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追求的是高水平對外開放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這對職業院校國際化師資隊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在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多措并舉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一是構建多維引才體系,增強磁吸效應。學校積極參與浙江省境外引才活動,集中資源引進重點專業高層次人才,以年薪制為其提供優厚待遇。二是激發等效評價效能,促進價值實現。學校建立成效導向的綜合等效評價與激勵辦法,強化過程評價與增值評價,規范引進人才業績考核標準,實現不同領域人才業績的精準等效轉換。在職稱評定中,秉持“標準更新、動態適配”的原則,破除年限、資歷限制,為優秀人才“松綁”。三是完善激勵培育模式,釋放人才潛能。學校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辦法》等制度,優化人才引育政策,完善業績考核與管理辦法,提高海外人才待遇,并給予其資源傾斜,激勵其產出高顯示度成果。
中外融通培育國際化“雙師”隊伍。一是完善育才機制,提升教師國際化素養。學校實施“高水平國際化領航人才培優計劃”,加大對國際化領軍人才、國際化骨干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培養力度。例如,學校與美國爾灣協和大學、捷克科學院等國外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定期選派教師赴海外合作院校或海外合作企業開展培訓。二是優化層次結構,規范外籍教師日常管理。近五年,學校累計聘用外籍教師84人次,其中博士36人次、碩士40人次,學歷層次不斷提升。同時,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外籍教師管理,提升外籍教師教學質量。三是優化聚才通道,推動高層次人才持續集聚。學校通過產學研國際聯盟、區域國別研究中心等多元平臺,建立起國際化人才交流共享機制,吸引行業領軍人才、國內外高水平專家學者等持續聚集與穩定發展。
咨政+咨企+啟民:提升國際化社會服務能力。一是發揮咨政功能,有效支撐地方決策。學校依托捷克研究中心,積極參與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等有關咨政活動和文件制定,爭做政府“智囊團”。二是匯集多方資源,切實服務企業需要。學校堅持平臺思維,匯聚政府、行業、企業3類資源,構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國別區域研究生態系統,通過協同舉辦國際性會議、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高級研修班等活動,為企業提供咨詢與員工培訓服務。三是多線并行發力,持續擴大國際影響。學校通過平臺發聲、常態化學術交流、國際化場館建設等多種方式,搭建中外交流橋梁,豐富雙向互動渠道,增進雙方理解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