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出海”的生命力在于“教隨產出,校企同行”。摸清中資企業的人才與技術需求,以此為出發點推進校企合作,是確保“職教出海”成功的關鍵。煙臺職業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職業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主動融入煙臺對外開放大格局,加快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探索“職教出海”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一是產教融合“走出去”。學校圍繞海外產業及企業的需求,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資源優勢,成立了中巴國際學院和中馬國際學院2所海外分校以及中越職業教育共同體,并在巴基斯坦、越南、塞爾維亞建成了3所“班·墨學院”。其中,中巴國際學院聚焦阻礙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電力短缺問題,輸出我國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與電氣自動化技術相關的課程標準。同時,學院聚焦巴基斯坦最大的中資物流企業——中華園供應鏈集團“走出去”的需求,精心組織設計了“中文+職業技能”本土員工培訓課程。校企聯合開發專業教學資源庫,建成巴基斯坦“班·墨學院”,開創性地構建了高水平物流產學研培基地。目前,“班·墨學院”已為巴基斯坦中華園供應鏈集團培訓物流技能員工100余人次,被巴基斯坦授予“中巴教育國際合作突出貢獻獎”。
二是項目資源“走出去”。學校聯合百世物流等中資企業,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南非等國家建設海外培訓及學習中心。其中,加納項目入選國家開放大學首批海外學習中心,為煙建集團加納海外公司員工開展的應用技能培訓考核合格率達到100%。截至目前,學校已累計為海外中資企業培養技能人才2萬余人次。同時,學校還獲批韓國嶺南大學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韓國東明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現有在校生374人;獲批尼日利亞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為尼日利亞開發了工業機器人、制冷與空調技術等專業10余門課程標準。
三是文化交流“走出去”。學校與加拿大薩省理工學院等40余所國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先后選派7名教師赴加拿大、阿富汗等國家開展漢語教學,派出130余名教師赴俄羅斯、韓國、德國訪學,選派160名學生赴韓國、日本、馬來西亞交流學習,培養來華留學生400余人次。同時,承接馬來西亞、尼日利亞等國教師來華培訓,舉辦“漢語橋”“未來職業之星”“知行煙臺”等國際學生短期來華研學活動22次,累計承接來自10個國家的300余名學生開展“中文+技能”研學,架起了中外友誼的橋梁。
總體而言,“職教出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行企校多方共同努力、精誠協作。我們相信,只要精準摸清需求、整合資源、明確路徑,一定能夠打造出一批“小而美”的“出海”品牌,為職業教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