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思政課”旨在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機結合。當前,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探索體育課程思政如何與就業育人理念協同配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文將以高校乒乓球課程為基礎,聚焦以下3個方面:一是建立乒乓球課程思政與就業育人理念相融合的內在邏輯;二是找出乒乓球課程與就業育人理念的融合方式;三是探索體育教師就業育人能力的提升路徑,以此來實現“大思政課”的“社會大課堂”屬性,加強課程思政與學生現實就業需求聯動的實踐探索,從而推動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進程。
【關鍵詞】"體育教師""大思政課""就業育人""乒乓球
【中圖分類號】"G8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0-0128-04
Research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Oriented Education in College Table Tennis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ZHANG Ran "XIONG Ling*""YANG Qian "HU Jiang "WANG Yazhou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Hubei Province, 442000 China
[Abstract] \"Gr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aim to achieve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mall classrooms and social big classrooms. Currently, college graduates are facing significant employment pressure. Exploring how to coordinate and coope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with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oriented education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college table tennis cours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ly, establishing the internal logic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able tennis courses with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oriented education; Secondly, identifying the ways to integrate table tennis courses with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oriented education; Thirdly, exploring the path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oriented educatio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ocial classroom\" attribute of the \"gr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linkage betwee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s' practical employment needs,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Gr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oriented education; Table tennis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1]。在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思政教育與就業育人的融合。乒乓球作為我國的國球,蘊含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探索如何將高校乒乓球課程思政與就業育人理念融合并發揮實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乒乓球課程思政與就業育人理念融合的內在邏輯
1.1 "強化與就業育人理念的關聯性
隨著乒乓球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高校乒乓球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實現了顯著提升。面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通過大學體育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進而增強其就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2]。乒乓球課程不僅能夠提供專業技能訓練,還能通過競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競爭意識,通過互動對練提升學生的社交溝通能力,通過國球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自信。將乒乓球課程與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需求相結合,可以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與職業素養。
1.2 "設計乒乓球課程中就業育人理念的隱性教育
深入挖掘乒乓球課程中蘊含的思政素材,建立課程思政素材庫和作業庫,并與就業育人目標相結合,合理設計隱性教育環節,能夠提升學生的精神力量。例如,設置與期末考核相關的體育作業,要求組隊完成正手攻球技術練習,團隊中任何一人失誤則全體重新開始,并按指定時間拍攝視頻上傳。學生需自行溝通、組隊、分工并協調作業內容。由此,整個教學過程既無直接灌輸教育,又蘊含與培養就業素養相融合的隱性教育內容。
2 "乒乓球課程與就業育人理念的融合方式
2.1 "乒乓精神思政素材庫與就業價值觀引領的融合
乒乓球課程思政可以依據乒乓球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人物和事件,構建思政素材庫。根據不同分類,將這些思政元素與就業育人目標相結合(見表1)。例如,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馬龍的人物事跡可作為思政元素,他在多次低谷期中憑借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克服困難,最終取得了卓越成就。將這一事跡與就業育人目標相融合,旨在培養學生面對就業挫折時不氣餒、堅韌不拔的就業素養。因此,持續梳理和挖掘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與多種育人目標協同,能夠促進“大思政課”與就業價值觀的深度融合。
2.2 "設計與就業育人理念相融合的課程內容
“大課堂”作為“大思政課”建設的基礎,將思政教育延伸至更廣闊的空間。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就業育人目標,增設體育作業、體育游戲、比賽以及裁判演練等環節,引入與就業能力提升相關的提問及討論。同時,在講解中引入乒乓精神思政庫案例,能有效促進課程與就業育人理念的融合。例如,在教學能力目標中納入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問題解決等與就業能力相關的素質;設置體育作業時,要求學生以團隊形式完成,培養學生融入團隊、溝通協作完成任務的能力,以此強化角色分工意識;設置模擬賽場困境應對環節,培養學生在就業環境中的抗壓能力。
2.3 "豐富乒乓球課程中與就業育人目標相融合的平臺資源
“大平臺”作為“大思政課”建設的載體,將思想政治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統一,發揮了社會大課堂“大熔爐”和“大學校”的育人價值。乒乓球課程可以利用豐富的平臺資源創新教學形式,如利用學習通平臺創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開發本校乒乓球優秀教材和線上教學資源平臺,協同社團推廣乒乓球運動的知識圖譜。將賽事打造為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體育文化節賽事,將案例和討論內容梳理為教學法活動共享資源,為教學反思和教學改革貢獻力量。
2.4 "教學中激發競爭意識和培養抗壓能力
在乒乓球教學中創設競爭環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心理素質。例如,定期設置以小組循環賽和淘汰賽相結合的乒乓球競賽,并公布競賽成績,讓學生感受到競爭壓力,激發其競爭意識。同時,鼓勵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并擔任裁判,模擬職業規劃場景。鼓勵學生自主尋找搭檔,培養其溝通和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就業育人目標。
3 "體育教師就業育人能力提升路徑
“大思政課”中的“大師資”是保障,根據目標導向法,可提出一系列提升計劃,包括構建體育素養內涵與就業能力提升相關的指標體系,強化體育教師的就業素養,并探索體育教師就業育人效果的評價機制。
3.1 "建立體育素養內涵與就業能力提升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文獻梳理,已明確體育素養的內涵元素表現形式(見表2),可將體育素養劃分為7個維度[3],并將其與就業能力提升的維度相關聯[4-8](見表3)。這些維度可作為提升體育教師就業育人能力的教學切入點。例如,為提升學生的溝通和表達,對應的體育素養指標包括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和體育道德素養特征。可以設計以提升這些素養為目標的教學內容,提升其就業素養。
3.2 "強化體育教師的就業素養
就業素養可從深化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展行業視野、強化職業規劃指導以及提升綜合素養4個方面提升。通過掌握前沿的體育理論和教學方法,體育教師應為學生構建體育素養框架,培養其形成與就業能力提升相關的體育素養;通過傳遞所授體育項目的發展動態,讓學生了解行業新趨勢,開拓其就業思維。此外,體育教師還應融合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以跨學科、跨專業的視角來提升就業育人效果。
3.3 "探索體育教師就業育人效果的評價方式
對體育教師就業育人效果的評價可從教學質量評估、職業發展與指導、競賽組織、學生反饋與同行評價,以及學生就業素養效果等多個維度展開。教學質量評估需審核教學計劃是否真實契合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需求;在職業發展與指導評價方面,需考核教師是否能更好地分析學生需求,并利用體育課程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競賽組織評價則需考核體育教師的賽事組織能力,及其在激發學生拼搏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方面的表現;學生反饋評價是直接體現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信息來源;同行評價則能從專業角度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而學生就業素養效果評價則是教學后最終達到的效果,可通過學生就業單位質量調查等方式進行評定。
4 "結語
乒乓球課程思政融合就業育人理念包括課堂與社會的關系、思政課與課程思政之間的關系,以及就業育人主客體之間的關系,需形成上下聯動、內外協同的工作機制。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就業育人理念的不斷深化,體育教師需充分認識高校體育課程對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價值及面臨的現實困境,不斷加強自身的就業素養,為實現高校立德樹人任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思乂,侯旭平.館校合作賦能高校“大思政課”建設的三維路徑[J].長沙大學學報,2025,39(1):108-112.
[2] 林立文,童宇,劉穎琦.大學生體育教育與就業能力實證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8):164-168.
[3] 陳思同,劉陽,唐炎,等.對我國體育素養概念的理解——基于對Physical Literacy的解讀[J].體育科學,2017,37(6):41-51.
[4] 尹兆華.新時代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9(2):174-180.
[5] 黃筱君.基于體育素養的高中生運動健康促進個性化科學指導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22.
[6] 楊立姣.公共管理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提升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22.
[7] 張欽枝.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建構與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22.
[8] YUE L.The impact of OFDI on employment quality in Hubei Provi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VAR model[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1(5):21-23.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項目名稱:“三融并舉”視域下地方高校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的實現機制及現實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GB510);2024年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重點課題(項目名稱:大思政課教育主體“數字+思政”素養的雙元培育機制與組態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GA049)。
作者簡介:張然(1988—),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文作者簡介:楊謙(1984—),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休閑體育。
通信作者:熊玲(1980—),女,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E-mail:13234123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