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闊國際視野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文化教育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融入具有深遠的意義,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應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作用,不斷探索和實踐更加有效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 傳統文化教育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3.005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嚴峻挑戰。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哲學、美學等傳統文化元素,是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研究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民族認同感,還能夠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這一研究也將為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與靈魂,其蘊含著民族的智慧、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但是,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西方文化的沖擊,很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逐漸喪失了興趣。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語文課堂中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學生更好地認識并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具有輝煌的文化傳統,其中包括經典詩詞、古代文學作品、文化節日等。通過對這些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加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傳承與發揚。通過融合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通過閱讀經典文本,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欣賞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趣味。傳統文化蘊含著道德準則與生活智慧,還能夠使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行為規范。如何將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進行有效融合,是當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傳統文化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歷史發展不斷演變、更新的。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社會,廣大學子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文化對生活的重要意義。比如,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可以與當代社會相結合,讓學生去思考,詩中所傳達的情感、價值觀念,有沒有影響到自身的生活,進而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原則
(一)生活化
古詩詞的選材、立意常常是根據作家的生活經歷而定的。根據古詩詞的這個特性,教師要立足于真實的生活進行古詩詞教學,讓學生從生活的視角去剖析古詩詞的文化價值,體會到古詩詞的教育意義。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力求把古詩詞課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生活中感知古詩的意境,從而增強對古詩的鑒賞能力,實現傳承文化、理解詩歌的教學目的。
(二)情感化
古詩詞是古代詩人抒發情感的載體,情感是他們詩歌的靈魂。在古詩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知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古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內涵。教師應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家庭背景,以及古詩詞中所體現的社會環境和風土人情,從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感情,使學生與詩人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對古詩的人文價值形成一種認同,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豪感。
(三)多面化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需要教師從不同的角度來指導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含義與意義,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詩詞的文化精髓,從而增強其鑒賞能力,提升其文化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文化背景、詞義、藝術表達等多個角度對古詩文化進行闡釋,更好地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詩的文化藝術。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營造文化氛圍,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古詩詞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能夠使學生與古詩產生情感共鳴。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既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又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將來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為此,教師應主動改變古典詩詞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
(二)優化課堂氛圍,強化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傳統文化的滲透有其獨特的優越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將語言文字與人文精神相結合,而非死板地重復傳統文化的定義,讓傳統文化的融合變得更加順暢、自然。所以,教師要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角度感受傳統文化的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評價名人書籍相關的影像資料,或在教授古典詩歌時介紹其后的復雜故事。
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以引導學生聚焦壯麗的描寫,使學生真切體會到詩的獨特魅力。首先,由教師朗讀課文,糾正學生的發音。在朗讀詩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文本語句的朗朗上口,而且能體會到作者對文字的處理技巧。其次,引入這篇文本的典故,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價值形成更深的認識。然后,針對“赤壁之戰真正發生地”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搜集課外資料,激發學生全面閱讀《三國演義》的熱情。基于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在這個時候進行文學與語言教學,既可以帶給學生美好的體驗,也可以在學生的心里種下懷疑的種子,使學生主動與傳統文化接觸,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努力探求真理。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再現傳統文化場景
古詩詞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不能僅靠教師講解,而應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以展示。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古詩詞教學的要求。為此,教師們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傳統文化以視覺、聽覺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與感知。
例如,在學習《琵琶行》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琵琶演奏場景,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琵琶演奏過程。通過對音樂節奏的再現,可以產生一種哀婉的氣氛和蕩氣回腸的真切體驗。結合有關食品資料,再現古代琵琶演奏者彈奏琵琶時的情景,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琵琶聲的震撼。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分析這首詩的內涵,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與古詩詞有關的內容,例如,名人傳記、歷史故事、民俗文化等。
(四)通過合作探究,豐富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們往往用“一言堂”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既不利于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又不利于對古詩詞的進一步研究。為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方式,例如合作探究、分組討論等,來豐富古詩詞教學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在課堂上討論,并從中挑選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該讓學生有足夠的表達自由,讓學生可以與教師溝通、互動。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同學們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在小組討論之后,教師也可以將同學們的小組活動成果進行展示,讓同學們互相學習,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通過學生自主賞析,實現傳統文化自我內化
要將教師講解的方法轉化為學生的實際能力,還需要學生的自我實踐和鍛煉。對于高中古詩詞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自主賞析。對學生而言,“學然后不足”。通過自主賞析,學生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里,到底是文字有障礙讀不懂原詩,還是概括能力不足提煉不出主要思想,抑或是對詩人感情把握不足。這些都是詩詞賞析中常遇到的問題。如果明白了自己的薄弱點在哪里,學生就會在那里下功夫,補救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醫生看病需對癥下藥,古詩詞教學也需要對癥下藥。許多學生家里都有電腦,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什么問題,他們都會通過查閱資料自己解決。只要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自己動手自己解決問題。這就會實現“教是為了不教”這個最終目標。通過學生自己尋找書籍、查閱資料,最后達成目標,學生會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自我內化。
(六)評價機制優化:建立全面評價體系
1.知識與能力并重的評價標準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實施知識與能力并重的評價標準,是確保傳統文化教育有效融入的關鍵。這一標準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基本知識,如作者生平、創作背景、詩詞大意等,更強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如詩詞鑒賞、文化理解、情感共鳴等。此外,引用名人名言也能為這一評價標準增添深度。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教是為了不教。”在古詩詞教學中,知識與能力并重的評價標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育理念。它鼓勵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從而在掌握古詩詞知識的同時,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學生將能夠形成獨特的文化視角和審美趣味,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2.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是確保傳統文化教育有效融入的關鍵環節。過程性評價側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進步,而終結性評價則關注學習成果的最終展現。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全面而深入的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小組討論、作業反饋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師可以評估學生對古詩詞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掌握程度,如詩詞中的節日習俗、歷史典故等。這種持續的過程性評價,不僅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與不足,還能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傳統文化的內化。
終結性評價則通常通過考試、項目展示等方式進行。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創作一首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詩詞,或者是寫一份對某一古詩詞進行深入賞析的報告。通過這些形式,教師可以全面評估學生對古詩詞及傳統文化的掌握情況,包括他們的知識廣度、思維深度以及創新能力。
為了更科學地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教師可以采用“成長檔案袋”的評價方式。成長檔案袋記錄了學生從學習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包括他們的課堂表現、作業成果、項目展示等。在評價時,教師可以綜合檔案袋中的各項內容,給予學生一個全面而客觀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重視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習慣。
3.學生自評與互評促進反思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學生自評與互評作為一種促進反思的有效手段,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及傳統文化的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自我能力。通過引入學生自評環節,學生可以對照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客觀評估,這一過程有助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互評環節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在互評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閱讀同伴的作品,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并給出具體的改進建議。這種互動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同理心。例如,在一次古詩詞創作比賽中,學生們相互評價對方的作品,從詩歌的韻律、意象、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通過互評,學生們不僅發現了自己創作中的不足,還從同伴的作品中汲取了靈感和營養。
此外,為了確保學生自評與互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采用一些分析模型或評價工具來輔助這一過程。例如,可以借鑒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將古詩詞學習的目標細化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層次,并據此設計相應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量化表。這樣不僅可以使評價更加具體、可操作,還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顯著增強了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古詩詞教學,實際上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充分利用這一“文化寶庫”的作用,使其能夠成功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未來,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應繼續深化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新路徑、新方法、新措施,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陸琴《融合傳統文化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索》,《語文世界》2024年第26期。
[2] 張雨田《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年第16期。
[3] 吳旸《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探究》,《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12期。
[4] 羅晶晶《融合傳統文化元素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討》,《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12期。
[5] 徐寧《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漢字文化》2023年第20期。
[6] 趙忠濤《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10期。
[7] 孫曉蓓《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年第10期。
[8] 周淑樂《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課外語文》202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