輪流負責班級的簡單事務,如分發活動材料、收拾餐具等;大班可以開展“我是小主人”活動,讓幼兒負責活動室的衛生和材料擺放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不僅傳授勞動技能,還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探索,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只有家園合作,才能整合兩種教育資源,使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中接受連貫、一致的勞動教育,避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沖突,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勞動素養的形成。
家園合作在幼兒勞動教育中的問題。盡管家園合作在幼兒勞動教育中具有顯著優勢,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部分成年人對于勞動教育缺乏理解,日常生活中對幼兒教育存在誤區,導致家庭勞動教育效率不高,幼兒園勞動教育也難以得到有效配合,最終影響幼兒勞動教育的效果。其次,一些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過于關注幼兒的學業成績和藝術特長培養,認為勞動會占用學習時間,甚至將勞動視為一種懲罰手段而非教育方式。這種觀念嚴重阻礙了幼兒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再次,家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機制尚不完善。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和溝通渠道,導致雙方在勞動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難以達成共識,無法形成教育合力。最后,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缺乏趣味性,難以激發幼兒的主動參與興趣。
轉變家長觀念,豐富勞動教育內容。要改善這種局面,需要轉變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觀念,提高其教育意識,建立良好的家園合作機制,并在日常生活中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家長應該認識到勞動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參與集體勞動活動能讓幼兒學會與小伙伴協作互助、共同分享。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勞動教育元素,主動帶孩子一起做家務,借助親子共同勞動的機會,增進親子感情,為幼兒健全人格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幼兒園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變家長的勞動教育觀念。比如,舉辦家長學校、專題講座、親子活動等,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價值,讓家長認識到鼓勵幼兒勞動不僅能鍛煉幼兒的身體,還能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責任感、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可以邀請教育專家為家長講解勞動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分享成功案例,使家長深刻理解勞動教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積極影響。同時,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勞動榜樣,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勞動教育貫穿于幼兒發展的多個維度。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一個方面,還貫穿于幼兒發展的多個維度。
第一,促進身體發展。在勞動過程中,無論是整理玩具時需要進行的彎腰、伸手等動作,還是掃地時手臂的揮動,都能有效地鍛煉幼兒的大小肌肉群,進而提升他們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小班幼兒入園后的第二個星期,已經基本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情緒較為穩定。這時可以嘗試進行各種技能的培養與鍛煉,其中生活操作區的活動“小巧手”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師準備好豐富的操作材料,如大珠子、尼龍搭扣、紐扣玩具、拉鏈等,并引導幼兒選擇喜歡的材料進行練習,同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在幼兒操作期間,教師觀察幼兒是否掌握穿珠子、系紐扣、粘搭扣、拉拉鏈的方法,及時了解幼兒手部小肌肉的發展情況。
對于動手能力稍差的幼兒,教師應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溫馨提示和示范,幫助其解決問題。這不僅能讓幼兒成功完成穿衣服的任務,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開展此活動的同時,教師也會與家長溝通,讓幼兒在家中有機會進行類似的訓練,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增強認知能力。勞動為幼兒提供了接觸不同事物和場景的機會,有效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例如,在中班開展的種植活動中,孩子們踏上了一段奇妙的生命之旅。從最初挑選種子時的好奇,到親手播下種子時的期待,每一個環節都洋溢著童真與歡樂。
在種植過程中,孩子們每天都會滿懷好奇地觀察植物的變化。他們圍在種植區,仔細尋找種子是否發芽、幼苗是否長高、葉片是否有新的變化。“老師,快看,有個小芽冒出來了!”“你看,這片葉子是不是長大了?”這些稚嫩的聲音中充滿了驚喜與發現。當遇到植物上有小蟲子時,孩子們會緊張地一起討論解決辦法,這些經歷無形中加深了他們對自然生態奧秘的了解。
同時,孩子們也學會了承擔責任。他們分工合作,輪流照顧植物,澆水、施肥,讓植物曬太陽。有時,孩子會因為忘記澆水而自責,但之后會更加認真地照顧植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小的種子逐漸長成了茁壯的植株。每當孩子們看到這些植物時,臉上都會洋溢著自豪的表情。這樣的種植活動,不僅讓幼兒深切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還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熱愛大自然、尊重生命、勇于擔當的種子,為幼兒的童年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為他們未來人生的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而良好的基礎。
第三,塑造良好品德、培養社交能力。幼兒通過參與勞動,能夠體會到付出的快樂,進而培養出責任感和耐心。例如,當他們幫助父母擺放餐具時,會感受到自己對家庭的貢獻,明白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學會珍惜。
在集體勞動中,幼兒需要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務。以打掃教室為例,幼兒需要分工協作,有的負責擦桌子,有的負責掃地,這樣的過程有助于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從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大班幼兒已經能夠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并有著自己喜歡的活動形式。在日常活動中,他們能夠運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他們不僅能夠獨立表現,還能與他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務。
在大班活動“巧手裝扮”中,幼兒運用剪、貼、畫等技能,主動參與班級環境的布置,體驗了與同伴、教師共同布置活動室的樂趣。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活動室還有哪些布置需要改進、還有哪里可以添置物品,并一起討論如何布置得更好。隨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查閱資料,自主布置環境,利用廢舊物品等材料為角色區、表演區制作操作材料,如花瓶、收納盒等,并將其放置到相應區域。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將制作好的作品擺放到合適的位置,不斷豐富和美化班級環境,體驗作為小主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綜上所述,幼兒勞動教育無疑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它宛如一座蘊藏無盡奧秘的寶藏,從眾多不同維度折射出助力幼兒成長的各種關鍵要素,恰似為幼兒全面發展精心構筑的堅固堡壘,提供了無可替代的有力支持與堅實保障。家庭與幼兒園應緊密攜手、協同合作,深刻認識幼兒勞動教育所蘊含的重大價值與深遠意義,策劃并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妙趣橫生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幼兒在勞動所營造的溫暖陽光和滋潤雨露之下,如同一株株幼苗奮力生長,進而綻放出繽紛絢爛且獨具魅力的人生之花,開啟他們未來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