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汕尾漁歌文化資源負載了豐富的民間音樂,地域文化獨具特色,對促進地方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有著巨大的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汕尾漁歌文化資源現狀,論述其在文旅融合發展中所具有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具有獨特文化吸引力和豐富文化體驗資源等方面、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還有政策支持及產業基礎。另外,本文還提出相關策略,如加強漁歌文化保護和傳承、深化漁歌文化內涵、創新文旅融合的產品和服務、完善配套設施等,并強化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以促進汕尾漁歌文化與現代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汕尾漁歌文化;文旅融合;文化資源;發展策略;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13-012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3.03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4—2025年度汕尾市哲學社會科學立項課題“汕尾漁歌文化資源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研究”(項目編號:SWSKYF-202413)研究成果之一、2024年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汕尾漁歌進校園的文化價值及教學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GXJK793)研究成果之一。
一、汕尾漁歌文化資源概述
汕尾漁歌文化作為廣東汕尾地區獨有的一種傳統民間文化形式產生于漁民日常生活及生產勞動之中,它深刻地體現出這一區域民眾與海洋環境之間的緊密關系。這種文化形式因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豐富的藝術表現力而在我國南方民間藝術中占有獨特的位置。漁歌文化以漁歌演唱為主,以漁民生活習俗為補充,以各類有關海洋的民俗活動為補充,既是汕尾漁民勞動生活的實錄,又承載了厚重的地域文化及民族精神。漁歌演唱形式多樣,既有獨唱、齊唱又有合唱。漁歌的內容一般有愛情、勞動、自然景象,海洋風光和對未來的寄托和期待等。它曲調流暢,節奏輕快,歌詞樸實但飽含著淋漓盡致的情感表達。漁歌不但對漁民勞動起著激勵作用,而且已成為當地老百姓節慶、婚喪嫁娶及其他重大場合所必需的娛樂形式,有其社會功能與文化意義[1]。汕尾漁歌文化獨具特色,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傳承性特征。在汕尾,漁歌演唱幾乎涉及全部漁民群體甚至非漁民群體,各地區各群體依據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形成各具風格的漁歌流派。
二、汕尾漁歌文化資源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優勢
(一)獨特的文化吸引力
汕尾漁歌是廣東汕尾地區特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底蘊深厚,地方特色明顯,它的獨特性與藝術魅力是對游客產生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汕尾漁歌音樂形式樸素但飽含深情,用輕松的旋律和口口相傳的歌詞表現漁民們的生產生活,情感寄托和對海洋的崇敬之情。漁歌源于汕尾漁民下海,勞動時所演唱,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地方色彩。這種和海洋緊密相連的音樂形式,既是當地漁民生活狀況的寫照,又顯示出汕尾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據汕尾市文化旅游局資料顯示,汕尾漁歌藝術已經成為“汕尾文化”中一個重要部分,2014年11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兩年汕尾都要舉辦一次漁歌文化節吸引了數以千計的游客及文化愛好者參加并觀看。這些節慶的舉行不僅使當地居民得以參與,而且使外地游客有機會與這一傳統文化親密接觸[2]。以汕尾漁歌文化節為例,此次漁歌文化節在全國范圍內吸引著游客前來觀看,在活動過程中游客們可以聽到風格各異的漁歌演出,也可以了解漁歌背后的歷史故事以及文化意義。另外,根據汕尾文化旅游局發布的數據,2024年的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等活動中,吸引了大約10萬的游客,文化旅游帶來的收益超出了5000萬元人民幣,這充分展示了汕尾漁歌文化對于旅游行業的巨大吸引力。
(二)豐富的文化體驗資源
汕尾漁歌文化資源是極其豐富的,旅游者可在本地漁歌演唱活動中同漁民一起放聲高歌,體會漁歌抒發的工作、生活情感。漁歌文化節暨地方文化活動期間,汕尾市政府倡導群眾及游客參與到漁歌演唱及民俗體驗中來。如游客可參加“漁歌教學班”學習漁歌演唱及其表演技巧,體驗漁民打漁技巧及生活方式等,這些特殊的互動體驗,給游客帶來深度的文化浸潤[3]。另外,汕尾漁歌還與傳統漁業文化息息相關,游客可游覽漁民傳統漁村、感受漁民日常勞動、了解漁船作業、漁網編織等。汕尾市也建立了“非遺文化館”,陳列漁歌歷史沿革,傳承形式以及漁歌在現代社會的變遷,參觀者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學習漁歌藝術特征及社會價值。在2023年,汕尾市的文化和旅游局決定將漁歌文化與鄉村振興策略相融合,他們采納了“漁歌加農業旅游”的結合方式,將漁歌的演出與農業的實際體驗相結合、海鮮美食與其他活動相結合,強化游客沉浸式體驗并成功招攬大批游客。在這種深度文化體驗的推動下,汕尾的文化旅游逐漸形成了一個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尤其是對文化探索和傳統體驗有濃厚興趣的游客群體。
(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汕尾市坐落在廣東省的東南沿海地帶,其地理位置極為優越,擁有長達455.2公里的海岸線,是一個海洋資源非常豐富的區域。汕尾海岸線蜿蜒、海島多、風景秀美、海水澄澈,是我國南方最具旅游潛力濱海城市。這種自然環境,為漁歌文化得以繼承與發揚奠定了堅實基礎。漁歌文化自身與海洋有著密切的聯系,汕尾的漁民們在打漁,下海勞作時都會創作并演唱漁歌,所以漁歌的流傳與演繹具有強烈的地方氣息。汕尾獨特的海洋資源既給漁歌文化以鮮活的底蘊,又使游人在欣賞漁歌表演的同時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汕尾自然景點如紅海灣、龜齡島、風車島、海豐溫泉等為旅游者提供了大量自然景觀與娛樂選擇。與此同時,汕尾海洋資源也吸引著眾多海洋生態旅游者在此體驗海上娛樂項目,也想了解當地有關海洋的文化、歷史等。汕尾市在2023年出臺的《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中指出:汕尾市要利用自身海洋優勢開發出包含海島游、海灘度假和海上運動于一體的多元旅游產品,漁歌文化這一特色文化元素會進一步提升汕尾旅游吸引力。
(四)政策支持和產業基礎
汕尾市政府意識到漁歌文化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為促進漁歌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頒布了多項政策。以汕尾市為例,《汕尾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加強漁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同時把文化旅游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旅游產業合作[4]。另外汕尾市產業基礎比較穩固,旅游業在地方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汕尾市近年來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改善交通條件等措施,使旅游者更方便地抵達汕尾主要旅游景區。在2023年,汕尾市的旅游基礎建設得到了政府超過5億元的資金支持,這其中也涵蓋了漁歌文化主題旅游項目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在汕尾市,通過與多家國內外旅游公司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漁歌文化為主題的旅游路線,這些路線將漁歌文化與海洋旅游、紅色旅游等其他旅游方式相融合,從而增強了汕尾市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根據2022年汕尾市公布的統計數據,汕尾市的文化和旅游收益每年平均增加15%,其中漁歌文化的普及和產業化已經成為推動旅游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
三、汕尾漁歌文化資源與文旅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加強汕尾漁歌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
汕尾漁歌文化資源在當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其特殊的歷史與藝術價值。但隨著現代化的不斷發展,汕尾漁歌文化傳承也遇到了一些挑戰,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汕尾漁歌的研究與歌唱也漸漸少了。所以,汕尾漁歌的保護與傳承是現階段汕尾文旅融合的重點工作之一。一是汕尾市應加大漁歌文化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力度,以保障漁歌文化保護的順利進行。按照汕尾市文化和旅游局計劃,政府已經把汕尾漁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來抓,并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文化傳承。如汕尾市成立專項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在加大民間藝人及漁歌文化研究學者經費投入的同時,扶持漁歌文化發掘、整理與研究,鼓勵其搜集并錄制汕尾漁歌經典作品及演唱技法。具體而言,汕尾市已經多次聯合當地高校開展了汕尾漁歌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并以汕尾市文化研究中心為基礎開展漁歌數字化保護工作,保證了汕尾漁歌這一藝術形式能夠在現代科技的語境中得到傳承。二是注重汕尾漁歌地方性特征,促進當地社區與民眾主動參與文化傳承。如汕尾市以開辦汕尾漁歌培訓班和汕尾漁歌傳承人遴選為抓手,鼓勵當地居民更多地參與進來,并從基層抓起,循序漸進地培養出擁有傳統技藝的傳承人。汕尾市文化和旅游局與當地社群聯手,共同舉辦了“非遺進校園”的活動,目的是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了解和學習汕尾漁歌,從而增強他們對地方文化傳承和認同的意識。
(二)深化汕尾漁歌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價值
汕尾漁歌的文化價值不僅體現在它藝術形式上的繼承,更體現在它所能表現出的地域特色、歷史積淀以及人文精神上。一是汕尾漁歌是一種承載著地方歷史與人文情感的文化形式深入挖掘其內涵十分關鍵。比如,可拍攝一部汕尾漁歌文化紀實影片,講一講汕尾漁歌幕后的一些歷史故事,比如汕尾漁民是怎樣與大海為伴的,漁民艱辛勞作時的心靈傳承等等。這樣既有利于提高汕尾漁歌在文化上的認知度,又能將汕尾文化中的博大精深傳達給旅游者。二是通過跨文化交流與合作可擴大汕尾漁歌外延和對外影響力。近年來汕尾市積極參與了國內許多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動,努力把汕尾的非遺文化推上了更大的舞臺。如參與第八屆嶺南民俗文化節、第十一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潮汕文化尋根營活動、汕臺兩地同胞農文旅交流暨中秋聯誼系列活動時,汕尾漁歌就曾經作為地方特色節目參加國際展覽、文化節慶等活動,受到海外觀眾贊譽。
(三)創新文旅融合產品與服務
在文化旅游產業持續發展背景下,汕尾漁歌文化文旅融合還需不斷創新和提升,才能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在這一進程中,通過創新產品與服務來提升文化體驗價值已成為汕尾市文化旅游開發的一個重要問題。汕尾可通過文化旅游產品創新,構建“漁歌+”多元化旅游體驗模式并將汕尾漁歌和本地其他資源相結合,例如海島旅游、漁業體驗和生態旅游,綜合旅游產品被推出。如可設計一條“汕尾漁歌海島游等”線路,旅游者邊聽漁歌邊感受漁民打漁活動和海島探險及漁家美食,從而產生豐富的旅游感受[5]。此外,汕尾還可以推出“漁歌文化加民宿”項目,將傳統漁歌與鄉村民宿、文化講座相結合,讓游客在享受自然景色的同時,沉浸在汕尾漁歌的藝術氛圍中。
(四)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既能增強游客整體體驗又能提升地方文化旅游服務水平,進而推動汕尾漁歌傳承創新發展。一是汕尾市旅游交通設施有待加強與完善。汕尾市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地帶,交通比較零散,對外來游客流動有一定限制。以汕尾市為例,汕尾市要增強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交通聯系,并通過高鐵和客運航線的優化來增強該地區游客流動性。同時加強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游協作,促進“區域一體化”旅游格局發展,將汕尾打造成大灣區文化旅游熱點地區。二是汕尾市要加大文化旅游場所設施投入,特別要加強文化旅游主題公園,汕尾漁歌表演場地,互動體驗區等設施建設。如可在各大文化景區設立文化展示中心來展示汕尾漁歌淵源、沿革和特點,提高游客文化認知度等。
(五)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
一個強有力的品牌既可以提高汕尾市文化認知度,又可以增加游客信任感與吸引力,進而促進旅游業發展。一是汕尾市汕尾漁歌文化品牌定位需清晰,重視文化特色融合提煉。汕尾漁歌既是當地民間藝術代表,也是汕尾獨特歷史文化符號。比如汕尾市可通過籌劃汕尾漁歌邀請賽,汕尾漁歌音樂節等以漁歌為題材的系列文化活動來打造文化系列品牌,使之成為汕尾的主要文化旅游產品。同時應與汕尾海島旅游和漁民生活體驗相結合,打造“漁歌加海洋,民俗加民俗”復合文化品牌擴大市場受眾面。二是加大線上和線下市場推廣力度,提升汕尾漁歌文化影響力。汕尾市要積極運用互聯網,社交媒體以及短視頻平臺這一現代化傳播手段,以直播、短視頻以及文化傳播為載體,推動汕尾漁歌文化向更多受眾群體傳播。比如汕尾可通過聯合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發布汕尾漁歌短小精悍視頻,約請文化名人或者網紅體驗推薦漁歌文化,提升品牌知名度及社交媒體傳播效應。
四、結語
汕尾漁歌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之一,文旅融合大有可為。對汕尾進行合理保護與創新性開發既可以對這一珍貴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傳承,又可以增強當地旅游產業競爭力與吸引力。通過政策支持、產業基礎以及社會各界的合力助推,汕尾漁歌文化有可能成為區域文化旅游中的一個重要品牌并拉動地方經濟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學麗.非物質文化遺產汕尾漁歌IP形象設計開發與應用[J].綠色包裝,2024,(07):157-160.
[2]謝歡.汕尾漁歌音樂情景劇《疍家娶新娘》在高職音樂教學實踐中的探索[J].戲劇之家,2024,(19):33-35.
[3]李璇,賴碧盈,劉連海.基于語域理論分析海洋民俗文化類語言特點——以汕尾漁歌為例[J].文化學刊,2023,(08):201-204.
[4]謝歡.“非遺”視角下汕尾漁歌傳承與創新研究[J].今古文創,2023,(29):97-99.
[5]袁學麗,李校先.汕尾漁歌活化利用的傳承創新發展研究[J].戲劇之家,2023,(16):57-59.
作者簡介:
謝歡,女,漢族,廣東梅州人,講師,碩士研究生,汕尾職業技術學院音樂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音樂理論教學及傳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