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1+X”證書制度的深入實施,職業教育領域迎來了重大變革。《物流管理基礎》課程作為物流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必須適應這一改革,以滿足學生在拿到學歷證書的同時,也能獲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需求。文章旨在探討在 “1+X” 視域下,如何實現《物流管理基礎》課程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證書融通,通過分析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包括優化課程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強化校企合作等在內的教學改革路徑,以期提升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物流行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1+X”證書制度;物流管理基礎;書證融通;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250;G712.0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6.042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ath of the Course of Funder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Certificate and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in the \"1+X\" Perspective
QIAN Mingzhu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rad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s a core foundational course in the logistics major,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ust adapt to this reform to meet the demand that enables students to obtain both academic certificates and various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how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with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under the \"1+X\" framework.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course teaching and existing issues, it proposes several teaching reform paths, including optimizing course objectives, integrating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faculty team building, improv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s, and enhanc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goal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and meet the industry's demand for versatile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certificate and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teaching reform
0" " 引" " 言
“1+X”證書制度作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旨在不斷推動高職教育改革深入,利用學歷證書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方式,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1]。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標志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正式啟動。作為改革的重要抓手,“1+X”證書制度自那時起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開來。例如,在羅山縣中等職業學校,“1+X”證書制度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學生在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中的獲證率高達99.8%。這不僅體現了“1+X”證書制度在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方面的積極作用,也展示了其在促進學生就業和技能提升方面的實際效果。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入門的關鍵課程《物流管理基礎》成為“1+X”證書制度下的改革先鋒,學生對物流專業的認知和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對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物流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就是在“1+X”視域下,如何將課程教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機融合,實現證書融通[2]。
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更好地滿足物流行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要在“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探索《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證書融通教學改革之路。本文將對《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革策略,以期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的融合,也為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1" " “1+X” 證書制度與《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關聯
1.1" " “1+X” 證書制度解析
作為中國高職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1+X”證書制度近年來一直被受高職院校推崇。“1+X”證書制度中的 “1” 是指學歷證書,是學生完成學業的基本證明;“X”是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了行業企業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要求。為了在物流行業中脫穎而出,學生不僅需要獲得學歷證書,還應積極參與獲得其他與物流相關的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如運輸管理、倉儲與配送、供應鏈管理等,從而為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提升就業競爭力[3]。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在獲取畢業證書的同時,還能獲得多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如物流管理、供應鏈運營、冷鏈物流、快遞運營、智能物流裝備技術與應用以及物流數據分析等,這些證書使他們能夠靈活適應物流行業的多樣崗位和職業發展階段,全面培養學生的物流專業能力[4]。
1.2" " 《物流管理基礎》課程在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
《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其他核心課程的先導,主要介紹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功能要素、物流系統、物流信息技術等基礎知識,為學生構建起物流專業的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物流思維和基本素養,是學生后續學習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等核心專業課程的基石,也是學生掌握物流專業核心技能的有力支撐。
1.3" " “1+X” 證書對《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教學的要求
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內容基本涉及物流基礎知識、物流操作技能、物流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知識。《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應強化實踐教學,旨在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實際操作與問題解決能力,確保課程教學與證書考核緊密銜接,以滿足證書考核的技能要求。
1.4" " 書證融通的內涵及重要性
證書融通是指將學歷教育中的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證書的要求相結合,使得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能通過相應的培訓和考核獲得職業技能證書。要想提升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就要突出課程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具備行業所需的實際操作技能,才能在求職和職場過程中走得更加順利。
2" " 《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2.1" " 課程目標與證書要求脫節
眾多院校的《物流管理基礎》課程大多側重于理論知識傳授,難以實現職業技能培養目標,理論與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脫節,導致學生其重要性,學習積極性和針對性不足。
2.1.1" " 知識目標方面
盡管《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知識目標側重于傳統的物流概念和功能要素,但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強調與行業最新技術和標準的對接,例如智能倉儲系統的操作原理和綠色物流理念與實踐。學生在證書考試中遇到這些新興知識相關題目時無法準確作答,難以取得好成績。
2.1.2" " 技能目標方面
傳統的課程教學存在技能訓練項目內容陳舊、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等問題,與證書考核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的技能點不完全匹配,在物流信息系統的熟練運用、物流成本核算與分析的精準度這些實踐技能方面,很難達到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考核標準。
2.1.3" " 素養目標方面
目前物流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較高,然而現有的課程目標缺乏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新思維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細化,無法明確考核是否達標。同時,在案例分析、項目實施等教學過程中也缺乏有效的培養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素養方面的表現與證書要求存在差距。
2.2" " 教學內容與證書考核內容契合度低
證書考核內容要求更全更新,針對物流信息技術部分的考核,更強調學生對實際物流信息系統的操作和應用能力。但當前傳統教學內容可能僅限于理論介紹,沒有與物流行業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規范聯系起來。然而,行業調研報告顯示,物流信息技術是現代物流的核心,其快速發展要求專業人才具備相應的技能。此外,物流信息技術的定義、作用和應用表明,它在提高物流運輸效率、準確性以及優化供應鏈運作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教學內容的更新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內容需要緊密對接,以確保學生能夠掌握行業所需的關鍵技能。為了通過證書考核,學生要額外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進行針對性學習和練習。
2.3" " 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教學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傳統的單向講授法,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實踐操作的機會。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面臨著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實踐教學環節不足等挑戰。校內實訓設施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滯后,難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來鍛煉和提升自己的物流技能。此外,由于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行業證書考核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5]。
2.4" " 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部分授課教師缺乏物流企業實踐經驗,并未深入了解行業流程,不具備相應職業技能,難以有效傳授證書考核中的實踐技能。教師對于“1+X” 證書培訓和考核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對證書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夠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證書融通的教學。
2.5" " 考核評價方式不完善
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為期末筆試考試,學生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占比較小,只能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程度,無法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這樣的考核不利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證書考取和實踐技能訓練,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對課程整體的掌握和運用程度。
2.6" " 學生學習效果與就業對接分析
近年來,就業市場對于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側重于那些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技能證書的畢業生,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停留在理論層面,實際操作經驗非常缺失,導致學生在就業競爭市場上只能坐冷板凳。這就要求《物流管理基礎》課程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加快改革,以適應目前的就業市場環境。
3" " “1+X” 視域中《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書證融通教學改革路徑
3.1" " 優化課程目標,明確書證融通導向
3.1.1" " 基于證書標準優化課程標準
重新定位和優化《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目標,結合物流行業崗位需求,制定出符合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和要求的課程標準。通過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細化課程目標,明確指出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后應掌握的物流基礎知識、能夠操作的物流技能以及符合職業要求的素養等,將課程目標與證書考核目標完全融合,實現理論學習實踐學習兩手抓,為取得證書和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1.2" " 建立課程目標動態調整機制
緊密關注證書體系的更新情況和物流行業的發展動態,建立課程目標的動態調整機制。及時將物流行業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規范以及證書考核的新要求納入課程目標中,定期組織教師、企業專家和行業協會代表對課程標準進行評估和修訂,切實確保其與課程目標和行業發展相一致,充分保證時效性和先進性。
3.2" " 整合教學內容,實現課程與證書有機融合
3.2.1" " 課程知識點與證書考核點相吻合
通過對證書考核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出重合部分和差異部分,從而對《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梳理,找出各章節知識點與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的關聯內容,在課程教學中將證書考核的重點內容有機融入進去,保證教學內容能夠覆蓋證書考核的核心知識點和技能點。
3.2.2" " 引入實際案例和實踐項目
將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中的實際案例和項目,如物流企業的運營方案設計和物流信息系統的操作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過實際案例和項目的學習與實踐,熟悉證書考核的形式和要求,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3" "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保持對行業新動態新技術的敏感性,及時將智能倉儲、智慧物流配送、區塊鏈等物流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行業最新發展趨勢,開拓視野,保持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先進性,增強職業競爭能力。
3.3" " 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與證書通過率
3.3.1" " 采用項目教學法
將物流管理基礎課程內容和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項目相融合,設計課程教學項目及考核標準,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協作完成項目的實施。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教師扮演指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在項目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每個小組自主完成項目任務的規劃、組織、實施等環節,從而提高學生對證書考核項目的熟悉程度和應對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
3.3.2" " 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多媒體教學軟件、虛擬仿真平臺及在線學習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投入,鼓勵教師運用這些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形式。學生可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實踐物流活動,模擬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從而熟悉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提升實踐技能。為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院校還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的多樣化功能,使學生能隨時隨地學習、交流、提交作業,并提供豐富的證書備考資源和輔導材料,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和證書通過率。
3.3.3" " 開展混合式教學
充分發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優勢,通過視頻學習、在線測試、虛擬仿真操作等環節,達到學生課前在線自學效果,滿足不同學習進度學生在學習時間上的差異。教師線下教學則側重于課堂討論、項目實踐、案例分析等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線上自學結合線下講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4" "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保障書證融通教學質量
3.4.1" " 加強教師培訓
為了提高證書融通教學能力和教師的 “雙師” 素質,院校應定期組織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使教師深入了解證書的考核標準、內容和要求,并能熟練掌握證書培訓和考核的方法與技巧。與此同時,還可以借助行業企業資源,組織教師參與物流學術交流與企業實踐,以更新知識結構,拓寬視野,并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3.4.2" " 建立教師激勵機制
學校應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1+X” 證書制度改革、證書培訓和學生考證輔導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績效加分、職稱晉升優先等獎勵,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教師在證書融通教學改革中綻放光芒。
3.4.3" " 組建書證融通教學團隊
整合校內物流專業教師資源,如理論教學骨干、實踐教學指導及企業兼職教師,組建書證融通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教材編寫、教學資源建設等工作,還要加強彼此之間的協作與交流,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服務,為書證融通教學質量奠定扎實的基礎。
3.5" " 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證書獲取
3.5.1" " 建立多元化考核評價指標
將學生的課程成績與證書考取情況相結合,構成學生考核的基礎,以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及職業技能,構建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體系應涵蓋理論知識考核,同時結合物流實訓操作及證書模擬考試表現,綜合評估學生的實踐技能。項目實施中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是衡量其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指標。
3.5.2" " 增加過程性考核比重
改變期末考試一張卷的情況,采用課堂提問、作業提交、小組討論、項目階段性匯報等多樣化的考查方式,加大過程性考核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予以及時反饋和指導,避免學生單純依靠期末考試突擊學習的現象,側重平時的學習積累和實踐鍛煉,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
3.5.3" " 設立證書激勵機制
院校通過設置證書激勵機制,提高學生考取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積極性。對于獲得證書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學分加分、獎學金獎勵、優先推薦實習和就業等獎勵措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考證,提升學生的證書考取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職業成長。
3.6" " 深化校企合作,強化實踐教學
實現書證融通的重要途徑就是校企合作。企業可以提供行業最新發展資訊和人才需求信息,助力院校緊跟行業動態,實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確保學生課堂所學均為行業前沿知識。校企合作不僅體現為課堂上的理論教學,更是在實踐技能提升上發揮著關鍵作用。企業不僅參與理論課程的設計與評價,還積極提供多樣化的實踐崗位,使教學內容與就業標準實現無縫對接。這種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今后深入產教融合的基礎。院校可以邀請企業合作共同開展研究項目,更深入地推動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前沿性。院校聘請企業資深工程師擔任兼職導師,舉辦專題講座,讓學生直面實際工作中的挑戰與機遇,拓寬視野。通過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院校必定會為社會、為企業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
4" " 結" " 論
“1+X” 證書制度的實施為《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優化課程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深化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教學改革路徑的探索與實踐,能夠實現《物流管理基礎》課程與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證書融通,提高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學生在掌握扎實的物流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能順利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進而提升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為物流行業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促進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當然,《物流管理基礎》課程證書融通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學校、教師、企業和學生等各方共同努力,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應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滿足“1+X” 證書制度的要求。未來,隨著“1+X”證書制度的進一步推廣,《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將會不斷深入。在院校和企業加強合作下,期待共同探索更多的教學改革路徑,為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發展提供新動力。
參考文獻:
[1] 丁翠娟.職業教育教材對1+X證書標準的轉化及其實現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8):19-25.
[2] 李淑蘭. “1+X”證書背景下中職《倉儲作業實務》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3] 何會.高職院校復合型康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J].學園,2024,17(28):76-78.
[4] 余成艷.高職院校“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課程教學的問題與策略——基于“高質量發展”的視角[J].現代職業教育,2024(2):49-52.
[5] 楊愛榮,李樹森,向鴻梅,等.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36):1.
基金項目:2023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三業遞進 四方協同’高職院校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豫教[2024]05852)
作者簡介:錢明珠(1983—),女,浙江杭州人,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引文格式:錢明珠. “1+X”視域中《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書證融通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物流科技,2025,48(6):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