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21級172名護理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教學、實踐、科研、服務四位一體,線上與線下的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結果顯示:護生綜合成績為(88.80±6.12)分,成績合格率為100%,學期末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總分為(74.57±7.10)分,高于學期開始時的(69.97±7.23)分,對理論教學形式、實踐教學形式、專業知識技能掌握度、線上教學資源的滿意度均超過95%。由此說明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效果、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和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社區護理學;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滿意度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文明已跨入“信息智能文明”時代,教育也邁進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智慧教育時代[1]。在此背景下,高校對學生的教育已由理論知識教育為主變成了智慧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社區護理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保障?!吧鐓^護理學”是在護理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型課程[23],是培養社區護理人才的關鍵課程,因此,提高“社區護理學”教學質量,是培養符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專業人才和提高社區護理服務質量的關鍵?!吧鐓^護理學”實踐教學是護理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從理論走向實踐、向社區護士角色轉化的重要過程。目前,“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仍不能很好地適應“社區護理學”多學科知識交叉的特點,并且存在實踐課時占比不高、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程度不夠、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不足等問題[45]。本研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依托現有的實踐教學基地和教學資源,構建教學、實踐、科研、服務四位一體,線上與線下的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探討其在“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含義
我院“社區護理學”為護理學專業必修課之一,總學時54學時,教材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社區護理學》(第5版)。本課程組由11人組成,包含護理與健康學院教授1名、副教授2名、講師1名、助教1名,以及社區實踐帶教老師6名。課程組一直致力于“社區護理學”教學方法的探索,課程負責人帶領團隊成員對教學形式、課程內容、過程性考核、技術應用方式等進行多次集體研討,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要求設置理論教學16學時,實踐教學38學時,構建了“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其中“立體”是指教學、實踐、科研、服務四位一體,“交互”是指線上與線下交互。
1.1"課堂教學
課程組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借助智慧樹微課程、教學游戲、翻轉課堂,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夯實護生的理論知識,為實踐教學做好準備。以《社區家庭健康管理》章節為例講解授課過程。課前,利用智慧樹平臺建立班級群,授課教師提前1周發布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護生通過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自行觀看該章節的教學視頻,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練習題和相應的拓展閱讀。護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和難點問題,均可以直接反饋到平臺,由課程組專職教師進行答疑。課中,授課教師先針對護生在預習過程中反饋的共性問題,以及本章節涉及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講解,然后提供教學案例和討論提綱,引導護生深入思考,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學習小組達成共識后,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小組代表發言結束后,其他小組可以提出問題,由該組回答,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課后,護生登錄橙光平臺,完成教學游戲“社區家庭訪視”。
1.2"社區實踐
在前期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護生在帶教教師指導下,進行相關的社區護理實踐活動,包括社區護理學實訓室2個實訓內容和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基地8個見習內容,涉及家庭訪視、社區健康教育、特殊人群社區保健與護理、社區慢性病管理、社區傷殘康復、流行病學與社區防控等內容。通過社區實踐,護生能夠掌握社區護理工作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區護理工作的基本環境和工作要求,以及醫療衛生政策,從而讓護生能夠樹立大健康理念,以促進居民和社區的整體健康。
1.3"科研活動
護生參與科研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學院教師的教科研課題,護生可以參與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二是由社區護理學課程組根據教學內容,指導護生開展調研工作,護生帶著研究任務進行社區實踐,完成資料收集、分析處理和論文撰寫等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護生科研興趣,提高其科研能力。
1.4"社區服務
護生學以致用,利用所學知識,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我院的“春暉行動”,開展“志愿支教活動”“愛心義診”“走進敬老院”“南丁格爾志愿服務小隊”等社區服務項目,引領護生常懷感恩之心,關注社會、服務社會。通過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增強了護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其護理專業技能和人文關懷能力。
1.5"線上線下交互
課程組依托智慧樹平臺,根據學科特點、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精心準備線上教學資源,包括實踐課程知識點視頻10個,社區護理教學游戲2個,護生可利用手機、電腦等載體對上述內容進行學習;線下實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護士帶教為主,以社區護理實訓室實訓為輔。
2"研究對象
2023年9月,研究選取2021級護理學專業2個班級172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男31人,女141人;年齡20~23歲,平均(22.31±1.45)歲。納入標準:(1)全日制普通高考錄取統招生;(2)已完成前期醫學基礎課程和部分護理學專業課程的學生。排除標準:(1)缺課2次及以上者;(2)考試延期或缺考者。
3"評價方法
通過綜合成績、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和滿意度評價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其中,綜合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期末成績,在學期結束時進行統一考試,采用百分制,占綜合成績的30%;社區實踐成績40分,包括實踐內容完成情況、科研作業、社區服務等;課程參與度30分,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討論與發言、課后作業和隨堂測驗等。自我導向學習能力采用參考文獻[6]中的作者編制的護理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量表(SelfDirected"Learning"Instrument"for"Nursing"Students,SDLINS),于教學第1周和教學第17周評價護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自制“社區護理學”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共7個條目,包括理論教學形式、線上教學資源、實踐教學形式、科研活動參與度、社區服務參與度、專業知識技能掌握度、形成性考核方式??倽M意度=(滿意+一般)人數/總人數×100%。采用匿名形式于教學第17周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172份,收回有效問卷17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4"結果
4.1"護生綜合成績
本學期社區護理教學后,2021級護理專業172名護生的綜合成績為(88.80±6.12)分,其中期末成績為(85.87±5.27)分,社區實踐成績為(35.53±1.17)分,課前預習成績為(9.13±061)分,課堂討論與發言成績為(8.83±062)分、課后作業和隨堂測驗成績為(9.53±0.84)分,成績合格率為100.0%。
4.2"護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
護生在教學第17周評價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總分為(74.57±7.10)分,顯著高于教學第1周的(69.97±7.2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4.3"護生“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滿意度
匿名收集護生對“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的滿意度,結果顯示:滿意度最高的四項是理論教學形式、實踐教學形式、專業知識技能掌握度、線上教學資源,均超過95.0%;滿意度最低的是科研活動參與度和社區服務參與度,具體結果見下表。
5"實踐效果與分析
“社區護理學”作為培養社區護理人才的關鍵課程,教學目標不僅要求護生掌握“社區護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培養護生在社區護理工作情景中的綜合能力。在現代信息技術媒介和社區護理情境的引導下,本研究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教育時代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即教學、實踐、研究、服務四位一體,線上與線下交互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特點。課題組共錄制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知識點視頻10個,開發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游戲2個。通過項目的實施,不僅實現了多元化教學,豐富了護生的學習途徑,滿足了不同層次護生的學習需求,還增加了護生對“社區護理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綜合成績。本學期結束后,2021級護理專業172名護生的綜合成績為(88.80±612)分,成績合格率為100.0%。課程組對比2019級、2020級的教學完成情況,發現2021級護生的參與度和作業完成質量有明顯提升。護生在學習期間,首先通過智慧樹平臺進行自主學習,觀看教學視頻并完成練習題和相應的拓展閱讀。其次,教師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夯實護生的理論知識,為實踐教學做好準備。最后,護生完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護士帶教為主,以社區護理實訓室實訓為輔的社區實踐。這說明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可以幫助護生快速地、更深入地掌握社區護理學專業知識,有效地提高社區護理實踐技能,全面培養社區護理高素質人才,以更好地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本研究中,分別在教學第1周和教學第17周評價護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研究發現教學后護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總分為(74.57±7.10)分,顯著高于教學前的(6997±7.2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其他學者[4,7]的研究結果相符,這說明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護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在“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中采用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使護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激發其自我導向學習的動力,除使其掌握護理本科生應具備的社區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可以提高護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開闊眼界,更新知識和理念,不斷提高護生的素質,使之更能適應護理學科的發展以及健康保健系統的變化,從而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滿意度問卷結果顯示,護生對理論教學形式、實踐教學形式、專業知識技能掌握度、線上教學資源的滿意度均超過95.0%,說明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得到護生的一致認可。課程組注重知識傳授,也注重護生的技能培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豐富線上教學資料,方便護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在教學中采用游戲化教學、小組討論、翻轉課堂等互動性強的多樣化教學方法,從而提升了護生的專業素養。
結語
在“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中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科研、服務四位一體,線上與線下的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提高了護生實踐課程的參與度和作業完成質量,以及護生的綜合成績。該模式也促使護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養成了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提高了其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同時,護生對該模式也有較高的滿意度。因此,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在“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慧文,顧志娥,王強.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對護理駐點班培養質量的效果分析[J].現代醫院管理,2023,21(05):8890+94.
[2]宋凡旭,宋銀萍,吳青偉,等.基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社區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3,30(33):160163.
[3]王艷梅,耿慧霞,李博.基于自我導向學習的混合教學法在社區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1(21):3233.
[4]朱藍玉,尹曉彤,黃衛東,等.多元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3,41(01):5154.
[5]楊志娟,唐永艷,馬亮,等.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在本科護生社區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23,22(09):8589.
[6]CHENG"S"F,KUO"C"L,LIN"K"C,et"al.Development"and"preliminary"testing"of"a"selfrating"instrument"to"measure"selfdirected"learning"ability"of"nursing"stude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2010,47(9):11521158.
[7]蘇理娜.“SPOC+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臨床本科實習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3,9(22):135138.
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河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教師教學發展專項)——“智慧教育時代立體交互式教學模式在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No.HDXJJG"2022034)”“課程思政背景下護理學導論多元化課程考核體系構建研究(No.HDXJJG2022033)”
作者簡介:王艷梅(1980—"),女,漢族,河北衡水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護理教育;李博(1977—"),男,漢族,河南焦作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通信作者:劉社娟(1980—"),女,漢族,河南清豐縣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