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體外受精(IVF)助孕后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合肥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200例瘢痕子宮行IVF助孕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是否發生妊娠分為妊娠組(116例)和未妊娠組(84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BMI、基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預測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價值。結果 未妊娠組患者BMI、基礎FSH水平均高于妊娠組,優質胚胎數少于妊娠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BMI、基礎FSH水平升高及優質胚胎數減少均為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BMI、基礎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預測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915、0.907、0.840(均Plt;0.05)。結論 BMI、基礎FSH水平升高及優質胚胎數減少均為影響瘢痕子宮患者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危險因素,臨床可結合以上指標進一步篩查妊娠失敗高危患者。
【關鍵詞】瘢痕子宮;體外受精;妊娠結局;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11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38
瘢痕子宮多于剖宮產手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等多種醫療操作后發生,會在子宮內壁上留下永久性痕跡,嚴重損傷女性的生育能力[1]。體外受精(IVF)助孕技術是一種通過人工方式在體外模擬自然受精過程的技術,通過將卵子和精子在實驗室環境中結合,以促進受精和早期胚胎發育,隨后這些胚胎被移植至子宮內,進而實現妊娠[2]。盡管IVF技術為許多不孕不育患者提供妊娠途徑,但瘢痕子宮患者的子宮內膜環境存在一定損傷,將進一步影響胚胎著床和發育,影響IVF助孕的妊娠成功率。因此,提高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的妊娠成功率為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重點[3]。基于此,本研究對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合肥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200例瘢痕子宮行IVF助孕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是否發生妊娠分為妊娠組(116例)和未妊娠組(84例)。妊娠組患者年齡25~39歲,平均年齡(30.13±3.37)歲;孕次1~4次,平均孕次(2.26±0.35)次;產次1~3次,平均產次(2.11±0.16)次。未妊娠組患者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0.35±3.46)歲;孕次1~5次,平均孕次(2.48±0.41)次;產次1~4次,平均產次(2.20±0.33)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合肥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瘢痕子宮診斷標準參照《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診治專家共識(2016)》[4];⑵存在生育史者;⑶均于合肥市婦幼保健院接受IVF治療,且移植單卵裂胚胎。排除標準:⑴年齡超過40歲者;⑵合并內分泌、免疫或代謝性疾病者;⑶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先天性子宮畸形等需接受IVF助孕者。
1.2 研究方法 ⑴IVF助孕方法:通過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刺激患者卵泡發育,隨后經超聲引導下通過陰道穿刺取出卵子,同時提取男性精液樣本中的健康精子,將卵子和精子置于培養皿中,待受精后的胚胎形成繼續培養3 d,進行IVF,在此期間統計冷凍后精液濃度、冷凍后a級精子及b級精子數量、篩選優質胚胎數。IVF術后14 d進行尿檢及血檢,以尿HCG、血β-HCG檢測結果判斷生化妊娠情況(β-HCGgt;10 mIU/mL判定為成功妊娠);術后30 d進行超聲檢查,觀察胚胎存活及妊娠情況,并統計治療周期持續時間、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使用時間。⑵實驗室指標檢測:于IVF術前及注射HCG日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經離心機離心15 min(轉速為3 000 r/min,離心半徑為10 cm),提取血清,經雙抗法檢測基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基礎雌二醇(E2)水平及注射HCG日E2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⑵分析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⑶分析BMI、基礎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預測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影響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預測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不孕時間、基礎E2水平、冷凍后精液濃度、冷凍后a級精子、冷凍后
b級精子、治療周期持續時間、Gn用量、Gn使用時間、HCG日內膜厚度、HCG日E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未妊娠組患者BMI、基礎FSH水平均高于妊娠組,優質胚胎數少于妊娠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可能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以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結局為因變量(未妊娠=1,妊娠=0),BMI(連續變量)、基礎FSH水平(連續變量)、優質胚胎數(連續變量)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BMI、基礎FSH水平升高及優質胚胎數減少均為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2。
2.3 BMI、基礎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預測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ROC曲線分析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BMI、基礎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預測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915、0.907、0.840(均Plt;0.05),見表3、圖1。
3 討論
瘢痕子宮通常是指子宮在之前經歷過剖宮產或其他手術后留下的瘢痕,在瘢痕子宮患者妊娠過程中,隨著孕周增大可能會導致子宮瘢痕部位越薄弱,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另外,由于子宮壁的不完整性,妊娠結局可能會受影響[5]。IVF技術通過體外受精和胚胎培養,然后將胚胎直接移植到子宮內,但瘢痕子宮的患者在進行IVF助孕時仍存在較高的流產率和早產風險,因此,盡早明確影響瘢痕子宮患者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危險因素,有助于制訂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改進患者的管理策略,提高胚胎著床率和妊娠成功率,從而減輕患者的身心負擔,增加IVF助孕的成功率和滿意度[6]。
本研究結果顯示,未妊娠組患者BMI、基礎FSH水平均高于妊娠組,優質胚胎數少于妊娠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BMI、基礎FSH水平升高及優質胚胎數減少均為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BMI、基礎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均與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成功率有關。分析原因為,高BMI患者卵巢內氧化應激水平升高,線粒體功能障礙導致卵母細胞減數分裂異常,卵丘復合物基因表達譜改變,直接影響卵子發育潛能;高BMI也可能可能導致卵巢反應性降低,進而影響卵子的質量,從而對妊娠結局產生不利影響;另外,BMI升高將增加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等代謝疾病發生風險,這種情況會影響妊娠早期的激素環境,從而對妊娠結局產生負性影響[7]。FSH水平是評估卵巢儲備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反映卵巢對FSH刺激的反應能力。當基礎FSH水平較高時,通常提示卵巢儲備可能有所減少,卵巢對FSH的敏感性可能有所降低,這會導致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單周期獲卵數低,因為卵巢儲備低、對促排卵藥物不敏感;二是卵子質量下降,卵子顆粒膜細胞減少,線粒體能量降低,導致卵子在受精和分裂過程中能量不足,胚胎發育可能中止,囊胚培養不成功,上述情況可能會導致在進行IVF時,獲取的卵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因此,在IVF助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較低的妊娠成功率及較高的流產風險[8]。優質胚胎數是決定IVF助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瘢痕組織可能影響子宮內膜的厚度和血流供應,進而影響胚胎的植入和發育;其次,瘢痕組織可能改變子宮的正常解剖結構,導致胚胎著床位置異常,增加流產的風險;此外,瘢痕子宮患者在IVF治療過程中,可能需要更精確的胚胎選擇和移植策略,以確保選擇最有潛力的胚胎進行移植[9]。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BMI、基礎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預測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AUC分別為0.915、0.907、0.840,提示BMI、基礎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均與預測瘢痕子宮患者行IVF助孕后妊娠失敗有較高的敏感度、特異度。分析原因為,BMI作為衡量體質量和健康狀況的指標,與患者的代謝狀態和內分泌環境緊密相關;而高水平的FSH與卵巢儲備功能降低有關,這直接影響IVF助孕過程中的卵子質量和數量;優質胚胎數則反映卵子受精和早期胚胎發育的能力,且直接關系可供移植的胚胎質量,進而影響妊娠成功率[10]。但本研究納入病例數據較少,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且未分析聯合檢測的預測價值,后續仍需納入多中心樣本,進一步分析BMI、基礎FSH水平及優質胚胎數指標聯合檢測的價值,以期更準確地評估IVF的成功率,為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BMI、基礎FSH水平升高及優質胚胎數減少均為影響瘢痕子宮患者IVF助孕后妊娠失敗的危險因素,臨床診治時可結合以上指標進一步篩查妊娠失敗高危患者。
參考文獻
劉麗萍,鄭長才,劉亞利,等.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成功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 2022, 37(9): 1666-1669.
顧來梅,趙淑霞,胡玉芳,陳蘋.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對單胎妊娠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大醫生, 2022, 7(23): 65-67.
左立瑩,田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自然流產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 2021, 37(10): 752-755.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計劃生育學組.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診治專家共識(2016)[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6, 51(8): 568-572.
董瑜,楊健紅,姚毓筠,等.高齡婦女疤痕子宮再次妊娠與非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結局的比較研究[J].中國性科學, 2019, 28(6): 62-64.
吳曉麗,禹虹,羅曼,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對輔助生殖助孕策略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 2020, 22(9): 1332-1336.
趙曼林,李清,許偉標,等.疤痕子宮患者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選擇性單胚移植的臨床結局[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20, 41(2): 110-114.
王超,姚穎,鄭丹蕾,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剖宮產瘢痕妊娠發病與診治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 2020, 100(47): 3759-3763.
覃茜,張帆,覃梅,等.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對IVF/ICSI-ET臨床結局的影響[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 2021, 40(2): 98-101, 110.
李萍,張玲,沙艷偉,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對再生育患者IVF-ET助孕結局影響的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9, 35(1): 60-63.
作者簡介:張影,碩士研究生,醫師,研究方向:生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