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小學全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江蘇省泗陽縣北京路小學緊緊把握時代脈搏,以五育融合為主陣地,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堅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勞動知識,提升勞動技能,培養勞動意識,厚植勞動情懷。在長期實踐中,學校總結出以下路徑——
嚴格落實勞動教育課程。學校將每周一下午第三節課定為勞動教育課,由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教室整理、校園清掃等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每周另設一節勞動技術課,由專任教師系統教授基礎勞動技能知識。
家校聯動開展勞動教育。學校積極推動家校共育,讓勞動教育扎根日常。例如,學校推行“家庭德行作業”勞動計劃,要求學生完成掃地、洗衣等基礎家務,通過《德行作業本》記錄成長軌跡。
創新開發校本勞動實踐課程。學校開發了烹飪課程、種植課程、手工課程及智慧農業學習課程等諸多校本勞動實踐課程。一是開展營地野炊活動。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開展戶外野炊實踐活動。孩子們學習生火掌勺、食材處理等基礎烹飪技能,收獲勞動創造的成就感。二是組織三生農場種植活動。學校現有勞動實踐基地1000多平方米,實踐操作間600平方米,種植區種植有白菜、山芋、大豆、玉米等多種農作物。學生在農耕課程中參與松土除草、育苗移栽,體驗果實采摘、分類裝筐,感受土地饋贈的喜悅。三是開展手工工坊課程。學校建設了木工坊、造紙坊和陶藝坊。木工坊:巧手傳匠心。木工是中華傳統技藝的瑰寶。孩子們學習鋸木、刨板、拼接,在鍛煉手部力量與操作技巧的同時,培養了專注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造紙坊:指尖續文明。作為四大發明之一,古法造紙承載著千年智慧。孩子們在“古法造紙”勞動課上,親手搗漿、抄紙、晾曬,一步步復原傳統造紙工藝,感受每一張紙背后的文明傳承。陶藝坊:泥土塑童趣。陶藝是泥土與創意的對話。孩子們揉泥、拉坯、上釉,學會了基礎陶藝技法。四是依托智慧農業館實現知行合一。學校結合農業物聯網技術,打造現代智慧農業勞動教育項目。智慧農業館既是現代農業知識的教學館,也是學校智慧農業勞動教育項目的管理控制中心,能夠讓學生動手操作,對農田進行日常管理。
目前,學校勞動教育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榮獲“宿遷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稱號,這堅定了我們“以勞樹德、以勞啟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全面育人信念。未來,北京路小學將多維度整合資源,創新課程形式,讓每個孩子在躬行實踐中成長為腳下有勁、手中有活、眼中有光的時代新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北京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