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導幼兒認識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進而培養其認知能力和人文素養。為了有效實施生命教育,教師應將生命教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從生活中發掘教育資源、開展教育活動。
幼兒階段的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喜歡提出問題,并通過直接感知和實際操作來獲取相關經驗。因此,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符合他們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關鍵。
以一次植物成長探究活動為例。3月正是播種的季節,各班都在自己的小菜園里播下了種子,包括生菜、韭菜、小白菜等。筆者班上的小朋友也滿懷期待地種下了芹菜的種子。他們對這些小種子充滿了關注,每天都會到菜園里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然而,到了4月中旬,其他班級種下的種子都發芽了,筆者班種下的芹菜種子卻遲遲沒有動靜。幼兒們猜測種子不發芽是澆水、施肥或曬太陽不夠導致的。在接下來的一周里,他們更加努力地照顧菜園,但芹菜種子仍然沒有發芽。這時,有細心的幼兒發現菜園里有一堆堆黑黑的小土包:是不是這些黑土包影響了種子發芽?他們紛紛向筆者提問,想要了解這些黑土包的來歷。筆者鼓勵他們自己尋找答案。通過問家長、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幼兒們終于知道那些黑色的土包其實是蚯蚓的糞便。他們還了解到蚯蚓是植物的好朋友,能夠幫助植物松土,促進植物生長。因此,這些黑土包并不是影響芹菜種子發芽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始終保持著主動探究的精神。
那芹菜種子為什么不發芽呢?幼兒們開始關注植物生長環境的適宜性,以及播種的方式。他們自發地分成了兩組,一組在班里的自然角重新種植芹菜,另一組則把原來的種子刨出來,重新播種。在種植的過程中,他們還邀請了一位有經驗的家長來指導,并了解了芹菜的生長環境和條件。經過他們的努力,芹菜種子終于發芽了。看著芹菜一天天長大,孩子們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這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索和辛勤勞動得到的結果。
這個小小的探究活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植物生長的過程,還讓他們明白了生命成長的不易。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身邊事物的關心和愛護之情。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于挖掘這種有生命價值的教育契機,啟發幼兒對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在體驗、感知、認知生命的過程中探索生命的奇妙和美好,從而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