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詩性文化與城市文化空間互塑:以“江南三大名樓”為例

2025-04-22 00:00:00鐘晟
社會科學動態 2025年3期

摘要:詩性文化內化于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與審美方式之中,對文化空間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長江流域“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及其與武漢、岳陽、南昌三座文化名城的關系,是詩性文化塑造城市文化空間的典型代表和精華所在。“江南三大名樓”的詩性文化空間內涵,集中表征為山水營城的棲居理想、情景交融的審美意境、宴賞雅集的娛情之所、超越時空的家國情懷。詩性文化對當代城市營造有重要的啟示價值,要彰顯詩性文化的城市地標載體,營造山水人城和諧的詩意城市,涵養人文特質的城市詩性精神,塑造中國氣派的城市文明典范。

關鍵詞:詩性文化;文化空間;人文城市;江南三大名樓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機制創新研究”(23BH15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場景理論的城市創意街區空間生產機制與模式研究”(19YJC760167)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5)03-0117-08

習近平指出,“要將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 (1)。長江是一條流淌著詩與美的大江,長江及其主要支流沿線城市深受長江文化的滋養,詩性文化與城市空間相互交融,繪就了一幅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畫卷,造就了以“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為代表的詩性文化空間符號,對中國山水人文城市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一、詩性文化與城市文化空間

(一)中國人的詩性文化精神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流傳千年的歷代詩歌和由此形成的中華詩性文化,深刻內化于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審美方式之中。從《詩經》《楚辭》開始,我國便有悠久而豐富的詩文化傳統,“詩教”自古以來便貫穿國人教育的始終,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經之途。詩性文化是一種內化于精神深處的一種感性的、情感的、審美的文化,體現著中國人的哲學觀、人生觀和宇宙觀。詩性文化具有中國特色,辜鴻銘1915年用英文出版《中國人的精神》,把中國人的優點概括為“溫良”(gentleness)。他認為,中國人的生活是一種情感的生活,是一種來自人性深處的情感;中國人過著是一種心靈的生活,用同情心和心靈的力量來記事。“中國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的心靈與理智的完美和諧。” (2)

近年來,國內一批學者高度關注對詩性文化的研究。例如劉士林從中西方文化根本性差異出發,指出“中國文化的本體是詩,其精神方式是詩學,其文化基因庫是《詩經》,其精神頂峰是唐詩。一言以蔽之,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他認為,中西方文明的差異從根本上來說是“詩性文化”與“理性文化”的對立。 (3)劉士林基于美學角度闡釋,中國詩性文化兼有“詩化”的理性和“詩化”的感性,相互交融的兩面性呈現中國關系和諧美。 (4)陳炎從藝術產品、文化產品、行為方式、信仰方式、語言特征等方面總結中國詩性文化特征,揭示中國文化的深層次詩性底蘊。 (5)傅才武等指出,“詩性文化是人類詩性智慧的展開,是以詩性智慧為本位的文化形態,是以詩性智慧為認知基礎的歷史實踐”;“中國人的詩性智慧和詩性文化審美范式的確立,為中華民族建立了一個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 (6)狄松倡導在現代工業文明負面影響日益凸顯的態勢下,應重新審讀、借鑒傳統的詩性文化以趨近人與自然的理想境界。 (7)

綜觀國內學者對詩性文化的研究,可發現詩性文化對于確立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揭示中國文化的深層底蘊有重要意義;對于彌補西方文化、工業文化、現代文化所帶來的“工具理性”的強勢沖擊,帶來了更多的詩性智慧、自然哲學和生命理性。同時,目前學術界對于詩性文化的物質載體、空間塑造和當代價值轉化研究依然不足,將詩性文化外化表現為展示中華文化精神和審美內涵的文化空間,應是現階段詩性文化研究的重點。

(二)詩性文化的空間表征

文化具有空間性,空間也具有多重復雜的社會、文化特性。一般認為,文化空間是富含象征、意義、符號、價值、情感、記憶的場所。文化空間不僅有地理性的“文化場所”,還有文化意義的“隱喻性空間”。 (8)哲學內涵的空間表征來源于法國思想家列斐伏爾的“空間三元辯證法”,即空間實踐—空間的表征—表征的空間,空間表征指的是精神性想象空間的生產,是由人們構想出來的抽象空間。 (9)從這個意義上說,詩性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中體現的,詩性文化可以外化表征成為展現詩意的空間,即詩性文化空間。

所謂詩性文化空間,是指一種以物理空間形態為表象,具有詩的隱喻,展現詩的美學意境,引發人的精神、文化和情感交流的場所和環境。詩性文化的空間表征具有有形的物理空間特性,更具有無形的精神空間特性。有形的物理空間體現在展現詩歌意境的空間裝置特征,是語言之美、情感之美、音韻之美和畫面之美的統一,例如北宋文豪蘇軾品讀王維的詩畫點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無形的精神空間則體現在詩歌內涵所引發的超越時空的情感共鳴和精神交流,如唐代詩人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具有精神空間的永恒性和無限性。

詩性文化空間的有形與無形,即形與意是融合的,是空間與情感的交織、物與我的交融與兩忘,也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所展現的“情景交融”之美。從“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到“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再到“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赤壁賦》),有形與無形,空間與精神,物與我,已經高度融合統一。詩性文化空間中的“情景交融”,正如當代美學大師宗白華所總結:“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因而涌現了一個獨特的宇宙” (10)。同時也應該看到,詩性文化的空間載體——詩意空間的塑造,其難度遠高于一般的物理空間建設,是一種高度抽象、具有極強的美感、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的空間營造,既需要對詩性文化的深度理解,也需要在空間塑造上具有高超的藝術表達能力。

(三)詩性文化塑造城市文化空間的價值

詩性文化是城市文化空間的深層內涵,并外化于城市山水詩意的文化景觀和空間營造之中。城市文化空間是城市空間架構的高級表現形式,是人類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交互作用的表達方式。文化空間在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城市文化空間是基于城市記憶之上,由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和現代生活場景組成的物理空間及其象征符號系統集合而構成的特定文化場域。 (11)

中國古人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城市建筑與自然山水和歷史人文的融合,將文化與詩意植入于城市景觀空間之中,形塑了富有詩意的城市文化空間,是為詩性文化的城市空間之表征。例如,南宋時期形成的杭州“西湖十景” (12),對后世的城市山水人文景觀營造產生了深刻影響,并逐漸成為一種中國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審美特征,既是中國人的生活家園,也是精神家園。徐寶余論述了兩宋詞對杭州詩性文化形象的構建,他指出:自然山水在杭州城中已然人文化、詩性化,形成了杭州城市生活的藝術化與杭州城市意象的美學化。(13)在詩性文化塑造城市文化空間的實踐應用方面,傅才武等以武漢黃鶴樓深厚的詩意文化底蘊為基礎,提出充分運用詩詞文化資源,打造“詩夢小道”的建設路徑。 (14)因而,詩性文化并不僅僅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文化,其對實體性的城市文化空間營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值得指出的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功能主義”占據主導地位,許多城市陷入了“千城一面”的同質化困境。這種同質化困境對城市發展造成的一大問題是審美空間的嚴重缺失,導致城市變成了一座靈魂無處安放的“現代主義空殼”。城市文化空間的建設,不僅僅是對物理空間和文化設施的建設,更是要進一步深度思考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對話、人與文化記憶的對話以及人與心靈的對話,這是一個具有時代價值的“現代性”之問。

在我國城市建設由“增量時代”過渡到“存量時代”,由外延式擴張轉入內涵式發展,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轉型的重要時期 (15),城市的文化內涵、美學價值和空間品質顯得愈發重要,有必要由文化空間建設向詩意的文化審美空間進一步升級。因而,深度挖掘并培育城市的詩性文化,通過詩性人文糾正過度的“工具理性”,從以詩性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中汲取營養,涵養和塑造有中國氣派的城市文化空間尤為必要且正當其時。

二、“江南三大名樓”詩性文化空間的形成

(一)山、水、人、城協調的長江流域城市空間形態

長江是經濟的通道,更是文化的血脈,也是一條流淌著詩與美的大江。考察長江流域的城市發展史,無不與長江及其支流的航運、商貿、軍事、政治、文化等價值緊密相關。長江流域所形成的城市空間形態,與北方中原地區城市的“政治—倫理”型結構有很大區別,其核心是一種“經濟—審美”結構 (16),具有典型的南方城市特點,是浸潤著長江文化的城市空間格局。

山水與城市融合,經濟和文化并重的山水人城協調,是長江流域的城市空間形態的最顯著特征。這首先體現為以水為核心載體的山水地理結構,所構建的是一種城市與自然山水相協調的城市空間。長江流域的城市多是臨水筑城,充分利用河流天然形成的航運價值和軍事防御價值,進而塑造出山水和諧的景觀價值和審美價值。例如江西贛州位于贛江兩條重要支流章江和貢江的合江之處,依此筑城扼守贛江上游航道,依托河流天塹構筑防御和防洪堡壘,在滿足以上政治、經濟、軍事、防洪等功能價值之后,又構筑了八境臺、郁孤臺等景觀樓閣建筑,形成了“贛州八景”,留下了蘇東坡、辛棄疾等著名詩人的詩作,將物理景觀空間提升到了詩性文化空間層面。

其次是以河流航道為依托的商貿經濟結構,形成的以商貿市鎮沿江河延展為特征的城市空間。隨著古代社會商品貿易的不斷發展,長江的航運和經濟價值逐漸成為城市發展最為重要的功能價值。例如明代中期后興起的漢口鎮,在早期沿漢江發展時就形成了數條與漢江平行的商貿長街,漢正街即為其中之一。1861年漢口正式開埠之后,隨著五國租界的設立和長江輪船的興起,漢口轉而沿長江發展,形成了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大城市。

最后是以山水與城市融合形成的文化審美結構。伴隨經濟繁榮而來的是文化的興盛,文化發展到最高層面則是對于審美和哲學價值理念的追求。長江流域的城市依托城市形態依托山水地勢,興建了一批以文化審美價值為主導的景觀建筑,以樓、閣、亭、臺等為代表,如成都的合江亭、望江樓;貴陽的甲秀樓;武漢的黃鶴樓、晴川閣;南京的閱江樓、鳳凰臺等,不勝枚舉,加之歷代詩人墨客的反復吟詠,為長江流域的城市增添了豐富的詩性文化內涵。

(二)“江南三大名樓”是展現詩性文化空間的典型代表

在長江流域不可勝數的歷代樓閣建筑中,以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為代表的“江南三大名樓”,是長江文化、山水文化、詩性文化體現在長江城市景觀建筑和文化空間中的典型代表,集中展現了長江文化的詩性審美精華。黃鶴樓始建于公元223年,原址位于長江干流武昌段南岸黃鵠磯,經歷代屢毀屢建,今黃鶴樓重修于1985年,位于武昌蛇山之上,俯瞰長江。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歷代屢加重修,今岳陽樓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是岳陽古城西門之上的古城樓,下臨洞庭,前望君山,北倚長江。滕王閣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經多次興廢和重建,今日的滕王閣為1989年重建,坐落于南昌西北、贛江東岸。在“江南三大名樓”的基礎上,還多有“江南四大名樓”或“四大名樓”之說,但都離不開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三座名樓。

“江南三大名樓”說法的形成,皆是典型的“樓以文名,流傳千古”,是中國詩性文化的集中體現。黃鶴樓建樓之初是軍事用途。自唐宋以來歷代著名詩人在此吟詠,留下多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詩,例如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使黃鶴樓成為享譽古今的“天下江山第一樓”。岳陽樓建樓之初也是軍事用途。自唐宋以來,“遷客騷人,多會于此”,例如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尤其是范仲淹《岳陽樓記》后令岳陽樓名聞天下,他留下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抒發了先憂后樂、憂國憂民的家國天下情懷。滕王閣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重修后,王勃在此寫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滕王閣序》)而名聞天下,成為江西省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圖騰。

清代詩人尚镕《憶滕王閣》詩云:“天下好山水,必有樓臺收。山水與樓臺,又須文字留”“黃鶴盤鄂渚,岳陽據巴丘,吾鄉滕王閣,鼎足成千秋”。 (17)可見,當時的“江南三大名樓”早已名揚四海,是武漢、岳陽和南昌獨具特色的文化標識和符號,“樓以文名”也早已成為中國詩性文化的典型體現,其深厚的詩性文化魅力是塑造城市文化空間和詩性文化精神的文化源泉。“江南三大名樓”的詩性文化主要體現在其詩文意象及其空間表征,與其所依托的城市山水人城空間結構有著十分緊密的相互作用關系。

三、“江南三大名樓”詩性文化的空間內涵

詩性文化與空間感知緊密相關。“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詩人通過詩詞創作將登樓觀景活動、歷史故事、個人經歷相結合,賦予原本的物理空間以詩性內涵。“江南三大名樓”所蘊含的詩性文化及其對武漢、岳陽、南昌三座城市文化空間的塑造,包括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兩個層面。這在中國城市文化空間審美的發展過程中極具代表性,深刻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詩性文化內涵,以及這種詩性文化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審美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

(一)山水營城的棲居理想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山水營城”的文化傳統。尤其是在水系發達、河湖縱橫的長江流域,古代城市選址充分結合山川地脈形勢,為山水詩意空間的營造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礎。名樓名閣一般是出于風水、游賞、景觀等目的而建造,往往位于山水景觀的“點穴”和“點睛”之處,樓閣與山水形成了很好的“對景”關系。在文人墨客的游賞過程中,通過詩人的文學想象和意境營造,塑造出了一處處飽含詩意、天人合一的山水人城空間。因此,詩性文化成為了中國城市美學的內在特質,詩詞資源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文學載體。詩人置身于自然與人文空間下的描寫,與城市保持良好的生態聯系,凸顯其城市面貌與特征。 (18)“江南三大名樓”的詩文意象與其所依托的山水人城空間結構有著很強的同構性,映襯出古人山水人文、統一全局的審美觀念與考究,對于現代城市景觀規劃和城市文化空間塑造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為何“江南三大名樓”集中出現在長江中游?主要與長江中游地區河流湖泊密布、山岳丘陵縱橫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由“自然—社會—經濟”形成的復合文化生態系統緊密相關。 (19)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的選址集中體現了長江中游地區河湖縱橫的自然地理景觀特點,依山傍水居高而立,匯山水樓閣亭之景,凝天地雄偉壯闊之勢,實為風水寶地建筑,吸引文人墨客登高作詩,是山水人文空間格局之典范,具有重要的“點景”和“觀景”功能,體現“瞻千山遠,攬勝景盡”空間布局上的景觀意識。“江南三大名樓”占據顯要的山川地理形勢,體現其關鍵勝跡保護傳承之核心價值,方以凝“一地之靈奇”,固“一方神秀”,實現古跡傳承與大尺度區域格局提振的多維目標 (20),確立以地標統籌城市整體文化脈絡空間布局與結構。這呼應了李澤厚所述的“美的理想”:這種異常廣闊的整體性的“可游、可居”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國山水畫想追求表現的美的理想。 (21)

(二)情景交融的審美意境

在山水人城相融合的景觀格局之中,詩人登樓遠眺,滿目皆景,不禁觸景生情,現實的景觀空間和詩人的想象空間一起構成了一道虛實結合、超越時空、情感升華、情景交融的藝術空間。詩文彰顯藝術審美、人文與自然和諧之美感,即“美”的文化底蘊。“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自然山水、人文勝跡經過詩人的想象與贊頌,轉化成蘊含豐富情感內涵的詩意文本;詩意文本所體現的詩文意象又賦予了文化空間更加深厚的精神文化內涵和美學意義。這種依托自然和人文景物的詩性審美,體現了以詩文為代表的中國藝術的基本美學準則和特色:“由有限(畫面)中出無限(詩情)”。 (22)

“江南三大名樓”的歷代吟詠詩詞多為詩人登高賞景、游玩山水、飲酒宴樂、懷才不遇、觸景生情時所作,詩詞意象折射出詩人善于捕捉意象、構圖美學、作文抒情等藝術審美氣質,表現詩人喜好游玩山水、登高望遠、宴樂賞舞、吟詩作賦等活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表達了贊美山水、懷才不遇、追思鄉土、憂國憂民、豪情壯志等情感體驗。王勃的“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成為千古絕唱,巧妙捕捉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四種詩文意象,意象視野開闊,色彩明暗對比,刻畫出一幅滕王閣孤鶩霞影之美麗畫卷。經典詩文的傳播能散發出人生哲理的魅力,引人共鳴共情,吸引更多人慕名前往游之,登樓攬勝、作詩抒懷,進一步豐富其詩性文化內涵。

(三)宴賞雅集的娛情之所

中國古代文人有“雅集”的傳統,通過聚會吟詠的形式留下了諸多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王羲之《蘭亭集序》記載了一次重要的文人交流創作活動,“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樓閣亭臺等景觀建筑和優美的自然山水景觀則為文人雅集聚會營造了優美的環境和優雅的場所。“江南三大名樓”所處的形勝之景觀和歷代人文積淀,為古代文人提供了絕佳的觀光攬勝、接待賓朋的空間。在宴賞娛樂的過程中,興之所至,詩興大發,詩人們創作出諸多名篇佳作,又塑造成為了一種詩性文化的重要表現和詩性文化空間的內涵表征。

黃鶴樓、岳陽樓的修建原本始于軍事功能,與城市的城防體系是融為一體的,自唐宋開始,樓的文化功能、景觀功能、審美功能和旅游功能便與其軍事功能相剝離,成為了官方和文人的接待游樂場所。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留下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千古絕唱。李白與好友夏十二登岳陽樓飲酒賞月時,留下了“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的名句。白居易詩云:“江邊黃鶴古時樓,勞置華筵待我游”,直接點題了盧侍御、崔評事為白居易在黃鶴樓設宴,宴后一同觀景吟詩的文化交游情景。

唐初滕王李元嬰喜好歌舞宴樂,他任江南洪州都督時興建滕王閣的主要目的就是歌舞娛樂。后新任都督閻公重修滕王閣,宴請賓客,于是成就了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寫下了“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名句,是滕王閣宴賞雅集文化的集中表現。明代滕王閣還增加了戲曲演出的空間功能,戲劇家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其名劇《牡丹亭》,留下《滕王閣看演〈牡丹亭〉二絕》,以及“韻若笙簫氣若絲,牡丹魂夢去來世”的詩句。名樓上演名劇,成為中國文壇之佳話。

(四)超越時空的家國情懷

儒家“天下主義”觀念賦予了中國古代文人深厚的家國情懷。許紀霖認為:“家國對于中國人來說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動的現實權威性,乃是因為它是天下價值的人間體現” (23)。 “江南三大名樓”及其景觀所構筑的詩意文化空間,不僅是個體的文化物理空間和景觀空間,更加體現在其所觸發的超越時空的時空想象,寄托了中華民族所共情的家國情懷。例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所寫:“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遷客騷人登樓吟詠,他們眼前所面對的山川景象、歷史陳跡與個人遭遇相碰撞,將個人之小我升華為家國之大我,激發出詩人將有限的個體與無限的歷史時間、空間相融合的深刻共鳴,進而塑造出超越時空的家國情懷,是“江南三大名樓”所承載的詩性文化空間最為深刻的內涵表征。

歷代登臨“江南三大名樓”的詩人,無不發出撫今追昔的感慨。王勃慨嘆自身“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之郁悶,但依然“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杜甫時逢安史之亂的顛沛途中登岳陽樓,道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心憂家國之襟懷。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之時并沒有到過岳陽樓,而是憑籍著融入歷史時空想象的詩人情懷,在岳陽樓觀巴陵勝狀,“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八百里浩渺洞庭,聯想到的是或處于廟堂之高,或處于江湖之遠的“先憂后樂”家國天下情懷。從自然景觀聯想到歷史人生,這種家國天下的情懷成為了岳陽樓的詩性文化精神內核之所在,代表著岳陽樓完成了從洞庭湖地域標志向中華文化標志嬗變。這既是岳陽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符號。(24)

四、詩性文化對當代城市文化空間營造的幾點啟示

審美與藝術是城市文明的最高本質。(25)歷代詩文名句所蘊含的詩性文化,通過物態化、符號化的表征外化于城市文化空間及標志性景觀建筑之中,是城市文化的精神內核所在。“千城一面”現象本質上是城市欠缺倫理、藝術、審美等人文精神的結果,導致在城市文化和審美上的趨同化。隨著城鎮化的高速發展,現代工具理性對傳統人文精神的侵蝕,當代城市更加有必要挖掘和培育詩性文化,涵養詩性文化品格,提升文化空間品質,實現城市精神文明的超越。詩性文化作為珍貴的古典人文精神資源,對于當代城市精神文化內涵的培育和文化空間的塑造,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與借鑒意義。

(一)彰顯詩性文化的城市地標載體

城市的文化地標,既是城市最重要的空間標識,更體現出城市的精神高度。在當代城市文化空間的營造中,要注重突出體現詩性文化的城市地標載體打造,將詩性文化的深厚內涵、審美理念等與城市空間標識深度融合。“江南三大名樓”所體現的詩性文化內涵,對武漢、岳陽、南昌的城市文化肌理和空間格局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江南三大名樓”是以上這三座城市的空間地標和精神豐碑,也是其在山水人城空間格局中的畫龍點睛之處。

舉例而言,在武漢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城市核心區的過程中,尤其要突出以黃鶴樓為代表的長江山水詩性文化空間的營造。黃鶴樓在長江的山水形勝格局,正好位于江漢朝宗、龜蛇鎖江、三鎮鼎立之處,中唐時人閻伯瑾所撰《黃鶴樓記》“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詹翼館,四闥霞敞,從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26),認為這里是整個長江中下游形勝最佳之處。梅莉認為,黃鶴樓以其高大的形體氣勢勾勒出城市的輪廓線,在長江之濱發揮著重要的“點景”和“觀景”作用,其道教傳說、文人墨客、遷客騷人的文化活動存在更密切關系,成為武漢的城市地標。(27) 2017年以來,武漢開始規劃優化長江主軸的戰略構想,重點啟動“長江文明之心”建設,致力于打造世界級歷史人文集聚展示區。屹立于長江之濱的黃鶴樓是武漢建設“長江文明之心”的重要節點,黃鶴樓詩性文化中所體現的長江文化傳承是武漢“傳承長江文明”的重要內涵。(28)在武漢打造長江文明樞紐城市的過程中,圍繞長江文明之心,以南北走向長江主軸、東西走向山水人文綠軸為主體,凸顯“一心兩軸”景觀格局,構筑武漢歷史、人文、生態骨架,黃鶴樓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節點和文化標志之一。

(二)營造山水人城和諧的詩意城市

長江流域的山水自然環境和長江所蘊含的山水詩性文化內涵為建設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詩意山水城市提供了良好的自然人文環境。“山水城市”理念最早是由錢學森先生提出的,可理解為“具有山水物質空間形態環境和精神內涵的理想城市” (29)。著名建筑學家吳良鏞院士則補充道:“提出山水城市,還在于它的特殊的文化意義,即中國山水文化、山水美學的意義” (30)。長江流域有著深厚的山水文化底蘊,在當代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既要注重山水自然生態融入城市之中,更要注重山水文化所蘊含的詩性文化審美精神與城市文化空間的深度融合,營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詩意人居環境。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所體現的詩性文化及其對武漢、岳陽、南昌三座城市空間格局和城市肌理塑造的重要價值,是長江流域詩意山水城市營建的集中代表。

詩意山水城市的空間載體是蘊含詩意的文化空間。營造詩性文化空間,要深入挖掘歷代詩文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詩意想象,通過空間重構的形式創造性再現詩人筆下之意。例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展現了很強的唯美畫面感和想象空間,但是如何在現代都市空間中進行展現?南昌充分利用其跨贛江發展的城市空間戰略,在滕王閣對岸利用贛江江灘濕地打造秋水廣場,并以此為基點與贛江垂直形成了一條城市新區的中軸線。由此,南昌形成了一江兩岸的城市格局,將滕王閣、襟江帶湖、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的文化意象融入城市空間之中,遙望西山梅嶺,響窮彭蠡之濱,將王勃的詩意與南昌城市發展相融合,描畫出一片充滿詩意想象的詩性文化空間,為南昌建設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詩意山水城市奠定文化和空間基礎。

因此,在當代城市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深挖城市的詩性文化底蘊,深入探究并傳承城市的山水地脈和歷史文脈,將詩文意象的詩性審美文化元素、山水自然景觀和城市空間肌理充分融合,發起體現中華詩性美學的城市文化空間主題策劃,塑造自然、人文與城市建設相得益彰的城市文化空間體系,營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詩意山水城市。

(三)涵養人文特質的城市詩性精神

單霽翔指出,“城市的深層內涵是它的精神特質”(31),城市文化空間塑造的深層內涵是對城市文化精神特質的凝練與弘揚。人是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承者,古跡之所以聞名千古,歸因于千古絕唱的雄偉著作,究其根本,是其所蘊含的思想精神產生共鳴。城市精神是一種深層次的社會意識,也是城市的靈魂所在,是由千千萬萬人的個體所匯聚的精神共同體。城市精神特質既體現在城市歷史文化積淀而成的文化空間中,更體現在一座城市在長時期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凝聚形成的由內向外所散發出來的精神氣質、精神力量和文化共識。城市的詩性精神則是城市精神氣質中最具有人文主義、浪漫主義和美學特征的一種氣質,對于塑造當代城市的人文內涵,建設以人為本的人文城市意義重大。

當代城市發展要注重涵養詩性文化內涵,弘揚詩性文化精神。圍繞“江南三大名樓”所傳誦千古的詩文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為當代城市發展提供了豐富詩性文化素材。一方面,要從城市文化空間的再塑造入手,深入挖掘與城市有關的名人故事與名篇佳作,傳承創新詩性文化中所蘊含的人文理念和美學精神;通過原址保護、文化線路串聯與景觀建筑再現等方式,結合現代科技和表現手段,創造升華文化意境;舉辦文化體驗活動,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弘揚先賢精神,實現城市景觀的人、情、景交融,彰顯詩性人文風尚,打造城市精神人文符號。

另一方面,要將城市的詩性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精神的打造與弘揚過程中,滕王閣所凝練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名句已經成為了南昌的精神圖騰。黃鶴樓所塑造的“白云黃鶴”“江城”等意象,也已內化成為了武漢的文化標識。岳陽的詩性精神來源于岳陽樓,是岳陽的城市文化符號和精神標識。“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是明代魏允貞的名聯,也作為岳陽的形象口號沿用至今。岳陽樓、洞庭湖是岳陽詩性文化的物質表征,心憂家國天下是岳陽詩性精神的內核。岳陽樓所承載的“先憂后樂”的精神則不僅是岳陽文化、湖湘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所共同秉持的文化價值。

(四)塑造中國氣派的城市文明典范

縱覽全球城市文明的變遷歷程,城市是文明的象征,城市與文明相共生。(32)當前,人類文明正面臨著氣候變化、資源枯竭、文明沖突、社會危機等多重挑戰;城市文明也面臨著功能化、資本化、功利化等問題。正如城市歷史學家芒福德所指出,當今城市在文化與精神生態上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可稱為“羅馬化”,即“在物質建設上的最高成就以及社會人文中的最壞狀況”。(33)因而,在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都取得了重要進展的現代社會,我們需要怎樣的城市文明?怎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返本溯源,從詩性文化中或許能夠找到療愈現代“城市病”的良方。

城市中詩性文化所彰顯的是藝術與審美,是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是精神世界的愉悅之美,是道德境界的高尚之美,其對應的是城市的“禮”與“樂”,最終塑造的是城市的“善”與“美”。正如劉士林所指出,“一個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體是‘城市的善’與‘城市的美’,前者用來生產秩序、規范行為,后者用來調節情感,旨在使人獲得快樂與自由” (34)。因而,由詩性文化所營造出來的城市文化空間,不僅對于塑造詩意山水人城,培育城市的人文精神有重要價值,也是以人為本,返本溯源,建設“城市文明典范”的重要導向。

探索城市文明典范,營造詩性文化空間,可以從“江南三大名樓”詩性文化中獲得啟示。一是城市的“善”,建設富含人文底蘊的城市,將城市發展用“禮樂”秩序加以涵化。“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人用“禮樂”秩序來營造城市的產物,其所蘊含的詩性文化富有“禮樂”之精神,因而其精神價值的發揚應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理念。二是城市的“美”,通過“都市美學”理念來指導城市文化空間建設,營造蘊含詩意審美的空間。“江南三大名樓”詩性文化體現的都是“美”的文化底蘊,包括了自然生態、身心自由和精神境界之美,這也是當代城市文化空間審美的三個重要導向。三是將城市的“善”與“美”相融合,也即城市與人的深度融合,實現“禮樂”秩序的城市空間與個體精神愉悅自由的人的空間相協調,是以“江南三大名樓”為代表的中國古典詩性文化所蘊含的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深層啟示。

總而言之,“江南三大名樓”的詩性文化是千余年來中國城市發展人文主義內涵的一個縮影,是深刻浸潤中華傳統宇宙哲學觀、審美理念與生活方式打造出來的城市文化空間的典范,直到今天依然是武漢、岳陽、南昌三座長江流域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標識與精神圖騰,同時對于探索有中國氣派美學精神的城市文化空間營造和城市文明典范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注釋:

(1) 《習近平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國政府網2020年11月15日。

(2)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李靜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6—28頁。

(3) 劉士林:《中國詩學精神》,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2頁。

(4) 劉士林:《“詩化的感性”與“詩化的理性”——中國審美精神的詩性文化闡釋》,《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5) 陳炎:《中國“詩性文化”的五大特征》,《理論學刊》2000年第6期。

(6) 傅才武、錢珊:《中西比較下的國民文化結構:審美范式差異及其內在機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1期。

(7) 狄松:《中國人與自然詩性文化的現代觀照》,《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8期。

(8) 劉朝輝:《中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比較研究: 基于文化空間的分析視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9) 張子凱:《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述評》,《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10)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頁。

(11) 傅才武:《文化空間營造:突破城市主題文化與多元文化生態環境的“悖論”》,《山東社會科學》2021年第2期。

(12) 十景大約得名于南宋理宗時期,最初稱“湖山十景”,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載:“近者畫家稱湖山四時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蘇堤春曉、曲院荷風、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兩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13) 徐寶余:《論兩宋詞對杭州詩性文化形象的建構》,《浙江學刊》2006年第5期。

(14) 傅才武、申念衢:《詩詞文化資源在城市文化建構中的價值開發研究——以打造武漢“詩夢小道”為例》,《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15) 單霽翔:《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發展路徑辨析》,《文藝研究》2007年第3期。

(16) 劉士林、姜薇:《長江文明視域下江南城市發展與文化傳承》,《江西社會科學》2022年第4期。

(17) 王巧林、肖朝晶編:《江南名勝滕王閣》,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頁。

(18) 楊劍龍:《論城市化進程與城市詩歌創作》,《甘肅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

(19) 鐘晟、歐陽婷:《文化共同體視域下推進長江中游文化交流合作研究》,《學習與實踐》2022年第3期。

(20) 李欣鵬、王樹聲、李小龍等:《開古跡雄地理:傳承與提振并舉的區域山水人文格局營造理念》,《城市規劃》2021年第5期。

(21)(22) 李澤厚:《美的歷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第176、182頁。

(23) 許紀霖:《家國天下:現代中國的個人、國家與世界認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頁。

(24) 梅莉、宋相陽:《從傳說中的閱軍樓到中國文化地標——岳陽樓聲名之傳播》,《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25) 劉士林:《建構江南城市研究的詩性人文學術譜系》,《學術月刊》2008年第8期。

(26) 馮天瑜主編:《黃鶴樓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346頁。

(27) 梅莉:《軍事哨樓 游宴場所 城市地標——黃鶴樓歷史文化意蘊探尋》,《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

(28) 鐘晟、李俊辰:《文化軟實力視域下武漢長江文明主題文化戰略建構》,《文化軟實力研究》2022年第2期。

(29) 吳人韋、付喜娥:《“山水城市”的淵源及意義探究》,《中國園林》2009年第6期。

(30) 吳良鏞:《關于山水城市》,《城市發展研究》2001年第2期。

(31) 單霽翔:《關于“城市”、“文化”與“城市文化”的思考》,《文藝研究》2007年第5期。

(32) 陳忠:《城市社會:文明多樣性與命運共同體》,《中國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

(33) [美]劉易斯·芒福德:《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宋俊嶺、倪文彥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頁。

(34) 劉士林:《城市中的禮與樂》,《光明日報》2006年5月23日。

作者簡介:鐘晟,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湖北武漢,430072。

(責任編輯 陳 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亚洲天堂| 亚洲黄色成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不卡网|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a级在线| 熟女日韩精品2区|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a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91亚洲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国产精品污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美女免费黄网站| 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护士|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日本三区视频|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日韩国产 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天天色综合4|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青榴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丝袜|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国产96在线 |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国产精品视频久|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a级毛片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