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安全為前提,立足學生實踐技能養成,關注現階段實訓室管理存在的問題,從智能電控、視頻監控、門窗安全為入手點,依附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結合實訓室特點,實現設備、資產、耗材的智能化管理。本文旨在探索新時代高職院校實訓室智能化管理的建設和應用,促進高職院校的實訓室智能化建設進程,促進實訓室建設新時代的發展需求,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推動高職院校的實訓室科學管理與創新創業,為教學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實訓室;智能化;管理
1"目前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現狀
1.1"實訓室智能化建設滯后
1.1.1"實訓室仍采用傳統模式管理
部分實訓室僅僅作為學生完成特定實驗或實訓任務的場所,缺乏多功能、多場景的綜合實踐環境。實訓室的建設與行業發展脫節,無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設備,使得學生在實訓室內學到的技能與企業實際需求不匹配,降低了實訓室的教育價值和社會認可度。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實訓室設備老化,做不到及時更新換代,導致學生無法接觸到新技術、新設備,難以滿足現代產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同時,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在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上存在短板,無法有效指導學生進行高水平的實踐操作,影響了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和就業對接。
1.1.2"實訓室智能化程度低
(1)制度不完善:高職院校實驗實訓室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統一的管理規范和標準,導致實驗實訓室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2)信息化程度低:實驗實訓室的信息化建設滯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導致實驗實訓室的資源利用率低,管理效率不高。
(3)傳統管理模式:目前,高職院校實驗實訓室的管理模式仍以傳統的人工管理為主,缺乏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4)資源配置不合理:實驗實訓室的資源配置往往依賴于經驗,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導致資源浪費和利用不充分。
(5)教學方法單一:實驗實訓室的教學方法主要以傳統的講授和示范為主,缺乏創新和實踐,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1.2"實訓室系統化不規范
缺乏明確的管理流程和規范,導致實訓室運行效率低下。不同管理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數據交換和整合,形成信息孤島。資源分配和使用缺乏科學規劃,導致資源浪費或短缺?,F有的管理系統和技術設備更新不及時,無法滿足現代教學需求。
管理者對于智能化、系統化管理的認識不足,缺乏前瞻性的規劃。系統化不完善導致教學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影響教學質量,學生在使用實訓室時可能遇到各種不便,影響學習體驗和效果。管理不到位導致設備故障頻發,增加安全風險;缺乏高效的實訓環境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提高預算投入,用于升級硬件設施和開發管理系統;加強內部培訓和吸引外部專業人才,提升管理團隊的專業水平;重新設計和優化管理流程,確保各個環節高效順暢;推動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整合,打破信息孤島;定期評估和更新技術設備及管理系統,保持與時俱進。
1.3"實訓室安全管理不完善
部分實訓室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和操作規程,缺少有效的監控設備和自動報警系統,無法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事故。在緊急情況下,缺乏有效的應急預案和快速響應機制,管理人員和師生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和培訓。隨著技術的發展,新的安全風險和挑戰不斷出現,但相應的安全措施未能及時跟進,即使有相關安全規定,也可能因為執行不嚴格而形同虛設。安全系統化不完善可能導致事故發生,威脅師生的生命安全;設備損壞或事故發生導致學校財產損失;安全事故會導致教學活動被迫中斷,影響教學進度和質量;頻繁的安全問題也會引起師生的不安和恐慌,影響學習和工作。
1.4"實訓室管理團隊智能化管理經驗不足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引入,實訓室對管理人員的技能要求更高,但現有人員缺乏相關的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存在年齡結構的問題,導致經驗與活力的不均衡,影響團隊的整體效能。隨著實訓室規模的擴大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現有的管理隊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管理需求。管理隊伍中存在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部分人員可能缺乏有效的管理經驗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導致知識和技能更新緩慢,難以適應智能化管理的快速變化。
實訓室管理人員可能沒有明確的職業晉升通道,缺乏長期的職業規劃和激勵。如果缺乏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可能受到抑制。在快速變化的智能化環境中,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但現有的知識更新機制可能不足以支撐這一需求。
2"“互聯網+”思想下實訓室智能化管理策略
2.1"搭建智能化視頻監控系統
視頻監控系統的必要性:實時監控實訓室內的活動,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事故,保障師生的人身安全。通過視頻記錄教學過程,教師和管理者可以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回顧和評估,提高教學質量。監控實訓室內的設備使用情況,防止設備被濫用或盜竊,確保教學資源的完整性。對于遠程教學或在線實訓指導,視頻監控系統可以提供實時的視頻傳輸和互動支持。
視頻監控系統的功能要求:確保視頻圖像清晰,便于識別人員面部特征和操作細節。合理布置攝像頭,實現對實訓室各個區域的全方位監控;視頻數據需要有較長的存儲周期,并支持快速檢索和回放;集成智能分析功能,如異常行為檢測、入侵檢測等,實現自動報警;支持通過網絡遠程訪問視頻監控,方便管理和應急響應。
實施視頻監控系統的挑戰:在安裝和使用視頻監控系統時,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尊重和保護師生的隱私權;建設和維護高質量的視頻監控系統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系統的穩定運行需要專業的技術支持和維護團隊;需要通過溝通和教育,提高師生對視頻監控系統的接受度和合作意愿。
2.2"搭建實訓室門窗安全系統
首先,在實訓過程中,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同時維持實訓室內的環境穩定,如溫濕度控制防止外部因素影響實驗結果。其次,通過網絡連接,實現對門窗狀態的遠程監控和控制,采用指紋識別、刷卡或面部識別等技術,實現特定人員的權限管理,在緊急情況下,如火警或地震以及事故,能夠迅速解鎖以便快速疏散。
引入智能門窗系統需要一定的初期投資,包括硬件和軟件的成本。新系統需要與現有的建筑結構和安全系統兼容;定期維護和更新系統以確保其正常運行;需要對使用者進行培訓,使其熟悉新的安全系統操作方式。
2.3"引入物聯網技術實現實訓室管理智能化
(1)物聯網技術的必要性: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實訓室內各種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控,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及時維護。通過智能感知和數據分析,合理調配實訓室資源,提高使用效率。同時,物聯網技術可以輔助實現智能教學,如自動記錄學生出勤、作業提交等。
(2)物聯網技術在實訓室管理中的功能:通過RFID標簽或二維碼等技術追蹤和管理實訓室的資產,監控實訓室的能源消耗,實現節能降耗;通過網絡連接,允許管理員遠程控制實訓室的設備和系統;收集設備運行數據,分析預測潛在的故障,提前進行維護。
(3)物聯網技術的優勢:自動化的數據收集和處理減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為記錄和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維護計劃,降低了運營成本;為學生提供了更加現代化和智能化的學習環境。
2.4"提高實訓室管理團隊信息化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實訓室管理團隊需要掌握相關知識,以適應新平臺和系統的使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強化數據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實訓室使用情況,優化資源配置,為教師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開發和實施創新的教學方案。同時,定期組織信息技術培訓,提升管理團隊的技能和知識,與學校的IT部門合作,共享資源和知識,提升整體信息化水平。鼓勵團隊成員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應用信息系統,通過實踐提高熟練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的數據幫助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也要及時發現和解決實訓室管理中的問題,減少風險,更好地服務于師生,提升他們的滿意度和使用體驗。
3"“互聯網+”思想下實訓室智能化管理實踐
3.1"在日常使用管理中的應用
確保所有設備處于良好狀態,定期進行維護和更新;合理分配實訓室資源,避免資源浪費,提高使用效率;保障實訓室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發生;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確保實訓室的有效利用;實時監測實訓室的環境條件,如溫濕度、有害氣體等。
根據教學計劃和學生人數自動安排實訓室的使用,優化時間管理;實時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態,預測維護需求,減少意外停機時間;通過智能卡或移動應用控制人員進出,確保只有授權用戶才能進入實訓室;自動調整實訓室內的環境參數,如光線、溫度,以提供最佳的學習環境;監控能源消耗,自動關閉未使用的設備,實現節能。
減少人工干預,提高管理效率和準確性。收集的數據可以用于分析和優化實訓室的使用和管理,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學習環境,通過智能化管理降低能耗和維護成本。
3.2"在設備管理中的應用
通過跟蹤設備的運行狀態,可以預測設備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進行維護,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的教學中斷。了解設備的使用情況,合理安排設備的使用計劃,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設備故障帶來的維修成本和可能的教學損失,確保所有設備處于良好狀態,避免因設備問題造成的安全事故。
安裝傳感器收集設備的溫度、振動、電流等數據,實時監控設備狀態。利用物聯網技術將設備連接至網絡,實現遠程監控和數據收集。應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預測設備故障。通過可視化界面展示設備狀態,管理人員能夠快速了解每臺設備的運行情況。
自動化的跟蹤管理系統減少了人工檢查的時間和勞動強度,及時維護和合理的使用計劃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根據設備使用情況和使用頻率,合理配置實訓室資源,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為學生提供穩定可靠的實踐學習環境。
需要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系統的穩定性。處理大量數據需要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存儲能力,初期的設備升級和系統建設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教師和學生可能需要時間適應新的跟蹤管理系統。
3.3"固定資產的管理
(1)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確保固定資產得到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防止資產丟失、損壞或過時。準確的固定資產管理有助于提高財務報表的準確性,符合會計準則和監管要求。通過有效管理,可以優化資產配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提供關于固定資產使用情況和狀態的數據支持,輔助學校做出更好的投資和更新決策。
(2)固定資產管理的實現方式:使用條形碼或RFID標簽為所有固定資產打上唯一標識,便于跟蹤和管理。引入資產管理軟件系統,實現資產信息的集中存儲、查詢和更新。定期進行物理盤點,核對資產的實際位置和狀態,確保資產信息的準確性。記錄每項資產的維護歷史,以便進行預防性維護和及時維修。
(3)固定資產管理的優勢:自動化的資產管理系統減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工記錄和計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通過準確管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資產購買和維修費用,清晰的資產記錄和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便于監督和審計。
3.4"耗材的管理
(1)耗材管理的重要性:合理管理耗材可以有效控制實訓成本,避免浪費。確保實訓所需的耗材充足,滿足教學和學生實踐的需要;通過減少耗材浪費,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監控耗材使用情況,為采購計劃和預算編制提供數據支持。
(2)耗材管理的實現方式:引入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庫存管理系統,實時監控耗材的存儲和使用情況。使用條形碼或RFID標簽跟蹤耗材的流動,簡化入庫、出庫和盤點流程;利用歷史數據進行預測分析,自動觸發補貨請求,保證耗材供應;建立在線訂購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訂購耗材,提高耗材使用的靈活性和效率。
(3)耗材管理的優勢:自動化的庫存管理減少了人工錯誤和時間成本。實時了解耗材庫存狀況,及時補充,避免影響教學活動?;趯嶋H使用情況的數據,可以優化采購計劃,避免過度庫存或缺貨。清晰的耗材管理流程和記錄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便于監督和審計。
結語
實訓教學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內容,實訓室的安全高效管理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為實訓室高效安全的管理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管理方法,也為實訓室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針對當前實訓室管理的現狀,探討了智能化監控系統和門窗安全系統構建的必要性,基于物聯網等技術,闡述了“互聯網+”思想下實訓室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的應用。高職院校應結合學校情況,針對實訓室特點,制定符合學校發展和管理實際的智能化管理規劃,為實訓教學工作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徐欣.高職院校實訓室智能化管理研究與實踐[J].工程技術研究,2019(12):157158.
[2]王霽陽,韓東.高職院校智能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J].黑龍江科學,2020,11(15):5859.
[3]阮家泉.高職院校實驗室智能化管理模式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0):9091.
[4]朱莉.基于物聯網的計算機實驗室管理模式探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8,6(6):1719.
[5]鄭鵬,柯曄偉.基于人工智能和云平臺管理的高校智能實訓室建設[J].科技風,2020(11):34.
[6]黃斌.云桌面技術在高校實訓室管理與應用研究[J].長江信息通信,2024(1):174177.
基金資助:天津工業職業學院2023年立項課題“新時代高職院校實訓室智能化管理研究”(課題批準號:202301);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25年度立項課題“數智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實訓室智能化管理研究”(課題批準號:2025H164)
作者簡介:竇廣福(1987—"),男,漢族,天津人,本科,實驗師,研究方向:教育研究;謝金濤(1988—"),男,漢族,天津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學;戴冬晨(1993—"),男,漢族,天津人,本科,實驗師,研究方向:教育研究。