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勝
重慶市巴南區恒大城小學教師,高級教師,重慶市優秀班主任宣傳人,重慶市書香教師,重慶市教育學會班主任專委會第一屆“好班主任工作室聯盟”主持人,巴南區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巴南區骨干班主任。撰寫的班主任工作室建設案例獲評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典型案例,多篇班級建設經驗文章獲市區級特等獎、一等獎,并在《班主任》《班主任理論與實踐》等期刊發表,班本書香課程、實踐課程在《人民教育》官微、《少年先鋒報》刊載宣傳。
“孩子們的童年應該是真實快樂的!”在學業成績成為衡量學生的第一標準、考試壓力日趨增大的“內卷”大環境下,文勝卻有著自己“固執”的堅持。她渴望抒發孩子的天性,還給童年本該有的樣子,內容豐富的班本課程,便是她這一堅持的集中體現。她精心設計書香課程、傳統文化課程、生活實踐課程等班本課程體系,讓孩子們脫離方寸教室的束縛,盡情地揮灑純真的熱愛、表達稚拙的自信,為孩子們的終身發展積蓄不竭的力量源泉。
冬日里遇見難得的好天氣,文勝便將閱讀課開到了戶外,在溫暖而寬闊的操場上,和孩子們一起聊著書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閱讀是文勝最大的愛好,也是她從一個“菜鳥教師”一路成長起來的制勝法寶。她喜歡帶著孩子們一起讀書,或是課堂中的閱讀分享,或是寒暑假的共讀交流,她無一不精心地組織讀書活動,力求讓孩子們“樂”讀、“慧”讀。
家長開放日這天,文勝與孩子們精心策劃了一個詩朗誦節目,師生真情的告白贏得了來訪家長們的陣陣掌聲。與“合伙人”握手,家校協同助力學生成長一直是文勝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她的班本課程中有專門為家長開設的課程內容:親子共讀、家長講堂、家長進課堂等豐富的形式讓家長們學習科學的家教方法,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看見孩子的需求,陪伴孩子的成長,雕塑更好的榜樣形象。
當孩子們的課余生活逐漸被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占據,文勝別出心裁地將各式各樣傳統游戲帶進班本課程:抓子兒、丟沙包、踢毽子……這些承載著上一代人滿滿童年回憶的游戲,在文勝的班級里迅速風靡,好多孩子甚至回家還要和家長“較量”一番。文勝說:“這些游戲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讓孩子們了解、參與這些傳統游戲,便是文化傳承的第一步。”
如何在“六一”兒童節給孩子留下一份不一樣的記憶?文勝用“為‘六一’做一件美麗的事”公益實踐班本課程回答了這個問題。受疫情影響的那個“六一”兒童節,文勝借助家長資源,在“孤獨癥”宣傳日這天帶著孩子們開展了一場關注孤獨癥兒童的線上公益活動,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善良和關愛的種子。
每一年的兒童節,文勝總能給孩子們帶去新奇的體驗和深刻的思考。比如一年級時讓孩子們搭上地鐵,勸誡路人放下手機陪孩子閱讀,三年級時給即將中考的學長送祝福,五年級時在交通要道勸導行人遵守斑馬線紅綠燈規則……每一次公益實踐活動,都是刻在孩子們內心獨特的成長印記。
儀式慶典課程是文勝班里的“保留節目”:開班慶典、生日慶典、開學儀式、散學典禮、畢業慶典……在孩子們即將迎來十歲生日之際,文勝精心地策劃了一場“感恩、祝福、責任——與祖國同慶生日”集體慶典活動。在這個頗具紀念意義的“生日”里,孩子們穿上自己最愛的民族服裝,分享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暢談夢想與責任擔當。文勝便將孩子們精彩的分享編排成一場詩朗誦,帶著他們走上學校文藝匯演的舞臺,給每個孩子的“生日”都送上了一份難忘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