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作為語言和思維發展的重要基礎,對兒童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適應性和學業成就具有直接影響。本文將圍繞興趣啟航、習慣啟蒙、思維啟發三大核心策略,探討如何在幼小銜接階段有效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
興趣啟航:激發閱讀內在動力。為激發兒童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從環境創設和互動體驗兩方面著手。
環境先行,提供舒適體驗。幼兒對環境的敏感度極高,因此打造一個充滿趣味性和舒適性的閱讀環境至關重要。教師可在教室一角或靠近活動區域的地方布置圖書角,配備圖畫書、互動書、立體書等多種類型的書籍,以滿足幼兒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圖書角應有充足的光線、繽紛的色彩及柔軟的地墊,通過視覺和觸覺的雙重刺激,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們熱愛閱讀、享受閱讀。
故事講述,強化情節體驗。比如,在講述冒險故事時,教師可用激動的語氣和較快的語速渲染緊張的故事情節;在講述溫馨故事時,教師則可用柔和的語調和緩慢的節奏營造溫暖氛圍。
習慣啟蒙: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將為幼兒未來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固定閱讀時段,增強閱讀興趣。固定閱讀時段可以為幼兒提供穩定的閱讀環境,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通過集體閱讀活動,幼兒可共同聽故事、討論情節,從中獲得閱讀樂趣和滿足感。
明確閱讀規則,培養良好行為。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遵守愛護圖書、閱讀時保持安靜等基本規則,讓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進入小學后的自主閱讀打下基礎。
設計獎勵機制,激發閱讀動力。教師可設計趣味性的閱讀獎勵,如閱讀記錄卡或圖書借閱章,鼓勵幼兒多借書、多讀書。完成閱讀任務后,可給予幼兒喜愛的貼紙或可愛的書簽等作為獎勵,以此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增強閱讀信心和成就感。
思維啟發:發展批判性思維。閱讀是培養兒童思維能力的關鍵途徑。在幼小銜接階段,啟發兒童的閱讀思維,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為未來更復雜的學習任務做準備。
提問互動,激發思維活力。在幼兒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提出問題、引導討論,激發幼兒的思維活力。例如,在閱讀與友誼相關的繪本之后,教師可詢問幼兒對友誼的理解,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誼等等。這種提問方式可以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社會理解能力。
多元表達,深化閱讀理解。鼓勵幼兒用繪畫、表演等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這種多感官的表達方式可深化幼兒對故事和人物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同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