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社會,傳統文化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已成為教育創新的重要趨勢,本文聚焦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探討在傳統文化教育背景下,如何通過真實情境問題解決來提升教學效果。文章深入分析了真實情境問題解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旨在實現學生信息素養與文化素養的同步提升,為新時代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理論與實踐支撐,給相關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帶來必要幫助。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 真實情境問題解決 高中 信息技術 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3.050
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其重要性在高中教育中日益凸顯,然而,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不能忽視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傳統文化承載著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實現技術與文化的有機融合,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真實情境問題解決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實際問題中運用所學知識,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真實情境問題解決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能深化他們對技術的理解與應用。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真實情境問題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探索技術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技術素養與文化素養的和諧共生。
一、傳統文化教育背景下真實情境問題解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1.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在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厚土壤中,將真實情境問題解決融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不僅是對技術教育的革新,更是對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引入,讓學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信息技術的實用價值和巨大魅力。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當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制作出有傳統文化韻味的電子作品時,成就感與自豪感油然而生,形成良性循環。
2.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精神
真實情境問題解決不僅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檢驗,更是對他們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錘煉,面對實際問題時,學生需要獨立思考、深入分析,并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傳統文化背景下,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學生將傳統元素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這種跨界的創新實踐,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促進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
通過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方式,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得以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在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將其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數字技術重現傳統藝術作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術知識,深刻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深度融合的教學方式豐富了信息技術課程的文化內涵,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技術應用能力,為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本土情懷的新時代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傳統文化教育背景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策略存在的問題
1.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教學融合度不足
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盡管教師已經開始嘗試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課堂,但這種融合往往顯得淺顯且不夠深入,真實情境問題的設計,理應成為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交匯的亮點,現實中卻缺乏對其深層內涵的挖掘與展現。表面化的融合,難以達到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技術能力的預期目標,可能讓學生產生對傳統文化和信息技術學習的雙重疏離感,不利于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兩者內在聯系與價值。
2.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的欠缺
有效運用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方法,并在其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文化底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實情況是,不少信息技術教師雖然在技術領域游刃有余,但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素養卻捉襟見肘。這種素養的欠缺,導致學生在設計富含傳統文化元素的真實情境問題時,難以準確把握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更無法將其與信息技術知識實現有機融合,“文化短板”現象影響了教學質量,限制了教師在教學創新方面的可能性。
3.缺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教學案例
探索傳統文化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結合的過程中,缺乏優秀的教學案例供教師參考借鑒,雖然已有部分教師在此領域進行了有益嘗試,但整體來看,這些案例要么數量有限,要么缺乏足夠的系統性和普適性,難以形成有效的示范效應,導致許多教師面對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教學任務時,感到迷茫無助,難以找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有效結合的突破口。優秀案例的匱乏,制約了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阻礙傳統文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深入滲透與廣泛應用。
三、傳統文化教育背景下通過真實情境問題解決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路徑
1.創設融合傳統文化的真實問題情境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設融合傳統文化的真實問題情境,可以展現教學的創新性與實效性,通過巧妙結合傳統文化元素,教師能構建出既富含文化內涵又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情境。這種情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更能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以中圖版高中信息技術課本中的“初建網站”為例,教師可巧妙設計一個“打造傳統文化主題網站”教學項目。這個項目中,學生將化身為網站設計師,親手構建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網站,不僅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網站設計知識,更要求學生在網站中巧妙融入各種傳統文化元素,如古典音樂、傳統手工藝、民族節日等。實施這個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將面臨一系列真實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例如,如何確定網站的主題,確保其既具有傳統文化的特色又能吸引現代用戶的關注?如何設計網站的布局和導航,使其既美觀易用又能充分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網站增添動態效果和交互功能,提升用戶的瀏覽體驗?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鍛煉了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學生可能會為尋找合適的傳統音樂深入研究民族音樂史,或者為呈現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學習相關制作技藝。跨學科學習體驗,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這一教學項目,教師成功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實現技術與文化的和諧共生,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技術能力,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這種教學策略具有高度的創新性與實用性,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2.開展傳統文化主題的探究性學習
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技術操作能力,還能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查找和管理數據——在中國的世界遺產”為例,這一主題能很好地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通過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真實的情境問題:“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查找、整理并展示中國的世界遺產信息?”這一問題既涉及信息檢索、數據處理等信息技術知識,又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學生需要利用網絡資源,查找關于中國世界遺產的詳細信息,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讓學生對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查找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如何篩選和整理大量信息,提取出有價值的數據。
接下來,學生可利用Excel或其他數據處理軟件,對收集到的世界遺產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例如,學生可按遺產類型、所在地區、申請時間等維度對數據進行分類和排序,進一步加深對中國世界遺產分布以及特點的認識。學生可利用PowerPoint或其他展示軟件,將整理好的數據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這一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信息表達能力,也讓學生有機會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和欣賞中國的傳統文化。整個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通過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通過親手查找、整理并展示中國的世界遺產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對傳統文化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3.實施基于傳統文化的項目式學習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基于傳統文化的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兼具創新與實效的教學方法,以“確定建立‘瀕危動物’數據庫的目的及收集數據”為例,此項目緊密融合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項目的首要環節是明確建立“瀕危動物”數據庫的目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視角出發,深刻理解生態平衡與物種保護的重要性。教師可借助經典文獻、歷史故事等教學資源,闡述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以及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生的理念。通過這些引導,學生能更深刻地認識到保護瀕危動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明確項目核心目的。接下來,學生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收集關于瀕危動物的數據,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掌握信息檢索、數據處理等基本技能,學會如何將這些技能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收集數據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深入挖掘每一種瀕危動物背后的文化故事,了解學生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義。例如,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因其珍稀而受到保護,更因其承載和平、友好的文化寓意備受喜愛,通過收集和分析大熊貓的相關數據,學生不僅能夠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中的生態倫理觀。
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不斷面對并解決實際問題,如數據的來源選擇、質量評估、處理分析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信息技術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通過這種基于傳統文化的項目式學習,學生能夠提升信息技術素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增強文化自信與創新能力。
4.利用傳統文化素材進行實踐操作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巧妙地結合傳統文化素材與實踐操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增進他們與傳統文化的情感聯系。以《動態網頁》設計為例,該項目將現代信息技術的靈動性與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相融合,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領略技術與文化的交匯之美。《動態網頁》設計實操過程中,學生首先需從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挑選出感興趣的主題,比如選擇中國傳統節日、民間故事或古典文學作為設計靈感,隨后學生將所學的網頁設計知識與傳統文化元素有機結合,利用傳統圖案、古典色彩以及民族音樂等素材,精心打造網頁的整體視覺效果和交互體驗。學生若以“中秋節”為設計主題,便可運用月亮、桂花等中秋傳統意象,以及溫馨的色調,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設計過程中,學生必然面臨如何實現動態交互、提升用戶體驗等技術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既是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檢驗,也是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之道的契機。學生可以利用JavaScript、CSS動畫等技術手段,為網頁增添動態效果,如設計一款模擬賞月過程的動畫,或是制作一個互動性的中秋詩詞賞析模塊,讓用戶在瀏覽網頁時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韻味。
5.組織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競賽活動
為深化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并同步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實操能力,需定期舉辦以傳統文化為核心主題的信息技術競賽活動,如“傳統文化主題網頁設計大賽”與“傳統文化數字化創新大賽”,構成學生實踐操作與傳統文化學習的橋梁。在“傳統文化主題網頁設計大賽”中,學生需精選某個傳統文化主題,如春節習俗、四大發明或古典詩詞,巧妙運用所學的網頁設計知識,創作出既吸引學生又文化內涵深厚的網頁作品,這一過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網頁設計技術,促使學生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底蘊,以全新視角理解并呈現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數字化創新大賽”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鼓勵學生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解讀與傳播,通過VR技術重現古代建筑的風貌,或者利用AR技術讓傳統畫作栩栩如生,鍛煉學生的技術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6.構建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評價體系
高中生信息技術教育領域,構建一個科學且全面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不僅能準確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效,還能為教學改進提供有力的指導。特別是在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日益融合的背景下,這一評價體系需更加注重學生跨學科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的激發以及文化傳承意識的提升。為此,教師可以從多個維度出發,綜合構建這一評價體系。首要的任務是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進行全面評估,涵蓋基礎操作熟練度、軟件應用能力以及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以確保學生掌握基礎能力,還應深入考查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這可以通過學生完成的作品展示、課堂口頭表述、書面報告撰寫等多種方式進行,準確評估學生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把握與運用水平。
綜上所述,基于傳統文化背景,融合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極具實效的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知識與傳統文化智慧有機結合,構建富有文化內涵的真實問題情境,學生在應對這些挑戰時,能夠深化對信息技術的理解,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有效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團隊協作能力,為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木乃娃·由奴斯《基于傳統文化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探究》,《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1年第1期。
[2] 張曉麗《如何將傳統文化滲透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之中》,《文化產業》2020年第1期。
[3] 王佑鎂、陳敏《民族傳統文化整合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探究》,《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