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大自然,擁有接納一切、撫慰萬物的力量。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多年,積淀了豐富的生態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深刻的警示和啟迪。我園以傳統生態智慧為載體,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幫助幼兒樹立文化自信,建立熱愛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自然觀,促進生態文明思想的萌芽。
利用社會資源豐富幼兒經驗。隨著全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與傳統生態文明有關的社會資源日益豐富,相關的繪本書籍、科普展覽、網絡宣傳、視頻動畫等比比皆是。我園有效利用這些社會資源與家長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態文明經驗,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引導幼兒關注氣溫、氣候、植物、動物等自然對象的變化。
利用園所環境開展自然觀察。我園自然環境豐富,除各種果樹可供幼兒秋季采摘以外,還有小菜園供幼兒開展種植觀察以及班級自然角供幼兒進行個性化探索。幼兒可以結合季節變化和自身的觀察興趣,自主選定自然對象開展持續觀察。教師提供觀察工具,設計觀察記錄手冊,為幼兒持續觀察提供情境,并通過兒童拍照、兒童會議,支持幼兒自主記錄、表達和分享內心的感受,使大自然真正成為陪伴幼兒成長的課堂。
通過主題活動深入自然探索。一是圍繞幼兒持續觀察的自然對象開展有主題的深入探索活動,鼓勵幼兒通過繪畫、美工、演唱、舞蹈、講述等多元方式表征,支持多領域的自然融合。二是圍繞動植物的生長及生態關系開展各領域游戲,如通過語言游戲“老虎棒子蟲子雞”,讓幼兒了解自然界食物鏈等。三是圍繞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創編故事,幫助幼兒樹立新時代的自然觀。
通過自然游戲感知自然生態。學校圍繞季節變化開展食物料理游戲,如制作花果茶、腌制小泡菜、晾曬蔬果干等,讓幼兒了解應季瓜果蔬菜的烹飪和儲藏方法;圍繞二十四節氣,篩選具有童趣和代表性的民俗游戲開展系列活動,如立春鞭春牛、春分豎雞蛋、夏至賽龍舟、秋分放紙鳶、冬至制冰燈等,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親近自然,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通過戲劇表演開展自然宣傳。我園將幼兒創作的自然繪本故事變成劇本,將美工區的作品變成舞美和道具,由幼兒自主承擔編導、表演、劇務、攝影、宣傳等任務,用戲劇表演的方式向小伙伴們和家長們進行自然宣傳。在此過程中,幼兒對于自然的認知不斷深化,同時牢固樹立了端正的生態文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