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撳針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兒童變應性鼻炎的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張家港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102例兒童變應性鼻炎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患兒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療,觀察組患兒口服地氯雷他定聯合撳針治療。兩組患兒均治療4周。比較兩組患兒療效、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分、炎癥因子、免疫因子指標水平、睡眠及生活質量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Plt;0.05)。兩組患兒治療后白細胞介素(IL)-17、IL-23、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Plt;0.05)。兩組患兒治療后鼻炎相關生活質量問卷(RQLQ)、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Plt;0.05)。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兒童變應性鼻炎采用撳針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的效果較好,可緩解炎癥反應,提高患兒生活及睡眠質量,且安全性理想。
【關鍵詞】撳針;地氯雷他定;兒童變應性鼻炎;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08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28
變應性鼻炎在兒童中較常見,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和鼻癢等[1]。地氯雷他定通過選擇性拮抗外周H1受體來緩解過敏癥狀。對于兒童變應性鼻炎患兒,地氯雷他定能夠有效減輕鼻塞、流涕和打噴嚏等臨床癥狀,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然而,長期使用地氯雷他定可能會導致患兒發生一些不良反應,如嗜睡、頭痛、乏力和口干等[2]。在中醫理論中,肺脾氣虛是導致兒童變應性鼻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肺主氣,司呼吸,與外界環境直接相通,容易受外邪的侵襲;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弱,則水濕內生,易生痰濕,導致鼻竅不通[3]。撳針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的中醫外治法,因其操作簡便、疼痛感較輕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4]。基于此,本研究觀察撳針與地氯雷他定聯合治療兒童變應性鼻炎患兒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張家港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102例兒童變應性鼻炎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患兒年齡4~15歲,平均年齡(9.75±2.12)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3.71±0.42)年;男性27例,女性24例。觀察組患兒年齡3~16歲,平均年齡(9.13±2.76)歲;病程5個月~6年,平均病程(3.59±0.68)年;男性23例,女性28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變應性鼻炎的診斷標準[5];⑵中醫符合肺脾氣虛證的辨證標準[6](主證:鼻塞鼻癢、流涕;次證:畏風怕冷、鼻甲腫大、少氣懶言;舌脈象:舌質淡胖伴有齒痕、脈虛弱。符合2項主證、2項次證配合舌脈象即可確診);⑶年齡3~16歲;⑷影像學檢查顯示鼻黏膜水腫、鼻道內附著水樣分泌物。排除標準:⑴合并先天性鼻部結構畸形或存在鼻部手術史者;⑵合并心、肺功能障礙者;⑶入組前2周服用糖皮質激素等影響研究結果藥物者。本研究經張家港市第六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依據其實際情況使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懸劑(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111,規格:0.5 g∶2.5 mg),溫水沖服,1~5歲患兒1.25 mg/次,6~11歲患兒2.5 mg/次,≥12歲患兒5 mg/次,均為1次/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撳針治療。穴位選擇印堂、大椎、雙側迎香、雙側足三里、雙側肺俞及脾俞穴,常規消毒,使用撳針(蘇州天協針灸器械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00895,規格:直徑0.18 mm、長度0.3 mm)平穩緩慢撳入患兒皮膚,隨后除去剝離紙,將撳針經邊緣膠布粘貼牢固,輕柔按壓穴位3 min,待穴位處出現酸脹感停止按揉,單次留針需持續48 h,每次治療間隔2 d。兩組患兒均治療4周后觀察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兒療效。顯效:鼻癢、鼻塞、流涕及鼻黏膜水腫等臨床癥狀消失,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分較治療前降低≥70%;有效:鼻癢、鼻塞、流涕及鼻黏膜水腫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30%≤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分較治療前降低lt;70%;無效:上述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分較治療前降低lt;30%[5]。⑵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分。記錄患兒治療前后的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涕、畏風怕冷、鼻甲腫大臨床癥狀評分,每項按照嚴重程度記1~4分,評分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嚴重[6]。⑶比較兩組患兒炎癥、免疫因子指標水平。白細胞介素(IL)-17、IL-23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制備方法:于治療前后抽取患兒靜脈血3 mL,用離心機離心15 min(轉速為3 000 r/min,半徑為10 cm)。⑷比較兩組患兒睡眠及生活質量評分。采用鼻炎相關生活質量問卷(RQLQ)[7]評估患兒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總分最高為168分,評分與生活質量成反比;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8]評估患兒睡眠質量,PSQI包括睡眠時間、質量、效率等7個維度,總分最高為21分,評分與患兒睡眠質量呈負相關。⑸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鼻出血、鼻腔灼燒感、咽喉干癢的發生情況,計算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療效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后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涕、畏風怕冷、鼻甲腫大嚴重程度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炎癥、免疫因子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后IL-17、IL-23、IgE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睡眠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后RQLQ、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5。
3 討論
西醫治療變應性鼻炎常采用抗組胺藥、鼻用皮質類固醇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藥物,這些藥物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減輕患者鼻塞、流涕和打噴嚏等癥狀[9]。然而,停用上述藥物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的復發風險。撳針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近年來,在變應性鼻炎的治療中逐漸受關注。撳針通過淺刺皮膚并長時間留置,持續刺激特定的穴位。通過刺激穴位,撳針能夠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鼻黏膜水腫,從而達到減輕癥狀的目的[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更優;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這提示在地氯雷他定治療基礎上加用撳針可進一步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原因為,印堂穴屬于督脈,具有宣通鼻竅、清熱解毒的作用;大椎穴是諸陽之會,能夠振奮陽氣,驅散外邪;迎香穴為治療鼻部疾病的要穴,具有通鼻竅、散風邪的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能夠健脾和胃,扶正固本;肺俞穴對應肺臟,能夠宣肺氣、止咳喘;脾俞穴對應脾臟,能夠健脾益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通過針刺這些穴位,可以調節肺、脾的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改善變應性鼻炎患兒的臨床癥狀[11]。本研究顯示,兩組患兒治療后IL-17、IL-23、IgE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觀察組方案可有效改善變應性鼻炎患兒的炎癥、免疫反應。分析原因為,在變應性鼻炎患兒中,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是導致炎癥和過敏癥狀的主要原因,而撳針通過刺激神經末梢,釋放內啡肽等鎮痛和抗炎物質,從而緩解炎癥反應,減輕鼻黏膜的充血和水腫[12]。本研究兩組患兒治療后RQLQ、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提示撳針可改善患兒生活及睡眠質量。分析原因為,撳針所用針體細小且操作簡便,患兒的痛苦和不適感較傳統針灸減少,此外,撳針療法具有持久的療效,通過在特定穴位上持續刺激,可以長時間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減輕過敏癥狀[13]。本研究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地氯雷他定聯合撳針治療的安全性理想。原因為撳針治療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手段,不依賴于藥物的使用,可有效規避藥物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從而確保不良反應發生率不會因撳針的加入而有所升高。本研究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樣本量較小,其結論的普遍性和可靠性可能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更全面地反映實際情況,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綜上所述,對于兒童變應性鼻炎患兒,撳針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能改善其炎癥、免疫因子水平,提高患兒生活及睡眠質量,療效顯著且安全性理想。
參考文獻
張杰.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變應性鼻炎[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18, 33(22): 20.
蔡彬林,瞿秀,瞿春林.千柏鼻炎膠囊聯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9, 34(7): 2023-2026.
張乃楠,馬莉.中醫特色療法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 2019, 28(12): 2238-2241.
翟睿,李園,于敬龍,等.撳針治療變應性鼻炎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23, 37(3): 35-45.
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兒童耳鼻咽喉專業委員會.兒童過敏性鼻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9, 34(3): 169-175.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天津)[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6, 51(1): 6-24.
馬晶影,周兵.少年兒童慢性鼻竇炎患者生活質量量表的編制和檢驗[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06, 13(12): 821-826.
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學, 2014, 1(3): 260-263.
程波,張志茂,裴智,等. 960例未成年人變應性鼻炎臨床病例特征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 2016, 24(4): 293-295.
鄭曉駿,高金虎,葉海杉,等.中醫藥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 2023, 40(12): 75-78.
高媛媛,孫若愚.撳針聯合中藥外治兒童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療效[J].世界復合醫學, 2024, 10(1): 123-125, 132.
李巖,王睿,吳一浪,等.鼻內針刺聯合撳針對變應性鼻炎患者癥狀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22, 29(6): 120-124.
朱樹麗,施益農,高志妹,等.撳針治療兒童變應性鼻炎的療效觀察及對免疫學指標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 2021, 40(12): 1482-1486.
作者簡介:范麗娜,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兒童變應性鼻炎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