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無罪推定原則的本土確立困境及其紓解

2025-04-22 00:00:00黃婷
社會科學動態 2025年3期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權利告知規則、有權獲得辯護規則、證據裁判規則、控訴方承擔舉證責任規則、嚴禁非法收集證據規則、反對強迫自證其罪規則、疑罪從無原則,由此可以推斷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蘊含了無罪推定精神。但從整個刑事立法體系及司法適用過程來看,一些制度的適用并不符合無罪推定原則,例如有義務如實供述、不當適用羈押性強制措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協商性質弱、例外證明責任倒置等。當前,我國雖然尚未確立無罪推定原則,但可以進一步吸收該原則的精神,取消如實回答的義務并規定修正的沉默權、完善強制措施體系、強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協商性司法的功能發揮及維持證明標準、正確解釋刑法規定以明確控方的證明責任。

關鍵詞:無罪推定原則;第十二條;保障人權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5)03-0034-07

一、問題的提出

無罪推定原則的核心理念是,任何人在未被證實并經法院判決有罪之前,均應被推定為無罪。無罪推定是一種典型的直接推定,無須基于具體事實即可確認無罪這一推定。無罪推定原則的確立是以公民的權利本位為基礎的,對保障人權、防止冤假錯案發揮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前,我國刑事訴訟理念側重于打擊犯罪,對無罪推定原則重視程度不夠。《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于1996年第一次修正時,在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該條款的確立是我國刑事立法的一大進步,但該條款并未明確使用“推定”“無罪”的表述方式,有關該條款的性質給學界留下了討論的空間。少數觀點認為該條款即為無罪推定原則,主流觀點認為其僅旨在將定罪權統一于人民法院,并非無罪推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作為指導性原則,其在刑事訴訟法中的確立必然會對整個刑事訴訟法體系產生重大影響。當前,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具體規則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無罪推定原則的具體規則。因此,難以說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已經確立了無罪推定原則。我國能否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及其具體實現路徑是立法尚未解決的問題,學界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多數學者認為我國尚未真正建立起無罪推定原則,但均主張應當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當中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并形成了兩種確立路徑:一種是提出在刑事訴訟法當中明確使用“無罪推定”的表述,賦予其明確的法律地位,以發揮該原則對具體制度建設的指導作用(1);另一種是主張從具體的制度設計上落實無罪推定原則。(2)有的學者則主張應當同時采取上述兩種路徑在我國確立起無罪推定原則。(3)近年來,有關該問題的研究較少,即便有所涉及,亦未突破上述研究思路。(4)

學界多主張當前階段我國應當建立起無罪推定原則。但本文認為,此種觀點并未深入我國的刑事立法體系進行整體考察。從整個刑事法律體系來看,現階段我國尚不具備確立無罪推定原則的條件,更無法在刑事訴訟法中對其作出明確規定。部分研究主張可以建立健全無罪推定原則衍生而出的具體規則,但此類研究多是立足于應當建立無罪推定原則的前提下提出。無罪推定原則無疑是法治社會的原則之一,對保障人權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減少或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彰顯司法正義。然而,在我國刑事立法的語境之下,無罪推定原則是否確立以及如何確立,無法一概而論。本文試圖通過立足于整個刑事立法體系,對有關規則、制度進行分析,論證我國雖暫不具備確立無罪推定原則的條件,但可通過吸收無罪推定精神,逐步修改甚至廢除不符合無罪推定原則的相關規定。

二、無罪推定原則的相關規定梳理

《刑事訴訟法》第一次修正時,在“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客觀原則基礎上,第12條作出了“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規定。該條款明確將人權保障原則確立于刑事訴訟法當中,但并未使用“無罪”“推定”等表述方式。同時,該法第135條刪除了原第93條關于免予起訴的規定,取消了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先行定罪權,將定罪權統一賦予人民法院。此外,該法第162條第1項規定了有罪判決的事實、證據標準,要求案件需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才能認定被追訴人成立犯罪,進而確立了證據裁判規則。該條款第3項還規定了在案證據不足以證明被追訴人有罪的,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應當判決被追訴人無罪。可見,該條款雖未使用“疑罪從無”的表述方式,但其性質上屬于疑罪從無原則。疑罪從無原則蘊含了無罪推定的精神,屬于無罪推定原則的下位原則。

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二次修正,在第49條規定由人民檢察院承擔公訴案件的有罪認定舉證責任,自訴人承擔自訴案件有罪認定的舉證責任。該規定明確了刑事案件證明責任的分配,將有罪認定的舉證責任交由控訴方承擔,并由控訴方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同時,該法第50條還規定嚴禁非法收集證據,并明確反對強迫被追訴人自證其罪的規則。被追訴人沒有自證其罪的義務,也無需證明自己無罪。該法第53條第2款則細化了“證據確實充分”的條件,要求作出有罪認定必須綜合全案證據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該法第171條第4款規定了已經進行二次偵查的案件,若認定有罪的證據依舊達不到有罪證明標準的,應當不予起訴。可見,此時刑事訴訟法已經將疑罪從無的認定前置到審查起訴階段,進一步強化了刑事訴訟法的無罪推定精神。

2013年,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發布的《中央政法委關于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規定》第7條明確使用了“疑罪從無原則”的表述方式,要求對于在案證據不足以證明被追訴人有罪的案件應當作出無罪判決。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第4條第5項加強人權司法保障部分,進一步要求嚴格落實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規則。這表明黨中央高度重視保障公民權利,力求每個案件都能得到公平處理。此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也出臺了一系列司法文件多次申明應當貫徹落實疑罪從無原則,對于證據不足、存在合理懷疑的案件應當判處被追訴人無罪。可見,我國雖然尚未完全規定無罪推定原則,但已在有關立法及文件中對其下位原則、規則作出了一系列規定。

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三次修正,在第36條新增了有關值班律師的規定,為沒有辯護人的被追訴人提供法律幫助。同時,該法將原第118條修改為第120條,并增加了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規定,確保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權。該法還在第五編中增加了“缺席審判”一章,規定對于缺席審判的案件,由于被追訴人不在案,近親屬有權代替委托辯護人。若被追訴人沒有辯護人的,則由法律援助律師為其提供辯護,以充分保障被追訴人獲得辯護的權利。上述新增規定進一步保障了被追訴人的基本人權,也提高了被追訴人的訴訟主體地位。由此可見,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每一次修正都進一步吸收了無罪推定精神,并落實到了具體規定中。

綜上所述,我國相繼規定了證據裁判規則、疑罪從無原則、舉證責任由控訴方承擔規則、嚴禁非法收集證據規則、反對強迫自證其罪規則、權利告知規則、有權獲得辯護規則,甚至將疑罪從無原則的適用前移至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這一系列規制都是在無罪推定的理念之下,衍生而出的與無罪推定原則相聯系的下位規則。根據上述原則與規則,只有在具有足夠的有罪證據認定被追訴人有罪時,法院才能認定犯罪成立。而犯罪成立的證明責任由控訴方承擔,被追訴人無責任證明自身有罪或無罪,司法機關也不得強迫其證明自身有罪或無罪,且嚴格禁止控訴方以非法的方式收集證據。當對有罪事實存有合理的懷疑時,應當以存疑時有利于被追訴人的原則推定被追訴人無罪,不得認定有罪。除此之外,我國在辦理刑事案件的訴訟過程中,被追訴人在被檢察院提起訴訟前稱為“犯罪嫌疑人”,在被檢察院提起訴訟后稱為“被告人”,只有在被法院判決有罪且判決生效以后才被稱為“罪犯”。據此,可以推斷出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蘊含無罪推定的精神。

三、無罪推定原則的本土確立困境

無罪推定原則雖然不是從事實上認定被追訴人確實無罪,但卻是從法律上作出無罪設定。即使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被追訴人無罪,但只要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被追訴人有罪,就只能推定其無罪,并需要將其與事實上無辜的人作同等看待。1996年第一次修正的《刑事訴訟法》第12條將定罪的權力收歸于人民法院,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某些具體規則、制度也體現了無罪推定的精神。然而,只依據部分規則、規定無法認定我國已經確立了無罪推定原則。第12條位于總則當中,其精神必然貫穿于刑事訴訟全過程。但直觀來看,第12條使用的是“不得確定有罪”這一表述方式。“不得確定有罪”只能說明不能確定有罪,但也不能排除具有有罪的嫌疑,并未完全認可被追訴人無罪。從整個刑事立法體系及司法適用過程來看,不僅無罪推定原則要求的部分具體規則我國尚未規定,刑事訴訟中也存在某些規則、制度實際適用起來與無罪推定原則相背離。這使得要在我國真正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將面臨諸多困境。

(一)案件偵破有賴于被追訴人的供述

《刑事訴訟法》第120條規定,犯罪嫌疑人應當如實回答偵查人員提出的與本案有關的問題。也就是說,除非與案件無關,否則犯罪嫌疑人就應當如實回答。由此說明,在我國,被追訴人并不具有沉默的權利。若被追訴人拒絕供述,法律也僅是不對之進行加重處罰而已,國家無法對此給予更多的權利保障。給被追訴人施加如實回答問題的義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民的言論自由權與人格尊嚴權。雖然刑事訴訟法也規定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但由于被追訴人具有如實回答的義務,實踐中辦案人員為了獲取口供,采取恐嚇的方式迫使被追訴人回答問題的現象并未杜絕。我國之所以要求被追訴人如實回答相關問題,是因為被追訴人的供述往往是司法機關偵辦刑事案件的突破口,偵查人員對客觀證據的破獲經常依賴于被追訴人的供述。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倘若司法機關不轉變辦案思路及方式,我國便無法徹底取消被追訴人如實回答的義務。

(二)不當適用強制措施引發過度羈押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五種強制措施形成了層次遞進的刑事強制措施體系,具有邏輯上的嚴密性。形式上,羈押性強制措施僅包括刑事拘留與逮捕,但實質上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也具有事實上的羈押性質。可見,我國的司法機關在適用強制措施時,偏重于采取羈押性強制措施,但這不僅存在正當性根據的問題,也缺乏有效的救濟手段。例如刑事拘留的期限較長,但只要被追訴人存在重大犯罪嫌疑,不需要具有作案證據就可以采取拘留措施。刑事拘留的適用條件并不嚴苛,且公安機關可以自行作出適用決定,主要靠偵查機關自行裁量。若犯罪嫌疑人被采取拘留措施后未被提請逮捕,則無需通報檢察院,使得刑事拘留缺乏有效監督。被采取拘留措施的被追訴人若被終止追究刑事責任,只要拘留程序符合法律規定、拘留期限未超過法定時限,就無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以下簡稱《國家賠償法》)獲得國家賠償。此外,監視居住適用于符合逮捕條件但不適宜進行逮捕的情形,本身不具有羈押性質。被監視居住的被追訴人可以有條件離開其住所,但在特定情形下,公安機關能夠對被追訴人進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不得在在押場所或者辦案場所進行監視居住,但被采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被追訴人未經許可不能離開監視居住的場所,且其活動受到監視和控制,導致該措施在實務中被實踐成了羈押措施。《刑事訴訟法》還規定,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被追訴人被判決有罪后,其羈押期限可以進行折抵,一定程度上認可了該措施的羈押性質。但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被追訴人若最終未被追究刑事責任,也并不能得到國家賠償。

可見,在我國強制措施體系之下,如果公安機關沒有強烈的尊重、保障人權的意識,被追訴人的人身權利并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監視居住、刑事拘留實際上是為了防止被追訴人逃避偵查、繼續危害社會而對不適宜逮捕的人設置的中間狀態。刑事拘留是對有重大犯罪嫌疑分子采取的緊急性羈押措施,對于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提高案件偵破效力具有重大作用。刑事拘留屬于犯罪控制理念下的產物,當公民具有犯罪嫌疑時,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讓位于司法機關的偵查權利。刑事拘留具有其實際價值和存在必要性,取消該制度尚不符合我國實際。而監視居住適用于不適宜被逮捕的對象,本身并不具有羈押性質。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設立初衷是為了解決提供不出住所以及特定犯罪可能會有礙偵查的情形,只不過該制度在具體的落實當中出現了無法回避的問題,可以重新考慮其存在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推行及隱憂

不可否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自施行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司法實務中被廣泛應用開來。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協商性司法,有利于從快辦理確有犯罪事實的案件,同時也為具有悔罪表現的被追訴人架起了一座“回歸的金橋”。該制度不僅對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刑事訴訟效率具有重大作用,也有利于控制犯罪、解決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發展,具有一定的實施價值和必要性。但該制度在施行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隱憂之處。無罪推定的核心理念在于,在法院尚未對之作出有罪判決之前,每個人都應當被推定為無罪。但我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以檢察機關為主導,更多體現為檢察機關提出指控的罪名及量刑建議并經犯罪嫌疑人同意,較少體現控辯協商。為了提升該制度的適用率,司法實踐中甚至出現了對認罪認罰案件降低有罪證據證明標準的現象,違反了證據裁判規則。此種情形下,雖然最終定罪權仍然掌握在法院手中,但我國規定對不符合特定情況的案件法院應當采納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及量刑建議。這在一定程度上以檢察機關的論斷取代了法官的自由心證,法官最終只是對檢察機關的認定進行確認。此時,檢察院的指控已不再僅是尋常意義的建議性質,可以稱之為準定罪、量刑權。即使案件最終經由法院開庭審判,但在被追訴人處于不利訴訟地位的情況下,先行賦予檢察院準定罪、量刑權,顯然與無罪推定原則相悖。

(四)存在適用時證明責任倒置的罪名

《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被追訴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控訴方承擔,因舉證不能產生的不利后果應歸屬于控訴方。但刑法中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由于刑法用語的不明確以及有關司法文件的不當解釋,導致實際適用時發生證明責任倒置的情況。依據刑法的規定,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明顯超過其合法收入,如若不能說明來源的,將被認定為違法所得。對于“不能說明”的性質,刑法并未明確是否包括客觀上無法說明,學界對此也頗具爭議。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第5條對不能說明來源的具體情況作出了列舉,其中規定國家工作人員無法說明財產具體來源的,也屬不能說明來源的一種情況。由于該座談會紀要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必須能夠說明財產的具體來源,使得當被追訴人無法說明財產來源合法或非法時,司法實務中可能直接推定其構成犯罪。顯然,此種認定是將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交由被追訴人承擔,導致出現證明責任倒置的局面,是對該罪名的錯誤解釋。

綜上所述,從整個刑事立法體系及司法適用過程來看,我國存在的部分規則、制度并不完全符合無罪推定原則,但又不具備對其一概廢除的條件。在我國刑事立法體系之下,若要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必定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對《刑事訴訟法》進行全面修正,其結果就是不符合無罪推定原則的系列規則、制度將無任何用武之地。但這些規則、制度是我國在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進行不斷尋求平衡之后作出的選擇,具有現實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無法一概廢除。這也使得要在我國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將面臨諸多困境。

四、無罪推定原則確立困境的紓解

《刑事訴訟法》第12條雖然僅將定罪權統一于人民法院,但《刑事訴訟法》也明確規定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體現的是一種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由于技術手段的局限性,司法工作人員不可能總能發現絕對的客觀真實,只能追求一種證據真實。《刑事訴訟法》規定了該原則,要求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被追訴人有罪,事實處于真偽不明的狀態時,就不能判處被追訴人有罪。我國之所以未確立無罪推定原則,是立足于當前我國國情,在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不斷尋求平衡的結果。當前階段,即使我國尚不完全具備規定無罪推定原則的條件,也并不表明該原則下的具體規則在我國沒有適用的余地。社會是不斷發展的,而法律具有滯后性。與其貿然規定無罪推定原則,不如進一步吸收無罪推定原則的精神,對有關規定先行作出修正,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對于不符合無罪推定原則且沒有繼續實施必要的規則、制度,可通過修正案的形式予以廢除;對于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而只是在實際適用上具有缺陷的規則、制度,則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或采取補救措施。

(一)取消如實供述的義務并規定修正的沉默權

我國司法機關破獲相關犯罪案件主要依賴于被追訴人的供述,是歷來的辦案思路及方式使然。但查證犯罪是司法機關的天然義務,因偵查技術手段的局限性或自身的懈怠性而將偵查責任變相轉嫁于被追訴人身上,不具有正當性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5條規定,當認定被追訴人有罪的證據達到確實充分的條件時,即使沒有被追訴人供述,也能夠認定被追訴人有罪并對其科處刑罰。也就是說,即使沒有被追訴人的供述,但只要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被追訴人有罪的,被追訴人仍然要負刑事責任。因此,只要司法機關明確自身的職責定位并轉變辦案思路,現階段完全有條件取消被追訴人如實回答的義務,并賦予被追訴人沉默的權利。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主張的沉默權是與米蘭達規則不完全相同的沉默權。米蘭達規則當中的沉默權也存在不合理之處,需對其予以修正。與米蘭達規則不同的是,本文主張辦案人員不僅要告知被追訴人可以選擇沉默,也要告知其享有的其他訴訟權利及選擇如實供述、認罪認罰能夠被從寬處置的相關內容。而且,被追訴人在了解這些內容后仍應接受審訊,只是完全由自己決定是否如實回答。此外,也不應賦予被追訴人米蘭達規則中的棄權要求及隨時中止審訊的權利。上述要求固然可以充分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但使得偵查人員獲得被追訴人的供述變得十分困難,嚴重阻礙了偵查人員對案件的偵破。(5)該要求實際上屬于激進式的人權保障措施,不應被我國所采用。不可否認,訊問是司法機關為了查明案件事實采取的偵查措施,在辦案人員恪守職責的基礎上,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確實有利于獲得相關偵查線索并偵破案件。況且,犯罪嫌疑人作為有跡象表明有犯罪嫌疑的人并非完全無辜,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只是其作為被追訴者,在尚未被法院正式判決有罪之前,仍然應當賦予其應有的權利,包括但不限于辯解、選擇保持沉默的權利,以保證程序的正當性。

(二)完善強制措施體系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五種強制措施,層次遞進地形成了邏輯嚴密的強制措施體系。但該體系適用時存在過度羈押的狀況。刑事拘留在我國具有實際價值和存在必要性,但其羈押強度與適用前提不相匹配,導致公民的人身權利衰減。面對刑事拘留的制度缺陷,我國可以有針對性地作出補救措施。例如在適用條件上,《刑事訴訟法》可以將刑事拘留的對象進一步限定為“有客觀跡象表明有犯罪的嫌疑”;在適用程序上,規定公安機關應當將刑事拘留情況通報檢察院以接受監督;在適用后果上,修改《國家賠償法》,將被刑事拘留但最終被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無罪公民納入國家賠償的范圍。由此,也可倒逼司法機關更加審慎、合理地適用刑事拘留措施,減少不必要的刑事拘留發生。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在具體執行時存在諸多問題,執行效果未能達到該制度設立的初衷。首先,《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對于犯特定罪行或者無固定住處的被追訴人可以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但并沒有規定統一的適用標準,也沒有明確可以執行的地點,使得各地適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情況并不均衡,實際執行的場所也是五花八門。其次,由于“無固定住處”的含義相對含糊,這導致了可以適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情形被擴大解釋。再次,與拘留、逮捕在同一場所對被追訴人進行集體關押不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需要單獨執行。對于公安機關而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必定會加大犯罪控制成本,因此公安機關一般也不愿執行這一措施。最后,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在實踐中被執行成羈押措施,還可能引發非法取證的問題,嚴重侵害公民的基本權利。立法者允許被監視居住的人有條件地離開執行場所,表明設立該制度的目的僅在于限制被追訴人的人身自由,而不是剝奪被追訴人的人身自由。(6)監視居住本身就會通過使被追訴人的人身自由受限,實現對被追訴人的監督作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存續并非必要,可以考慮予以廢止。被追訴人即使住所并不固定,但只要其能提出合適的場所,就應當在其提出的場所執行,不應當另行指定居所。只有在被追訴人確實無法提出場所時,才需要由辦案機關提供最有利于被追訴人的場所進行監視居住,禁止任意指定場所。

(三)強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協商性司法的性質及證明標準的維持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提高訴訟效率為主導價值,但并不代表其可以凌駕于公平正義之上,仍應確保案件得到公正處理。當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運行模式協商性司法的性質較低,可以考慮對《刑事訴訟法》第174條進行修改,加入“協商”等表述方式,強化該制度協商性司法的性質。實踐中,檢察機關在對罪名進行定性及選擇法定刑的過程中,應當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確切聽取被追訴人及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的意見,杜絕具結書的簽署流于形式。據此,方可削弱檢察院的準定罪、量刑權,以保證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將案件提前定性于審查起訴階段,但《刑事訴訟法》并未降低有罪證據的證明標準,該制度的適用仍應以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為前提,從寬僅指量刑上的從寬,而不是有罪認定標準的放寬。對于認罪認罰的案件,只有達到有罪認定的證據證明標準,檢察院才能對之作出起訴決定,法院才能據此作出有罪判決。為了防止人為地降低有罪證據的證明標準,《刑事訴訟法》或相關司法解釋中需明確對于辦理認罪認罰的案件,應當堅守有罪證據的證明標準,嚴禁人為地降低證明標準,只能在具體量刑時可以進行適當的量刑減讓。

在審判階段,法院審查認罪認罰的自愿性、真實性及合法性不能僅停留于形式審查,仍然應當實質審查整個案件事實及在案證據。 《刑事訴訟法》可以對第190條進行補充規定,明確上述內容。對于認罪認罰的案件,《刑事訴訟法》例外規定了可以不采取檢察院的指控建議的除外情形。考慮到法院可能因審理有誤導致冤假錯案發生,《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二審、再審程序予以糾正,對于檢察機關的認定也不應有例外。尤其在司法實踐中,檢察院作為控訴機關,為了追求案件從快辦理,出現了在指控犯罪時人為地降低有罪證據的證明標準。因此,即使系認罪認罰案件,仍需要由法院進行實質審查。倘若檢察院的指控及建議正確適當的,可以進行確認;但若檢察院出現了指控罪名錯誤或量刑建議明顯不當的,法院則不應該予以采納。此外,反悔權是被追訴人的固有權利,《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反悔權,但沒有對此作出進一步保障性規定。《刑事訴訟法》應當對此作出進一步規定,若被追訴人認罪認罰后又反悔的,不得將其自認有罪的供述作為認定其可能成立犯罪的證據。

(四)正確解釋刑法規定以明確控方的證明責任

在一定層面上,刑事訴訟法是為刑法所服務的,而刑法的實現有賴于刑事訴訟法的實施。二者互為表里,且具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即實現司法正義。倘若因刑法自身規定的不明確性,導致刑事訴訟的實施過程與刑事訴訟法相違背從而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則有必要對刑法作出一定的修改或出具新的解釋。控告方承擔證明被追訴人成立犯罪的責任,是實現司法公平的應有之義。不論行為人觸犯何種罪名,都應當堅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明確證明責任由控訴方承擔的證明規則,反對出現證明責任倒置的情況。但只有從實體上對罪名進行正確界定,才能在程序上堅守正確的證明責任承擔方式。

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在適用中之所以引發證明責任倒置的問題,原因在于該罪名所規定的“不能說明”的性質并不明確。該罪名雖然規定可以責令涉案人員“說明”來源,但根據文義解釋的解釋方法理解,“說明”不等于證明,涉案人員沒有證明財產來源的責任。應當對刑法規定的“不能說明”在刑法條文可能具有的含義內作限制解釋,解釋為“主觀上不說明”,將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解釋為故意犯罪。刑法修正案可以考慮將“不能說明”修改為“不說明”,以避免歧義發生。同時,可以出臺新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解釋性質文件重新對“不能說明”財產來源的情形作出規定,將《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第5條第1款第2項規定的情形(因客觀原因導致無法說明財產來源)剔除在該罪名之外。謙抑性是刑法的基本理念,刑法只懲罰需要科處刑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國家工作人員知道自己財產來源,且知道不予說明會侵犯公眾對國家職務廉潔性的信賴,仍然拒絕說明,導致這種危害結果發生,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無法強制要求公民詳細記錄自己的任何一筆收入來源,也無法期待每一個公民都詳細記錄自己的收入來源,國家工作人員也不例外。基于生理原因以及現實情況的考慮,因時間過于久遠等客觀原因導致記不清財產來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因此,將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界定為故意犯罪,將“不能說明”解釋為“主觀上不說明”,使因客觀原因無法說明的情形排除在犯罪之外,符合刑法謙抑原則。

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作為故意犯罪,對于國家工作人員不說明財產來源是否具有故意,司法機關應當根據具體情況予以判斷:一是國家工作人員沒有說明財產來源。倘若現有證據不足以表明國家工作人員系故意不說明財產來源的,應當由檢察院承擔證明不能的不利后果。二是國家工作人員說明了財產的合法來源。若經司法機關查證屬實,則不成立犯罪;若司法機關查證其說明不屬實,但能查明系不法來源的,以觸犯的有關罪名處置;若司法機關無法查明財產來源確屬非法的,檢察機關應當承擔證明不能的不利后果。三是國家工作人員說明了財產的非法來源。若經司法機關查證屬實,以觸犯的有關罪名處置;若司法機關查證其說明不屬實,但能查明財產來源合法的,也不構成犯罪;若司法機關無法查明財產來源確屬非法的,檢察機關也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張明楷教授也認為應當將基于客觀原因不能說明來源的情形排除在犯罪之外,但其又提出應當將“來源”解釋為“合法來源”,要求國家工作人員說明的是財產的合法來源。當國家工作人員說明的財產來源不是合法來源,即使司法機關不能查證屬實,也成立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7)但既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將“本人不能說明其來源是合法的”修改為“不能說明來源的”,明確取消了“合法”的要求,就不能再將“來源”解釋為“合法來源”,否則有違罪刑法定原則。立法者設立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主要是為了打擊非法獲取財產的行為,財產的非法性才是該罪名關注的焦點。(8)倘若司法機關無法查證財產來源確屬非法的,事實屬于真偽不明的狀態,就無法說明國家工作人員侵犯了該罪保護的法益。因此,只要司法機關不能查證財產來源非法,就應當按照疑罪從無原則作出有利于被追訴人的認定。

五、結語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了一系列蘊含無罪推定精神的規則,但從整個刑事立法體系及司法適用過程來看,某些規則、制度的適用并不符合無罪推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無疑對于減少乃至避免冤假錯案發生和充分保障人權具有重大意義。在憲法或者刑事訴訟法當中確立無罪推定原則,亦是國際的大勢所趨。某些適用起來可能并不符合無罪推定原則的規則、制度是當前基于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進行不斷衡量之后作出的選擇,具有繼續實施的價值和必要。現階段,我國尚不能一概廢除這些規則、制度。盡管我國目前尚未完全確立起無罪推定原則,但未來國內環境和社會條件必將發生變化,我國可以繼續吸收無罪推定的精神。對于雖然不符合無罪推定原則,但有繼續施行的價值和必要性,并且法律給予了充分救濟途徑的規則、制度,可以繼續推行適用;對于與無罪推定原則相背離且沒有繼續實施必要的規則、制度,可以通過修正案的形式有條件地予以廢除;對于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但具有缺陷的規則、制度,則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以確保其得到正確適用。通過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刑事訴訟制度,可以使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更加充分地保障人權,并更加貼近無罪推定原則。

注釋:

(1) 陳光中、張佳華、肖沛權:《論無罪推定原則及其在中國的適用》,《法學雜志》2013年第10期。

(2) 林喜芬:《中國確立了何種無罪推定原則?——基于2012年刑訴法修訂的解讀》,《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唐啟迪:《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確立與完善》,《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3) 趙新彬:《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的本土化建構——以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為視角》,《學術交流》2013年第9期;閔春雷、鮑文強:《我國無罪判決模式之反思——以〈刑事訴訟法〉第195條第3項為重點的分析》,《法學》2018年第5期。

(4) 李國華:《刑事訴訟中的無罪推定原則評述》,《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9年第3期。

(5) 劉方權、陳曉云編譯:《沉默的代價——米蘭達規則妨礙警察執法效果問題實證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版,第472—478頁。

(6) 程雷:《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實施問題的解釋論分析》,《中國法學》2016年第3期。

(7) 張明楷:《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第1579頁。

(8) 李本燦:《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實行行為的重新界定:非法獲取》,《政治與法律》2014年第7期。

作者簡介:黃婷,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8。

(責任編輯 程 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91毛片网| www.日韩三级|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9999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高清|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亚洲熟女偷拍|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有码在线| 色综合综合网|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美女黄网十八禁免费看|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www亚洲天堂| 国产在线八区| 伊人激情综合|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免费播放毛片|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a视频| a欧美在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毛片免费试看| 伊人色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亚洲视频a| 亚洲视频免|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av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拍爱| 97成人在线视频|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色噜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a网站在线观看| 99一级毛片|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美女国产在线|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91国内在线视频| 日韩午夜伦|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亚洲综合香蕉|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α片|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