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農村單村供水站傳統加藥方式存在的問題,文章設計了一種基于云計算的智能加藥系統。該系統集成了余氯在線分析儀、液位計、次氯酸發生器、投加器、PLC控制系統以及云端算法決策系統。通過合理的管路設計,該系統可以對清水池余氯含量進行7×24小時在線監測,并將監測數據通過物聯網反饋至云端,以智能生成產藥和投加藥劑策略,然后發送至PLC控制系統。根據實際試用,清水池余氯含量始終穩定在0.4~0.5mg/L之間,顯著降低了運維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農村供水;智能加藥;云計算;PLC控制;次氯酸鈉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09-0057-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 標識碼(OSID) :
農村單村供水站的供水安全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的健康。目前,農村單村供水站普遍采用傳統的加藥方式,即利用加藥桶和蠕動泵根據流量設定加藥配比,將次氯酸鈉加入凈水管道。這種方式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次氯酸鈉藥液儲存不便,易受環境影響而失效,從而降低消毒效果;其次,農村用水不規律,藥液消耗難以精準計算,導致缺藥或藥液浪費;最后,傳統方式依賴人工操作,效率低,運維成本高。這些問題導致清水池有效氯含量難以穩定達標,存在供水安全隱患。
因此,研究設計一套自動化、精準化、智能化的加藥系統,對保障農村供水安全、降低運維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提出一種基于云計算的農村單村供水站智能加藥系統,旨在實現對水質的實時監測和加藥的自動控制。
1 智能加藥系統實現
1.1 智能加藥系統總體架構
基于云計算的農村單村供水站智能加藥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該系統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前端感知層(包含各類傳感器) 、數據傳輸層(有線/無線網絡) 、云計算平臺和控制執行層(PLC控制系統及加藥設備) 。系統工作流程如下:傳感器實時采集水質參數和設備運行數據,并通過網絡將數據傳輸至云平臺;云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生成控制指令;PLC 控制系統接收指令,控制次氯酸鈉發生器和投加器進行加藥操作,最終實現水質的自動控制。
首先,在供水站的加藥設備和相關的水質監測點安裝各類傳感器,如流量傳感器、水質酸堿度傳感器、余氯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實時采集加藥過程中的關鍵數據,包括藥劑流量、供水流量、水質參數等,并將數據傳輸到云計算平臺。
其次,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網絡(如以太網、4G/5G網絡等) ,將采集到的數據穩定、快速地傳送到云計算服務器。確保數據傳輸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減少數據丟失或延遲的情況。
然后,利用云計算平臺的海量數據存儲能力,能夠對長期積累的加藥數據和水質數據進行妥善存儲。同時,可以對數據進行分類、索引等管理操作,方便后續的查詢和分析。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例如,根據供水流量和水質變化趨勢,建立數學模型來預測加藥量的需求變化。通過對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的對比分析,不斷優化加藥控制策略。根據數據分析結果,云計算平臺生成精準的加藥控制指令,如控制加藥泵的轉速、加藥時間等,以確保藥劑的投加量符合當前供水的實際需求。
最后,加藥泵、攪拌器等加藥設備接收來自云計算平臺的控制指令,并按照指令執行加藥操作。同時,設備狀態監測傳感器將設備的運行狀態反饋給云計算平臺,實現閉環控制。
1.2 子系統功能
1.2.1 次氯酸鈉發生器和投加器
將鹽水稀釋并注入電解槽,電流通過氯化鈉溶液,導致水分解并在電極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在電解過程中,陽極(正極) 上,氯離子(Cl-) 失去電子,變成氯氣(Cl2) 逸出。同時,在陰極(負極) 上,水分子(H2O) 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和氫氧根離子(OH-) 。在此過程中,氯氣和氫氧根離子在溶液中發生反應,生成次氯酸鈉(NaClO) 和氯化鈉(NaCl) 。次氯酸鈉是發生器的主要產物,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和殺菌能力,可用于水處理和消毒等領域。次氯酸鈉發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將稀釋后的鹽水注入電解槽,通過電解反應生成次氯酸鈉溶液。其電解化學方程式如下:
2NaCl + 2H2O = 2NaClO + H2↑ (1)
式(1) 中:NaCl代表氯化鈉,H2O代表水,NaClO代表次氯酸鈉,H2代表氫氣。
此外,次氯酸鈉發生器還通過控制系統對電解過程進行精確控制。控制系統可以監測電解槽中的電流、電壓以及溶液的溫度和濃度等參數,并根據這些參數調整電解條件,以確保次氯酸鈉的穩定生產。
次氯酸鈉發生器規格的選取,主要根據水站的產水規模以及含氯指標確定。根據公式(2) 計算每小時所需的有效氯總量:
每小時有效氯總量(g) =產水規模(t/h) ×余氯含量(mg/L) (2)
式(2) 中:產水規模為用產水流量(t/h) ,余氯含量為(mg/L)。每小時余氯總量為g。比如產水規模為20 t/h,余氯含量為0.5 mg/L,則有效氯總量為:20 ×0.5 = 10 g。考慮到電解過程中食鹽的消耗,每生產1kg有效氯需要消耗4~6 kg NaCl。因此,鹽消耗估算公式如下(此處消耗系數取5.0) :
每小時鹽消耗量(g) =產水規模(t/h) ×余氯含量(mg/L) ×5 (3)
根據公式(3),結合實際加藥量,推算每天消耗的鹽,從而可以通知運維人員及時加鹽。次氯酸鈉溶液通過次氯酸鈉發生器的提升泵投加送入清水池。每小能投加的有效氯可以通過公式(4) 計算[1]:
每小時投加有效氯=額定流量×藥液濃度×投加頻率 (4)
式(4) 中,額定流量為提升泵每小時能投入的體積,單位為(L/h) ;藥液濃度為次氯酸鈉中的氯含量,單位為(g/L) ;投加頻率為額定流量的百分比。
一般次氯酸鈉發生器產生的藥液含氯溶度為:6 ~8 g/L[2]。對于額定投加量為9 L,投加頻率為50% 時,每小時可以投加的有效氯為:
每小時投加有效氯(g) = 9 ×6×0.5 = 25g
在產水規模為20 t/h,余氯含量要求0.5 mg/L的條件下,可以選擇提升泵最大容量為9 L,投加頻率為20%~50%。
1.2.2 PLC 控制系統及物聯網通信系統
PLC控制系統是智能加藥系統的核心控制單元,負責數據采集、指令執行和與云平臺通信。其主要功能如下:
1) 數據采集:實時采集清水池液位、余氯值、次氯酸鈉發生器產藥數據、投加數據、管道狀態等關鍵參數,并上傳至云平臺[3]。
2) 執行命令:接收云平臺下發的控制指令,例如加藥頻率、投加管道切換、取樣點位選擇等,并控制相關設備執行相應操作。
3) 通信:通過RS485總線和Modbus RTU協議與現場傳感器和加藥設備進行通信;通過無線網絡和MQTT 協議與云平臺進行數據交互,實現遠程監控和控制[4]。
1.2.3 取樣/投加管道
取樣/投加管道系統由水泵、電磁閥、止逆閥、球閥、管材等組成。PLC控制系統根據云平臺的指令,控制水泵和電磁閥,實現對不同取樣/投加點位的切換,確保水質監測和藥劑投加的均勻性和效率[5]。取樣/投加點位的數量和布局應根據清水池的大小和形狀進行優化設計,以達到最佳混合效果。
1.3 云智能程序
云智能程序負責數據分析、加藥策略制定和預警功能。
1.3.1 動態加藥
云智能程序實時接收現場采集的數據,并根據清水池余氯含量、目標余氯值、液位、出水流量等參數,動態調整加藥頻率,實現精準加藥控制。加藥策略的核心是維持清水池余氯含量在設定范圍內。
1) 清水池余氯含量:通過現場儀表分析并上報,支持定期上報和實時召測。
2) 清水池余氯標準含量:預設值,農飲水一般建議為0.5~1.0 mg/L。
3) 清水池液位/表面積:液位通過現場的液位計監測,表面積根據實際情況設定。
4) 出水流量:通過在出水口安裝流量計進行采集獲取。
5) 累計產藥量:根據設備型號和產藥時間累計計算獲得。
6) 累計加藥量:在某段時間內,計算公式如下:
式(5) 中:F(t)為累計加藥量,Fi為第i 個時間段的投加頻率,Ti為第i 個時間段累計投藥時間,R為每小時額定投藥流量。
具體到每個點位的加藥操作和加藥策略,在保證次氯酸鈉溶液充足的條件下(如遠程啟動自動產藥功能) ,通過動態調整加藥頻率來改變加藥速度,使余氯的含量在短時間內達到標準范圍之內。
1.3.2 預警功能
云智能程序具備以下預警功能。
1) 加鹽預警:根據累計產藥量估算鹽消耗量,并在鹽量不足時發出預警,提醒運維人員及時加鹽。
2) 清水池液位低預警:當清水池液位低于設定閾值時發出預警。
3) 設備維修預警:當系統長時間無法達到目標余氯含量時,發出設備維護預警。
2 試驗分析
為了驗證系統的有效性,在寧波市海曙區橫街鎮云洲村天益供水站進行了實地試驗。水站基本情況如下。
水站名稱:天益水站,地處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橫街鎮云洲村;供水規模:112 t/d;膜處理設備流量:20 m3/h;清水池體積:114 t,尺寸為3m×6 m×8 m;余氯含量標準值:0.5 mg/L;次氯酸鈉發生器:每小時最大產藥量為50 g,次氯酸鈉濃度為6000 mg/L;提升泵額定流量:9 L/h,每小時最大食鹽消耗量為200g。
云智能程序采用Java開發,運行在阿里云ECS服務器,與PLC控制系統通過MQTT協議連接,采用物聯網卡,數據采集周期為5分鐘。設計了3個采樣和加藥點位。
2.1 實驗一
實驗條件:出水口無流量,凈水設備持續產水,保持加藥頻率不變;f0 = 45% ,H0(液位) = 1.05 m, 產水流量約19 t,X0(余氯) = 0.0 mg/L。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智能加藥系統的運行,清水池中的余氯含量從0開始逐步逼近目標設定的值,加藥效果明顯。
2.2 實驗二
實驗條件: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居民正常用水,凈水設備正常產水,保持清水池余氯含量穩定。從表2可以看出來,在智能加藥系統的控制下,出水流量雖然有所波動,但余氯基本保持不變,效果明顯。在觀察時間段里面:余氯平均值:0.46 mg/L,出水流量平均值:23.115 m3/h。
3 結論
本文設計的基于云計算的農村單村供水站智能加藥系統,能夠實現對清水池余氯含量的實時監測和自動控制,有效解決了傳統加藥方式存在的諸多問題。現場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能夠將清水池余氯含量穩定控制在目標范圍內,顯著降低了運維成本,提高了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