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模式。首先,本文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概述,分析新媒體特點與優勢,以及傳統媒體特點與現狀。其次,文章闡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必要性,從媒體環境變化的驅動和融合創新對媒體行業的意義兩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最后,本文重點探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四種模式:渠道融合模式、內容融合模式、技術融合模式和人才融合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 傳統媒體 融合創新
在信息爆炸時代,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其形態和發展模式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新媒體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廣泛的覆蓋范圍和強大的互動性,受到用戶歡迎。同時,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呈現出一種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趨勢。這種融合創新不僅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受眾多元化信息需求、提升媒體傳播效果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一、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概述
(一) 新媒體的特點與優勢
新媒體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優勢迅速崛起。新媒體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其傳播方式的多樣性、互動性和即時性上[ 1 ]。它打破傳統媒體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使信息可以隨時隨地被獲取和傳播。同時,新媒體的互動性較強,受眾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信息傳播者進行實時的互動和交流。
新媒體的優勢顯而易見。首先,新媒體信息傳播迅速。其次,傳播成本低廉。最后,新媒體的個性化服務也是其一大亮點,能夠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領域具有顯著的優勢和潛力,正逐漸成為媒體行業的重要力量。
(二)傳統媒體的特點與現狀
傳統媒體作為信息傳播領域的老牌力量,其特點主要體現在權威性、專業性和公信力上。傳統媒體經過長期的發展,建立相對完善的信息采集、編輯、審核和發布流程,具有較強的信息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傳統媒體擁有一支專業的記者和編輯隊伍,他們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經驗,能夠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為受眾提供深度報道。
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傳統媒體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和個性化服務對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和受眾群體造成沖擊[ 2 ]。傳統媒體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革,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當前,傳統媒體正積極探索與新媒體的融合之路,通過數字化轉型、內容創新等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雖然面臨挑戰,傳統媒體依然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和深厚的底蘊,在信息傳播領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必要性
媒體環境的變化驅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創新。一方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創新推動媒體行業的轉型升級。通過融合創新,媒體行業能夠打破傳統傳播方式的局限,實現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僅提升媒體內容的傳播效率、擴大其覆蓋面,還增強媒體的互動性和參與性,使媒體能更好地滿足受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另一方面,融合創新為媒體行業帶來內容生產的革新。在融合創新的過程中,媒體行業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內容生產的智能化和個性化。
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模式探索
(一)渠道融合模式
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中,渠道融合模式成為推動媒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這一模式通過整合和優化各類媒體的傳播渠道,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互補,從而拓寬媒體的傳播范圍,提升傳播效果[3]。
例如,《人民日報》注重新媒體平臺的拓展,推出《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微博等一系列新媒體產品,利用新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和便捷性,迅速傳遞新聞信息,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這些新媒體平臺不僅成為《人民日報》傳遞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為其了解民意、匯聚民智的重要窗口。《人民日報》在渠道融合過程中,注重不同渠道之間的協同。在重大新聞事件報道中,《人民日報》充分發揮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勢,實現信息的全方位、立體式傳播。新媒體平臺負責快速傳遞新聞信息,引起社會關注;傳統媒體則提供深度報道和權威解讀,滿足受眾對高質量新聞信息的需求。這種協同作戰方式,不僅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擴大其覆蓋面,也增強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二)內容融合模式
內容融合模式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核心環節。它強調在保持各自內容特色的基礎上,實現跨平臺、跨媒介的內容整合與優化。以廣東廣播電視臺交通之聲旗下的《好奇心精英日報》為例,該節目以科普為主題,面向青少年群體,通過借鑒眾多優秀科普類節目和內容,將傳統媒體的深度報道與新媒體的多媒體形式相結合,充分展現內容融合的魅力。
該節目不僅制作音頻科普產品,還推出動畫短視頻、科普云探館直播等多種形式內容,豐富受眾的閱讀和觀看體驗。同時,節目利用動漫IP形象“老奇”和“光仔”,以幽默有趣的對話形式呈現科普知識,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互動性。這種內容融合模式不僅提升節目的傳播效果,還有效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此外,《好奇心精英日報》還通過“積木式”產品架構策略,將音頻科普產品、科普云探館直播、動畫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組合銷售,進一步拓展傳播渠道、提升商業價值。
通過傳統媒體的專業內容與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相結合,《好奇心精英日報》為媒體行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三)技術融合模式
技術融合模式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它通過整合雙方的技術資源,實現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動媒體行業的轉型升級[ 4 ]。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央視聽媒體大模型”為例,這一創新實踐深刻展示技術融合模式的強大力量。
“央視聽媒體大模型”集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海量視聽數據與上海AI實驗室的先進算法技術,為媒體內容生產帶來革命性變革。該模型能夠應用于節目創作、短視頻生成、節目剪輯等多個環節,較大地提升視聽媒體制作的質量和效率。通過技術融合,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流程得以優化,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
這一案例不僅展示技術融合模式在媒體內容生產中的應用潛力,還揭示其在提升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方面的關鍵作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融合模式將成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推動媒體行業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四)人才融合模式
人才融合模式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核心要素之一。它要求媒體機構在融合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技術、內容的融合,更要重視人才的整合與培養[5]。在媒體融合浪潮中,人民網積極探索人才融合模式,通過跨界合作與內部機制創新,成功構建一支多元化、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媒體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以人民網“融媒+”項目為例,該項目旨在通過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打造全新的信息傳播平臺。為實現這一目標,人民網與多家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及新媒體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同開展人才融合計劃。通過互派訪問學者、聯合舉辦培訓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等方式,人民網成功吸引一批具備新媒體技術、數據分析和內容創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人民網的人才融合模式,不僅為自身的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也為整個媒體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四、結語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是當前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渠道融合、內容融合、技術融合及人才融合是四大關鍵模式。這些模式不僅打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界限,還促進媒體行業轉型升級和內容生產革新。通過深度融合,媒體行業能更好地滿足受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提升傳播效率和影響力。
在融合創新實踐中,傳統媒體憑借其權威性和專業性為新媒體注入深度與可信度,而新媒體則以即時性、互動性和個性化服務為傳統媒體拓展傳播邊界和受眾群體。這種優勢互補不僅提升媒體的整體競爭力,也為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受眾需求的持續變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將更加深入和廣泛。媒體機構需要進一步加強跨平臺合作,優化資源配置,探索更多創新融合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媒體生態環境,從而使媒體行業在數字化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持續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燕.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模式與實踐探索[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4, 21 (24): 67-69.
[2]靳瑞勇, 嚴沖, 牛世超. “冀時”客戶端:技術引領與創新驅動的媒體融合成長之路[J]. 影視制作, 2024, 30 (12): 91-93.
[3]劉小麗. 創新是媒體融合的重中之重[J]. 中國地市報人, 2024, (11): 27-28.
[4]王雪. 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創新與思考[J].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4, 21 (20): 113-115.
[5]陳超. 技術賦能:探索媒體融合中的內容創新路徑[J]. 媒體融合新觀察, 2024, (05): 37-41.
(作者劉思聰系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日報編輯)
責任編輯:田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