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醫學類高職院校在專注于專業知識傳授與技能錘煉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這意味著醫學生的教育必須將扎實的專業知識學習與深厚的人文素養教育緊密融合,致力于塑造他們熱愛并敬畏生命、深切尊重病人的醫學人文情懷。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醫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與人文素養有著天然聯系的語文學科,其承擔著提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重任。文章旨在探討醫學類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現狀,尋求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分析總結語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現實途徑。
關鍵詞 醫學類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8.018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 Luyao
(Honghe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Mengzi, Yunnan 661199)
Abstract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This means that th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ust closely integrate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rning with profound humanistic literacy education, committed to shaping their love and reverence for life, and deep respect for patients' medical humanistic feel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model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ies. As a Chinese language discipline naturally linked to humanistic literacy, it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nhanc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ies of medical student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seek the curriculum positioning of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1" 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教學現狀
1.1" 思想觀念亟須改變
醫學類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醫療衛生行業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在這一核心理念的引領下,眾多醫學院校及其學子愈發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專業技能的精進,而諸如語文課之類的通識教育課程,則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了。醫學類高職院校學制3年,學生最后一年要去醫院、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在校學習僅有兩年的時間。醫學生的學習任務相對比較繁重,部分課程學習難度高,需要背誦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就不得不壓縮公共基礎類課程,為專業課“讓路”,處于邊緣地位的“語文課程”首當其沖。學生普遍抱有“我已經來讀大學了,并且學的是醫學專業,為什么還要像初高中一樣學習語文?這對我沒有多大幫助”的想法,對待課程學習非常敷衍和隨意。無論從學校層面還是學生角度來看,在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1.2" 教材多樣化卻缺乏針對性與實用性
教材作為知識傳授的橋梁,其質量和適用性對教學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目前,全國范圍內已公開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但普遍缺乏針對性,大多采用普通高校公共教材或校本教材的形式。
教材的多樣性在帶來豐富選擇的同時,也引發了選擇上的混亂。不同教材在體例、篇目和側重點上的差異,給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等教學文件的制定帶來了困擾。此外,大部分教材仍沿用中學語文教學的模式,過分注重文章的選取,而忽視了醫學類大學生群體的特性和內容上的創新。更為關鍵的是,這些教材與醫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聯系不夠緊密,未能充分體現出醫學類高職教學的專業特色。對于學生而言,這些教材未能有效提升他們在未來崗位工作中所需的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和文學藝術鑒賞能力,所學非所用,難以滿足醫學類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
1.3" 語文教師素養差異顯著,教學手段與方法亟須革新
學校語文教師來源單一,基本來自師范院校的語文教育專業。在年齡層次、職稱構成及學歷背景等方面均呈現出較大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自由度偏高,缺乏一套統一且規范的教學方法和體系化的教學模式。長期以來沿用教師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難以做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語文課程脫離醫學生當前的學習、生活及今后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失去了生機和活力。課時的壓縮、外出培訓學習提升的機會較少,導致語文教師的整體素質并不高,專業發展水平也受到限制,難以有效地傳授人文知識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2" 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2.1" 順應時代進步的需求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醫學模式已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邁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嶄新階段,這對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苛且全面的要求。醫學教育的目標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發展的挑戰與崗位工作的要求,因此,不能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精心培育。語文憑借其獨特的人文性與工具性,自然而然地肩負起人文教育的重任,成為滋養學生心靈的甘霖。
2.2" 助力醫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提升職業素養的必由之路
對于醫學生而言,掌握扎實的醫學知識與技能無疑是首要任務,能為今后的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醫學的特殊性往往使學生沉浸在專業領域的課程學習與實驗實訓中,難以抽身去關注外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與人類深邃的精神世界。醫學教育應當是雙軌并行的,既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也要加強德育的滲透。只有這樣,才能幫助醫學生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不斷升華自身的文化修養與審美能力,構建起完整而充實的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滿足患者及其家屬在文化與心理層面全方位的需求。
2.3" 醫學生塑造健全人格的內在需求
如今的大學生成長在一個物質豐裕的年代。生長環境、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容易讓他們喪失奮斗目標,精神空虛,對未來感到迷茫,進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對于肩負“救死扶傷”使命的大學生來講,應該比常人更具有“生命觀”,珍愛生命、敬畏生命,還要能指導并維持他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借助一系列富含人文底蘊的課程教學,點燃學生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這對于健全醫學生的人格塑造、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以及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均顯得至關重要且不可或缺。
3" 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改革的現實途徑
3.1" 明確認知,革新理念,精準定位
思想意識是行動的指南針。要實現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語文課程是一門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的學科,也是人文性最為濃厚的學科。通過深入學習語文課程,學生能夠在人文素質、思想境界、審美品位等多個維度獲得顯著提升與熏陶。鑒于當前社會高度重視人的全面發展,我們更應準確認識語文教育在醫學類高職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與獨特價值,為醫學高職語文課程作出精確的定位。我們應堅持“就業導向”原則,緊密圍繞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需求及崗位工作要求,充分發揮語文在高等醫學人才培養中的關鍵工具作用。將語文教育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育、道德情操塑造、職業技能提升等緊密結合,致力于教會學生如何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2" 因材施教,編寫符合醫學類高職學生的校本教材
針對語文教材多樣化,缺乏針對性、實用性以及規范性的現狀,醫學類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和人才培養目標,編寫融人文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特色校本教材,使語文教學更好地為專業、為醫學生服務。首先要淡化語文學科中文學常識的識記、積累和背誦內容,更多地將就業、從業的實際需求貫穿語文教學內容;在編寫針對高職學生特點的語文教材時,應深入考量學生的語文基礎,將“人文”理念深度融合于教材內容之中,既展現語文的基本知識,又全面覆蓋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所需的各項技能。需摒棄傳統教材中偏重文學作品賞析、語法知識講解及寫作技巧傳授的模式,轉而聚焦于與醫學專業緊密相關的聽、說、讀、寫訓練,特別是在 醫古文解讀、醫案分析及病歷書寫等專業技能的提升上,適當增大這部分內容的比重。
通過提升語文課程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揮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道德情操及職業技能方面的獨特作用。
3.3" 更新教學方式,與專業融合,更好地為就業服務
在就業壓力巨大、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個學生都可能面臨面試環節。但是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完全沒有相關方面的經歷經驗,詞不達意、語無倫次,甚至連最簡單的自我介紹和求職意向都無法表達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學生有著優異的學習成績和熟練的操作技能,也可能無法在面試環節過關,獲得用人單位的賞識。這種現象給到語文教學改革一個信號:從過去注重基礎知識講解、文學常識積累和作家作品介紹的教學模式,轉而加大課堂實踐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日常口語訓練,在訓練中克服交流恐懼,戰勝緊張心理,讓他們日后能夠在公開場合或者正式場合用適當的語速、恰當的情感、得體的姿態,準確地表達自己。例如,在第一次上課時,教師就向學生講解清楚課程的教學安排,其中有一個特殊的環節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次課堂上抽出10―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上臺表演,表演形式自行安排,可以獨立進行,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可以是演講、朗誦、講故事,還可以是情景劇表演,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課堂,在練中學、學中練,不斷提升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為今后的就業面試奠定語言基礎和心理基礎。
隨著以疾病為中心到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模式的轉變,醫護人員的交流與溝通能力會對醫療效果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醫療文書書寫的混亂也會成為導致醫患糾紛的重要因素。因此,語文教學中還應適度加強對學生書寫能力的訓練力度,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各類實用文體的寫作規范與技巧,涵蓋從日常簡單的請假條撰寫,到復雜的工作計劃制定、工作總結編寫、求職信表達,乃至病案病例、護理記錄等實用性較強的文體的書寫。通過強化實用文體的寫作訓練,提升學生的常用應用文寫作水平,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有效運用文字工具進行信息傳遞、事務處理及情感交流,滿足職場中多樣化的需求。這樣的訓練,旨在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助力他們在工作與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實現個人價值與職業發展的雙重提升。
3.4" 深化繼續教育,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鑒于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專業獨特性,其語文學科教師不僅需要扎實掌握公共學科的基礎知識,還需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背景。為了滿足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醫學類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與持續培訓工作。通過不斷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更新、教學技能提升以及醫學領域相關知識的學習,確保教師團隊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為學生提供更為專業、全面的教育指導,從而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醫學人才。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學習型人才,尤其對于教師這一特殊職業來說,更是需要注重自身的學習與提高。人文學科教師素質的提高主要源自教師日常的自覺學習和積累,同時利用外出培訓的機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課余時間多進課堂,向專業教師學習更多的醫學知識,讓語文課能夠更好地為專業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提供有力的幫助。
4" 結語
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而言,大學語文無疑是一門不可或缺的文化素質必修課程。醫學人文素養作為一種時代的召喚和要求,在醫學生今后的工作中是一種必備素質,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都必須為之留有一席之地并引起高度的重視。大學語文是實施人文熏陶、醫德教育的良好方式和途徑,醫學院校應當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更加著重于向學生滲透和培養人文素養與醫德精神。為此,需對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篩選與優化,以期充分發揮語文在培育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養方面的獨特優勢,將學生培養成為既具備精湛醫術又擁有高尚品德的新時代醫務工作者,實現德技雙馨,滿足社會的期待與需求。
參考文獻
[1] 徐維.醫學類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廣西教育,2011(33):88-89.
[2] 馬拴鎖.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狀與改革探析——以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新課程(下),2015(9):14-15.
[3] 潘瑩瑩.醫學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學園,2015(2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