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與自然的親密接觸對于他們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隨著春天的到來,幼兒們感受到了陣陣春風,并對風的來源產生了好奇。為了更好地培養幼兒對自然的興趣,我園結合季節特色,圍繞風這一自然現象,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引導孩子們走近自然、觀察自然、體驗和探索自然的奇妙。
環境鋪墊:創設親近自然的生態教育環境。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風的魅力和力量,我們在室內外精心設計和布置了多個自然探索區域。這些區域不僅配備了風鈴、風車等可以直觀展示風力效果的裝置,還設置了模擬自然環境的風力實驗室,讓孩子們能夠親身體驗和觀察風的力量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激發他們對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此外,我們還通過園所定期組織的戶外教學和遠足活動,帶領孩子們去戶外玩風車、放風箏等,使他們能夠在更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體驗風的力量,進一步加深他們對風以及更廣泛的自然界的理解。
精準施教:針對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構建生態教育目標及內容。在“風喜歡和我玩”活動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及其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精心設計了符合他們特點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對于自然知識儲備較少的孩子,我們通過富有趣味的繪本和游戲進行簡單的科普,引導他們發現風的存在,感受風的方向和力量,培養他們的感官能力、總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初步的自然觀察能力。對于有一定自然知識儲備但缺乏自然探索經驗的孩子,我們設置了更具挑戰性的實踐活動,如自制風向標、風車等,讓他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風的基本特性和作用。對于自然興趣濃厚且擁有一定自主探究能力的孩子,我們進一步提高了活動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引入了風力發電模型的制作、風力發電機的科普等項目,旨在深化他們對風能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理解,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結創新:探索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支持策略。在實施“風喜歡和我玩”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采用了多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如繪本講述、角色扮演、科學實驗等,不僅向孩子們介紹了關于風的科學知識,同時提高了他們深入探索的能力,激發了其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通過觀察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確保每個孩子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水平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此外,我們還鼓勵家長參與,通過家校的共同努力,不僅加深了幼兒對風的認識,還促進了他們在社交、情感和認知等多方面的發展。
【本組文章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四五”研究課題“‘生態教育’在幼兒園的實踐研究——以‘自然之子’活動為例”(課題編碼:K2021089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