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9年5月至2024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特應性皮炎患者為特應性皮炎組,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分為輕度組(19例)、中度組(33例)和重度組(28例),另選取同期于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體檢的60名健康者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特應性皮炎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比較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25- 羥維生素 D3、IgE 水平和特應性皮炎積分指數(SCORAD)評分,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與SCORAD評分的相關性。結果 特應性皮炎組研究對象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低于對照組、IgE水平高于對照組(均Plt;0.05)。輕度組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高于中度組、重度組,IgE水平及SCORAD評分低于中度組、重度組;中度組患者25-羥維生素D3水平高于重度組,IgE水平及SCORAD評分低于重度組(均Plt;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與SCORAD評分呈負相關,IgE水平與SCORAD評分呈正相關(均Plt;0.05)。結論 特應性皮炎患者25-羥維生素D3水平越低、IgE水平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臨床診治時可結合以上指標進行共同判斷。
【關鍵詞】特應性皮炎;25-羥維生素D3;免疫球蛋白E;嚴重程度;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7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10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34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且持續的炎癥性皮膚病,其主要特征表現為皮膚干燥、瘙癢及反復出現的皮疹,患者常會經歷長時間的皮膚不適,包括紅斑、脫屑和皮膚裂紋等癥狀,該病的發病機制較復雜,涉及遺傳因素、環境影響及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1]。25-羥維生素D3是維生素D在血液中的主要形式,可反映人體維生素D的總體水平。既往研究顯示,維生素D在調節免疫系統、維持皮膚屏障功能及抗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保持機體生理平衡和健康狀態具有重要意義[2]。免疫球蛋白E(IgE)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重要成分,能夠與特定的過敏原結合,觸發一系列免疫反應,從而導致皮膚瘙癢等過敏癥狀的出現[3]。基于此,本研究將在既往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上述指標與特應性皮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4年5月于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診治的80例特應性皮炎患者為特應性皮炎組,根據病情嚴重程度[4]的不同分為輕度組(19例)、中度組(33例)和重度組(28例),另選取同期于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體檢的60名健康者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 35 例,女性25 例;年齡 29~60歲,平均年齡(40.05±10.25)歲;BMI 18~27 kg/m2,平均 BMI(22.37±2.13)kg/m2。 特應性皮炎組研究對象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0.33±10.64)歲;BMI 18~26 kg/m2,平均BMI(22.12±2.06)kg/m2。特應性皮炎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輕度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齡19~58歲,平均年齡(40.25±10.02)歲;BMI 19~26 kg/m2,平均BMI(22.75±2.34)kg/m2;病程9個月~6年,平均病程(3.04±0.52)年。中度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40.56±10.39)歲;BMI 19~26 kg/m2,平均BMI(22.58±2.41)kg/m2;病程6個月~6年,平均病程(3.11±0.64)年。重度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40.06±10.57)歲;BMI 19~26 kg/m2,平均BMI(22.16±2.50)kg/m2;病程8個月~6年,平均病程(3.23±0.71)年。特應性皮炎輕度、中度和重度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特應性皮炎診斷及病情嚴重程度分級標準參照《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14版)》[4];⑵年齡≥18歲;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合并瘙癢性皮炎、濕疹等其他皮膚疾病者;⑵入組前6個月內接受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者;⑶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⑴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檢測:采集所有研究對象靜脈血3 mL,使用離心機離心15 min(離心半徑為8 cm,轉速為3 000 r/min),提取上層血清,經電化學發光法檢測25-羥維生素D3及IgE水平。⑵特應性皮炎積分指數(SCORAD)[5]評分:SCORAD評分評估皮膚紅斑、水腫/丘疹、滲出/結痂、剝脫、苔蘚化/癢疹及干燥程度判斷皮膚受損情況,總分最高為103分,輕度(SCORAD評分0~24分):部分皮膚干燥、瘙癢不頻繁,對日常生活無明顯影響;中度(SCORAD評分25~50分):部分皮膚干燥、瘙癢較頻繁,影響睡眠;重度(SCORAD評分gt;50分):大面積皮膚干燥、瘙癢頻率增加,并伴有色素沉著、皮膚出血等現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特應性皮炎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⑵比較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及SCORAD評分。⑶分析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與SCORAD評分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其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采用Pearson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比較 特應性皮炎組研究對象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低于對照組、IgE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及SCORAD評分比較 輕度組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高于中度組、重度組,IgE水平及SCORAD評分低于中度組、重度組;中度組患者25-羥維生素D3水平高于重度組,IgE水平及SCORAD評分低于重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與SCORAD評分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與SCORAD評分呈負相關,IgE水平與SCORAD評分呈正相關(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且反復發作的炎癥性皮膚病,其主要特征包括皮膚干燥、瘙癢及出現紅斑等癥狀,患者可能會經歷周期性的病情加重和緩解,而這些周期性的變化與環境因素、壓力水平及個人的免疫系統狀態有關[6]。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是評估和監測免疫系統狀態的重要指標,前者通常被用來衡量個體的維生素D狀態[7]。而IgE水平則與過敏反應和某些免疫反應有關,通常哮喘、花粉癥等過敏性疾病中會升高,但以上指標與特應性皮炎的關系仍需進一步討論[8]。
本研究結果顯示,特應性皮炎組研究對象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低于對照組、IgE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相較于健康人群,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出現明顯異常。分析原因為,25-羥維生素D3缺乏可能導致免疫調節失衡,使輔助性T細胞1型/輔助性T細胞2型(Th1/Th2)細胞因子平衡偏向Th2,從而促進特應性皮炎的進展。此外,25-羥維生素D3還參與皮膚屏障的修復過程,其水平不足可能削弱皮膚的防御能力,使皮膚更易受外界刺激物和過敏原的影響[9]。而特應性皮炎患者機體的IgE水平普遍高于健康人群,IgE主要參與過敏反應,其水平的升高反映機體對過敏原的敏感性增加[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組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高于中度組、重度組,IgE水平及SCORAD評分低于中度組、重度組;中度組患者25-羥維生素D3水平高于重度組,IgE水平及SCORAD評分低于重度組,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其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越低,而IgE水平及SCORAD評分越高。分析原因可能與特應性皮炎患者機體25-羥維生素D3代謝過程中的異常有關,25-羥維生素D3能夠有效地抑制Th2細胞的活化及IgE抗體的產生,減弱對Th2細胞的抑制作用,導致IgE抗體水平的升高,進而加劇特應性皮炎患者的病情[11];除此之外,維生素D還具有抗炎作用,并且能夠促進皮膚屏障的修復,其水平的降低可能會進一步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的障礙,使病情進一步加重[12]。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與SCORAD評分呈負相關,IgE水平與SCORAD評分呈正相關,提示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水平與SCORAD評分關系密切。分析原因為,SCORAD評分是評估特應性皮炎嚴重程度的常用工具,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與免疫系統調節密切相關,特應性皮炎患者機體的25-羥維生素D3水平偏低,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增加促炎細胞因子的釋放,加劇炎癥的產生,從而導致患者病情的加重[13]。IgE的增加反映機體對特定過敏原的敏感性增加,IgE的產生與Th2細胞的活化密切相關,在過敏反應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特應性皮炎患者中,Th2細胞的過度活化導致IgE的過量產生,進而引起患者更強烈的過敏反應,因此,IgE水平越高,特應性皮炎患者的SCORAD評分越高[14]。
綜上所述,特應性皮炎患者25-羥維生素D3水平越低、IgE水平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臨床診治時可結合以上指標進行共同判斷。
參考文獻
吳盼倩,舒虹.特應性皮炎流行病學及疾病負擔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23, 38(9): 700-704.
向娟,王華,劉歡,等.特應性皮炎與血清脂溶性維生素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 2019, 37(8): 578-582.
陳嘉怡,梁笑霞,杜梓賢. 血清總免疫球蛋白E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與特應性皮炎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分析[J]. 實用醫技雜志, 2021, 28(4): 480-482.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特應性皮炎協作研究中心.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14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4, 47(7): 511-514.
陳達燦,劉熾,朱海莉,等.特應性皮炎積分指數的可靠性評價[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9, 8(5): 296.
鮮墨,胡秋蓉,王萬鈞,等. 特應性皮炎影響因素及初級預防新進展[J]. 新醫學, 2024, 55(10): 835-842.
渠莉田,蘇惠春,程波.特應性皮炎與系統性疾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1, 54(5): 463-466.
楊曉靜,馮冬梅,朱由瑾,等.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者過敏原特異性IgE與總IgE水平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17, 35(5): 451-453.
郭芳,李穎慧,梁雁,等.成人特應性皮炎嚴重程度與25羥維生素D、總IgE及IL-4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4, 37(10): 1743-1744, 1747.
余昊,張偉.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總IgE、過敏原特異性IgE、嗜酸性粒細胞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藥科學, 2018, 8(1): 136-138, 148.
張好勤,康霞,吳燕芳,等. 40例成人發病型特應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和血清總IgE的檢測[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 2021, 28(4): 289-292, 301.
郝延召,禹卉千,張守民. 25-羥基維生素D3、總IgE水平與特應性皮炎嚴重度的相關性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 2022, 43(4): 87-89.
黃煥杰,楊賢平,陳逴凡,等. 14~55歲特應性皮炎患者嚴重程度與維生素D、總IgE和嗜酸性粒細胞的相關性[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21, 35(3): 272-276.
李媛,鄭蕾,陳冬.血清IgE、IFN-γ及Th17細胞因子水平與成人特應性皮炎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3, 44(10): 1240-1243, 1261.
作者簡介:陸曉逸,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皮膚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