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干部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戰略與落實鄉村建設行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完善村干部激勵措施是推動村干部做好工作的一劑“良方”。新時代完善村干部激勵措施,要從提升農民幸福感、力戒農村工作中的形式主義、解決村干部關注的焦點問題、發揮村干部的主體性、完善鄉村治理制度體系五個方面著力,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的能動性,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村干部;農民;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D2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42(2025)01-0044-04
〔基金項目〕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TJKSQN22-005);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4MLC008)。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城鄉融合和城鎮化發展進程,但“不管城鎮化發展到什么程度,農村人口還會是一個相當大的規模,即使城鎮化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也還有幾億人生活在農村”①。習近平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雹谵r村既是各種矛盾的焦點,也是黨和國家工作落實的重點。村干部是黨和政府聯系農民的橋梁和紐帶,是黨在農村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的主要貫徹者和直接實施者,是農民的“主心骨”,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至關重要。筆者于2021年6月至2024年4月,對我國中東西部106個村莊的741名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進行調研、訪談,發現影響村干部積極性發揮主要有五方面因素,因此,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完善村干部激勵措施,充分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一、提升農民幸福感是激勵村干部的出發點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是最大的民生。村干部既是與農民聯系最為密切的基層干部,也是農民的一部分,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從村干部屬于農民群體這一角度來看,提升農民的幸福感就是提升村干部的幸福感,這正是激勵村干部工作的出發點。目前,農民幸福感不高主要體現在養老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農村醫療條件有待改善以及文化獲得感不足等。只有真正提升農民的幸福感,才能確保村干部工作有干勁、有動力。
首先,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體系。2021年4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將農村養老納入政策支持范疇,這要求我們在提高農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老老養老”“代際養老”等多元化養老模式,完善村級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等基礎養老服務設施,推動農村養老多樣化發展,確保農民真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其次,進一步完善農村醫療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的推動下,“新農合”的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有效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仍然存在。要著手完善農村醫療體系,建立健全“縣級—鄉鎮—村莊”的農村醫療體系,讓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最后,提升農民的文化獲得感。農民幸福感不僅應該包括富“口袋”,也應該包括富“腦袋”。要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站、農家書屋以及鄉村文化活動的建設作為提升農民文化獲得感的重要舉措,讓農民在休息空隙就可以享受到鄉村文化帶來的獲得感。要進一步完善戲曲進鄉村、電影進鄉村的鄉村文化供給體系,加大對村民廣場舞以及村晚等開發力度,達到“村民表演村民看”的鄉村文化效果,切實提升農民的幸福感。
二、力戒農村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是激勵村干部的著力點
2019年4月,習近平在重慶考察時指出,“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干部從繁文縟節、文山會海、迎來送往中解脫出來”①。形式主義是黨和人民的大敵,既累死人又害死人。筆者調研發現,形式主義問題在農村基層蔓延是導致村干部在工作中出現剝奪感和失落感的主要原因。因此,激勵村干部就要力戒基層形式主義。
首先,上級領導干部練好調查研究這一基本功是破解農村工作中形式主義的前提。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鄉鎮干部要做到“眼睛向下”,先做學生再做先生,切實解村干部之所急、憂村干部之所憂。以“下馬看花”的態度,躬下身子、低頭向下,深入基層,問計于民,問需于村干部,及時解決村干部應付不過來的煩事、難事、揪心事。其次,進一步為基層減負是破解農村工作中形式主義的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推動基層減負不斷深化。2019年,中辦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并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2020年,中辦印發《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強化了基層減負的持續性。2024年,中辦、國辦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制定出臺為基層減負的制度規范。為保障新時代基層減負的可持續性,“要促進上級的工作向基層傾斜,讓上級拿出一部分力量分擔基層的工作”②。當然,這并不是說村干部的工作由上級越俎代庖,而是強調要轉變村干部過于對上級負責而忽視對農民負責的工作方法,加大上級領導干部對村干部的責任監督,確保村干部的工作可以真正實現對上級領導負責與對下級農民負責的統一。最后,加大選派駐村第一書記與工作隊是破解農村工作中形式主義的重點。駐村第一書記與工作隊作為上級部門選派到村莊的駐村干部,既有來自于所在部門對駐村工作的考核壓力,也有監督村干部的權利與義務,還有建強基層組織、推動村民致富、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的工作使命,可以實現與村干部工作的相互銜接。因此,要進一步加大選派駐村第一書記與工作隊的力度,把更多的上級工作人員下放到基層,通過駐村或包村等方式,切實減輕村干部的工作壓力和事務負擔,讓村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抓農村工作。
三、解決村干部關注的焦點問題是激勵村干部的立足點
目前,個人晉升、福利待遇以及工作壓力等仍然是我國廣大村干部關注的問題。村干部的工資標準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村干部工資較高;而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村干部工資較低,但近年來普遍提高了標準。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①。物質利益是村干部工作的內在動力。“‘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雹诖甯刹可钣谖镔|利益關系中,他們的思想、意識以及基于利益基礎上形成的情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利益的影響,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③。因此,切實維護好村干部的物質利益是解決村干部關注的揪心問題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提高村干部的工資待遇。各地政府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構建并完善包括“基本工資+任期補貼+績效獎金+養老保險”在內的村干部報酬體系,提高村干部物質待遇,消除他們工作中的后顧之憂,以激勵他們更好地履行職責。其次,要完善村干部晉升渠道?!耙晟妻r村基層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和鄉鎮領導干部力度,為加強農村社會治理服務充實新生力量?!雹?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健全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制度”⑤。目前,我國諸多市、縣已將村干部納入鄉鎮事業編制人員選聘范圍。但是,對于大部分村干部來說,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通過考試進入體制并非易事,因此,要進一步優化村干部入編制度,增加農民在村干部晉升中的話語權,直接將優秀的村干部選拔為鄉鎮事業編制人員。最后,要給予村干部退休金保障。村干部的退休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村干部作為農民中的特殊群體,操心多、工作忙、壓力大,要應對繁瑣的工作,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強度都較大。因此,建立健全村干部的退休制度,提供合理的退休金,對于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保障其晚年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四、發揮村干部的主體性是激勵村干部的關鍵點
村干部作為村民的主心骨,是村里大小事情的決策者、協調者,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落實鄉村治理政策、宣傳鄉村治理制度以及推動鄉村建設行動都離不開村干部。發揮村干部的主體性,既是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建設行動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勵村干部積極作為的重要手段。筆者在調研中發現,71.1%的村干部認為其工作只是在傳達、落實上級部門的工作要求,工作中也僅僅按部就班,難以發揮自身主體性。因此,要給予村干部發揮自身才能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做的事、應做的事、愿做的事。
首先,發揮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主體性。鄉鎮政府作為村干部的上級部門,要進一步放權賦能,充分相信村干部的能力,讓他們充分運用智慧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要通過賦權清單,推動更多的社會資源、管理權限以及民生服務等切實下放到村莊,保障村莊有權、有錢、有人,讓村干部成為服務農民與鏈接上級的關鍵樞紐。要充分信任并賦予村干部在農村工作中更大的話語權,拓寬村干部事業上升的空間,為他們干事創業提供良好的平臺。要加強農村黨支部建設,加大選拔有干勁、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讓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頭、事業上有奔頭、工作上有勁頭,做挺胸抬頭的基層干部。當然,作為“領頭雁”的村干部不應只是一個稱號,而應成為一種行動的號召。因此,在發揮好主體性的同時,還應該動員村民為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村務村民辦的良好局面,構建村干部與普通農民群眾的最大“同心圓”,共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其次,發揮村干部在化解鄰里矛盾糾紛中的作用。中國社會是鄉土社會,也是熟人社會,更是人情社會。在農村,諸多矛盾的解決不僅要依靠正式制度,更要依靠各種非正式制度。村莊鄰里糾紛就需要村干部運用自身的智慧來化解。作為村干部,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與長者等同,要充分運用自身的人情權威,將村務矛盾處理得盡善盡美,成為村民利益糾紛的化解者,讓村民之間真正的“化干戈為玉帛”。最后,村干部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養。村干部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與地位觀,在工作中要進一步強化創先爭優意識,切實增強事業心與上進心。要主動參加上級部門舉行的各項培訓,逐步增強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尤其是要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以及防火防汛抗旱的能力,充分發揮好自身的主體性。
五、完善鄉村治理制度體系是激勵村干部的落腳點
在激勵村干部的過程中,完善的鄉村治理制度體系至關重要,要堅持“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務實管用,突出針對性和指導性”①的原則,“搞好制度設計,有針對性地布局試點”②。調研發現,村干部工作中仍然存在個別消極被動現象,需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制度體系。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只有制度有效并且體系完善,激勵村干部的各項舉措才能落到實地。激勵村干部既需要有效的鄉村治理制度供給體系,又需要科學的鄉村治理制度運行體系,還需要給力的鄉村治理制度反饋體系。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制度的供給配套,提升鄉村治理制度供給效益。一是優化村干部權利保護制度供給。目前,大部分的村干部文化程度較低,當權利受到侵犯時,不懂維權的方法。拓寬村干部維權渠道,加快培育村干部的維權意識是優化村干部權利保護制度的重要舉措。二是整合相關負責部門,劃分各部門之間的責任與權限,確保各部門之間權責明確、辦事高效。三是完善鄉村治理正式制度,并加快推動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間的配套機制建設,以實現制度間的有效銜接。其次,要建立健全鄉村治理運行機制。尤其是要創新村干部容錯機制,堅定村干部安心工作的信心,給他們撐腰鼓勁,使他們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要為村干部創造穩定和積極的工作環境,激勵他們的工作熱情,發揮他們的能力和潛力,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要制定出可量化的容錯標準并以負面清單的方式把容錯情形具體化,從而保護和激勵村干部的積極性。最后,要確保村干部的想法、意見與建議可以向上級反饋,構建出完善的鄉村治理制度反饋體系。要建立健全包括村干部及普通農民在內的村級考核體系與反饋體系,變“自上而下”的被動考核為“自下而上”的主動反饋,進而讓村干部成為鄉村治理制度反饋的參與者,充分發揮村干部在鄉村治理制度反饋體系中的智慧與創造。
①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頁。
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0-31頁。
①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72-73頁。
②習近平:《之江新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頁。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頁。
③《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頁。
④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86頁。
⑤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67頁。
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95頁。
②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44頁。
[責任編輯:武奕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