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情緒調適;人際沖突;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12-0076-02
一、陷入人際沖突的琪琪
琪琪(化名),六年級女生,身材瘦高,成績優秀,性格內向,擅長文藝活動,在舞蹈、繪畫及手風琴方面表現突出。初次訪談時,她自述連續半個月睡眠質量差,做事提不起精神,上課時難以集中注意力,成績退步明顯。她認為自己人際關系糟糕,總覺得同學們在背后議論她,因而焦慮。琪琪的父母較為強勢,只關注學習成績,很少給予情感支持。一次課上,她與同學發生沖突后放聲大哭。在班主任的建議下,琪琪來到了心理輔導室。
二、人際沖突的背后
琪琪在高期待、嚴管教的家庭中成長。琪琪的父母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繁忙,陪伴較少,但對孩子學習要求高,給她報了不少課外輔導班。琪琪的人際交往對象單一,僅有父母和班級同學,長期感到孤獨。她常因誤解或溝通不暢與同學發生沖突,進而對人際交往產生壓力和不安。心理評估顯示,琪琪自知力完整,知情意協調,遇到的問題是人際沖突引發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社會功能未受損,無器質性病變,屬于正常心理活動變化范圍,初步判定為一般性心理問題。
基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簡稱SFBT)的相關理念,我和琪琪商定心理輔導目標:正視人際沖突帶來的負面情緒反應,學會正遷移,尋找解決人際交往沖突的資源與途徑。
三、輔導過程
1.建立輔導關系
第1次輔導,在安全、尊重、理解和接納的氛圍下,我側重與琪琪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簽訂知情同意書和保密協議等。第2次輔導,我與琪琪說明SFBT的輔導步驟,并使用量尺問句評估琪琪的情緒狀態:0分代表最差,10分代表最接近預期目標的狀態。琪琪認真思考后,給自己打了1分,她說,近期有點抗拒進入班級,總感覺同學們用異樣的眼光看她,認為全班同學都不愿意與她相處。輔導中,我充分共情琪琪的感受,幫助她覺察與他人相處時的狀態。琪琪發現自己面對同學的誤解時總是保持沉默,不愿意主動緩和同伴關系。通過輔導,琪琪意識到她的焦慮源于過度解讀同學的反應。這些非真實的誤解被負面情緒放大,進而禁錮行為、引發人際沖突。我再次使用量尺問句評估琪琪的情緒狀態。琪琪的評估分從1分升至3分。
2.聚焦輔導目標
SFBT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而不是深究問題成因,其核心在于引導來訪者發掘自身資源與能力,逐步實現預期目標。第3次輔導主要通過“目標合約”技術引導琪琪聚焦輔導目標,我問她:“通過輔導,你最希望解決什么問題?”琪琪明確表示希望交到朋友,不想因為朋友的言行影響自己的情緒。
第4次輔導,我運用“奇跡詢問”技術問琪琪:“如果發生奇跡,你擔心的問題解決了,那么你的生活會發生哪些改變?”琪琪表示特別期待學校生活,與好朋友分享喜怒哀樂。我繼續問:“如果朋友不在意你的喜怒哀樂,無法滿足你對朋友的期待,你如何面對?”我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幫助琪琪聚焦問題的癥結。琪琪認識到,自己難以對他人的喜怒哀樂做到完全共情。
通過兩次輔導,琪琪從原先的由于朋友不理解自己而情緒低落,到現在逐漸接納并理解這種差異。輔導結束時,我給琪琪布置思考題:是否有被自己忽視的朋友,以及他們是否給予過令自己滿意的積極反饋。隨后,我用量尺評估兩次輔導效果。琪琪的評估分升至6分。
3.運用例外技術,尋找改變資源
由于對人際關系的認知度較低,琪琪往往過度解讀他人的負面反饋。第5次輔導時,我運用“例外詢問”技術與琪琪探討第4次輔導后布置的思考題。琪琪說,小Z、小C與自己關系不錯,經常和她分享生活中的事情。通過輔導,琪琪發現自己并不孤單,認為“全班同學都不愿意與她相處”的想法不對,事實上有部分同學愿意與自己相處,能給彼此帶來快樂。我運用列清單的方式引導琪琪澄清與朋友相處時的愉快經歷,借此強化她在人際沖突中的“例外”現象。
第6次輔導,我問琪琪:“結合之前的5次輔導,你給你當前的情緒狀態打幾分?”琪琪的評估為8分。我追問:“你做了哪些不一樣的嘗試帶來這2分的改變?”琪琪說,我現在愿意進入課堂,并且還有所期待。這2分是因為發現身邊有不少同學愿意與自己做朋友,其實,不必過于在意朋友的評價。我對她的覺察給予肯定。輔導中,我指導琪琪思考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她應對人際沖突中產生的負面情緒。琪琪說她可以接納朋友的不同意見,也可以嘗試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與朋友討論時盡量觀點一致。我對她的認識表示支持與認可。
四、輔導反思
輔導結束后,琪琪課上能夠集中注意力,情緒穩定,與同學相處融洽,睡眠狀態良好。SFBT視角下,人不是問題,解決問題才是關鍵。來訪學生本身蘊藏著豐富的問題解決資源。本案例中,琪琪因“問題固化敘事”陷入人際沖突。心理輔導教師可通過“量尺問句”“例外技術”等幫助來訪學生增強自我效能。
對于陷入人際沖突的來訪學生,我們除了進行個體心理輔導外,還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給予情感關懷,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同伴群體,為他們的健康心理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