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的影響逐漸增強。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文化的內涵價值和文學素養,建立數學知識和文化元素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審美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對學生優良品格的塑造和數學思維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數學教學內容和活動,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成就感,樹立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小學數學 融合 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3.01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其中的詩詞歌賦、文學作品、書法、歷史故事等承載著優秀的思想和精神文化。因此,將數學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對學生的思維觀念和行為具有重要影響。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數學內容和方式,有效呈現數學知識,在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增強學生對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教師作為教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和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傳統文化和數學之間的聯系,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和體系。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現狀分析
基于新《課標》的要求,數學學科不僅是教學發展的重點,還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對數學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傳統的教育觀念忽視學生的地位,課堂上的管理和教學資源不完善以及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導致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相對獨立化。在此基礎上,小學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重要價值逐漸突出,教師應重視數學文化的融合,通過深挖數學教材中的相關素材,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和思想內涵,并創新單一的教學形式,以教學環節和內容制定數學文化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和原理,減輕學生的認知負擔。教師通過積極探索小學課堂的教學形式,在深挖數學教材和教學資源的同時,提高自身對數學文化的認知能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活動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實現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全面綜合發展的教學目標。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重要價值
1.有助于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傳統文化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和內涵,能夠引起學生探索和學習。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夠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并借助豐富的教學形式,串聯數學知識和文化元素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教學中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是歷代文化的結晶以及對美的追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深挖教材中的數學史,并在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分析數學文化中的美學元素,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和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數學素養。
3.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學教學中能夠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其組織和引導作用,深挖文化的資源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需求,結合優秀的傳統文化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借助傳統文化,能夠豐富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并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驅動力,發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4.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優良品格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格,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將數學知識和案例結合傳統美德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思維,并在教學過程中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和樂趣,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
5.有助于學生形成數學的思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結晶。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以及古代數學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其文化自信心,從而掌握數學知識和概念。教師介紹數學文化和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數學與文化結合的思維和理念,在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路徑
1.更新教學理念,強化相互融合意識
教師作為教學實踐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加強自身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并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根據新《課標》理念和要求,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傳統文化教育與數學的結合。教師通過把握課程理念,創新設計數學教學模式和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理解數學文化內涵和價值,以此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以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的課程內容為例,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十萬、百萬、千萬”等計量單位,掌握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教師可以借此引入算盤這一計算工具,以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創新教學的方式,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資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學習和探索,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深挖數學教材,感悟傳統文化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教師應充分發掘和利用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的文化素材,深入分析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以教材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將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開發數學課程,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并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深挖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幫助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的聯系,并根據教材內容的知識點,拓展相關的知識,進而促進數學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
以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分、秒”的課程內容為例,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與時間有關的傳統文化故事和案例深挖教材中的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知識和時間文化的聯系,以趣味的傳統故事為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學習探索相關知識點的文化內涵和價值,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文化意識,拓寬學生的文化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形成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學習意識,從而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
3.設計導入環節,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導入環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銜接作用,也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數學知識本身較為抽象化,其抽象的概念、符號和公式對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師通過導入環節設置以數學文化為主題的問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以優化數學教學的結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基礎上,深入理解傳統文化內涵,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借助導入環節前置教學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教師通過設計貼合學生需求的實際問題,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數學知識,深挖傳統文化的素材,并學會綜合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
以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年、月、日”的課程內容為例,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聯,并了解平年、閏年等相關的知識。教師通過設計與學生息息相關的話題,以“中國的農歷”為民俗文化的切入點,點燃學生探索文化歷史和內涵的熱情,鼓勵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積極探索和交流,將單一的教材文字知識以多元化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意識。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可以借助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和形式,以視頻和動畫課件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年、月、日的數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4.結合信息技術,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在小學數學課堂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結合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情境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對于學生來講,良好的情境教學可以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在掌握基礎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并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教師組織和開展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數學情境,以比賽和多媒體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教師以傳統文化結合數學史的動畫、影視視頻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以及文化背景蘊含的價值,從而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以小學數學“大數的認識”為例。教師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古代的計算方式和由來,結合信息技術的手段,以動畫、視頻和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數的單位知識進行有機融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實踐活動,增加數學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加深學生對數學計算的理解,并學會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通過設計問題的情境互動活動,結合多媒體技術,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以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
5.拓展教學活動,探索數學文化價值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設計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文化和數學的關聯性。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教學不足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對教學進行延伸,以數學實踐活動和作業的形式,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創設新穎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設計課外延伸活動,創新數學拓展活動和作業的形式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數學文化的價值,以此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分、秒”的課程內容為例。教師通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背景設計學生的課外延伸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在課外調查、網上查閱和交流中,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借助拓展實踐活動,創新作業形式,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和差異化,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以多元化的實踐作業形式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通過拓展活動的作業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和傳統文化知識,促進學生自主調查和學習,拓寬其眼界和知識范圍,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和作用。
6.建立評價機制,豐富學生文化感受
評價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學生的發展和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評價有助于學生思考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特點,充分發揮評價和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優勢和育人價值。評價維度包括學生學習的情況、學習態度、思維水平、參與情況,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教師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背景建立健全評價機制,以講解數學內容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引導學生進行評價的形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年、月、日”的課程內容為例,教師在講解傳統文化知識結合數學的過程中,應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狀態,制定相關的評價機制,使學生在學習中參與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借助評價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教師通過設計小組問答、學生互評等形式提升評價效果,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課程結束和課外延伸中進行評價總結,增加評價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互動性。教師要注重評價的反饋,以全面的綜合考量出發,從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狀態、參與的積極性等方面積極鼓勵學生,在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傳統文化和數學知識,進而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深入了解文化的內涵價值,形成文化素養,并具有文化自信。教師應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數學教學的融合,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形式和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數學和傳統文化融合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向雪梅《浸潤數學文化走進“數學花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考》,《小學教學研究》2024年第23期。
[2] 孟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路徑分析》,《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4年第8期。
[3] 李宛蓉《淺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發展》,《甘肅教育研究》2024年第13期。
[4] 羅紅英、孫德榮、方建偉《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分析及策略探析》,《教育教學論壇》2024年第18期。
[5] 戴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實踐研究》,《課程教學研究》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