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高?;鶎訉W生黨組織在新時代的育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鶎訉W生黨支部育人價值意蘊,進一步探討當前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旨在提升黨組織的育人效能,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育人問題;研究路徑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高校基層學生黨組織的育人功能愈發凸顯。尤其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黨組織不僅要承擔起政治引導的職責,更需要通過多種形式實現育人目標[1]。然而,當前高?;鶎訉W生黨組織在育人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管理體制不健全、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協同性等?;诖?,本文旨在探討新時代高校基層學生黨組織在育人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育人價值意蘊
(一)深化高校育人職責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承擔著立德樹人、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使命[2]。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指導下,黨組織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必然要增強其在育人過程中的作用,確保每一位學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引導。
(二)落實“三全育人”戰略要求的應有之義
高校貫徹落實“三全育人”戰略,建設良好的育人機制是實現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黨的基層組織應深入參與思政教育、活動組織、文化宣傳等各項工作,確保育人工作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三)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學生黨支部應當關注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另一方面,黨組織也要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只有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發展使命。
二、當前高?;鶎訉W生黨組織育人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高校各類黨團組織、學生社團等缺少統一的管理機構
在許多高校中,黨團組織和學生社團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然而,目前各類組織之間缺乏有效的統一管理和協調機制,常常導致資源分散,形成各自為政的局面。這種缺乏統一管理的狀況使得各類活動的有效性受到限制,無法形成合力,進而影響了黨組織的育人功能。具體表現在,黨組織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社團的積極性,各類組織成員之間缺乏深入地相互合作與交流,難以形成系統化的育人教育體系。
(二)學生黨支部很少參與團支部和班級活動的組織策劃
在許多高校中,學生黨支部與團支部、班級之間的互動較為薄弱,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由于組織結構的分散,黨支部在活動策劃和組織中通常處于被動狀態,很少參與團支部和班級活動的策劃。這種情況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生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對相關活動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減弱,缺乏積極的互動和協作,黨支部的思想引領作用未能在學生中深入扎根[3]。
(三)多數學生黨支部同團支部、社團等組織在形式上相互分立
黨支部、團支部和學生社團等組織各自為政,缺乏系統的協作與聯動,導致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動中,各類組織的力量未能有效結合。學生黨支部往往與團組織、社團組織之間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分立,未能充分發揮各組織的優勢,也未能形成合力以提高育人效果。這樣的分散狀況不僅限制了組織之間的交流,還影響了活動的多樣性和吸引力,最終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對較低,無法形成有效的思想引導。
(四)學生社團多以文體娛樂活動為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許多學生社團的活動形式主要集中在文體娛樂類,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這種偏重于文娛活動的趨勢使得學生在參與活動時,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性和重要性難以體現,進而降低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雖然文體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增強團隊精神,但單純的娛樂活動不能有效滿足學生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層面成長的需求。
三、新時代高?;鶎訉W生黨組織育人問題的解決路徑
(一)強化思想引領,提升黨支部育人組織力
在新時代的高校教育中,思想引領作為黨支部育人工作的核心,亟待提升至優先地位,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凝聚共識、明確教育方向。黨支部需強化對黨的理論及路線方針的學習,定期組織黨員開展集體學習,確保每位黨員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相關政策。這樣的學習與討論有助于形成統一的思想觀念,使黨員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影響班級與社團的其他成員。
在學生中,黨員應具備清晰的政治方向與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黨組織可以定期舉辦專題會議、講座,并邀請專家進行輔導,以引導黨員不斷提升其政治理論水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合理的理論學習促進學生在政治認同和歸屬感方面的深化,激勵他們更積極地參與集體活動,增強集體意識,從而共同推動育人效果[4]。
黨支部應鼓勵學生參與主題策劃與活動實施,使其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增強對黨組織的認同感。與團組織和社團加強聯系,構建完整的思想引領網絡,將有助于更有效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團組織的活動平臺,黨支部能夠向廣大的團員與青年學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引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強化思想引領,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能夠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構建良好的思想政治環境,這是新時代高?;鶎狱h組織不可忽視的重要使命。
(二)融合專業素養和政治修養,提升黨支部育人實效力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單一的知識傳授已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高校基層學生黨組織應當重視專業素養與政治修養的有機融合。在這一過程中,課程設置與活動組織須緊密結合,將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貫通,使學生在專業領域中扎根強烈的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黨支部與專業課程教師的密切合作至關重要,積極構建“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之中。通過課程材料與實例分析,將職業操守和社會責任納入其中,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如在經濟學、法學等專業,探討社會公平與正義,與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相結合,更能引導他們在實際社會中實現個人價值,從而推動社會發展。
黨支部應組織與專業關聯的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和行業交流會,借此讓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與社會現實的緊密聯系;并關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專業知識運用于社會服務,提升他們的政治敏銳性與社會責任感。學生黨組織還應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平臺,鼓勵參與各類學術、實踐及公益活動,使學生在提升專業才能的同時增強自律意識。參與這些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還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關注社會動態,培養在復雜環境中堅守道德與法律底線的能力。
(三)突出黨日活動特色品牌,提升黨支部育人活力
黨日活動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深厚的育人價值。面對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背景,黨組織應靈活創新,豐富黨日活動形式,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黨支部的育人活力[5]。
增強與團組織、社團等各類組織的聯合活動,推動共同策劃和實施黨日活動則是提升育人活力的另一有效途徑。邀請團員和社團成員共同參與,促進相互理解與交流,進一步擴大活動的影響力。例如,可以組織志愿服務活動,圍繞社會熱點展開討論,引導廣大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社會責任感與道德價值。精心宣傳活動,不僅吸引黨內成員,更能拓展非黨成員的參與,提升活動的社會影響力。

鼓勵各黨支部依據自身特色,探索形成獨具風格的黨日活動品牌,如“紅色教育月”“志愿服務周”等系列活動,生動展現黨組織的文化形象。在這樣的特色活動中,黨組織還應積極宣傳并表彰優秀黨員和志愿者,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產生對黨的深厚認同與歸屬感。借助創新活動形式、擴展活動范圍與建立品牌效應,黨組織可實現對學生更加深遠的引導和教育,為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發揮各級組織育人紐帶,提升協同育人合力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基層學生黨組織須充分發揮其智慧與力量,促進各組織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協作,形成系統化的育人網絡,這是提升協同育人合力、實現整體育人效果的關鍵所在。加強各級組織之間的交流,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集體主義精神。
黨組織應建立與團組織、班級及各類社團之間的溝通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制訂育人計劃與活動方案,以消除壁壘。在會議中,注重信息與資源的共享,發揮各組織在育人工作中的不同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合作能夠既減少重復活動,又挖掘潛力,拓展活動范圍與深度,最終形成合力,達到更優質的育人效果[6]。
協同的落實也需要通過各類活動體現,黨組織應主動承擔活動的組織與引導角色,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匯聚各方力量,確?;顒拥挠行耘c質量。在新生入學期間,組織“迎新團日”活動,圍繞促進師生組織認同感與歸屬感展開。還可以定期舉辦講座和沙龍,邀請各組織代表參與,共同探討學生成長問題,鼓勵更多學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五)建立評估與反饋機制,定期總結和改進育人工作
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升教育質量與育人效能離不開健全的評估與反饋機制。高校基層學生黨組織應高度重視這一機制的構建,定期總結和調整育人工作的實施,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效果的提升。高校黨組織需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標準,涵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個方面,從活動參與程度到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再到活動后知識的轉化及態度的變化,通過量化指標對育人工作進行客觀評估。同時,探索不同學年與專業學生的反饋,有助于發現更有效的育人方法,為育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活動結束后,及時掌握參與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可或缺。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與個別訪談等豐富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遇到的問題及改進的期望,確?;顒觾热菖c實施方式更符合學生需求,進而提升育人工作的整體質量。鼓勵黨員及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反饋機制的建設,并設立榮譽與激勵機制,評選反饋積極以及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個人與集體,以激發集體的創造力與參與感,形成共同推動育人工作的良好氛圍。針對評估與反饋結果,高校黨組織應進行全面分析,及時總結優秀經驗與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不遺余力地改進育人工作,優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不僅提升育人效率,更在過程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組織成員的認同感,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
四、結束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學生黨組織的育人工作任重而道遠。面對諸多的挑戰和問題,必須結合時代要求,不斷探索和創新育人模式,以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使黨組織在履行育人職責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助力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不斷前行。只有通過思想引領、協同合作、激活活力,才能逐步解決基層黨組織面臨的挑戰,為新時代的黨員和廣大青年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實后盾。
參考文獻
[1]周家偉,李慧萍.新時代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2(8):3.
[2]李培培.新時代高校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的模式,難點與對策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 2024(3):20-23.
[3]周家偉,李慧萍.新時代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2(8):53-55.
[4]孫海英,畢記滿.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員教育創新探索——以\"新一青年\"品牌建設為例[J].辦公室業務, 2023(18):87-89.
[5]王男,歷帥.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研究——以高校學生黨支部為例[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22(7):180-182.
[6]黃雪英,王中原.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機制創新研究[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 2022, 32(2):78-82.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2023 年度校級人文社科類課題“組織育人視域下學生樣板黨支部培育路徑研究”(HYSK/2023C13)。
(作者系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