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隨著病情的持續發展,患者的肺部功能會逐漸衰退,不僅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嚴重情況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在IPF的治療上仍以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為主要目標。中醫認為,IPF核心病理機制為肺脾腎三臟同病,血瘀痰阻,陰陽失調,可通過補益肺氣、滋陰潤肺等多種方法調整機體平衡以緩解癥狀。與其他治療方案相比,中醫治療IPF具備多途徑作用、全面調理、辨證論治及隨證靈活配方等優點。現對中醫治療IPF的最新研究進展、治療方案等進行綜述,總結經典的中藥方劑及其作用機制,并提出未來研究的重點,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發性肺纖維化;中醫治療;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132.05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44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纖維化性肺疾病,老年人為主要發病群體。IPF影像學和組織病理學的特征與普通間質性肺炎(common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相似,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勞累性呼吸困難、肺功能減退等,影像檢查可見肺部呈蜂窩狀、網格狀陰影,多數患者合并支氣管牽引性擴張[1]。若不及時予以治療可造成病情持續進展,晚期患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右心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因此,必須予以充分重視,實現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2]。西醫主要通過抗炎、抗纖維化及免疫調節等方式進行治療,雖然能在短期內緩解癥狀,但難以從根本上阻止肺纖維化的進程,在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長期預后等方面效果不佳。而中醫治療逐漸引起臨床關注[3]。中醫治療具有標本兼治、辨證論治的特點,不良反應較少、治療方式多樣,包括中藥、針灸、推拿、拔罐和刮痧等,患者接受度較高,應用效果更理想[4]。現對中醫治療IPF的最新研究進展、治療方案等進行綜述,總結經典的中藥方劑及其作用機制,并提出未來研究的重點,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 IPF概述
IPF患者主要癥狀為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與持續干咳,伴隨乏力和體質量降低。隨著肺部瘢痕化加劇,肺功能減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增加心臟負擔,威脅患者生命安全[5]。西醫認為,其發病可能與遺傳、環境、生活習慣及病毒感染等有關,病理特征為成纖維細胞增殖與細胞外基質過度沉積,治療方法包括抗纖維化藥物、免疫抑制劑及氧療等,以延緩病程和提高生活質量[6]。中醫則將IPF歸屬于“咳嗽”“喘證”“痰飲”等范疇,認為其病因涉及氣虛、陰虛體質、情志內傷及外感六淫等,核心機制為肺脾腎三臟同病,血瘀痰阻,陰陽失調[7]。中醫治療IPF強調辨證施治,采用補益肺氣、滋陰潤肺、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等法,通過調節患者機體平衡緩解癥狀,提升其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
2 IPF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在IPF治療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中醫治療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注重從多靶點、多層次的角度對疾病進行綜合調控。相較于單一靶點的西藥治療,中藥通過復方配伍,能夠實現標本兼治的效果,不僅關注癥狀的緩解,更注重機體的整體調節和根本改善。此外,中醫藥療法還具有簡便、實效性強的特點,其不良反應較少,在臨床應用中展現出優勢。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2.1 古代經典名方
⑴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屬于傳統的經典名方,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黃芪、川芎、當歸尾、紅花、赤芍、桃仁、地龍,其中黃芪為君藥,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的功效;當歸尾為臣藥,活血通絡而不傷血,助黃芪補氣生血;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通經活絡、力專善走,并引諸藥之力直達絡中,為佐使藥。該方主要用于治療中風后遺癥等氣虛血瘀證候,也逐漸應用于多種疾病治療中,主要起到補氣活血通絡、滋陰潤肺的效果。隨著現代藥理學研究的深入,補陽還五湯的藥理作用機制得到進一步闡明,其臨床應用范圍也有所拓展。有研究顯示,補陽還五湯具有抑制炎癥反應的效果,能夠降低肺纖維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癥因子水平,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改善肺泡炎癥、抑制肺纖維化的進程[8-9]。此外,補陽還五湯還可通過促進肺纖維化組織的自噬和凋亡對抗疾病的發展,有利于清除受損的細胞成分并防止細胞過度增殖。現代研究顯示,補陽還五湯能影響炎癥反應、細胞凋亡、自噬及纖維化進程等多個關鍵病理環節,具有多靶點的特性,且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10]。此外,補陽還五湯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靈活加減,以實現個性化治療,進一步提升其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⑵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同樣屬于傳統中藥方劑,由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粳米和大棗組成,主要用于治療肺胃陰虛所致的各種癥狀,具有滋陰潤肺之效,在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有良好效果。麥門冬湯可減輕炎癥反應,降低博來霉素誘導的肺纖維化模型中炎癥細胞的浸潤,并降低促炎因子的表達水平,進而有效緩解肺部炎癥;其次,麥門冬湯通過下調轉化生長因子β1 (TGF-β1)、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等促纖維化因子的表達,抑制成纖維細胞的活化和增殖,進而減緩或阻止肺纖維化進程,還可抑制M2型巨噬細胞的極化,減少促纖維化因子的分泌,進一步阻斷纖維化的發展[11]。此外,麥門冬湯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臨床研究顯示,在麥門冬湯基礎上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藥材加減,可以改善IPF患者的癥狀,提高肺功能指標,并且在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方面表現出色[12]。作為一種復方中藥制劑,麥門冬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相對較好,對于改善IPF患者的癥狀、肺功能及生活質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13]。麥門冬湯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咳嗽、氣短等癥狀,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呼吸功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另外,麥門冬湯中的麥門冬、半夏等還可通過補氣益中緩解患者疲勞乏力的狀態,提升患者舒適度[14]。
⑶大黃蟄蟲丸 大黃蟄蟲丸為傳統中藥復方,組方包括黃芪、熟大黃、地黃、白芍、苦杏仁、桃仁和虻蟲、甘草,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血瘀、干血勞損等癥狀,常用于治療因瘀血內停引起的相關癥狀或疾病。近年來,隨著對IPF研究的深入,大黃蟄蟲丸因其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等特性而被用于IPF的治療,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患者病癥表現。此外,大黃蟄蟲丸還具有抗氧化、減輕炎癥反應等作用,進一步抑制患者肺纖維化進程[15]。
⑷瓜蔞薤白湯 瓜蔞薤白湯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由瓜蔞、薤白、半夏等藥材組成,主要用于治療胸痹心痛、痰濁阻滯等癥狀,在調和血脂、改善血液循環上展現出顯著的作用[16]。因其潛在的抗炎、祛痰、活血化瘀等功效而被探索用于肺部疾病、心臟疾病等的治療中,在IPF治療中可以作為輔助手段加速緩解病癥。瓜蔞薤白湯不僅具有抗炎作用,且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通過清除自由基、上調抗氧化酶的活性來減輕氧化應激,進而改善患者肺功能[17]。瓜蔞薤白湯還可以通過下調TGF-β1、CTGF等促纖維化因子的表達來抑制成纖維細胞的活化和增殖,進而減緩或阻止肺纖維化的進程,促進氣道通暢,減少胸悶、呼吸困難等表現,同時,還可通過調節Smad信號通路等進一步抑制肺纖維化的發展[18]。
2.2 現代中藥復方 現代中藥復方具有多靶點調控、個性化治療、整體調節的應用優勢,在IPF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中藥復方通常由多種藥材組成,每種藥材可針對不同的病理環節發揮作用,形成一個多靶點的治療體系,能夠同時處理IPF中的炎癥、氧化應激、纖維化等多個病理過程。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和體質選擇合適的中藥復方,同時吸取傳統藥方經驗,對患者實現個體化的治療。
現代中藥復方不僅關注局部病變,還強調整體調節,包括免疫系統的平衡、臟腑功能的協調等,從而提高IPF患者的自我修復能力。張興等[19]采用健脾通絡方治療IPF,并對其療效予以分析,發現使用后的效果顯著提升,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降低,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健脾通絡方通過補益脾氣和疏通經絡,針對IPF的核心病理進行調理,同時增強脾胃功能,減少痰濕生成,改善肺部微循環,減輕肺纖維化程度,為肺功能恢復創造條件。
2.3 中藥注射劑 中藥注射劑作為一種現代化的中藥制劑形式,其通過靜脈或肌內注射的方式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能夠快速到達作用部位,提高作用區域的藥物濃度,相較于傳統中藥湯劑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丹紅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丹參和紅花,這兩種藥材常用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能有效改善IPF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同時確保治療的安全性[20]。另外,黃芪注射液也在IPF治療中展現良好的療效,肖雪等[21]研究顯示,黃芪注射液可以通過調控上皮-間質轉化(EMT)過程中關鍵信號通路的表達,有效減緩肺纖維化的進程。EMT是肺纖維化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機制之一,其特征為上皮細胞逐漸失去極性并轉化為具有遷移能力的間充質細胞,這一轉化過程在肺纖維化病變中具有關鍵的促進作用。而黃芪注射液通過抑制pERK1/2信號路徑,減少EMT的發生,從而阻止成纖維細胞的過度增殖與膠原沉積,延緩肺纖維化的進展。
2.4 中藥離子導入法 中藥離子導入法是一種結合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物理治療技術的療法,涉及中藥、穴位治療及電流物理治療等,屬于綜合治療方法。其能夠通過皮膚將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的中藥有效成分直接輸送至病變部位,利用電場或磁場的作用,使藥物離子化并定向移動至靶向區域,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在增強療效的同時減少全身不良反應。該療法屬于非侵入性治療手段,安全性高,患者的接受度也更高,為改善IPF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質量提供一種新的思路。中藥離子導入法所選藥材通常富含黃酮類、多糖類及揮發油等活性物質,這些成分能夠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膠原蛋白的過度沉積,減緩肺纖維化進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2]。從現代藥理學的角度來看,中藥離子導入法治療IPF涉及多個機制。其中,黃芩素、甘草酸等可以通過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減輕肺部的慢性炎癥反應;多酚類化合物和維生素類物質能夠清除機體過多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肺組織的損傷,保護細胞免受進一步損傷[23]。
2.5 中醫藥聯合肺部靶向藥物遞送系統 中醫藥聯合肺部靶向藥物遞送系統在IPF等肺部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巨大的潛力,該治療方案將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醫學技術有機結合,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選擇。臨床結合傳統中醫學與肺部靶向藥物遞送系統,能提升藥物在病變區域的濃度,為IPF的治療提供高效的方案。中醫的診療方法基于其獨特的多層面、多靶點理論,為藥物研發提供極佳的策略。中醫藥通過篩選并合理配伍復方藥物、草藥及其活性成分,與肺部靶向藥物遞送系統相結合,不僅增強藥物的針對性、安全性和療效,也成為治療IPF的重要手段。此外,肺部的解剖學特性為肺部靶向治療帶來便利,使藥物能夠以氣霧劑的形式直接遞送至肺部,從而實現更強的針對性和更佳的治療效果。中醫藥與肺部靶向藥物遞送系統相結合時,通過協同效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中醫藥的多靶點作用機制能夠彌補單一靶向藥物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而肺部靶向藥物遞送系統則為中藥活性成分的高效遞送提供技術支持。在IPF的治療中,中藥復方中的黃芪甲苷等多種藥物成分可通過靶向載體直接作用于纖維化的肺組織,促進炎癥緩解,從而延緩甚至逆轉疾病的進展[24]。
2.6 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在治療多種疾病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在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效果較好。近年來,隨著臨床對針灸機制研究的深入,其在IPF等慢性肺部疾病輔助治療中的潛力逐漸受關注。針灸療法可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反應,輔助改善癥狀和生活質量,也可通過選穴并予以有效刺激改善患者病癥表現。刺激喘穴、膻中穴等穴位可放松呼吸肌群,對于緩解患者咳嗽、氣短等病癥表現有積極意義。針灸療法還表現出抗炎特性,可以通過刺激足三里、太淵等特定穴位促進局部和全身的抗炎因子釋放,抑制TNF-α、IL-6等促炎細胞因子表達,減輕肺部的炎癥反應,為IPF的治療提供潛在的干預途徑。針灸療法能夠調節免疫系統的活性,增強機體的免疫防御能力,同時避免過度的免疫反應,可以通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減少自由基對組織的損傷,保護肺泡上皮細胞免受氧化應激的影響[25]。
3 總結與展望
中醫治療因其簡便、有效且不良反應少等特點,越來越被臨床關注。中醫認為,IPF核心病理機制為肺脾腎三臟同病、血瘀痰阻、陰陽失調,可通過補益肺氣、滋陰潤肺等多種方法調整機體平衡以緩解癥狀。中醫在IPF的治療中優勢明顯,但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IPF病因復雜,個體差異顯著,這使中醫辨證施治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成為一大難題。如何制訂統一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確保不同地區、不同醫生之間的診療一致性,仍亟待解決。其次,中醫藥療效的長期評估和安全性研究相對不足,缺乏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支持,這限制其在國際醫學界的推廣。此外,現代科學技術對中醫理論的理解和解釋尚不充分,特別是對于中藥作用機制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結合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前沿技術,有望深入研究IPF的分子機制,為個性化治療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將通過整合兩者的優勢為IPF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未來,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和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將為IPF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張雯靜,尹建坤,李萌,等.芪術肺纖湯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4, 30(3): 479-483.
袁偉.化纖定喘湯聯合穴位埋線治療肺間質纖維化的效果及對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 2023, 20(14): 71-75.
王淵喆,方晗語,張紓難.清肺養陰抗纖湯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熱毒壅肺證41例[J].環球中醫藥, 2023, 16(5): 1020-1023.
梁艷霞,代昭欣,趙媛,等.樊茂蓉教授從“本虛絡痹”論治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相關咳嗽經驗[J].中國醫藥導報, 2022, 19(36): 140-143.
劉麗,張明,任建兵,等.復方甘草口服液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廣州醫藥, 2024, 55(10): 1177-1182.
陳飛飛,鄭永智,晉春陽,等.血清糖類抗原125和細胞骨架相關蛋白4及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肺癌的診斷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4, 38(5): 459-463.
吳啟相,劉志勇,成菲,等.補肺湯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伴慢性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 2023, 50(4): 94-97.
付穎,劉淮,熊巧麗,等.醋酸潑尼松片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療效研究[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24, 39(6): 7-12.
劉淮,付穎,熊巧麗,等.補陽還五湯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臨床療效分析[J].巴楚醫學, 2024, 7(2): 81-85.
張德鑫,張偉,閻小燕.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補陽還五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繼發肺纖維化的潛在機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 22(15): 83-86.
馬先,于明玥,周博文,等. 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實驗驗證探討麥門冬湯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作用機制[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24, 30(8): 597-606.
朱明亭,吳月心,左艷.麥門冬湯加減治療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1, 16(10): 1869-1873.
任建兵.麥門冬湯輔助治療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炎癥因子及血小板CD41、CD62P表達水平的影響[J].四川中醫, 2024, 42(10): 95-98.
白文梅,王兵,廖春燕.麥門冬湯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一氧化碳彌散量、血清HA水平及中醫證候積分的影響[J].四川中醫, 2019, 37(8): 92-95.
周曉蕾,吳春曉,陳燕鴻.大黃蟄蟲丸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2016, 21(3): 258-259, 269.
陳定宇.瓜蔞薤白湯合養心活血湯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脂代謝指標的影響研究[J].罕少疾病雜志, 2024, 31(1): 60-61, 70.
王建美,王冉冉,袁天翊,等.瓜蔞薤白湯預防低氧性肺動脈高壓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 2023, 39(5): 8-15.
王省,李艷,李雪梅,等.基于TGF-β通路探討瓜蔞薤白湯對肺纖維化的作用機制[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24, 42(5): 219-224, 299-300.
張興,蘇子艦,吳佳敏,等.健脾通絡方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脾虛絡瘀型患者58例隨機對照試驗[J].中醫雜志, 2023, 64(2): 139-145.
周偉勇,吳升.丹紅注射液聯合潑尼松龍用于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J].黑龍江醫藥, 2022, 35(1): 17-20.
肖雪,李龍.黃芪注射液通過抑制EMT過程中pERK1/2信號通路減輕肺纖維化[J].中國免疫學雜志, 2022, 38(19): 2342-2345.
宋東升,周慶偉,崔偉鋒.木防己湯加味方聯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氣虛痰瘀型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臨床研究[J].新中醫, 2022, 54(12): 60-65.
趙虎雷,謝洋. 中醫外治法防治特發性肺纖維化思考[J]. 中醫學報, 2019, 34(2): 279-283.
李天浩,陳方園,高小娟,等.黃芪甲苷靶向miR-21調控PTEN/AKT/mTOR通路激活肺泡細胞自噬治療肺纖維化[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 47(6): 102-109.
周劍,吳炳辰.熱敏灸聯合藥物對肺腎氣虛型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肺功能及血清FGF-21、MMP-7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 2021, 40(2): 152-156.
作者簡介:張志超,2022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通信作者:周賢梅,博士研究生,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E-mail:zhouxianmeijs@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