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致力于推動高職《物流基礎》課程的數智化轉型,以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物流人才,響應國家推進教育數智化的戰略方針。針對以往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教學資源數智化程度低、學習環境缺乏沉浸感、教學模式創新步伐緩慢、教師數智素養有待提升以及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文章明確了《物流基礎》課程數智化教學的具體目標,通過深入挖掘并整合課程中的數智元素,以“供應鏈構建”模塊為例,遵循“三全育人”的指導理念,設計了“遞進式”的教學目標體系,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實施“三維數智化”教學模式,實現育人目標的“四融合”,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數智化教學;物流基礎;供應鏈構建
中圖分類號:F250;G71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6.045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Under the Context of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lassrooms——A Case Study of the Supply Chain Construction Module
ZHANG Shaochen
(School of Business,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promoting th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who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w era. It also aligns with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advancing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education. Addressing issues identified in previous teaching practices, such as insufficient digital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lack of immer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stagnation i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s, limited digital literacy among instructors, and an incomplete evaluation system, this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clearly defines the digital teaching objectives for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It thoroughly explores th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elements within the course, using \"Supply Chain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Guided by the \"Three-All Education\" principle and ado.0pting a \"progressive\" teaching approach,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how to achieve the \"Four Integrations in Education\" through a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eaching method, fostering the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eaching;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supply chain construction
1" " 研究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教育數智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在此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教育領域正經歷著深刻變革,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正重新定義教學方式和內容,旨在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1]。隨著數字化向數智化的深入發展,教育不僅包括信息的數智化處理,還引入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技術,使得教學不再局限于知識傳授,而是通過能化手段實現精準化、個性化的教育服務[2]。在這一背景下,《物流基礎》課程也必須緊隨其后,結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技術革新,設定明確的數智化教學目標。在課程設計中,需積極引入前沿的數智技術和高效教學工具,以優化教學內容與方法,并構建完善的數智化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打造出高質量的課堂環境[3-4]。
然而,高職物流基礎課程在課堂數智化革命中存在著教學資源數智化不足、學習環境缺乏沉浸感、教學模式創新滯后、教師數智素養欠缺以及評價體系不完善等主要問題[5]。這些問題不僅限制了學生對物流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應用的理解,也阻礙了課程的全面數智化轉型。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遵循學習規律設計與實施任務,促進學生深度參與教學過程,開展融于教學全過程的伴隨式評價[6]。在此背景下,高職物流基礎課程的數智化革命不僅是技術應用的升級,更是教育理念的創新,這就需要通過數智技術拓展教學時空、提供學習資源、增進師生互動、支持數據應用等方面的優勢,推動課程教學改革深化發展。數智化教學將逐漸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專業實踐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能夠樹立起更強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形成較高的職業素養和道德觀念。這一變革將為物流行業培養出更多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2" " 整體改革研究思路
在高職物流基礎課程的數智化教學改革研究中,本教學改革研究旨在通過以下綜合策略,應對教學資源數智化程度低、學習環境沉浸感缺失、教學模式創新不足、教師數智素養有待提升以及評價體系不健全等挑戰。
2.1" " 錨定《物流基礎》課程數智化教學目標
《物流基礎》是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凇叭恕钡慕逃砟睿瑸檫m應產業變革,本研究將確立能力建設-產業趨勢-國際視角的“遞進式”教學目標,對課程中蘊含的數智化元素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挖掘,同時在適合的教學模塊中融入數智化技術,使其貫穿整個課程教學過程,在培養學生行業數智認知的同時,確?!斑f進式”教學目標能夠有效支持學生在數智時代下的成長,增強他們的市場競爭力。《物流基礎》數智化教學目標的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2.2" " 挖掘物流基礎課程中的數智化元素
高職《物流基礎》課程涵蓋多個模塊,包括物流認知、物流活動體驗、企業物流、國際物流、物流信息技術應用、供應鏈構建以及就業與創業指導,針對每個教學模塊,我們將深入探索數智化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以期彌補教學資源數智化程度的不足,并增強學習環境的沉浸感。本課程的數智載體和元素如表2所示。
3" " 教學實施步驟
基于數智化元素的充分利用,整合并優化教學內容,構建“學生主導、教師輔助”的教學模式。本教學改革研究以“供應鏈構建”任務為例,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3.1" " “供應鏈構建”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供應鏈的基本構成要素;理解供應鏈運作流程;掌握供應鏈管理策略。
能力目標:能夠運用供應鏈管理軟件進行模擬操作;能夠分析供應鏈節點企業的運營數據;能夠設計數智化供應鏈優化方案。
數智及素養目標:具備數智化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具有全球化視野;具備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3.2" " “供應鏈構建”具體教學設計
3.2.1" " 課前“數智啟航”
學生登錄智慧職教學習平臺領取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要求,包括研究2024年“618”大促期間,京東如何通過其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和服務質量占據家用電器市場60%的份額,并分析這一表現對供應鏈的影響。
學生分組進行小組討論,利用大數據平臺搜集并分析“618”期間典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案例。各小組輪流在學習平臺上展示案例,相互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教師上傳“618”大促期間供應鏈應對策略的視頻教程,學生完成基礎操作練習后,在小組內交流學習心得。
3.2.2" " 課中“數智深化”
3.2.2.1" " 理解供應鏈架構
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案例分享探討企業在“618”大促時的供應鏈架構,重點分析其設計思路與管理策略。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在線平臺展示收集到的案例,進行分析和小組討論,比較不同企業在“618”期間的供應鏈運作模式及其成功因素。
教師活動:展示課前作業,表揚優秀學生并給予加分;用智慧職教隨機抽選小組匯報作業。
設計意圖:借助真實案例,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深化其對供應鏈基礎知識的認識。
3.2.2.2" " 體驗數智化工具
教學內容:運用供應鏈管理軟件進行模擬操作,掌握如何通過調整參數來模擬“618”期間不同策略的效果。
學生活動:在軟件中模擬“618”供應鏈流程,分析高峰需求下策略對供應鏈性能的影響,并分享操作經驗,討論軟件功能及局限。
教師活動:教師提供指導,設計動態任務(如庫存和物流壓力測試)以增加學習挑戰,并根據學生的操作情況給予即時反饋。
設計意圖:利用數字工具進行實操,提升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和技術理解能力,特別是在應對高峰需求時的策略效用。
3.2.2.3" " 探究績效分析
教學內容:講解供應鏈節點績效知識點,使用虛擬數據分析供應鏈節點的績效。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參與數據分析游戲,限時解析“618”供應鏈數據集,通過識別問題、提出改進策略累積積分。
教師活動:教師給予實時反饋,依據報告分析深度和創新性評分,并引導小組討論,總結游戲經驗,提升分析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游戲化的互動學習,學生不僅能加深對供應鏈績效分析的理解,還能獲得分析數據、解決問題的實踐經驗。游戲的競爭性和實時反饋機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同時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3.2.2.4" " "設計優化方案
教學內容:在2023年“618”大促期間,A企業面臨著與行業普遍問題相似的挑戰,包括庫存短缺和物流配送延遲。針對這些挑戰,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團隊通過線上平臺對行業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結合A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創新性的供應鏈優化策略。學生們隨后展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旨在提高供應鏈效率,減少未來類似情況的發生。
學生活動:小組設計優化方案,運用數據和案例支撐,提出可行改進措施,并進行PPT展示。
教師活動:校內及企業導師共同審核點評學習小組優化方案,展示優秀案例,助力學生掌握成功供應鏈優化策略的特征與應用。
設計意圖:在實踐中鼓勵創新思維,推動學生潛力的發掘,同時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2.5" " 多元評價匯總
教學內容:多元化評估學生針對“供應鏈構建”項目的學習過程和成果。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通過在線平臺提交反饋,反思總結自己的學習歷程。
教師活動: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和校內-企業雙師評價,對學生給予綜合反饋,肯定優點并指出改進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多元評價,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學習效果,促進自我反思和持續改進。同時進行教學重難點專項測評,促使教師了解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有方向地幫助教師提升自身“數智化”素養。
3.3" " 課后“數智延展”
拓展訓練:學生需深入研究全球供應鏈的數智化趨勢,特別是關注“618”大促期間供應鏈數智化的成功實踐案例。觀看結束后,學生運用國內的AI文本分析工具撰寫創新應用方案,并通過智慧職教平臺進行分享和互評。為了更好地匯總和分析反饋,學生可以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應用程序,將同伴的評論和建議進行整理和分析,從多元角度吸收見解。
科教視頻學習:學生觀看行業前沿視頻《供應鏈革新之路》,拓寬其市場視野和行業理解。
4" " 教學實踐效果
經過《物流基礎》課程的學習后,學生將前往A企業進行實訓,專注于供應鏈架構的應用與優化。在實訓過程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和參與企業供應鏈管理實踐,結合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數智化工具,有效地提升了供應鏈效率,這一成果也在“雙十一”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中得到了體現。
首先,學生在實訓中運用供應鏈管理軟件,模擬并優化企業供應鏈流程。他們通過數智化平臺處理訂單、監控庫存、調度物流,對課堂所學的供應鏈模型實現了實踐操作。具體而言,在2024年“雙十一”大促期間,市場需求驟增,學生能夠借鑒電商平臺在2024年“雙十一”期間的策略,利用實時數據調整供應鏈策略,快速調整庫存配置和運輸計劃,從而有效保證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這種實踐應用能力直接反映在實訓企業的反饋中,企業員工對學生的快速適應和高效操作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其次,學生在企業數據分析環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運用課堂上掌握的績效分析工具,對供應鏈的各個節點進行了數據收集和分析,識別潛在的效率低下環節,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通過小組合作,他們撰寫了數據分析報告,提出了改進配送路徑、優化庫存管理策略等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案。企業導師高度認可分析報告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并據此采納了多項優化建議,以改進當前供應鏈運營狀況。再次,學生在實訓期間展現出了優秀的協作和溝通能力。團隊任務中,學生主動與企業員工交流,深入了解供應鏈各部門的職責及協同機制,從而全面把握跨部門協作對優化流程的關鍵作用。深度融入企業實踐,使學生不僅實現了知識的整合應用,還錘煉了有效溝通和團隊協作的能力,顯著增強了就業競爭力。實習期間,多元評價匯總的實施有力促進了學生個人發展。自評、互評及雙師評價相結合,促使學生深刻反思學習歷程,清晰認知自身優劣。在教師的綜合反饋中,學生的自我反思及改進意識獲得肯定,同時也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這種評價方式保證了教學實踐的閉環,推動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提升中不斷成長。
5" " 結" " 語
數智化教育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利用技術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優質人才以及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在高等教育專業課程中,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將數智化技術與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本教學改革在實施過程中,以“提升數智素質”為核心,針對高職《物流基礎》課程構建了“遞進式”教學目標,以期深入挖掘數智元素,增強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在此基礎上,實施“三維數智化”教學法,達成育人“四融合”:基礎與前沿、虛擬與現實、學習過程與結果、第一與第二課堂,顯著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如圖1所示)。
總結教學改革實施時,我們著重攻克重點難點,深化數智化教學。例如,在供應鏈管理中引入案例分析、實時數據及數智技術,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提升,對物流行業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也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獲得了對行業和職業角色的全方位認識。
綜上所述,本教學改革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推進了數智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還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建構主義教育理論關于“通過積極的知識建構和社會互動來深化學習理解”的觀點。在未來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學團隊將密切關注科技發展趨勢和教育政策變化,重視學生成長所需的知識架構和能力拓展,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些努力成功地將先進技術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體驗數智技術,享受學習樂趣,從而實現專業能力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肖海文,王艷麗,王茂慧.適性學習:數字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新樣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2):26-33.
[2] 朱善元,胡新崗,朱明苑.高職數字化教學“金課”的內涵特征、價值意蘊及建設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3(4):89-94.
[3] 胡新崗,黃銀云,沈璐,等.高職院校教學數字化轉型:價值意蘊、實施邏輯和推進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8):83-89.
[4] 劉銳. 基于IPST框架的高職課堂數字化轉型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5):3-10.
[5] 駱祖瑩,李玉順,張軼君,等.基于人機混合智能的課堂研究數字化轉型理論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24,34(10):123-132.
[6] 張向平,柳士彬.數字化視域下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素養:現實挑戰、結構模型及其生成路徑[J].成人教育,2024,44(9):73-79.
基金項目: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改課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通教學改革的困境與實踐策略研究——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23XJJG16);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訪問工程師項目“江蘇智仝建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崗實踐”資助
作者簡介:張少琛(1989—),男,吉林長春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崗課賽證”融通教學。
引文格式:張少琛.高職課堂數智化改革背景下物流基礎課程數智化轉型研究——以供應鏈構建模塊為例[J].物流科技,2025,48(6):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